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ppt课件_第1页
第四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ppt课件_第2页
第四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ppt课件_第3页
第四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ppt课件_第4页
第四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刘红娟 讲授,讲授要点,一、白朴与墙头马上 二、马致远与汉宫秋 三、纪君祥与赵氏孤儿 四、郑光祖与倩女离魂,一、白朴与墙头马上,王实甫与白仁甫虽一样藻彩焕发,但其间风趣自异,王的曲辞于艳丽中饱含俊秀清纯,白仁甫的曲辞于艳丽之中寓豪放磊落之气。 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墙头马上取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白居易作品中有文士自惭,表现出对被抛女子的同情: “为君一日思,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但主题也还是很鲜明 :“止淫奔也”,主要是道德教化之作,与元稹莺莺传(会真记)一样,表现的是中唐文士共同的时代心理,墙头马上的价值超越井底引银瓶之处: 1、提出“愿普

2、天下姻眷皆完聚”这一鲜明主题呼应着西厢记,成了那个时代的潮流。 2、本着“只要姻缘天配合,何必区区结彩楼”的创造思路,塑造了主人公李千金形象,使之大不同于崔莺莺,具有了对现实的更鲜明、利索的叛逆精神。 墙头马上却通过洛阳总管李世杰之女李千金和裴尚书之子裴少俊这对青年争取自由婚姻的斗争,肯定他们自由结合的合理性,从“止淫奔”变成了“赞淫奔”,表现出极强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李千金叛逆形象,一、初见裴少俊表现出的大胆直率:“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爱别人可舍了自己。” “舍残生还却鸳鸯债。” 二、当事在公公前败露后的坦荡从容,主动上前争取主动,表现为:据理力争、斥责孤陋、强烈执着。 三、裴家父子登门

3、谢罪时,李千金的挖苦戏谑,李千金较之崔莺莺,性格更为大胆主动,刚强不屈以及泼辣奔放。但剧情以裴、李两家原先已定有婚约,把裴、李的自由结合处理成与家长婚约一致的结合姻缘,从而降低了剧作的社会意义,墙头马上的市民趣味: 墙头马上单刀直入直写人情,对白朴而言是表现他率真磊落之性;从剧作审美价值来说,表现的是一种新的审美群体审美意识的觉醒,即市民审美,由此辐射出市民文艺、市民趣味。这种审美意识既涵盖了传统的质朴,又包含着“情”的简明,充满着质朴浪漫传奇的新趣味,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代“三言二拍”从此而缘起,二、马致远汉宫秋,作者简介,马致远(64?),号东篱,大都人。其经历了蒙古时代的后期及元政权统治的

4、前期。青年时追求功各,对“龙楼凤阁”抱有幻想;中年时期,一度出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则淡薄名利,以清风明月为伴,自称“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向往闲适的生活,创作,马致远所作杂剧种,现存种,即汉宫秋、陈抟高卧、任风子、荐福碑、青衫泪、岳阳楼,以及黄梁梦(与人合作)。其误入桃源杂剧尚存残曲一支。散曲作品被辑为东篱乐府传世,汉宫秋的题材来源、主题及改编,来源: 汉宫秋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关于昭君出塞的史实,载于汉书元帝本纪、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东汉以后,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咏叹昭君的文学作品出现,汉宫秋的主题,汉宫秋的主题,颇多争议。 一是爱情悲剧论,北大55级学生集体编写的文学史和

5、科学院编写的文学史,都倾向于第一种说法; 二是爱国主义论,游国恩主编的文学史、顾学颉著的元明杂剧、王季思等人编的元杂剧选注和钟林斌著的中国古典戏曲名著简论皆持第二种看法的。 三是民族压迫论。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八年第一期发表了昭君自有千秋在一文,该文认为它是大民族感情和封建道德观念的体现,对它持否定态度,汉宫秋的思想内容,汉宫秋写汉元帝命毛延寿广选天下美女入宫,并画图像,以备召幸。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贿赂毛延寿,毛延寿便故意将王昭君画丑,使她得不到召幸。一日,元帝循琵琶声寻见王昭君,二人情爱甚笃。毛延寿畏罪逃跑,把王昭君的美人图献给匈奴单于,并挑唆单于前来索要王昭君,单于果然带兵前来,由于朝中无

