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安全报告_第1页
液氯安全报告_第2页
液氯安全报告_第3页
液氯安全报告_第4页
液氯安全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第一章 评价项目概述评价项目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评价项目概况评价项目概况 一、企业概况一、企业概况 XXX 市 XXX 供水工程项目是 XXX 工业区基础设施之一,该工程项目供水 规模 8200 万 m3/a, (22.5 万 m3/d) 。其取水工程包括:水泵站、高低压配 电室、加氯间、3.5 万伏变电站及泵站管理站等。 该工程项目位于 XXXXX,南面为 XXX,西面为 XXXX,东面为 XXX,东北 面 1km 外为 XXX,西北面为 XXXX。使用面积为 3885.61m2,加氯装置为该工 程项目之一。 二、加氯系统项目概况二、加氯系统项目概况 该工程项目采用进口加氯系统,加氯间

2、北侧是办公楼,西侧是直通外 部的道路,东 13m 处为配电室和主控室侧,南面为山地。加氯间从北到南 布置为小车库、工具间,控制室、加氯间,氯瓶间,漏氯吸收间。加氯间 平面布置图详见附件。 该加氯系统液氯使用量为 8 瓶液氯,设置为两组(4 瓶/组) ,一组作为 备用,每瓶液氯的储量为 1t。液氯经过过滤、加热、调节后送至加氯机, 加氯间向供水管道内加入氯气。 该加氯系统,在氯瓶间设置漏氯探头两个,并设置闭路监控器,在主 控室设置显示报警装置。当存在液氯泄漏气体浓度超标时,启动氯气中和 装置。 三、厂内道路三、厂内道路 加氯系统建筑物四周设置环行通道,道路宽度为 4.5m,设置夜间照明。 四、建

3、构筑物四、建构筑物 加氯系统建、构物为砖混建筑,耐火等级达到二级,单层厂房,氯瓶 间设置闭路监控器、漏氯泄漏报警探头 ,氯瓶间内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五、生产工艺及主要生产装置五、生产工艺及主要生产装置 XXX 市 XXX 供水工程项目根据水质要求,需建设一套加氯系统,以满足 消毒要求。投加点分 2 点投加,加氯量为 3.0mg/L,运行中可以调节,进行 消毒灭菌,并保持一定的出厂水余氯。选用 3 台美国进口加氯机,2 用 1 备, 控制方式采用复合环路控制,并利用在线余氯检测仪进行检测控制加氯量, 可实现流量比例、余氯反馈控制。全套加氯系统按照功能可分为氯源提供 系统、气体计量投加系统、检测及

4、安全保护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四部分。 1、氯源提供系统 氯源提供系统的功能是为真空加氯系统提供充足的连续气源。此系统 由氯瓶,氯瓶汇流排及连接组件,自动切换系统,氯气过滤器、加热器、 真空调节器及管路等设备组成。 共配置 8 个 1000kg 氯瓶,在线使用氯瓶分为 2 组,每组 4 个氯瓶。2 组氯瓶互为备用,当在线氯瓶组用尽时启动备用氯瓶组,以保证连续供氯。 系统配置 2 套氯瓶汇流排及连接组件。其功能是将每组 4 个氯瓶连接在一 起同时供氯。为保证两组氯瓶的连续供氯,配置 1 台氯源自动切换系统, 在一组氯瓶用尽时可自动切换至备用氯瓶组,以保证连续供氯。系统配置 2 台真空调节器,一用一备

5、。为防止氯气中的杂质进入真空调节器和加氯机 内,配置 2 个氯气过滤器。 2、气体计量投加系统 此系统为加氯系统提供气体的精确计量及真空投加,配置 3 台柜式自 动控制真空加氯机,二用一备。每台加氯机配置浮子扫描测量装置,将实 际加氯量传送至控制系统。 3、监测及安全保护系统 此系统是为加氯系统提供操作及运行监测,安全保护及报警功能。由 监测设备及安全保护设备组成。 (1)监测设备 配置 2 台电子秤,用于在线监测氯瓶的重量,并输出相应信号。系统 配置探头漏氯报警仪,用于检测氯瓶间和加氯间的氯气浓度,超标时提供 报警。低报时启动排风扇,高报时启动氯中和装置。 (2)安全保护设备 在真空调节器中

