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瑶浴-- 瑶族40多种药浴配方传内不传外[专业研究]_第1页
千年瑶浴-- 瑶族40多种药浴配方传内不传外[专业研究]_第2页
千年瑶浴-- 瑶族40多种药浴配方传内不传外[专业研究]_第3页
千年瑶浴-- 瑶族40多种药浴配方传内不传外[专业研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千年瑶浴- 瑶族40多种药浴配方传内不传外沿着蜿蜒的山道行驶50公里,层峦叠嶂的深山中,高华瑶寨出现在眼前,屋前大红灯笼上的“瑶浴”两字格外醒目。 下午5点,正是在外劳作的瑶族人准备回家的时间。灶台上,一大锅的汤水散发出蒸汽:瑶浴药材已经准备完毕,将为劳累一天的瑶家人解去疲惫。瑶浴之乡 吴如雄 摄 风景秀美的高华村 吴如雄 摄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正在为市民记者展示泡制瑶浴的过程 沿着蜿蜒的山道行驶50公里,层峦叠嶂的深山中,高华瑶寨出现在眼前,屋前大红灯笼上的“瑶浴”两字格外醒目。下午5点,正是在外劳作的瑶族人准备回家的时间。灶台上,一大锅的汤水散发出蒸汽:瑶浴药材已经准备完毕,将为劳累一天的瑶

2、家人解去疲惫。千年瑶浴40多种瑶浴药材78岁的瑶族老人赵进堂是瑶浴的第五代传承人,与普通村民相比,他所掌握的瑶浴知识更为全面,40多种药材的配方被他一一记在了脑海里。根据祖辈口口相传的说法,瑶族人从盘古开天时便学会了瑶浴,流传了上千年。高华村的瑶家人来自沿海一带,在迁徙到贵州从江后,瑶家人发现周边的山林里,依旧生长着瑶浴所需的药材。“这些药材都没有什么特别,很多地方都有,只是那些人不会用而已。”赵进堂说。“布谋奔、列邦介、根红龙,这是解乏的,要是加上列松就是妇女坐月子的时候用来恢复身体的。”赵进堂告诉记者,目前他所掌握的瑶浴药材共有40多种,每一种他都只知道瑶语名称,从不知道是否有汉语名字。老

3、人认为,只有通过瑶语,瑶家人才能记下这些药材名称。下午5点,赵进堂两个在外劳作的儿子还未归家,老人从厨房里翻出一捆药材,放进灶台上一个直径有60公分的大锅里,准备为两个儿子泡制瑶浴,让他们在40的水温中泡澡解乏。半小时后,锅里冒出蒸汽,浓郁的药草香气弥散开来。倒出热水后,老人又往锅里加进了一桶冷水,让已经煮过一道的药材再煮一次。“一锅水只够一个人泡,一种配方只能煮两次。”赵进堂说,泡瑶浴是每个瑶家人每晚必做的事情,随着儿子各自成家生子,如今他每天都要配三次药材、煮六道水,才够家人泡澡。圆柱木桶是泡瑶浴最佳的辅助工具,只有浸入木桶里,才能更好地让药草功效进入人体。千年瑶浴-瑶浴传内不传外对于瑶家

4、人而言,瑶浴的配方是族内至高无上的宝藏。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恪守着配方不传外人的规矩。赵进堂的医药知识来源于他的父辈。年幼时的他,经常跟着父亲上山采药,20岁那年,父亲正式向他传授瑶族医药。如今,他依然记得父亲当时给他说的话:“这些草药,一弄错,就会出人命,所以你一定要用心地去记、去学。”看见父亲如此严肃的神色,这让赵进堂不敢有任何马虎。每逢父亲为人治病时,他总会坐在一边,集中所有的注意力记下父亲的每一句话。高华村的后山,成为他最常去的地方,每一株药草,他都要反复核对其功效。10年之后的一个夜晚,父亲叫来赵进堂,告诉他已将全部医药知识传授给他,与祖辈世代流传的配方没有一点相差。赵进堂说,尽管瑶家

