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分子免疫学考试题目_第1页
山东大学分子免疫学考试题目_第2页
山东大学分子免疫学考试题目_第3页
山东大学分子免疫学考试题目_第4页
山东大学分子免疫学考试题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免疫学概论(张利宁):Burnet 克隆选择学说和克隆清除学说的内容是什么?根据该学说,免疫系统如何区别“自我”和“非我”?免疫学的十大前言和热点问题?(一)Burnet 克隆选择学说(Clonal selection theory ): (1)在机体发育的早期,体内存在无数种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克隆,每一种 克隆具有特异性 (2)胚胎期,抗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淋巴细胞克隆结合而被清除,因此,在 成熟的淋巴细胞库中没有这些克隆 (3)出生后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相互作用,引起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活化和 分化 (4)分化后的所有效应细胞具有相同的特异性 Clonal deletion 克隆清除: 胚胎

2、期,能够识别并结合自身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被清除或者抑制, 这个过程称为克隆清除,形成禁忌克隆,成熟的淋巴细胞库中没有这些克隆, 出生后机体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耐受。 免疫系统如何区别自我和非我: 自己:胚胎时期和免疫系统接触过的物质 非己(抗原):胚胎时期没有和免疫系统接触的物质,包括异种抗原、同种 异型抗原、自身抗原(二) 十大免疫学前言和热点问题: 天然免疫应答和调节机制 T细胞分化机制及功能调节 B细胞分化发育和功能活化 NK细胞活化和功能调节 ILC细胞分化和功能调控 免疫调节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miRNA参与免疫应答调控 感染型疾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 肿

3、瘤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 答案:列举十大免疫学的前言和热点问题 (石永玉) 1. 免疫识别的结构基础和相关机制-关键科学问题适应性免疫: TCR 、BCR 、抗原表位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如,Toll样受体(TLR):至少有11种人的TLR和13种鼠TLR NOD样受体(NLR) RIG-1 2. 免疫系统发生、免疫细胞及亚群 (1.)免疫细胞的发育: 淋巴系细胞的发育:如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成熟、B细胞在骨髓的发育成熟过程和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成熟过程(抗体类型的转换) 髓系细胞细胞(DC、巨噬细胞及其亚群形成等) Gr-1+CD11b+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 (2)细胞亚群的发现T细胞亚群:T

4、h1,Th2, Th9,Th17,Treg,TFHNK 细胞亚群:NK亚群:p46+CD3-NK亚群的发现DC亚群:调节性DC 3.免疫调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免疫调节细胞: Treg;CD4+CD25+Foxp3+ DCreg:具有免疫负调控作用的DC M2 NKreg 免疫调节分子: CTLA4、PD-L1 TLR和NLR的免疫负调控分子 4. 免疫记忆(固有免疫具有记忆性) 免疫记忆是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特征,是疫苗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免疫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记忆性B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 记忆细胞的分化模式:CD4和CD8阳性细胞均可由效应性T细胞分化 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可影响记忆性T细胞的产生

5、转录因子Foxo3a在人中枢型记忆CD4+的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IL-15是记忆性T细胞(CD4+和CD8+)维持其功能的重要细胞因子 目前:对记忆性T、B细胞的许多特性 尚不清楚 5. microRNA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及免疫应答的调节 microRNA是细胞内长度为18-25个碱基的寡聚核苷酸,其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通常作用于mRNA的 3-非编码区,进而在转录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 目前在哺乳动物已发现800多个,很多功能未知,是研究的热点 已知microRNA在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免疫应答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T、B细胞:miR17-92, miR-150及m

6、iR-155 固有免疫细胞:miR16,miR-146 6.炎症复合体 炎症复合体(inflammasome)是胞浆内一组复杂的多蛋白复合体,是胱天蛋白酶(caspase)-1活化所必需的反应平台,调控白介素(interleukin,IL)-1、IL-18、IL-33等促炎细胞因子的加工及活化,参与天然免疫系统的激活.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ucleotide-binding and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NLRs)是胞浆内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能感知胞内病原微生物产物及代谢性应激,起始炎症复合体的组装,是构成炎症复合体的核心成分.