6、配有压力放泄阀。当有压氯气进入真空调节器中时, 压力放泄阀启动,将氯气排放到室外,以免损坏设备。当氯瓶间的氯气发 生泄漏时,漏氯检测仪发出声光报警。系统配有 1 台漏氯吸收装置, 当室 内氯气达到一定浓度引起漏氯报警仪高报时自动开启,泄漏的氯气被风机 引入到吸收塔中,与碱液中和。以免造成人员伤害。配置两套自给式空气 呼吸器,用于事故抢修的人员防护。 4、自动控制系统 加氯机可设为流量配比控制,在控制室内可调节比值进行流量配比控 制。 5、加氯系统工艺流程图 见附件:加氯系统工艺流程图。 6、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名称数量数量规规 格格 型型 号号 1 液氯钢瓶8 瓶1t/瓶 2

7、加氯机2 台 3 氢氧化钠泵1 个65CQ35 4 气体检测系统1 套美国 ATI 公司生产 5 钢丝电动葫芦1 台郑州江河装卸机械有限公司 六、加氯电气系统六、加氯电气系统 1、加氯的供电经该工程项目的配电室引入 380/220v 电压,供加氯机 及照明使用。 2、建筑物防雷 该工程项目已经 XXX 市防雷中心检测,防雷设施符合国家防雷技术规 范。 七、消防系统七、消防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的有关规定,加氯系统建 筑物耐火等级均为二级,各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满足规范中的要求,厂区 内设消防通道,宽度 4.5m,进厂道路与厂外公路相连接,满足消防通道的 要求。加

8、氯间为地上 1 层,建筑高度为 6.9m,建筑面积 316m2,建筑耐火 等级为二级,加氯间已经 XXX 市公安局消防支队验收合格。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的有关规定,加氯 间和控制室内设置 8kg 干粉灭火器 2 具,氯瓶间设置 8kg 干粉灭火器 4 具, 氯气吸收间设置 8kg 干粉灭火器 2 具。 八、安全管理八、安全管理 该工程项目共有员工 17 名,其中在使用加氯系统配置 2 人,设置安全 员 1 人,公司设安全管理机构和义务消防小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 员已参加安全资格培训,证书待发。操作工人均经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 九、地质气象资料九、地质

9、气象资料 1、厂区地形、地貌 XX 区位于 XXX 南麓低山丘陵与倾斜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 低。XX 侧为低山丘陵地形,西侧为 XX 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形较平坦。 本区地质主要是奥陶系石灰岩构成的低山丘陵区,奥陶系向外为寒武系和 震旦系地层。第四系地层在本区覆盖厚度约 100 米。 XXX 区地震裂度为 8 度,地震设防裂度为 9 度。 2、水文 地下水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项目所在地的东南方向有 石榴河,该河源于古冶区,流经 XXX 区,于市区 XX 汇入 XXX。 3、气象条件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在季风显著、四季分明的特 点,全年主导风向为西风,次

10、主导风向为东风,年平均风速 2.5m/s,平均 气温 12,多年平均降雨量 610.3mm,多集中在 78 月。 第二节第二节 安全评价范围安全评价范围 根据签订的安全评价合同,本次评价只对 XXX 市 XXX 供水有限公司液 氯储存、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辨识;该公司储存、 使用的液氯从外单位购入,液氯雇用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单位承运。 第三节第三节 安全评价依据安全评价依据 一、安全评价合同书一、安全评价合同书 二、工程项目的技术资料二、工程项目的技术资料 1、厂区平面布置图 2、各生产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3、工艺流程 4、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三、法律法规三、法律法规 1、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0 号) 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344 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2 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0 号) 5、 河北省安全生产条列 (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 告 第 38 号)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373 号) 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 第 352 号) 8、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 (国家经贸委令 第 35 号) 四、规范和标准四、规范和标准 1、 重大危险源辨识

12、(GB182182000)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 4、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2000 年修订) 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6、 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 7、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局,质技监局锅发 2000250 号) 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92) 9、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劳动部、化学工业部,劳部发 1996423 号) 1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 (GB13690

