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失眠研究论文_优秀论文_第1页
中医治失眠研究论文_优秀论文_第2页
中医治失眠研究论文_优秀论文_第3页
中医治失眠研究论文_优秀论文_第4页
中医治失眠研究论文_优秀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医治失眠研究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增大, 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影响人类发展的社会问题, 在我们身边很多人, 被失眠扰乱了正常生活, 很多家庭成员也受到干扰, 不少人甚至被失眠夺去了生命。笔者根据近几年治疗此类病例, 在此对失眠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做一些探讨, 意在抛砖引玉, 求得同道的帮助。1病因病机失眠亦称不寐, 灵枢大惑论称为目不暝, 并详细地论述了其病机:“卫气不得于入阴, 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 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 故目不暝矣”。内经亦有“卫气行于阳则寤, 行于阴则寐”。邪气入侵脏腑迫使卫气行于阳分, 不得行于阴分, 则阳盛于

2、外阴虚于内而不得眠。灵枢营卫生会篇专门论述了老年人“不夜暝”的病因病机, “老者之气血衰, 其肌肉枯, 气道涩, 五脏之气相搏, 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昼不精, 夜不寐”。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大病后不得眠侯说:“大病之后, 脏腑尚虚, 营卫不和, 故生于冷热。阴气虚, 卫气独行于阳, 不入于阴, 故不得眠。若心烦不得眠者, 心热也。若但虚烦, 而不得眠者, 胆冷也”。指出脏腑机能失调和营卫不和是不寐的主要病机。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曰:“平人肝不受邪, 故卧则魂归于肝, 神静而得寐, 今肝有邪, 魂不得归, 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说明肝经血虚, 魂不守舍, 影响心神不安而不寐。明张介宾

3、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说:“不寐证虽病有不一, 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尺之也。盖寐本乎阴, 神其主也, 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 其所以不安者, 一由邪气之扰, 一由营气之不足耳, 有邪者多实, 无邪者皆虚证”。综观古今医家对不寐的病机认识, 不外乎脏腑、阴阳、气血失衡, 营卫失和的原因却多种多样, 大的方面分外感与内伤, 致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 心神不安而成本病。由外感病引起者, 主要见于各种热病过程;由内伤引起者, 则多由于情志不舒、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痰热内扰、胃气不和所引起。因外感所致的不寐, 实证较多;因内伤所致的不寐, 以虚证为主。笔者从所治病例发现, 当今失

4、眠患者增多, 除上述诸多因素外, 还因为人们心理压力过重, 情绪波动较大引起心血耗伤, 心失所养, 脑失所养, 心神无所归依(阳气不得潜藏), 而导致失眠, 其次是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不规律嗜食肥甘厚味致使“胃不和则夜不安”;要风度不要温度, 通宵达旦不寐, 阳气耗损太重, 不能潜藏蓄积, 阳气不能推动血液运行温煦全身, 使心脑失其所养而失眠。2中医药治疗古人对不寐的各种原因, 也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如灵枢邪客篇有:“补其不足, 泻其有余, 调其虚实, 以通其道而去其邪, 饮以半夏汤1剂, 阴阳已通, 其卧立至”。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说“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以上, 心中烦, 不得卧,

5、 黄连阿胶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曰:“虚烦虚劳不得眠, 酸枣仁汤主之”。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一记载了丹砂、琥珀等重镇安神药, 并在半夏秫米汤的基础上拟用温胆汤等治疗大病后虚烦不眠。明张介宾提出“饮浓茶则不寐”。明李中梓则更详细地说, 不寐之故, 大曰有五:一曰气虚, 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一曰阴虚, 血少心烦, 酸枣仁一两, 生地黄五钱, 米二合, 煮粥食之;一曰痰滞, 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一曰水停, 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 重者控涎丹;一曰胃不和, 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古今医者对不寐的治疗千变万化, 但笔者认为其治疗原则离不开以下几

6、个方面:一是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 关键在于安神镇静, 安神镇静是治疗不寐的基本原则。安神又分重镇安神与养心安神, 重镇安神常用朱砂安神丸、磁朱丹, 养心安神常用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等, 在使用重镇安神的同时要勿忘健脾。二是调整脏腑阴阳气血, 如补益心脾的归脾汤、滋阴降火的黄连阿胶汤, 交通心肾的交泰丸, 疏肝养血的酸枣仁汤加柴胡, 益气镇惊的安神定志丸, 化痰清热的清火涤痰汤, 和胃化滞的保和丸等。三是要注意情绪调节, 缓解紧张情绪, 保持精神舒畅。四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顺四时而调起居。3特殊病案举例例1, 女, 50岁, 2003年10月中旬就诊于我处, 患者系脑瘤术后, 一

7、个月不得眠, 神情痛苦, 焦躁, 自汗淋漓, 自述每晚用舒乐安定4片无效, 求治过中医亦无效, 好几次有过轻生念头。余诊其脉, 弦疾而涩, 观其舌, 质黯淡苔黄而腻。四诊合参为痰热互结, 脑失所养。自拟胆星10g, 地龙30g, 石菖蒲15g, 远志15g, 土茯苓100g, 山楂50g, 鸡血藤100g, 木通6g, 2剂而诸症全除。例2, 男, 59岁, 2002年夏求诊于我处, 自述反复6年睡眠不好, 靠服安定可缓解, 加重1个月, 整夜不眠, 神情恍惚, 不能工作, 服安定无效。细审患者, 舌脉无异, 唯左尺微弱, 系开车久坐耗气伤阳, 遂拟五味子15g, 枸杞子20g, 菟丝子15g, 桑寄生30g, 杜仲30g, 续断30g, 肉苁蓉10g, 当归20g, 鸡血藤100g, 西洋参5g, 酸枣仁15g, 合欢皮20g, 6剂后, 睡眠基本正常, 十余剂后, 已能正常开车行驶。例3, 女, 37岁, 2005年10月就诊于我处, 自述2个月前反复失眠, 服中成药安神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