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种间关系_第1页
第33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种间关系_第2页
第33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种间关系_第3页
第33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种间关系_第4页
第33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种间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回扣基础要点 一、群落的概念 1.含义:在一定空间内 的集合体。 2.特点:具有一定的 ,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3.实质: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 1.物种丰度:指群落中 的多少,第33讲 群落的结构特征,必备知识梳理,所有生物种群,结构、种类构成和种间相互关系,物种数目,2.群落的物种组成:包括多种 、 和 。 3.优势种 (1)含义:在组成群落的诸多物种中,能够凭借自己的 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物种。 (2)主要识别特征 。 通常都会占有竞争优势,并能通过 来取得资源的优先占有地位。 常在群落中占有 的优势,动物,植物,微生物,大

2、小、数量和生产力,个体数量多,竞争,持久不变,三、群落结构的类型比较,不同高度,水平方向,时间,有规律,阳光,水分,小地形,风,分层现象,分层,集群分布,斑块状镶嵌,昼夜活动,想一想 如何利用群落的结构知识来指导渔业的生产? 提示 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理论进行鱼塘混养,让不同生 活习性的鱼分布于不同的水层,充分利用了水域的立体空 间。 四、生态位 1.概念:物种利用群落 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 的总和。 2.意义: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 、作用和,各种资源的幅度,其他物种相互关系,地位,重要性,3.生态位重叠 (1)含义:两个物种 所发生的现象。 (2)类型: 重叠和 重叠。 (3)结果 资源丰富时,可

3、以共用同一种资源,不伴随 。 资源短缺时,会发生 。 a.生态位 的两个物种,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会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这就是生态学上的 _,利用同一资源时,完全,部分,竞争,竞争,完全重叠,竞争排除,原理,b.生态位 的两个物种,可以实现共存,并且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最终会占有 _ 。 (4)适应措施:如动物只局限在一定的空间觅食等。 练一练,不完全重叠,那部分重叠的生态位,空间,B,下列叙述不符合竞争排除原理的是( ) A.发生在物种间 B.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部分重叠 C.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 D.同一群落中不可能有两个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构建知识网络,考点一 种群与群落的

4、关系,高频考点突破,提醒 种群、群落概念中的空间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研究范围的大小。 不管是种群,还是群落,它们研究的均是生物,不包括无机环境。 对位训练 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单位 B.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共 同构成群落 C.群落一般都由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形成的种群构成 D.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都与生态因素密切相关,解析 群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所有种群构成。 答案 C 2.(2008重庆理综,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了一个

5、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包含多个物种;一定地域或空间内所有的生物构成群落,所以A、B、C项不正确,D,考点二 种内与种间关系 1.种内关系 (1)含义:同种生物不同个体或群体间的关系。 (2)类型: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3)意义:种内互助对个体生存和物种发展都是有利的;而种内斗争虽然对失败的个体不利,但对物种的发展是有利的,2.种间关系,3.相近关系的区别 (1)种内斗争与竞争 种内斗争是种内关系,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如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竞争则是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

6、种生物个体之间,如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放养后,大草履虫因竞争食物失败而死亡,2)竞争与捕食 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和空间等而发生的斗争现象。而且两种生物生活习性越相似,竞争越激烈,如水稻与稗草之间的关系。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强调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例如,狼吃兔,兔吃草。竞争关系的生物某一方由于在竞争中失败可能灭绝;捕食关系中生物不会因捕食而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相反,捕食关系中的生物在自然系统中相互依赖而生存,对位训练 3.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种间关系、种间

7、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解析 农作物的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减少作物为争夺阳光、水分、矿质元素等而发生的种内斗争;草与农作物属于不同的物种,除草是为了防止种间斗争(竞争);虫和作物之间是捕食关系,属于种间关系,C,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更喜

8、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 三种生物有共同的食物来源,可构成竞争关系;锄足蟾蝌蚪数量减少较多,表明水螈更喜食它;由于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了不同数量的水螈,因此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无水螈的池塘中,最初一段时间由于食物和生存空间充足,呈“J”型增长,放入水螈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成为“S”型。 答案 A,考点三 群落结构 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及时间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它们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1.垂直结构 植物分层:主要受光或温度影响。 动物分层:主要受植物提供的食物及空间影响。 2.水平结构的形成 主要受