13、92) 11、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90) 12、 危险化学品名录 (2002 年版,国家局公告 2003 年第 1 号) 13、 安全标志 (GB2894-88) 14、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1992) 15、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1-1992) 五、安全评价导则五、安全评价导则 1、 安全评价通则 (AQ8001-2007) 2、 安全现状评价导则 (安监管规划字200436 号) 第二章第二章 安全评价程序安全评价程序 安全评价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 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14、,做出评价结论,编制评 价报告。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明确评价对象,备齐有关安全评价所需的设 备、工具,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等资料。 第二阶段: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评价的具体情况,辨识 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 和变化规律。 第三阶段: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划分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 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第四阶段: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特性,选择合理的评价 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第五阶段:对策措施建议,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 评价结果,遵循针对

15、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 弱危险、有害的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建议;对策措施建议应具体详实、具 有可操作性。按照针对性和重要性的不同,措施和建议可分为应采纳和宜 采纳两种类型。 第六阶段:安全评价结论,评价组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 谨、明确地做出安全评价结论;安全评价结论的内容应包括高度概括评价 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 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 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 安全评价工作程序见下图: 2.12.1 安全评价工作程序图安全评价工作程序图 前期准备 辨

16、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别过程 划分评价单元 选择评价方法 定性、定量评价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做出评价结论 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第三章第三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 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 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是安全评价的重要环节,也是安全评价的基 础。本次评价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和企业职工 伤亡事故分类对该公司液氯储存、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 行辨识。 第一节第一节 物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物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根据评价合同,该加

17、氯系统的有害物质为氯和氢氧化钠,评价组根据 危险化学品名录 (2002 版) ,加氯系统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存在两种危 险化学品(氯和氢氧化钠),见表 3.1.1,危险化学品的理化特性、毒性、危 险性见表 3.1.2、3.1.3。 表表 3.1.13.1.1 列入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化学品 序号序号品名品名别名别名 危规危规 号号 燃烧燃烧 性性 车间卫生标准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中国 MACMAC(mg/mmg/m3 3) 急性毒性急性毒性 LCLC50 50 备注备注 1 氯氯气 23002 助燃 1850mg/m3 2 氢氧化钠烧碱 82001 不燃 0.5- 一

18、、氯气一、氯气 表表 3.1.23.1.2 氯的理化特性、毒性、危险性表氯的理化特性、毒性、危险性表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氯 化学品英文名称: chlorine 中文名称 2:氯气 技术说明书编码: 57 CAS No.: 7782-50-5 分子式: Cl2 分子量: 70.91 第二部分:成分第二部分:成分/ /组成信息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氯 含量99.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 2.3 类 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 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

19、气管炎的 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 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 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 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 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 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 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 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和 对植物的损坏,对鱼类和动物也应给与特别注意。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高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

20、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 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本品不会燃烧, 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 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 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 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或隔离式

21、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 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 小泄漏时隔离 150m,大泄漏时隔离 450m,严格限制出 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 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 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 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 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

22、作处置与储存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 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 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 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醇类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 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 过 30,相对湿度不超过 80。应与易(可)燃物、 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 漏应急处理设备。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

23、五双”管理制 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1 前苏联 MAC(mg/m3): 1 TVL-TWA:OSHA 1ppm,3mg/m3上限值; ACGIH 0.5ppm,1.5mg/m3 TLV-STEL: ACGIH 1ppm,2.9mg/m3 监测方法:甲基橙比色法;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 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带面罩式

24、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 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99.5。 外观与性状: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pH: 熔点(): -101 沸点(): -34.5 相对密度(水=1): 1.4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48 饱和蒸气压(kPa): 506.62(10.3)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 144 临界压力(MPa): 7.71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无

25、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易溶于水、碱液。 主要用途:用于漂白,制造氯化合物、盐酸、聚氯乙烯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 LC50:850mg/m3,1 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家兔吸入 25mg/m3,5 小时天,19 个月,出现消 瘦、上呼吸道炎、肺炎、胸膜炎及肺气肿等。大鼠吸入 4197mg/m3,12