7、 7.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指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或者蛋白表达的变化,并可以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稳定传递的遗传学分支学科,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基因沉默和RNA编辑等调控机制。如Fox3启动子区甲基化修饰对Treg的调控 8.系统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利用计算机和组学等方法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系统生物学不同于以往的实验生物学仅关心个别的基因和蛋白质,它要研究所有的基因、所有的蛋白质、组分间

8、的所有相互关系。显然,系统生物学是以整体性研究为特征的一种大科学。 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已用于免疫学的研究 如,免疫细胞活化的信号网络、病原体感染时免疫系统的改变、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免疫相关基因的变化网络9.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可视化研究 实时动态成像技术(MRI、PET和激光共聚焦技术、活细胞动态观察工作站)和荧光标记技术的发展,可在实体动态关照免疫器官内的免疫细胞或者免疫分子的思维信息,使免疫应答可视化10. 免疫治疗 肿瘤疫苗 预防性疫苗:HPV疫苗预防宫颈癌 治疗性疫苗:DC疫苗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效果 基于免疫细胞的免疫治疗 抗体药物:CTLA-4抗体 针对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药物 2 免疫分

9、子(石永玉):1. T细胞活化和抑制相关的细胞受体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抑制性受体发挥 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活化 CD28 ICOS CD2 CD40配体 LAF-1 ICAM-1抑制 CTLA-4 PD-1 CTLA-4发挥抑制作用机制:CTLA-4表达与活化的CD4和CD8阳性T细胞,其配体亦是B7分子,但CTLA-4与B7分子的亲和力显著高于CD28与B7的亲和力。CTLA-4与B7分子结合产生抑制性信号,因为CTLA-4分子的胞质区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ITIM中的酪氨酸残基被磷酸化后,可募集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SHP-1和SHIP并与之结合,这些磷酸酶通过对T细胞活化途径中重

10、要信号分子的去磷酸化,从而抑制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2. IFN-主要种类、来源和抗病毒作用机制?IFN type I IFN-, IFN-, IFN-, IFN-, IFN-, and IFN- 干扰素(IFN)是 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生一种因子,主要产生细胞有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机制:抗病毒作用型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对多种病毒如DNA病毒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效应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宿主细胞的 作用引起的.对干扰素敏感的细胞表面存在于干扰素受体,核内有“抗病毒蛋白”基因,受干扰素作用后该基因活化,产生的抗病毒蛋白可阻止病毒mRNA翻 译

11、,并促进病毒mRNA降解.干扰素能提高细胞表面MHC类分子的表达水平,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MHC类分子的增加有助于向Tc细胞递呈抗原, 引起靶细胞的溶解.干扰素可增强NK细胞对病毒感染的杀伤能力.三免疫细胞及亚群(高丽芬):(一)结合自己课题,列举四个T细胞亚群,简述其表型、主要功能以及与你课题的相关性。1. 根据TCR种类: 1) gd T细胞:占脾脏、淋巴结和循环T细胞的95%-99%。 2) ab T细胞:1%-5%,大多数为CD4-CD8-,少数为CD8+。主要分布于皮肤和黏膜组织。识别抗原无MHC限制性。2. 根据CD4或CD8的表达情况CD4+ T细胞: 60%65%为CD4+C

12、D8- 表型为TCRCD3CD4CD8- 识别抗原时受MHC 类分子限制 ThCD8+ T细胞: 30%35%为CD4-CD8+ 表型为TCRCD3+CD4-CD8+,主要为CD8CTL细胞亚群 识别抗原具有MHC 类分子的限制性 Tc3. 根据T细胞活化阶段初始T细胞(nave T cells)(CD45RA+CD62L+) 活化T细胞效应T细胞 记忆T细胞(CD45RO+) (CD45RO+) 初始T: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存活短; 效应T:向外周免疫组织迁移,介导免疫效 应,存活短; 记忆T:向外周免疫组织迁移,介导免疫效应,存活长,参与再次免疫应答。4. 根据T细胞功能 辅助性T细胞 (

13、Th1, Th2,-) -CD4+ Th1: CD3+CD4+IFN-+ Th2: CD3+CD4+IL-4+ 杀伤性T细胞 (Tc1, Tc2)-CD8+ Tc1: CD3+CD8+IFN-+ Tc2: CD3+CD8+IL-4+ 功能: 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使靶细胞裂解; 诱导靶细胞程序死亡; 释放IFN-、TNF-和TNF-等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 调节性T细胞 (Treg) CD4+ CD25+ FOXP3+ Treg:(1)胸腺来源 Treg 细胞(tTreg 细胞) 、外周血来源 Treg 细胞(pTreg 细胞)(2)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适应性调节性T细

