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新_第1页
电教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新_第2页
电教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新_第3页
电教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新_第4页
电教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征文类别:教学设计标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姓 名:沈轶群单 位:湖北省谷城县实验小学通信地址:湖北省谷城县实验小学联系电话:07107233713电子邮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教材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出来的。教材先提出“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到把长方体切成小正方体,看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物体是不能切割的,长方体的体积也应该有计算公式,由此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动机和愿望。 教材让学生用体积为1 cm3的小正

2、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相关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长方体中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学情分析】: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课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对物体的体积有一个比较模糊的认知。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利用互动多媒体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3、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3.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个1立方厘米小正方块、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复旧引新,创设情景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来说说什么是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棱长分别是多少?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

4、体(出示课件长方体模型),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你是怎样知道的? 明确:看来,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就是多大体积。2、揭题:刚才,我们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知道了长方体的体积。但生活中有很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是不能分割的。譬如,这个长方体的包装盒(出示),它的体积怎样求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评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和激发,任何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的习题为本课做好铺垫。先回忆“什么是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再出示课件长方体模型,通过“求这个长方体的

5、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让学生明确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接着说明生活中有很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是不能分割的。它的体积怎样求呢?这样就在学生心里形成了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强烈愿望。)二、自主探究,归纳公式1、大胆猜测 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会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 生1:可能与长方体的长有关。 生2:可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因为表面积就与长宽高有关) 生3:可能与长方体的表面积有关。 2、谈话:同学们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呢?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宽、

6、高发生改变,它的体积会怎样?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演示)我们来看一下 师:看来,同学们的猜想确实有道理: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确实有关系。那它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的操作来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要研究它们的关系,我们需要一些长方体作为研究对象。 3、教师:在同学们的面前有一些小正方体,其中一块的体积远远超过1立方厘米,为了便于研究,把它的体积当作是1立方厘米,问:如果用6块小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一共是多少? 4、接下来我们要动手操作,在操作前先明确要求(指1生读)5、明确活动要求: a、小组内分工合作,用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能拼出几种不同的长方体? b、一边

7、摆,一边完成报告单。.6、学生按要求操作、交流,教师巡视。7、组织反馈。 师:同学们摆好了吗?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追问:有没有同样数量的小木块,但是摆的形状不一样的?8、有没有用其它数量的小木块摆成的长方体?9、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举例说明)生:长乘以宽乘以高等于长方体的体积。师:通过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之前的关系,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课件出示,师板书)10、讲解: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用字母表示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板书:V=abh。(课件出示) 11、 师:同学们真了不

8、起,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了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并且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今后在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 12、利用知识迁移探究正方体的体积。提问: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什么图形?你能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直接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为什么?生: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长、宽、高都叫棱长,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课件出示正方体,出示公式。)13、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但用字母表

9、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书上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请大家打开课本,并和同桌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师:(课件出示)交流并揭示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简便写法,同时强调a3的含义、读法以及写法。写的时候,3要写在a的右上角,并且要写的小一些。14、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那么要求长方体的体积要知道哪些条件?要求正方体的体积又要知道哪些条件? (评析:探究是数学学习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在这个

10、教学环节中,我采取了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自学讨论法等方法有机融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猜一猜、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做一做、想一想等活动,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协同起来,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本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丰富表象、提升经验、形成思考。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动态化,抽象的教学材料直观化,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促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索新知的学习进程。)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例1、例2演板,余生独

11、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师说明要注意格式2、课件出示题目:一块长方体钢板的长是22米,宽是1.5米,厚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组织反馈,师强调计算单位不统一,不能直接计算。3、3、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运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 品名:正方体收纳凳 尺寸:303030 材质:涤纶+PP不织布+纤维板 颜色:黑白师:你能看懂这个说明书吗?如果要往这里放一个长35cm宽20cm高10cm的玩具箱,能放入到收纳凳里吗?师:看来不能光比较体积的大小,还要联系实际情况,看看长宽高是否都符合要求。(评析:本课最后一个环节的练习,是为

12、了巩固体积公式,结合容易错的题,让学生加以练习,在练习设计上把握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原则,课件的演示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从而引导了学生运用体积公式处理生活中的难题。难易程度拾级而上,让学生从“会”过渡到“熟”,从“熟”过渡到“活”,为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四、回顾总结,梳理学法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回顾这堂课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评析:在梳理知识脉络的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样设计的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

13、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长=abh V=a.a.a =a3【教后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始终贯穿整堂课之中,首先从学生们学过的旧知入手。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清楚地看出用小木块摆长方体的过程及结果,比教师单纯的讲效果要好的多。在学生自主探究兴趣盎然时,借助小组合作、动手、探讨体积公式,又在兴趣意犹未尽时,通过多媒体演示、验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对本节课数学知识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开始。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

14、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意识,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就会变苦学为乐学。电教手段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演示力,它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2、运用多媒体,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通过电教手段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把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展现出来,使教学中空间、抽象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本节课,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综合概括能力的培养,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先通过旧知识的复习,从而引入新知识,然后再经历猜想探究交流验证,通过多媒体再次规范、准确的演示过程,让学生及时在脑海中强化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明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长宽高,然后再通过正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探讨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样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从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感知、探究,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发现规律。3、运用多媒体,增加练习的密度及坡度,让课堂高效。 多媒体以它省时、高效、直观、生动等特有的优势而被课堂教学广泛运用。本课教师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练习形式丰富多彩,难易程度拾级而上,同时能及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