26、 小时天,34 周,引起严重但非 致死性的肺气肿与气管病变。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细胞遗传学分析:人淋巴细胞 20ppm。精子形态学分析: 小鼠经口 20mg/kg(5 天),连续。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把废气通入过量的还原性溶液(亚硫酸氢盐、亚铁盐、 硫代亚硫酸钠溶液)中,中和后用水冲入下水道。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

27、号: 23002 UN 编号: 1017 包装标志: 6 包装类别: II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 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 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 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 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 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 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 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 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

28、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 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 1992 677 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 423 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 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 划为第 2.3 类有毒气体;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 号(GB 57-93)中,该物质的液化或压缩品被划为第一类 A 级无机剧毒品。其它法规:液氯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HGA005-83);液氯 (GB5138-85)。 液态

29、氯为黄绿色透明液体,相对密度(0)1.468g/m3,沸点-34.6, 熔点-100.98。1kg 液氯气化后可得到 300L 常压下的气体氯,具有强烈刺 激性和腐蚀性。性质非常活泼,能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虽然不燃,但可以助燃,在日光下与其它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和爆 炸,可以和大多数元素或化合物起反应。 液态氯是一种强氧化剂,用于水处理中杀菌消毒的历史最悠久。液氯 的杀菌机理是依靠水解生成次氯酸,次氯酸通过向微生物的细胞壁扩散, 与原生质反应,与细胞的蛋白质生成化学稳定的 N-Cl 键。氯能氧化微生物 的某些活性物质,抑制并杀死微生物。由于氯是一个强氧化剂,它能不同 程度的

30、氧化(破坏)水中的某些有机缓蚀阻垢剂。 氯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和腐蚀性,有剧毒,特别对呼吸器官有刺激 作用,刺激黏膜,导致眼睛流泪,使眼、鼻、咽部有烧灼、刺痛和窒息感。 吸入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吸入过多可导致呼吸系统障碍,直至 死亡。 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 表表 3.1.33.1.3 氢氧化钠的理化特性、毒性、危险性表氢氧化钠的理化特性、毒性、危险性表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氢氧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hydroxide 中文名称 2:烧碱 英文名称 2: Caustic soda 技术说明书编码: 813 CAS No.: 1310

31、-73-2 分子式: NaOH 分子量: 40.01 CAS No.1310-73-2 第二部分:成分第二部分:成分/ /组成信息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氢氧化钠 含量99.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 8.2 类碱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入 健康危害: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 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 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

32、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 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 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 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 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

33、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 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 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 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 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 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 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 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

34、或制备 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 度最好不大于 8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 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 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0.5 前苏联 MAC(mg/m3): 0.5 TVL-TWA: OSHA 2mg/m3 TLV-STEL: ACGIH 2mg/m3 检测方法:酸碱滴定法;火焰光度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

35、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 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品 一级99.5; 二级99.0。 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pH: 熔点(): 318.4 沸点(): 1390 相对密度(水=1): 2.12 相对蒸气密度(空 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0.13(739)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意

36、义 临界压力(MPa):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 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主要用途: 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 有机合成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避免接触的条件: 潮湿空气。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毒的烟雾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LD50:无资料 急性毒性: LC50:无资料 刺激

37、性:家兔经眼:1%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mg/24 小时,重度刺激。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由于呈碱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 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 统。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2001 UN 编号: 1823 包装标志: 20 包装类别: II 包装方法: 固体可装入 0.5 毫米厚的钢桶中严封,每桶净重不超过 100 公 斤;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

38、口钢桶;螺纹口玻璃 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 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 板箱或胶合板箱;镀锡薄钢板桶(罐)、金属桶(罐)、塑料瓶 或金属软管外瓦楞纸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 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 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39、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 号),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 423 号)等法规, 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 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 该物质划为第 8.2 类碱性腐蚀品。其它法规:隔膜法烧碱生产 安全技术规定 (HGA001-83);水银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HGA002-83)。 第二节第二节 加氯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加氯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氯气泄漏中毒 氯气是剧毒化学品,一旦泄漏人员吸入会导致中毒,大量泄漏时,不 但对加压泵站区域,甚至对泵站周边环境产生严重的威胁。根据