14、胞(aTreg或iTreg)-Tr1(IL-10),Th3(TGF-beta) CD8+Treg: CD8+CD28-Tregs CD8+ CD28+Tregs CD8+ CD28-Treg分为3型:型细胞通过与DC直接接触,改变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并发挥其抑制作用;型细胞则通过细胞因子IFN-r、IL-6等发挥其抑制作用,不需要与APC直接接触;型细胞主要通过分泌IL-10发挥其抑制作用。 NKT:分泌IL-4,IL-10等Th2型细胞因子,分泌IL-13调节CD+8T细胞功能,分泌IFN-r,TNF等Th1型细胞因子 5. Th细胞根据产生细胞因子Th1:IL-2,IFN-rTh2:IL-

15、4, IL-10Th17:IL-17Th9:IL-9Th22:IL-22,TNF-aTfh: IL-21, IL-6Tfh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通过IL-6和IL-21来调节B细胞的功能。在Tfh发挥调节功能的过程中,Bcl6转录因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Bcl6转录因子的表达受IL-6和IL-21的调控,Bcl6过度表达可诱导Tfh相关的基因表达并抑制其他类型的辅助性T细胞的分化。感染疾病的体液免疫中起决定性调节作用,同时在自身免疫和肿瘤疾病也有重要功能。Blimp-1在T细胞发育中起诱导分化作用(2) 简述未成熟DC与成熟DC的表型和功能异同,如何根据

16、研究或应用目的进行选择? 未成熟DC与成熟DC的区别: 摄取抗原的能力降低。 抗原加工、递呈功能增强。 MHC、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黏附分子(LFA-1、ICAM-1)表达上调。 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 未成熟DC(Immature DC) 皮肤、胃肠道、呼吸道等上皮内及实质器官间质内 摄取抗原并迁移至引流淋巴器官 胞饮(吞饮) 受体介导内吞 吞噬弱 表达低水平的MHC分子、协同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 成熟过程中的重要变化: 表达趋化因子受体,获得向引流淋巴结迁移的能力 加工提呈抗原,表达大量肽-MHC复合物 协同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表达上调 成熟DC(Mature DC) 淋巴

17、结,脾及派氏集合淋巴管 高表达MHC分子、协同刺激分子及粘附分子 很强的抗原提呈能力4 固有免疫(高成江): (一)简述固有免疫组成 固有免疫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既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固有免疫包括组织屏障系统,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屏障结构包括:物理屏障,解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屏障结构的作用是防止微生物侵入体内和从血液进入重要器官,屏障结构由皮肤,粘膜及其附属结构组成。物理屏障: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完整的皮肤和粘膜。解剖学屏障: 由血脑屏障,血胎屏障,血胸腺屏障组成。生物屏障:主要指皮肤和粘膜能分泌多种杀菌灭毒物质。固有免疫细

18、胞:主要执行固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包括NK细胞,树突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NK细胞:具有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单核巨噬细胞:包括血循环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作用:吞噬和杀伤病原微生物以及自身衰老,凋亡细胞。抗原提呈,诱导炎症反应。表面标志是CD14。中性粒细胞:多核白细胞,可以介导最早期的炎症反应,可在感染后的几小时內迁移到感染部位. 是专职的吞噬细胞,可被G-CSF诱导生成。在血液中只能存活6小时左右,没有感染将凋亡。无抗原递呈作用主要对抗胞外寄生菌的感染。树突状细胞(DC细胞):抗原递呈,参与T细胞的分化发育,参与免疫调节,参与B细胞发育、分化和激活。免疫分

19、子:固有免疫中,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和一些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功能:控制病毒感染的I类干扰素,介导炎症反应的TNF-,IL-1和一些趋化因子,促进NK细胞增殖和活化的IL-15和IL-12,激活巨噬细胞的IFN-和抑制巨噬细胞的IL-10,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的IL-6等 。(2) 比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并简述固有免疫对适应性免疫的作用。固有免疫是物种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功能。其特点是:先天具备,即机体出生时已具备;无特异性,作用广泛;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无记忆性;可稳定遗传;同一物种的正常个体间差异不大。与之相关的免疫细胞是NK细胞