9、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等因素的影响,3.时间结构的形成 主要与生物的昼夜变化与群落季相有关。 4.意义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时间结构的变化是生物对环境的良好适应,对位训练 5.如图横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 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 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解析 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丙生活的区域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生存区域和食物有

10、重叠部分,存在竞争;三种鱼主要食物有所不同,有利于各种群的生存。 答案 D,6.(2008全国卷,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 甲、乙、丙三者之间可形成一条食物链,由于丙专食乙,所

11、以三者之间为捕食关系,甲、乙和丙还会因生存空间的相同而存在竞争;丙大量的捕食乙,乙会消亡,随之丙也会消亡,最后只剩下甲。 答案 C,考点四 生态位 1.生态位分化 (1)原因:生态位相似的物种,因为激烈竞争而发生自然选择,使生态位发生变化。 (2)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减少或排除了物种间的竞争。 2.生态位相似的物种要通过竞争相互夺取生态位,生态位互相重叠的程度越大,则生物种群间的竞争越激烈。 3.正确理解生态位要注意以下两点 (1)生态位不只是说明物种的具体栖息地,还说明这一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生态位远比栖息地复杂,2)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竞争的结果可能使

12、其中一个物种趋于灭绝,但这种现象较少发生,更多的一种情况是生态位相似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生态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或排除了它们的竞争,使它们共存下来(如图,如图中,两个种群的生态位有重叠之处。例如,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食物有些是共同的,即图中c,自然选择对于以c为食的个体有更大的压力,因而两个种群中以c为食的个体就日趋没落,结果两种群的生态位发生了变化,各就各位,都生存了下来,对位训练 7.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

13、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 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 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 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同 解析 该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和析图能力。由图可以看出,物种之间资源状态重叠的部分是d,在d范围内资源重叠的程度越大,种间竞争激烈程度越强;W表示在到达最大增长速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W的值越小,种内斗争就越剧烈。 答案 A,8.下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物群落中两个物种在夏季和秋季的食区范围。根据图中存在X的事实可推断出( ) A.这两物种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食物竞争

14、B.两物种在秋季产生地理障碍 C.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 D.两物种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解析 由于两种群的食物对象相同,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就存在着生存斗争竞争。夏季食区范围不同,不能随机交配;秋季食区范围相同,不存在地理隔离;食区范围与氧气供应关系不大。 答案 A,思维误区警示 易错清单 竞争的结果 (1)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不同,竞争的结果如图一。 (2)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相同,竞争的结果如图二。 (3)二者在空间、食性、活动时间上发生变化,出现差异,逐渐减少竞争,解题思路探究,错因分析 不能分析两条曲线的含义和走向;对种间关系 的理解过于简单,不能认识种群变化的实际曲线与模式

15、曲线的区别,纠正训练 1.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如图是对两种淡水硅藻针杆藻和星杆藻的研究结果,虚线表示海水中硅酸盐的浓度(molml-1)。图中a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的情况,b表示单独培养星杆藻的情况,c表示两种硅藻在一起的培养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图中曲线表示针杆藻的生长情况 B.星杆藻的生长情况对硅酸盐的依赖程度更高 C.单独培养针杆藻种群密度将不断增大 D.相同条件下单独培养两种硅藻,星杆藻的K值更小 解析 分析a、b图可知,针杆藻能迅速利用硅酸盐,当 硅酸盐浓度下降之后,针杆藻的种群密度也随之逐渐下降,而星杆藻在硅酸盐浓度下降之后,其种群密度仍在 增加,说明星杆藻对硅酸盐的

16、依赖程度较低,因此当两 种硅藻放在一起培养时,针杆藻在竞争中就处于劣势, 因此c图中的表示针杆藻的生长情况。存在竞争时才 会降低其K值,选项D错误。 答案 A,2.(2009东城模拟)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是 (,A.甲、乙均增加B.乙强甲弱 C.甲强乙弱D.甲、乙均减弱 解析 对比图像中46和64的结果可推知甲的竞争能力强。 答案 C,知识综合应用 重点提示 (1)生态位竞争结果:两种物种中一个物种灭绝;生态 位发生分化都得以生存。 (2)生态位重