6、人可以领兵退敌,汉元帝只好忍痛应允。王昭君出发时,汉元帝在霸陵桥为她饯行,恋恋不舍。王昭君行至番汉交界处投河而死。深秋,汉元帝在宫中供赏王昭君图像,梦中与她相会,醒来听见孤雁哀鸣,倍添惆怅,乃杀死毛延寿,祭奠昭君,汉宫秋的改编,汉宫秋与历史记载有许多不同: 1、历史上昭君的出身是良家子弟,家境富裕;汉中士贫穷的农家女儿。 2、历史上,毛延寿是普通的画工;汉中毛是中大夫,奉命征收美女。 3、后汉书记载王昭君一直未受到汉元帝宠爱,“积悲怨”而出塞;汉中王昭君是汉元帝的宠妃,国难当头主动请缨。 4、史书记载王昭君出塞后封为阏氏,生一男二女;汉中则是王昭君投河自尽。 (如何评价汉宫秋?史剧与历史的关系

7、,剧情、人物形象的改变,汉宫伙改变了胡汉之间的力量对比。首先,把“和亲”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象征,写历史兴亡的感情,马致远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其次,在剧情的描写中,作者把悲剧的根源推到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对汉元帝做了“美化”处理,把他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并在剧中以大量的篇幅表现了汉元帝失去了王昭君时的悲愁根源,在汉宫秋中,马致远设置了帝王“不自在”的戏剧情境,流露出对平民生活的羡慕。随着剧情的推进,作者逐步转换了汉元帝的感情色彩,让一个拥有三宫六院的皇帝,更多地表现出普通人的情感愿望,从而引发人们对他更多的

8、同情,在他身上看到无力主宰自身命运的悲剧,再回到主题,通过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歌颂王昭君的爱国精神,鞭挞毛延寿叛国分裂的罪行,表现要求民族融合和好的愿望。 民族和好: 刻画了叛国分裂的毛延寿形象; 刻画了要求和好的藩王形象; 犒赏来使的和好结局; 爱国精神: 刻画了一个为“得息刀兵”而舍弃君王之爱、舍弃生命的王昭君形象; 为了强化爱国精神,把汉元帝的爱写得深入无比,汉宫秋的艺术特点,1.浓郁的悲剧情调。汉宫秋的戏剧矛盾是建立在尖锐的民族矛盾匈奴的侵略威胁与汉庭的无力抵御这样的矛盾基础之上的,这决定了作品的悲剧色调。 2.结构紧凑。汉宫秋的作者以十分精湛的笔法,缜密地一步步演出从汉元帝筛选

9、女直到昭君殉身的一连串情节。戏剧矛盾层层深入,逐渐推向高潮,3.汉宫秋的曲词文思精妙,文采斐然,尤擅长于把外界景物的描写同人物内心感情的抒发融为一体,因景生情,以情化景,兼以音乐导引,观众便如入幻境,陶醉其间,获得奇妙的艺术享受。 【梅花酒】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汉宫秋的影响,元曲四大家之一; “故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钟嗣成 录鬼薄) “振鬣li长鸣,万马皆喑之意。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工语哉。”

10、(朱权太和正音谱) 元中叶以后,“曲家多祖马、郑”(宋元戏曲考,三、纪君祥与赵氏孤儿,作者简介,纪君祥,一作纪天祥,大都(今北京)人,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作杂剧六种,今存赵氏孤儿一种。另松阴梦一种仅存残曲,见元人杂剧钩沉。其余驴皮记、错勘赃、韩退之、贩茶船四种已佚,赵氏孤儿题材来源及改编,赵氏孤儿杂剧是一部历史剧。故事见于左传,但较简略。到史记赵世家和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杂剧基本上依据史实,但情节上有较多改动,把故事发生的背景,由晋景公改为晋灵公; 把孤儿在宫中藏过,改为由草泽医人程婴藏在药箱中带出; 把隐居山中的孤儿,改为被屠岸贾收为义子,在屠府长大后杀屠报仇; 把在孤儿长大后为他