20、,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DC细胞):体液中的组成成分:补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CKs。适应性免疫是指机体与抗原接触后获得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主要由T,B淋巴细胞完成。其特点是:特异性,即T,B淋巴细胞仅针对相应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应答;获得性,是指个体出生后受抗原刺激而获得;记忆性,即再次遇到相同抗体刺激时,出现迅速而增强的应答;可传递性,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产物可直接输注给受者,使其获得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力;:自限性,通过免疫调节使免疫应答控制在适当水平或自限终止。 与之相关的免疫细胞是APC,T细胞,B细胞组成成分:抗体和CKs等。固有免疫参与并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固有免疫中

21、产生的第二信号不仅增强了随后发生的获得性免疫,而且还影响获得性免疫的性质。启动:递呈抗原表达B7和调节immune molecules involved5 消化道免疫(马春红): (一)MALT的组成和特点是?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是无被膜的淋巴组织,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es,PP)及阑尾等。1 MALT的组成:MALT主要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支气管

22、相关淋巴组织等。(1) 肠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GALT),主要包括派氏集合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淋巴组织和散于粘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层内的淋巴细胞。GALT 的主要作用是抵御侵入肠道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中存在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M细胞,M细胞通过胞饮或内吞摄入抗原,然后转运并提呈给APC细胞,APC细胞再将抗原提呈给淋巴细胞;GALT还存在着独特的淋巴细胞群固有层内淋巴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先天性淋巴细胞;最终通过免疫分子(IgA、细胞因子),免疫细胞以及共生菌保护粘膜组织,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2)鼻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

23、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包括咽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及鼻后部其他淋巴组织,它们共同组成韦氏环(Waldeyers ring)。(3)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ronchial-associated tissue,BALT),主要分布于各肺叶的支气管上皮下。2MALT的功能及其特点(1)构成机体防御外来抗原的第一道防线,由于其面积之大,淋巴细胞在其内存在数量之多,远大于淋巴结及脾,因此,有十分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2) 是免疫应答发生的重要部位,其内的免疫细胞无论在激发全身性免疫应答,还是在承担黏膜局部免疫应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3)产生分泌型IgA,参与免疫应答

24、的效应阶段。(二)简述巨噬细胞的分群及各亚群的特点、功能。1.巨噬细胞的分群:巨噬细胞按照其表型和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分为两种极化类型,即经典活化的M1型巨噬细胞和选择性活化的M2型巨噬细胞。其中M2s又分为M2a、M2b和M2c三个亚群。2.巨噬细胞各亚群特点:1)M1型巨噬细胞:M1由LPS和IFN-双信号诱导产生。它的表性特征为高表达IL-12和IL-23,低表达IL-10。这类巨噬细胞能高水平地表达杀伤分子ROI、RNI,分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TNF、IL-1、IL-6。2)M2型巨噬细胞:M2a是由IL-4或IL-13诱导产生的,M2b是由免疫复合物结合TLR诱导产生的M2c是由IL-1

25、0诱导产生的。它的表性特征为低表达IL-12,高表达IL-10等高表达甘露糖受体和清道夫受体。抗原提呈能力差。3.巨噬细胞各亚群的功能:1)M1型巨噬细胞参与促炎反应,且在宿主防御细菌和病毒感染中发挥核心作用。分泌促炎因子,促进炎症反应M1主要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即细胞因子受体可与感染部位产生的细胞因子结合、趋化、活化作用。发挥宿主防御功能在IFN-、LPS和TNF-等因子的作用下,表面调理/非调理受体表达增加,溶酶体数目,水解酶浓度提高,释放细胞毒性物质,分泌TNF-,产生ADCC效应,从而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杀伤,但也会导致机体正常组织的炎性损伤。促进Th1型免疫应答。2)M2巨噬细胞与抗