17、叠不一定发生竞争,只在资源短缺时才发 生。 (3)生态位分化避免竞争的方式:食物转化,空间垂直 分离和水平分离,典例分析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不重叠,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 D.M、N将呈现“J”型增长,解析 这两个物种处于共同的区域内,生态位重叠,有竞争关系;题中b是指每一物种摄取食物种类的多少,该值越大,食物链越复杂,表示生物适应能力越强;d越小表示这两个物种共同的食物越多,竞争越激烈,故C项正确。此为有限的环境中,两物种的种群增长曲线只能是“S”型。 答案 C,变式训练 a

18、和b代表两个物种,当 它们的生态位如图时,最不可能 发生的竞争结果是( ) A.如果a具有竞争优势,b将消失 B.如果b具有竞争优势,a将消失 C.如果a具有竞争优势,a和b最终不能实现共存 D.如果b具有竞争优势,a和b有可能实现共存,B,题组一: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的分析 1.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往往会降低猎物的种群数量,使猎物变少,因此移出捕食者会使猎物的数量增加,而增加物种存活的机会。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捕食者若被移除,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反而会降低。下列捕食者若被移除,可能造成当地物种多样性降低的是 ( ) A.捕食其他捕食者的捕食者 B.捕食属于竞争优势猎物的捕食者 C.捕食属于竞争弱势猎物

19、的捕食者 D.食性专一的捕食者,随堂过关检测,解析 捕食属于竞争优势的猎物,可以控制其数量,增大其他物种的生存机会。 答案 B,2.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 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物种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 次占据资源,这对物种的保持是有利的 D.自然界中物种间的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但会使另一 物种消失,D,题组二:群落的结构与特征 3.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垂直方向,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群落中的垂直分

20、布主要依赖植物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解析 池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植物的垂直分层而导致以不同植物为食的鱼类也出现分层;因从岸边到中心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植物,必然导致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有水平结构,C,题组三:有关生态位的考查 4.下列哪种情况中,不同种的两个群体的竞争较为激烈 ( ) A.一个群体比另一个群体大得多 B.两个种亲缘关系密切 C.这两个种的生态位极为相似,彼此交叠 D.可利用的食物不多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物单位(个体、种群或物种)适应性总和,包括对群落中各种生态因子适应幅度总和及同其他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生态位的重叠

21、程度越高,竞争越激烈,C,题组四:种间关系曲线分析 5.请将下列几组生物的关系与所给的三个曲线图按序对应 ( ) 大豆和杂草 食虫鸟和昆虫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 A. B. C. D. 解析 三幅图依次表示竞争、捕食、互利共生,A,组题说明,定时检测,本节重点 群落的结构和特征 特别推荐 15(综合题);9(预测题);1、4(经典易 错题,一、选择题 1.(2009山东卷,6)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

22、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解析 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据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曲线a表示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d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 答案 D,2.(2009全国理综,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

23、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 数量减少 解析 A项属于共生;B项中,菜粉蝶幼虫以油菜叶为食,而蜜蜂以油菜花上的花蜜为食,两者不是竞争关系;C项中噬菌体寄生在活的细菌中,不能直接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而是利用细菌体内的氨基酸,细菌与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D项中属于竞争关系,D,3.下列各选项中的生物之间,竞争最激烈的是( ) A.狮子与斑马B.野兔与鼠 C.鹰与鼠D.根瘤菌与大豆,B,4.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 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与种群 密度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与生物量呈线性关系 B.种群密度愈大,个体的体型愈小 C.个体体型差异,随着种群的生物量增加而逐渐