11、请封的韩厥,改成为放孤儿出宫而自杀; 把本为赵盾门客的公孙杵臼、程婴,一个改为原与赵盾同殿为臣的老宰辅;一个改为与赵家有交情的草泽医生,复仇主题,赵氏孤儿写春秋时期晋国朝廷内外忠与奸的斗争,以及由此引起的围绕赵氏孤儿而展开的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杂剧一方面揭露了奸臣屠岸贾凶狠残忍的罪恶行径;另一方面写了了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的侠义精神,形成了激烈的戏剧冲突,赵氏孤儿贯穿首尾的矛盾线索是赵、屠二家“文武不和”,虽然曲文中还透露出对君主的不满,但总的来说,已不是如左传所载的君臣矛盾。它并非正面展开忠臣、奸臣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危害,而主要突出了正义与非正义的矛盾斗争和复仇思想。

12、 屠岸贾一方为了私仇,为了个人私怨耍尽阴谋与构陷的手段;程婴和公孙杵臼等一方为维护正义,宁愿舍弃生命和自己的后代,剧情,剧写晋灵公时,奸佞屠岸贾残害忠良赵盾,抄斩赵氏满门,一并杀死附马赵朔。公主生下孤儿,屠岸贾意欲斩草除根,派韩厥把守宫门,不许放出赵氏孤儿。草泽医人程婴受公主之托,把孩子放在药箱,携带出宫,韩厥放走程婴,并自杀以灭口。屠岸贾下令要杀全国小儿,献出孤儿者有赏,为了搭救孤儿和全国小儿,程婴与前中大夫公孙杵臼定下计策,将程婴儿子冒充赵孤,放在公孙杵臼家中,由程婴出首,并以孤儿为程子,由程抚养、公孙杵臼和程婴的儿子都被杀死,屠岸贾把出首人程婴视为心腹,并认程子实即赵氏孤儿为义子。二十年

13、后,赵氏孤儿学就十八般武艺,穆婴找机会向赵氏孤儿说明他的国仇家恨,赵氏孤儿杀死屠岸贾,韩厥、程婴、公孙杵臼等也都受到封赏,艺术特色,结构紧凑和简练。一开始的楔子,交代了赵、屠两家的仇怨和屠岸贾的不义,第一折戏正式开始时,屠岸贾就己守在宫门,要杀孤儿,情节已经进入了高潮,并通过韩厥义释程婴,谴责了屠岸贾的奸佞。第二、三折写公孙杵臼与程婴定计,公孙壮烈牺牲,同时也是在揭露屠岸贾。这三折都不是正面写屠岸贾的凶狠,却处处揭露了屠岸贾的阴险与凶恶,为第四五折的大报仇创造了气氛,人物形象鲜明。 如程婴的沉着、坚毅、视死如归,悲剧性。 寓理想于残酷现实;自设罗网自遭灾;中国民族的特色。搜孤者步步逼紧,救孤者

14、处处设防。 开场三百人命-赵氏、赵朔死去-救出孤儿、宫门被守-杀全国婴儿-献出亲儿,戏眼:藏孤出宫、带路搜孤 民族特色:由于权奸屠岸贾得到昏君支持,气焰嚣张;正义一方暂时居于被动地位,历尽艰险,受尽迫害,这就决定了这场冲突的悲剧性。而赵氏孤儿的得以保全,终于除奸报仇,则使悲剧在壮烈之中蕴蓄着胜利的希望,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因此,全剧回荡着一种磅礴的正义精神,形成悲愤而昂扬,惨烈而豪壮的基调,激励人们树立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念,地位影响,王国维认为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它是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 英国剧作家威廉赫察特将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 威廉赫察特指出,这个剧作中“有些合情合理的东西,就是欧洲最有名的戏剧还是赶不上的,四、郑光祖与倩女离魂,关于郑光祖的评论资料: 明孟称舜柳枝集评:酸楚哀怨,令人肠断。昔时西厢记,近日牡丹亭,皆为传情绝调,兼之者其此剧乎。牡丹亭格调原祖此,读者当自见也,本事:唐陈玄祐离魂记 郑光祖倩女离魂以浪漫手法捕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