40、液氯气化 的工艺程序和设备设施情况,分析导致氯气泄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电动吊车吊装液氯钢瓶时,如果操作不当液氯钢瓶掉落,出口瓶 阀部件损坏或安全附件损坏导致氯气泄漏; (2)开启和关闭出口瓶阀时用力过猛或强力关闭,出口瓶阀部件损坏 导致氯气泄漏; (3)氯瓶与汇流排组柔性连接处连接不好或承压能力不足导致氯气泄 漏; (4)汇流排组和输送氯气的管道选材不当,因腐蚀造成氯气管道承压 能力不足,导致氯气泄漏; (5)管道上的连接部位,如阀门、法兰等部位密封不好导致氯气泄漏; (6)购买了不符合安全规定要求的液氯钢瓶,搬运、吊装、使用过程 中导致氯气泄漏。 2、燃烧和爆炸 (1)燃烧:氯

41、气不会燃烧, 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 烧。 (2)化学爆炸: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 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3)容器爆炸:液氯钢瓶装卸野蛮操作,液氯钢瓶发生碰撞等原因造 成钢瓶安全装置失效,钢瓶未经过有关部门检验等原因会增加液氯钢瓶爆 炸的危险。液氯钢瓶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对余氯量控制,液氯钢瓶中液氯 完全用尽,会使液氯钢瓶爆炸的危险度增加。 液氯属于低压液体,或者叫做高温临界温度液化气体。它是与高压液 化气体或低压临界温度液化气体相对而言的。由于它的临界温度高于 60

42、。 所以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只要充装量不超过规定,瓶内始终是气液两态共 存,瓶内的压力也始终是液化气体的饱和蒸汽压力。液化气体的饱和蒸汽 压是随它的温度而变化的,气瓶的最高工作压力就是所装介质在最高使用 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力。因此低压液化气体气瓶的设计压力,应该是等于 或高于所装液化气体在 60时的饱和蒸汽压力。当气体受热,温度升高, 气体体积会膨胀。如果在密闭容器内将气体加热,则它的体积膨胀将受到 容器容积的限制而表现为压力升高。对于一般压缩气体来说,温度上升幅 度不大时,不会引起压力成倍地增加。如按理想气体考虑:在常温下,压 缩气体的温度每升高 1,压力只不过增加 1/273。而液化气体则不

43、然,它 的饱和蒸汽压力随温度而定,而且压力随温度的增长一般都比压缩气体大 得多。以液氯为例,如果液氯钢瓶不按规定的充装系数充装,而是充满液 氯。如果温度从 10升至 20时,液氯钢瓶的压力增大值将是 9.68Mpa。 因此,如果液氯钢瓶受到外来热源影响和当充装过量时都可能引起液氯钢 瓶爆炸事故。 如果购买的液氯钢瓶中的三氯化氮超标,会造成液氯钢瓶爆炸事故, 国内已有事故案例介绍。 三氯化氮是一种黄色油状粘稠液或斜方晶体,具 有强烈的刺激臭味。三氯化氮在冷水中不溶解,而在热水中分解。溶于二 硫化碳、三氯化磷、氯、苯、乙醚、氯仿等。三氯化氮在气体中的体积浓 度约在 56时有潜在的爆炸危险,在 60

44、0在振动条件下可分解爆炸; 爆炸时温度达到 2,1280、压力达 536.1MPa,在空气中爆炸温度约达 1,7000。 三氯化氮爆炸浓度极限:在气相中的浓度达到 4.95.5时(体积) 是其爆炸浓度极限,液体在加热到 60900时会发生爆炸。冲击、光照、 超声波、松节油、黄油、橡胶等有机物均可引起三氯化氮的爆炸。 3、氢氧化钠腐蚀和灼伤 氯气吸收装置使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中和吸收液,氢氧化钠有强烈刺 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 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氢氧化钠不会 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对设备和管道具有强