26、炎反应、组织重构、纤维化、寄生虫感染、以及肿瘤疾病发展相关。抗炎反应、组织重构、纤维化三种M2均可促进纤维蛋白原形成、加快血管发生,在炎症反应中发挥损伤修复作用。在炎症反应后期发挥抗炎作用,促进创伤修复和纤维变性。寄生虫感染M2a和M2b可促进Th2型免疫反应,具有包裹、杀伤寄生虫的功能,有时也可加重变态反应等Th2型病理损害。M2c可分泌大量抗炎细胞因子IL-10、TGF-,下调M1启动的免疫应答。此外,M2型巨噬细胞还与肿瘤疾病发展相关。6 自身免疫(韩立辉)(1) 机体是如何获得对自身组织蛋白的免疫耐受?-P 219-227自身耐受:机体对自身组织蛋白的免疫耐受称为自身耐受,指免疫系统对

27、自身组织蛋白抗原产生耐受,自身组织细胞不受免疫系统攻击的重要机制。自身耐受的形成机制:1. 克隆选择学说: (1)胚胎时期,体内存在无数种随即形成针对各种不同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每一种克隆都具有特异性(同一克隆表达相同的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某一特定的抗原表位)。 (2)胚胎期,能够识别自身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被清除或者抑制(即克隆清除),成为克隆禁忌,成熟的淋巴细胞库中没有这些克隆,出生后机体对自身组织蛋白成分产生免疫耐受。 (3)出生后进入机体的抗原,淋巴细胞特异性的与相应抗原的相互作用,淋巴细胞被选择发生特异应答:特异性活化、增殖和分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并形成记忆(Tm、Bm)。 -克隆选择

28、(clonal selection) (4)“禁忌”细胞突变,可导致自身免疫。 Clonal deletion 克隆清除: 胚胎期,能够识别并结合自身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被清除或者抑制, 这个过程称为克隆清除,形成禁忌克隆,成熟的淋巴细胞库中没有这些克隆, 出生后机体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耐受。2. 根据免疫耐受形成的部位和时期的不同,免疫耐受分为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 中枢耐受:胚胎时期,未成熟T、B淋巴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识别自身抗原后形成的免疫耐受。中枢耐受,针对普遍表达的自身抗原 (1)T细胞的中枢耐受:阴性选择 (2)B细胞中枢耐受:克隆排除,克隆无能或无反应性(clonal anergy)

29、 外周耐受:出生后,成熟的T、B淋巴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中识别自身抗原或非己抗原后形成的免疫耐受。外周耐受,针对组织特异表达的自身抗原。耐受方式:克隆无能、免疫忽视、调节性T细胞、AICD、免疫豁免。(2) 在自身免疫病中,抗体如何介导组织损伤? 1. 自身抗体对细胞膜表面抗原的作用: 自身抗体结合细胞膜表面抗原并激活补体,引起细胞破坏或溶解,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 自身抗体还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靶细胞。 2. 抗细胞表面受体的自身抗体介导的细胞和组织功能障碍 自身抗体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以下机制导致该受体功能障碍 (1)模拟配体:自身抗体和其受体结合后,模拟配体作用,刺激靶

30、细胞功能亢进。-激动型抗受体自身抗体-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2)竞争性阻断:自身抗体和受体结合后,阻断天然配体与受体结合或改变受体结构,抑制受体功能。 (3)介导受体内化与降解:自身抗体和受体结合后,介导受体内化与降解,或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细胞损伤,如重症肌无力。 3. 免疫复合物沉淀引起的组织损伤 自身抗体与游离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尤其是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随血液循环在全身小血管基底膜或滑液囊部位沉淀下来,在局部激活补体系统,并吸引中性粒细胞而造成局部组织的炎症性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4. 致敏T细胞对组织的损伤作用 : 致敏T细胞单独作用就可以致病,无需抗体。致

31、敏T细胞对组织的损伤作用机制与型超敏反应机制相同。七 肿瘤免疫(梁晓红)(一)什么是肿瘤抗原?请列举肿瘤抗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其在肿瘤临床诊治中的作用。肿瘤抗原(tumor antigen)泛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新出现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TSA)和肿瘤相关抗原(TAA)。分类:一、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TSA)是指该类抗原系肿瘤细胞所特有,只表达于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任何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正常细胞。1.化学物质诱发的TSA2.病毒诱发的TSA3.自发肿瘤的抗原性二、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相关抗原是指非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成分,也少量的存在于正常细

