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行为与金融工程_第1页
中国农村金融行为与金融工程_第2页
中国农村金融行为与金融工程_第3页
中国农村金融行为与金融工程_第4页
中国农村金融行为与金融工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农村金融行为与金融工程关键词 : 中国农村 /金融行为 /金融工程内容摘要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扶持, 但农村大量资金的流出已是一个 不争的事实, 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获得贷款的比重与其在 GDP 中的份额极不相称。 2002 年, 乡镇企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超过 1/3,农业占 GDP 的比重接近 15%,但两者的贷款均只 占总贷款的 1/20 左右。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了农村投资和资本积累,从而成为农村经济 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直接障碍。一、问题的提出不少学者认为: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以及特殊的小农经济模式孕育了一个孱弱 而且混乱的农村金融市场, 政府

2、必然会加大对该市场的规范力度, 使其缺乏活力; 再加上小 农经济对资金需求的细小化, 以及小农经济本身所蕴含的风险性与现代金融机构经营目标所 追求的资金运营规模化和安全性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造成了农村中金融网点的收缩和农村 金融业务的萎缩。 由于追求资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经营性金融机构不会背离市场机制主动改 变投资的流向, 农村经济投资主体不可能扭转其在资源竞争中的劣势, 经济转型中的政府又 具备利用行政权力支配农村金融资源促进工业化进程的能力, 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村经济个 体三方理性博弈形成了一个稳定的 “纳什均衡解 ”农村资金的大量流失。可见,农村金融 扶持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的政策偏向

3、。 由于博弈三方中政府的能动性最强, 中国农村金 融市场 “纳什均衡解 ”的改变只能依赖政府重新定位其在农村金融市场的预期目标, 通过政府 效用函数的变更达到更为合理的均衡, 所以, 政府应该放松对农村金融的管制, 并运用政策 工具对农村经济进行金融扶持,营造一个宽松、公正、良性的融资环境。不可否认, 政府对农村金融的压制固然是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但若就此提出 “政府金融压制 ”,将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归咎于政府则有些言过其辞。 因为这一分 析中隐含着两个基本的假设: 第一,金融机构追求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最优组合, 是 “风 险厌恶者 ”,不会通过金融创新回避风险;第二,农村

4、经济个体不具备学习的能力,从而很 难接受任何新的东西, 总是简单沿袭着传统的经营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理所当然的成 为农村金融困境的缔造者。 事实上, 农民是具备学习能力的, 并能对市场信号做出积极的反 应;而农村资金的大量流失意味着资金供求的严重失衡, 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重要中介,金融机构似乎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农村金融业务的萎缩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适合于农 村市场的融资工具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 笔者认为, 在政府正逐步加大对农村金 融扶持力度的情况下, 借助现代金融理论, 对农村金融行为进行研究, 开辟有效的融资渠道, 创造新型的融资工具, 使农村资金甚至非农资

5、金都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也许比单 纯地呼吁政府重新定位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更加有效。二、农村金融行为的特征1 、农产对银行储蓄有着极强的偏好 。由于农户勤俭节约的习惯及日常生活的自给性较 强,农村的储蓄率很高, 为农村金融资本的形成提供了资金来源。 研究表明(史清华, 2002 ), 从 1986 年至 2000 年,农产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了 4.03 倍,而人均储蓄额增长了 7.71 倍, 其中银行储蓄增幅高达 14.04 倍。但是, 极高的银行储蓄倾向的背后也隐含着两个尴尬的理 由:第一, 农村的投资渠道过于单一,虽然国家金融投资市场在多元化发展,但各种投融资 渠道与农民的距离仍是那