24、变小 D.个体间的竞争,在种群密度低于每平方米400只时最 激烈 解析 由乙图可见,种群密度与生物量并非线性关系。个体体型的差异与生物量无明显关系,而是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竞争是种间关系,笠螺种群内的个体间为种内斗争,并且种群密度低于每平方米400只时生物量增加最快,说明种内斗争不是最激烈。 答案 B,5.(2008广东生物,14)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莬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 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 B. C.D. 解析 菟丝子和果树的关系是寄生关系,从果树中吸

25、收大量养分和水分,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D,6.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 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 了 ( ) A.种群密度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C,7.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 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比 例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单养时鱼种2多出没在池底 混养时两鱼种多出没在池底 混养时鱼种1多出没在池底,鱼种2多出没在植丛中 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B. C.D. 解析 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由表中信息知道,单养时两

26、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养时鱼种1多出没在池底,鱼种2还多出没在植丛中,A,8.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 图所示,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推论,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 为被捕食者 B.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 不受A物种种群的影响 C.A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 还受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响 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 解析 题图中显示A物种与B物种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物种种群数量增多,使B物种种群有充足的食物,也随之增多;天敌的增多又会使A物种种群数量减

27、少,二者相互影响。 答案 B,9.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 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 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D,10.下图表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 体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为捕食者,种群为被捕食者,数量的减 少,将最终导致数量的增加 B.种群和种群之间不存在信息的传递 C.种群生物个体所含的能量比种群生物个体所含的 能量低 D.种群可能组成该孤岛上的一个特有群落,解析 从种群个体数分析,种群为捕食者,种群为被捕食者,数量的减少,将最终导致

28、数量的增加。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存在信息的传递,捕食者能根据被捕食者的信息捕食,被捕食者能根据捕食者的信息躲避捕食者。种群个体数比种群个体数多,种群所含的能量比种群所含的能量高,但不能说明种群生物个体所含的能量比种群生物个体所含的能量低。孤岛上所有生物构成群落。 答案 A,11.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 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无分层现象 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则没有 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解析 任何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同样也有分层现象,如地上、地表和地下都有不同的生物分布,A,12.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竞争

29、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最激烈 ( ) A.食物资源不足 B.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很近 C.一个种群的数量大大多于另一个种群 D.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最多,且食物资源不足,D,13.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度调查,为此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取样器,取样后,分别统计 小取样瓶中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根据你的理解,该 同学调查的目的不可能是调查该池塘(,A.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B.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 C.可能存在的食物链D.常见的小动物类群 解析 该实验装置可研究同一水体的四个水层所分布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但无法判断这些生物间的能量流动情况。 答案 C,14.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

30、个物种 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别、概括和判断能力。生物 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的种类越多, 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稳定性越 大,反之,则越小,因此A、B选项正确。分析群落丙种群 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形,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31、关系。 答案 C,二、非选择题 15.达尔文曾发现几种生物的食物链:红花三叶草土蜂野鼠家猫。请回答: (1)猫与鼠和鼠与蜂之间的关系叫做 。这个食物链表明,猫多对牧业发展 。 (2)有一种土蜂的变种能直接在红花三叶草的花蕾处咬出一个洞来吸取花蜜,同时招引本地短口器的小蜂前来吮蜜,这种不作传粉的土蜂与三叶草的关系为 ,与本地小蜂形成的关系为 。自然界中这种具有嚼洞取蜜行为的土蜂,其产生从遗传学观点看,可能是由 产生的一种 行为,3)当地农民如果不种红花三叶草,而改种一种开白花、蜜腺较浅的三叶草,这种白花三叶草茎柔软,难以支持土蜂飞落,不久本地小蜂成为优势种群,这时小蜂与土蜂间成为 关系。出现土蜂大幅减少的现象说明了 ,其原因在于 。 解析 (1)野鼠与土蜂、野鼠与家猫之间的关系属于单纯的捕食关系。 (2)短口器的本地小蜂采不到红花三叶草的蜜,但土蜂中的一种变种不是利用长长的口器通过正常的途径采蜜,而是在花的基部花蕾处咬一洞来采蜜,无意间帮助,了本地小蜂,土蜂的变种与本地小蜂之间应该存在着竞争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很薄弱的,因为这两种生物的生态需求和采蜜行为存在着很大区别,所以它们之间更多地体现一种种间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