新世纪中医药教育的重中之重_第1页
新世纪中医药教育的重中之重_第2页
新世纪中医药教育的重中之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世纪中医药教育的重中之重 关健词:中医药教育 医学遴德 心智技能 论文摘要:强化医学道德的培养,深入开发心智技能,这是新世纪中医药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系统工程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渐进性教育,它要求各门课程的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将培养医德、开发心智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为造就中医药界高紊质的创造型人才积累经验。 顺应世界知识经济大潮,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是新世纪中医药教育的重要任务。其中强化医学道德的培养,深入开发心智技能则是中医药教育的重中之重。 医学是人学,医学教育培养的医生是以人为工作对象,黄帝内经中“万物悉备,莫贵于人”、“预救生灵”、“与民为民”等医德思想,确立了中医鲜明的医学人道观念。自

2、汉代起,张仲景、孙思邀、李时珍、叶天士等著名医家又身体力行,以毕生精力献身医学,救人疾苦,成为后世的医德楷模。“知人爱人”的医学人道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医家,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离不开传统医学道德的继承和发扬。进入新世纪,社会主义的医学道德纵然有新的精神内容,但医以人为本、以德为尚、术业求精、仁爱救人的基本精神不变。所以培育医学生良好的医学道德是贯穿于整个中医药教育的重要任务,不论中医基础或临床课程抑或其他公共课的教学,都应把医德教育的内容恰当地溶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专业训练的全部过程中,始终绷紧医德这根弦,在医学知识学习、医务实践和医疗行为中自觉主动地培养医德,增强修养和自

3、警意识。教师授课更应有计划地渗透在具体课程内容中予以细化。我从事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就在讲授历代著名医学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的过程中不时穿插古代医德楷模的言论或具体事迹。唐代名医孙思邀曾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一心赴救,无作此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大医”和“含灵巨贼”是道德境界截然不同的两类医家,大医的“仁爱救人”应成为医学生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元代名医朱丹溪出诊治病常常“风雨载途,亦不为止”,随诊药童想休息一下,朱氏则说:“病者度刻如岁,而欲自逸耶?”这种急病人所急,时时为患者着想的诚挚强烈的同情心是传统医德所要求的基本要素;明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造福生民”的伟人李时珍更把一生全部精力奉献给甄别药物,救治病苦的平凡实践;清代名医叶天士遍访名师,切磋医术,专注于事业的点点滴滴;清代名医王清任不避污秽,屡赴墓地亲验尸体的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代医家崇高的医德医.风,对于医学生医德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