6、样的遥远;第二,农村储蓄率高并不意味着农民手里真的有了钱, 农民实际上是在为生产和生活进行筹资。 因为农民在资金使用上多具有一次性、 数额大的特 征(如购置农业机械、盖房等),在不能获得外部资金帮助的情况下,银行存款无疑是防范 突发性风险最有效的手段。2 、农村借贷规模相应扩大,但以民间信用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的借贷水平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 其中银行贷款在农户家庭借贷中所占份额迅速下降, 民间借贷中 的付息比例上升, 有偿借贷已取代了无息贷款的主体地位。 应该承认, 以小额借贷为主的农 村资金需求是强烈的。 尽管民间的借贷市场存在着种种弊端: 发育极不规范, 缺乏还款约束 机制;信

7、用范围狭小,借贷利息高;处于地下状态,不被政府认可,时刻面临着来自执法部 门的惩罚等。 但由于国有银行担负的农村信贷职能正逐渐弱化, 在正规金融机构不能保证农 村的资金需求时, 需要资金的农产寻求民间渠道获得资金的满足实在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 行为。3 、金融投资的流向严重偏离农村领域 。多年来我国 “以农补工 ”的发展战略造成农业基 础设施落后, 投资环境恶劣, 依靠市场机制来促进农业投资必然与投资者的理性相违背, 而 农业资金不足又会进一步削弱该行业的盈利能力, 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农业与农村发展能够 对国民经济全局产生巨大的外部效应, 具有明显的 “公共物品 ”特征, 资源的配置应该借助

8、于 市场以外的方式, 但在配置农村资源仍然选择的是 “私人物品 ”的市场化模式。 建立在微观经 济主体 “个体理性 ”基础上的 “社会理性 ”能否实现,这不是一个单纯由农民自身可以解决的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既然有能力为基础设施、交通运输、 三峡工程筹资,那么动用适当的方式将非农资源动员进入农村领域也不应该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所以,农村金融资源的流失不 应该归咎于农业和农民本身。4 、农村金融服务层次差,金融产品缺乏。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已经形成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 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共同繁荣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而农村 的金融服务业务单一, 主要集中在信贷业务上, 新兴的中

9、间业务在农村根本没有普及。 此外, 僵化的农业贷款条件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各种农业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农村金融机构农业贷 款的 “春贷秋收 ”是根据种植业的生产周期确定的, 而产业结构调整后的畜禽业、 水产养殖业、 农村工商户等的生产周期却无法固定; 农业贷款品种仅局限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缺乏针对 农村固定资产更新和改造的中长期贷款; 传统按季付息的方式也不能符合农业资金秋季集中 回流的现实。可见,我国农村 “贷款难 ”不仅仅是一个金融机构 “惜贷 ”的问题,也存在一个农 村经营个体找不到合适的贷款品种而 “惜借 ”的困境。5 、农村金融市场中介缺位。 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农村机构网点,上收贷款权

10、限后,邮政 储蓄、农业银行、 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这四家金融机构中只有农村信用社是真正地扎根于农村。 但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暂且不论其自身不良资产、硬件设施方面上的缺陷,仅就农村信用社的功能和性质而言,就是极不明晰的。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一直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其合作金融的自愿、互助、互利、民主和低盈利性”的性质体现得不多,商业银行法 的很无法有效地履行金融政府干预贷款的现象依然存在。 再加上我国没有合作金融方面的法规, 多内容并不适合于信用社, 导致了农村信用社资金运营的随意性很大, 市场中介的职能。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农村金融行为符合经济学中的 “理性 ”原则,也就是说,农村

11、金融的困境的确是多方参与者理性博弈的结果。农村中存在着一个巨大且有潜力的金融市 场,不然非官方的民间融资渠道(甚至是高利贷形式)也不会屡禁不止。所以,笔者认为, 与其说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信贷市场,还不如说它是一个尚未被有效开辟的市场, 因为我国现有的金融机构暂时没有能力去适应这个市场的要求。 换句话说, 中国农村金融市 场也许并不缺乏资金, 而是缺乏有效平衡供需的桥梁, 金融机构没有寻求到合适的金融工具 来适应该市场的需求应该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三、金融工程与农村金融行为的可结合性金融工程是一门新兴科学, 它以现代金融理论为基础, 综合利用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 法开