45、腐蚀 性。 4、物体打击和起重伤害 设备的附件,如压力仪表、阀门杠杆等在发生事故情况下可能使危险 区域内人员受到物体打击。电动吊车吊装液氯钢瓶时,如果操作不当液氯 钢瓶掉落,砸伤现场人员,会导致起重伤害。 5、触电 设备漏电,绝缘损坏、老化,保护接地、接零不当或雷击等,人员在 操作过程中误接触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6、高处坠落 登高作业易发生高处坠落,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如维修或维护吊车 等需要登高的部位。 7、车辆伤害 进出加压泵站的车辆和给加氯间送液氯钢瓶的车辆失控或人为因素 (精神不集中、麻痹大意等)容易对人员造成车辆伤害。 8、机械伤害 氢氧化钠泵的转动部位未安装防护罩或防护罩破坏未及时

46、修复,人员 操作违章等原因,会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9、淹溺 在泵的取水口,泵房附近管道处,加氯点吸水口,如果未设置安全防 护装置,当操作人员坠入,会造成淹溺伤害。 第三节第三节 加氯系统安全管理危险、有害因素加氯系统安全管理危险、有害因素 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未得到严格执行,未制定事故应 急预案,特种作业人员未经有关部门培训合格就上岗操作,日常安全管理 松懈等安全管理不到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进而影响事故的救援。 第四节第四节 环境因素的危险分析环境因素的危险分析 通过上述的危险因素辨识可以看到加氯系统本身就处在固有的危险环 境之中,而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影响安全管理的环境

47、因素主 要是气候、地理等自然因素和社情、民俗等社会环境。环境如温度、湿度、 噪音、照度等,不但影响人,导致人的失误,而且影响物,使生产工艺过 程中的危险性更加暴露,使设备、设施出现隐患。自然环境诸如雷暴发生、 阴雨连绵、寒流袭来、地震滑坡等恶劣气候,皆是难以阻遏的巨大自然力 量,其力所至或直接造成破环,或间接影响安全。社会因素主要是工厂周 围的社情和操作人员的社情。如周围社情复杂,治安不好,就可能出现设 施及其器材的丢失、破坏。工作人员的社情主要是外来人员,他们都有可 能有意无意地给生产安全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上述环境因素多属随机事件,有的灾害甚至百年不遇,但是一旦发生 就会导致严重损失,所以

48、也应制定应急措施。 第五节第五节 人的因素的危险分析人的因素的危险分析 通过长期的事故分析,发现人的失误是构成事故的重要原因。所以人 是影响安全诸因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人的因素对安全的影响主要包括: 1、人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人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动力; 人可能是“危险因素”的携带者,也可能是危险因素或违章作业的制止者。 人的心理因素、个性、工作动机、工作态度、情绪都可能是导致事故发生 的危险因素。 2、人的知识水平决定于人的受教育情况和实际工作经历。受过安全教 育的人事故发生率要比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少得多。同时,社会实践又是人 们吸取知识的重要课堂,实践既是认识之源,同时又受认识的指导

49、。因而, 在安全技术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工作必然带来盲目性,不是有章不循就是 违章作业,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3、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不论领导在与不在,不论白天、黑夜,不论 假日还是平时都能始终自觉执行,这是安全的基础。如果对作风要求不严, 就容易出差错和事故。 4、人体的视、听、嗅、味、触觉、脑的综合分析、判断、记忆能力等 是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功能,但这些功能是有限度的、受环境影响的。所 谓功能性失误,即为目标要求超出人的功能极限,或受外界干扰使人体功 能满足不了要求而产生的失误,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5、个人的工作和社会经历大大丰富了人的学识水平,尤其是丰富了各 种应变能力。对于一些意外事件、

50、事故,经历过的和没有经历过的在处置 的能力和效果上往往是大不一样的。然而对每一个人来说,却要认真观察 和细心积累才能有效。应该指出人的因素的危险性是全过程的,从设计开 始到建造、验收、使用、维修、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影 响安全,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第六节第六节 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 XXX 市 XXX 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加氯系统的技术资料和现场 勘察,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0) ,根据辨识依据、重大危 险源的分类和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的四类物质品名。该加氯系统使用的氯 气在四类物质品名中,加氯系统液氯最大用量(包括储存量)8t,未超过 生产