5、人个个都会泡制瑶浴,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掌握所有配方,这与祖辈所教的方法有关。而他,也正是凭着自己全面的医药知识,才成为目前村内仅存的两位瑶浴传承人之一。瑶族医药配方,并不只有瑶浴,还包括了口服、外敷等配方,功效大都集中于解乏、清热、风湿、骨折、疱疹以及帮助妇女产后恢复等。(本报记者 李慧超 朱玉)瑶浴药材越采越远随着瑶浴名声的日益增大,大量的外地人前往寻求瑶浴配方,当地29家瑶浴店也生意红火。然而问题随之而来。瑶浴传承人赵成庆说,如今,他每年卖出的瑶浴药材达到几百斤,后山寻药的路也越走越远,从最初的家门前走到了10公里之外的山上,有时走到广西边境。“我们一起行走 发现多彩贵州”第七站行走

6、从江追寻民族风情这是一个海拔只有200多米的县城,潮湿的空气覆盖在炎热的土地上,宽阔的都柳江穿城而过,两旁神秘的深山中,瑶、侗、苗、壮少数民族分布其中,延续着他们已经传承了上百年的传统。5月29日,本报“我们一起行走 发现多彩贵州”大型采访团走进从江,追寻这里的民族风情。在农田劳作之余,各个民族找到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薄雾笼罩中,岜沙青年已经扛起了自制火枪,钻进丛林中,练习打靶;后山山坡里,100多米高的秋千上,传来侗家情侣的欢笑声。夕阳西下,小黄村寨里,孩子们围坐在老人旁边,张开稚嫩的嗓音,跟着老师逐字逐句地学习大歌;饭桌上,有着“苗家啤酒”之称的血红已经准备好,为人们解去疲乏。夜色降临,

7、高华村里,一股中草药香味弥漫开来,浸泡在40的瑶浴中,白天的喧嚣逐渐恢复平静。(本报记者 李慧超)神秘瑶家村寨“瑶家纸”记录家族百年变迁从江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瑶族村寨,千百年来,这里的瑶家人始终坚持一种传统的手工造纸方法,瑶家人用自己亲手生产出的纸张,记录下他们家族的风风雨雨、兴衰成败,可以放数百年而不腐朽,这种造纸工艺,已经成为了高华瑶家的文化“活化石”。时值中午,几个瑶族老婆婆正在河边反复揉搓一种用植物搅成的一桶黄黄的东西,村支书赵成庆说,这就是他们瑶家世世代代用来造纸的原料。“我也说不清我们做这种纸做了多少年,反正老祖宗用这种纸写下的家谱,经过几百年,到现在还在,字也很清楚”。在高华,几乎

8、所有的妇女都掌握了这门手艺。瑶家的古法造纸张一般分为两种,“卢最”和“干最”,前者颜色较白,适合用于书写契约,家谱,绘制神像等,而后者颜色较黄,适合作为祭祀活动中的纸钱烧给故人。制作“卢最”首先要用当地的一种构皮麻树的树皮,将它从树上剥下后煮上一天一夜,再在河边泡上一天一夜,就成了一桶黄黄绿绿的糊糊,然后再加上当地一种树叶“嘴就亮”一种“芙蓉花树”的树叶,再继续搅拌一小时左右,这桶糊糊就很粘稠了,然后,妇女们再将这桶搅拌好的糊糊均匀地摊在一张半平米左右的支架上,支架有点类似于纱窗,这样,渣滓就被滤掉,剩下了纸张的主体,在太阳下晒干后,再用竹片轻轻将纸片揭下,一张“卢最”就大功告成了。而祭祀用的

9、“干最”的制作方法大同小异,只是原材料略有不同。赵支书说,瑶家人一般都不用外面买来的宣纸、钱纸。虽然现在学生写字的本子都不用他们自己做的了,但在节日或者像“还愿”这样的大活动中,他们都用瑶家纸,这样才干净纯洁,表示对祖先的敬畏。(本报记者 余珉琨)“发现多彩贵州”市民随笔神秘瑶族老人:非作法不言神名木制的长方体上,满是神秘的图案。涂墨、印字,78岁的瑶族老人赵进堂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两个动作。原来,赵进堂正在制作神符,将黄色的草纸裁成长条,贴在涂有墨汁的木制长方体模型上,用手摁压、抻平。模型之上,多是人骑坐在飞龙、“天鸟”上的图案。赵进堂说,这代表着瑶族人骑着奇兽飞天求神。瑶族人信仰多神。逝去的祖先、保林护土的山神、掌管风调雨顺的天神,都是他们崇拜的对象。他们相信祭祀神灵可以消灾除病、保佑家庭和睦。至今,他们依旧严格遵守着这份崇拜。若不是作法,绝不说出神灵名号。神符制作完毕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仪式方能将其献给上天。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