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CK电路PID控制器设计及仿真_第1页
BUCK电路PID控制器设计及仿真_第2页
BUCK电路PID控制器设计及仿真_第3页
BUCK电路PID控制器设计及仿真_第4页
BUCK电路PID控制器设计及仿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BUCK电路PID控制器设计及仿真本文在BUCK电路传递函数的基础上对BUCK电路的开环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MATLAB的SISOTOOL工具箱设计了PID控制器,然后用以运放为核心搭建了PID控制器硬件电路,最后在PSIM上对BUCK电路进行闭环仿真。1. 设计指标输入直流电压(Vin):28V输出电压(Vo):15V基准电压(Vref):5V开关频率(fs):100kHz三角载波峰峰值:Vm=4V图1为Buck变换器主电路,元件参数如图所示:图1 buck变换器主电路2. PID控制器设计2 .1原始系统分析BUCK变换器构成的负反馈控制系统如图3.1所示:图2 BUCK变换器闭环系统其

2、中Gvd(s)为占空比至输出电压的传递函数, Gm(s)为PWM脉宽调制器的传递函数, H(s)表示反馈分压网络的传递函数,Gc(s)是误差信号E(s)至控制量Vc(s)的传递函数,为补偿网络的传递函数。本系统中,PWM调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1)式中,Vm为PWM调制器中锯齿波的幅值。反馈分压网络的传递函数为:Hs=VrefVo=515=13 (2)占空比至输出电压的传递函数为:Gvds=VoD11+sLR+s2LC (3)其中Vo=15V,D=VVin=1528=0.536,L=50H,R=3,C=500F。将参数代入式(3)可得,Gvds=282.53310-8s2+1.67510-5s

3、+1 (4)对于BUCK变换器系统,其回路增益函数G(s)H(s)为GsHs=GcsGmsGvdsHs=GcsGos (5)式中,Gos=GmsGvdsHs (6)为未加补偿网络Gcs时的回路增益函数,称为原始回路增益函数,将式子(1)、(2)、(4)可得本系统中原始回路增益函数Gos=283.0410-7s2+ 0.s+1 (7)根据式(7)可做出系统原始回路增益函数波特图如图3所示:图3 原始回路增益函数波特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穿越频率为fc=1.82kHz,相位裕度为m=4.72deg,从表面上看,系统是稳定的,但是如果系统中的参数发生变化,系统可能会变得不稳定;另外穿越频率太低,系统的响

4、应速度很慢。所以,要设计一个合理的补偿网络是系统能够稳定工作。2 .2 PID控制器设计原始系统主要问题是相位裕度太低、穿越频率太低。为此,我们可以给系统加入一个PD控制器提高相位裕度太低和穿越频率。另外为了使系统在远低于穿越频率下工作时有更好的调节性能,我们可以对系统进行PI调节。因此,需要设计一个PID控制器对系统进行调节。使用MATLAB 的SISOTOOL工具箱设计好的PID控制器及其传递函数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回路增益函数波特图如图6所示。图4 PID控制器设计图5 PID控制器波特图图6 回路增益函数波特图从图6中可看到加入PID调节器后系统的相位裕度提高到了47.7deg,穿越

5、频率提高到了5.19kHz。3. 系统仿真3.1 PID控制器硬件设计本系统采用如图7所示的基于运算放大器的PID控制器,其传递函数为Gcs=(1+sC2R2)(1+sC1R1)(sC2R1)(1+sC1R3) (7) 图7 基于运算放大器的PID控制器传递函数有两个零点和极点:零点fz1=12C2R2, fz2=12C1R1;极点fp1=0,fp2=12C1R3,高频部分增益由R2和R3来定,即ffp2时补偿网络增益为R2/R3。取R2=100,则根据图4所示PID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及图5所示波特图可计算得R1=25.8,R3=3.16,C1=3.55F,C2=3.1F。3.2 系统仿真根据已

6、知参数及设计好的PID控制器在PSIM上搭建仿真模型,如图8所示图8 系统仿真模型仿真输出电压曲线如图9所示图9 输出电压曲线从图9可知,系统具有很好的快速性,输出电压很快就稳定在设定值上,但也可看到,系统的超调量很大,具有将近60%的超调量。为了减小超调,可以设计一个软启动电路,使输出电压超调减小,在此,设计的软启动电路在00.001s之间让开关管PWM占空比从0线性连续上升到62.5%,0.001s之后切换到PID反馈电路进行控制,如图10所示。图10 加入软启动电路的仿真模型加入软启动电路后输出电压曲线如图11所示:图11 加入软启动电路后输出电压曲线从图就中可见,系统超调量较没加软启动电路之前小了很多,超调量约为13%。在0.006s时加一个2V的电压扰动,在0.012s给系统加如一个10%的电流扰动,得到的输出电压曲线如图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