12、发、设计金融产品, 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作为一种金融技术, 金融工程在资产 的价值评价、 投资组合的风险度量、 创新金融工具的设计以及投资风险的防范等方面都有不 少成功的案例, 为全球金融市场的繁荣和有效运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我国金融体制发 展滞后, 以及学科上的文理划分, 中国对金融工程的理解和运用在理论和实践中仍处于学习 和探索阶段, 都很不成熟。 那么, 对城市金融而言都属于新生儿的金融工程能否在农村金融 市场上发挥功效呢?事实上, 农村金融行为是农村经济个体 “经济理性 ”的体现, 金融工程的理论基础也脱离 不了“利润最大,风险最小 ”的基本假定, 所以,金融工程与农村金融

13、行为是可以有效结合的。 进一步的分析还能发现, 金融工程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对我国农村投融资窘迫局面的改善有 相当的针对性:1、通过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能够满足农村金融市场供需双方的需要,提高融 资的效率, 甚至将非农资金引入农村领域。 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供需媒介, 新型融资工 具的设计与开发能够拓宽资金的融通渠道, 协调市场参与各方对风险和收益的不同看法, 并 借助结构性金融改变债务的性质, 针对不同农村产业的经济特征设计出专业的融资工具。 通 过资金、期限、利息及融资工具的重新组合、剥离、分割等工艺方法,借助互换、期权、可 转换债券、 混合证券等新型金融工具, 在不改变投资收益的情

14、况下提高其安全性, 这样不仅 能够确保农村资金来源的稳定, 还能促进农业与非农领域的资金交流, 提升整个金融市场的 融资效率。2、金融工程中降低交易成本、防范系统风险的管理技术能够为农村金融的风险管理提 供支撑。 农村金融市场的高风险问题非常突出, 因为申请贷款的农民没有可以用于抵押的资 产。所以, 农村金融机构只能对系统风险进行被动的防范, 信贷员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风险 系数的高低。 金融工程中有大量的、 用于风险管理的金融衍生工具、 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策 略,虽然我国直接运用这些管理技术的条件还不成熟, 但这些理论观点无疑能够开拓我们的 视野,为融资方案的设计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如果农村

15、金融风险的管理也能够像 “套期 保值 ”那样可以统一规范操作,我们可以相信,农村金融也将成为一个激动人心的领域。3、金融工程能够创造性地系统觖决某些金融问题,这可以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提供思路。 金融行为以人为主体, 人的心理及其在价值方面的表现形态对投资选择和资产定 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传统的理论一般都放弃对心理因素的考察, 导致我们无法对诸多 的金融现象, 尤其是农村金融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 现代金融的发展已经将行为纳入资产定 价模型, 从而解释了很多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悖论。 虽然这一成果不一定能直接运用于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但是金融工程并非一种纯粹的融资管理技术,它实际上是以

16、创新为核心, 以系统思想为指导的处理金融问题的方法, 用金融工程的思路来分析我国农村金融行为将会 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提供更合理的路径。四、结论金融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 囿于笔者的学识, 还不能在本文中提出设计我国农村金 融工具和融资方案的具体构想, 但将金融工程与农村金融行为结合起来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 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虽然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现可能会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投机性, 增加农村市场的不稳定, 也可能会因为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而失效, 但若因此而回避该技术, 使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不能与现代前沿科学结合起来, 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种损 失。可能有人会担心金融工程这样深奥的学问能否被农村投资者所理解。其实, 农村金融主体所关心的仅仅是金融工程的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运用于农村金融的实践, 至于它运行的原 理如何并不需要让农民知道。 所以, 用什么样的金融创新开辟农村金融市场, 以及该创新会 产生怎样的效应是理论界应该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