32、胞,但在肿瘤发生的机体可异常表达。 1. 胚胎抗原 最常见的两种胚胎抗原: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 2. 分化抗原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SAIT)是将处理过的自体肿瘤或异体肿瘤制成的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给患者进行免疫接种,激发宿主自身对肿瘤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反应,增强机体的抗瘤能力,以阻止肿瘤的生长扩散和复发。疫苗主要包括肿瘤细胞疫苗、肿瘤相关抗原疫苗和分子疫苗。例如癌胚抗原(CEA)是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可能参与细胞识别与细胞间反应,且CEA还是一种粘附因子,可促进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结合,并对肿瘤的转移起重要作用。在临床中主要用于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和药物基因治

33、疗。(二)请列举目前常用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并介绍其中两种治疗方案的原理。肿瘤的免疫治疗是一种旨在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希望依靠自身免疫机能杀灭癌细胞和肿瘤组织的抗癌疗法,与以往的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不同,该方法针对的靶标不是肿瘤细胞和组织,而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目前常用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有(1) 肿瘤非特异性免疫治疗(2) 肿瘤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治疗(3) 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4) 肿瘤疫苗治疗 1、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其原理是将体外激活的自体或异体免疫效应细胞输注给患者,以杀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ACT对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大剂量化疗、放疗后、骨髓移植后和病毒感染损伤免疫细胞数量及

34、功能的患者,尤其是血液免疫系统肿瘤的患者更为适合。2、肿瘤疫苗的设计思路是应用各种技术,通过给患者导入肿瘤抗原来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能力,改善免疫微环境,激发有力的特异性细胞免疫。8 MHC及移植免疫(王晓燕)(一)简述MHC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1. 递呈抗原 MHC-I类分子递呈内源性抗原 MHC-II类分子递呈外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来自细胞外的抗原。如:细菌等 内源性抗原:从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病毒包 膜蛋白、肿瘤抗原 2. 参与T细胞分化及中枢性免疫耐受 MHC-I 分子与CD8+ 分化成熟有关 MHC-II分子与CD4+分化成熟有关 3. 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

35、n) T细胞抗原受体(TCR)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必须识别自身MHC分子。 Tc与靶细胞间受MHC I类分子的限制Th与M间、Th与B细胞间相互作用时,受MHC II类分子的限制 4. 其他功能 (1) 、参与对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2 ) 、参与免疫调节 -调节NK细胞和CTL的细胞毒作用 (二)在发生同种异体移植排斥时,受体T细胞是如何识别移植物抗原的? 1. 直接识别: 受体T细胞直接识别供体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 即供体的完整MHC分子,从而 诱发免疫反应。这种途径在排斥反应的早期阶段起主要作用,引起急性细胞排斥反应。 大约510的外周T细胞参与了这一途径。 抗原肽非依赖模式:同种

36、异型特异性T细胞主要识别同种异型MHC分子上与自身MHC分子不同的多态性氨基酸残基侧链,而与MHC分子所结合的抗原肽无关。 抗原肽依赖模式:同种异型特异性T细胞与其他抗原特异性T细胞一样,均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交叉识别,即供者同种异型MHC分子与外来或自身抗原肽形成的构象表位与受者MHC分子与外来或自身抗原肽所形成的构象表位,具有相似性。) 2. 间接识别:受体T细胞识别由受体APC加工处理后的供体同种异型MHC分子(等同于普通外 源性抗原),在急性排斥反应中晚期及慢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上面是老师讲的课件上关于这两个题的相关内容,下面是书上关于这两个题的相关内容,大家可以结合着看

37、。第一题(一) 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经典的MHC I类和类分子通过提呈抗原肽而激活T淋巴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因而MHC是抗原提呈分子的编码基因。这是MHC主要的生物学功能。由此派生出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和这一功能相关的一系列表现。n 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MHC分子的双重识别。CD4Th细胞识别类分子提呈的外源性抗原肽;CD8+CTL识别一类分子提呈的内源性抗原肽。由此形成T细胞在抗原识别和发挥效应功能中的MHC的限制性。n 被MHC分子结合并提呈的成分,可以是自身抗原,甚至是MHC分子本身。由此MHC参与构成自身免疫性,参与对非己MHC抗原的应答,并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选择和分化。n MHC是疾病易感性个体差异的主要决定者。n MHC参与构成种群基因结构的异质性。由于不同MHC分子加工提呈的抗原肽往往不同,这一特点赋予不同个体抗病能力的差异。这在群体水平有助于增强物种的适应能力,推动生命的进化。 (二)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