51、场所临界量(10t) 。 第七节第七节 事故案例事故案例 一、氯气中毒事故一、氯气中毒事故 1、2002 年 5 月 15 日新华网: 新华网大连 5 月 15 日电:大连市中山区老虎滩东沟地区 5 月 13 日夜 间发生氯气中毒事故,大量外泄的氯气将 40 余人熏倒。经过医护人员的全 力抢救,到昨天下午为止,这些患者已全部脱离了危险。 据当地媒体报道,昨天上午,在大连铁路医院急诊室里,内蒙古来连 的劳务人员王景安向记者说,东沟一带全是破烂的偏厦子,住的都是外来 劳务工。当天晚上他们一家人吃完饭就入睡了,突然王景安被刺鼻的味道 熏醒,剧烈的咳嗽差点使他喘不上气来。王景安用尽力气撞开家门,全家

52、人也都醒过来了。等他们一家人跌跌撞撞走出来,发现路上到处都是人, 大家全都剧烈咳嗽,上不来气,站立不稳,腿直打晃。大家有的自己乘坐 出租车去医院,有的急忙拨打“110” 、 “120”报警。 中山区老虎滩派出所的民警接到报警后,立即抽调全部警力赶赴事发 现志,迅速疏散居民。 “120”急救中心将中毒患者送往医院。铁路医院急 诊科主任刘占春告诉记者,当天晚上 11 时 30 分左右,先后有 21 名氯气中 毒患者乘出租车来到医院。这些患者大都衣衫不整,自述头晕恶心、胸闷、 周身无力。医务人员迅速投入救治工作。治疗后这些人的症状已经明显缓 解。其中 7 人离开了医院,余下的人还在观察。 记者昨天下

53、午在事发现场看到,老虎滩东沟两面有山,中间是沟,里 面密密匝匝居住着大量的人家。在上下都有人家的中间路旁边放着一个长 约 2 米左右、直径能有半米粗的铁罐。据介绍,这个铁罐就是氯气罐。据 老虎滩派出所吕副所长介绍,这个氯气罐是湖南省来连打工人员梅小成和 王某在虎滩乐园某厂买的,他们将氯气罐拉回来后,乘着夜色将氯气放掉, 准备把氯气罐当废铁卖,不想闯了大祸。 记者昨天下午了解到,经过大化医院、铁路医院、儿童医院的医护人 员的奋力抢救,40 多名氯气中毒人员已经全部脱离了生命危险。 2、因操作失误导致氯气泄漏引起中毒 国外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将从氯气钢瓶出来的液氯送入蒸发器中, 在此与蒸汽进行热交

54、换变成氯气,进入氯化反应器,在氯气的管道中,设 有分支管线。在总管线上装有设计压力为 1.896MPa 的安全防爆膜和同样压 力的安全阀直接连接,再通过排放管排放到室外。 在发生事故前,为了修理管路已停止供应蒸汽,氯化操作也停止了, 并把通向氯化反应器管线上的阀门也关死,1 小时后修理作业完成后,再通 蒸汽 5 分钟,从装在氯气的分支管上的安全防爆膜的法兰支架的密封垫部 分泄漏出氯气,开始向现场内扩散。这时操作工立即将氯气钢瓶的阀门关 死,呼叫管理人员,命令全员躲避。只有少数人的呼吸器官受到了一些刺 激。 分析事故原因:其一是在停止供蒸汽期间,氯化装置的全系统并未停 车,其二是安全阀应在压力为

55、 1.896MPa 下起作用,但在发生事故后调查结 果弄清该阀只能在压力达到 4.14MPa 时才起作用。安全阀不起作用的原因 是由于从安全防爆膜泄漏的气体使阀座受到腐蚀所致,其三是由安全阀向 大气伸出放空管的弯头部分堵塞了。 通过事故应吸取教训采取防止措施为:一要对操作规程进行若干修订, 当短时间中断氯化操作时管道也要用氮气吹扫;二是修改操作日记,每批 生产时,要对安全防爆膜,安全阀的压力进行记录;三是从安全阀出来的 放空管,要改装成 2 排 5.08mm 管,并且要对该放空管进行定期检查。 二、液氯钢瓶爆炸事故二、液氯钢瓶爆炸事故 2002 年 3 月 9 日上午 10 时 40 分,武汉

56、自来水公司某水厂一正在使用 的液氯钢瓶突然发生爆炸,巨大的爆炸响声伴随着浓浓的黄绿色烟雾瞬间 在钢瓶使用间扩散。此刻氯气吸收装置自动启动,操作人员戴上防毒器具 切断了母管上其它氯气来源,并关闭室内门窗,控制氯气扩散,经过 1 个 多小时抽风吸收,氯气全部吸收。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害和重大污染,但 教训值得记取。 经过与现场: 该单位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生产球场钢瓶每 8 个 1 组,共分两组, 并且每个钢瓶 1 个坑,相距 1m,钢瓶呈 30斜放在坑内。爆炸一组瓶头的 瓶阀朝北,基本露出地平面。瓶底部用自来水喷洒气化液氯。 每个瓶的气相氯,通过支管与母管相连,每管经减压阀、调节阀、流 量计后,通

57、过真空抽吸用于水的消毒。 当 1 组瓶中有使用近达 4 天的液氯钢瓶时,用吊钩称重,保证控制余 氯在 510kg 更换新的满液氯钢瓶上线。 据了解,与爆炸的钢瓶同时上线时 1t 的钢瓶共有 2 只,爆炸钢瓶是靠 近减压调节阀的 1 只,此 2 瓶是 3 月 27 日上午 10 时开始使用的。 爆炸瓶的破口方位为:底部封头焊缝处炸开一开放式孔,外形尺寸有 400mm400mm。部分断口不齐整呈现 45角,部分裂口齐平。此破口当时 朝下与地面垂线呈 30夹角。 爆炸的气浪将钢瓶抛向屋面,将屋顶起吊葫芦槽钢打弯,瓶体中部变 形,且形成凹坑。放置瓶体的坑内木枕被气浪抛出,撞在墙上弹回行程达 6m。 当

58、时距爆炸瓶 4m 远处有 2 人背对瓶体,因瓶体置放在近地面以下,气 浪的波及方向与地面垂直方面,爆炸未构成对人员的直接伤害。 调查分析: 爆炸的液氯钢瓶是该厂 2003 年 3 月 24 日从湖北某化工总厂运回的, 瓶号为 321,瓶子所属为该化工总厂,下次检验日期为 2003 年 3 月。 为查清事故原因,对同批次运回厂的钢瓶液氯(共 24 只,其中 2 只为 该化工总厂所属)中氯气取样化验。液态氯中三氯化氮达 73.4g/g。虽然 这一浓度并不会直接引爆,但现场检查时发现,钢瓶和使用时存在如下问 题: (1)爆炸的钢瓶只有白色的检验字样,没有检验环,无法确定检验单 位。 (2)与钢瓶同时

59、上线使用的另一钢瓶内仅存 70kg 余氯,可以推测爆 炸瓶内还不足 70kg(爆炸瓶靠近减压阀,使用中没有计量,按使用时间估 计); (3)现场使用没有物料倒吸的迹象或可能,与此同时钢瓶的爆炸是在 使用近尾期发生的。 因此,初步可以判定是因为三氯化氮引起的爆炸。 为了证实三氯化氮引爆,不妨作如下假设: (1)据分析液氯中三氯化氮已达 73.4g/g,以此作为以下测算的依据, 实际生产中可能高于此数,也可能低于此数; (2)假设钢瓶每月使用充装 1 次。 因目前充装单位对正常余氯钢瓶在 2 年之内无特殊情况直接充装。 该瓶上次检验投用已 1 年,周转按 10 次计算,累计钢瓶 1 年内周围氯 气

60、达 10t,因液氯较三氯化氮易气化,当 10t 液氯气化后,按理论上应残存 三氯化氮的量为: 73.4g/g10106g=734g=0.734kg 据资料介绍:气相中三氯化氮浓度达 5%6%时有爆炸可能,因此,在 液氯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不使任何气相中存在 5%以上三氯化氮的可能。当 液相中三氯化氮达 5%时,若这些液体完全蒸发时,气相中三氯化氮浓度达 5%。 液相三氯化氮浓度按 5%测算,钢瓶残余的相对安全余氯量为: 0.7345%=14.68kg 也有资料介绍:由于液氯与三氯化氮沸点不同,当液氯蒸发时,三氯 化氮与氯的分离系数为 610。即气氯中三氯化氮含量为 1,而液体中三氯 化氮含量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