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环境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环境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环境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环境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名词解释(5*3)1、环境水文地质学:指以水文地质学,特别是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水文地质环境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学科。2、环境问题:指在人类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地球环境仍以自己固有的规律运动着,并且不断的反作用于人类,因此常常发生环境问题。3、环境水动力学作用:指地下水动力学特征变化对周围岩土体稳定性等方面产生的环境影响作用。4、腐殖质:指有机物在微生物的分解后转化成的一种胶体物质,具有粘结性,分子结构十分复杂,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5、地方病:指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6、生物地球化学地方病:指因环境中某些元素的不足或过剩而引起的地方性疾病。7、地

2、方性甲状腺肿:指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食物摄入低于生理需要量或过量的碘,从而引起的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体征的地方性疾病。8、地氟病:指由于一定地区的外环境中的氟元素过多,致使生活在该环境的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9、大骨节病:指一种伴有机体改变的,进而造成四肢畸形的地方性疾病。10、地下水污染: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水质变化朝着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11、地下水污染物:凡是人类活动导致进入地下水环境,会引起水质恶化的溶解物或悬浮物,无论其浓度是否达到使水质明显恶化的程度。12、地下水污染途径:指污染物从污染源进入地下水所经过的路径。13、地下水污

3、染起始值:指在地下水开始发生恶化时污染物的起始含量,也就是某城市或某地区地下水中该种污染物的最大本底值。1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进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二、填空题(30)1、环境水文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原生环境水文地质、人为环境水文地质、和环境水文地质研究方法。2、原生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问题在宏观方面主要与地貌、岩石、土壤、水、环境地质因素有关,在微观上与化学元素有关。3、元素迁移的三种方式:空气迁移、水迁移、生物迁移。4、元素迁移的内因:化学键性质、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元素的物理化学性

4、质包括化合价、原子半价或离子半径、离子势。5、元素迁移的外因:PH值、氧化还原电位、胶体、腐殖质。6、元素迁移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地理和地质因素、水化学和水动力条件,地理地质因素分为气候因素、地形地貌因素、风化壳和土壤条件、地质构造条件,水化学和水动力条件分为环境中元素迁移的水化学条件、地球化学垒和环境中元素的聚集、元素迁移的地下水动力条件。7、环境水文地质作用分为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环境水动力作用、环境水物理作用、环境水文地质生态作用。8、水诱发地震的种类:水库诱发地震、抽液诱发地震、注水诱发地震。9、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影响因素:地貌、岩石、土壤、水质。10、癌症的高发地质类型:山区型、

5、岩溶山区型、水网平原型、三角洲平原型。11、地方病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数理统计方法、动物模拟实验、综合制图法、防病改水实验。12、氟病的成因类型划分:蒸发浓缩型、温泉热水型、含氟矿床型、火山型、人为污染型和淋湿贫化型. 13、地方性氟中毒的类型:饮水型、食物型、高氟煤烟污染型。14、地下水污染的特点:隐蔽性、难以逆转性。15、地下水污染的途径:间接入渗型、连续入渗型、越流型、经流型。16、地下水污染物按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17、铬,缺铬会引起人得粥状动脉硬化症,地下水存在形式有两个氧化态:Cr3+和Cr6+。18、汞,在水重通常只有一个价态,Hg2+19、镉是

6、水迁移性元素,除了硫化镉外,其他镉的化合物均能溶于水。进入水体中的镉还可以与无机和有机配位体生成多种可溶性配合物,如CdOH+、Cd(OH)2、 HCdO22-、CdO22-。痛痛病20、氮的来源从的方面分类:天然来源、人为来源。21、氮的人为来源:化肥、农家肥、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22、影响氮的转化因素:温度、PH、土壤含水量、污水和土壤中的有机质、包气带岩性及地质构造、含水层类型。23、碘的物理化学性质:挥发性、氧化性、分散性、易溶性。24、控制有机化合物迁移的主要机理是吸附、化学反应及生物反应。25、有机化合物迁移的主要机理吸附机理、挥发作用、生物降解、化学反应。26、环境质量评价按

7、时间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三种。三、简答(5*6)1、地质条件与元素的迁移?地貌条件对局部地区元素的迁移聚集,腐殖质的形成,堆积和流失有重要的影响。山地分水岭、岗地等高峻地形有利于元素的淋溶,平原、洼地有利于元素的富集和腐殖质的堆积。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的现代和古代火山作用,可使局部环境中富集大量B、F、Se、S、As、Si等元素。能控制岩浆岩和火山岩的分布,控制各种元素的成矿富集,从而间接控制岩石和矿床影响范围内相应元素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2、 元素性质对元素迁移的影响?土壤对同价阳离子的吸附能力随阳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化合物中,相互化合的离子其半径差别越小,其溶解度越小;离子势

8、高,元素对水的极化能力强,形成阴离子迁移,离子势低,对水的极化能力低,形成阳离子迁移。3、腐殖质是如何形成的?其对元素迁移影响的有哪些?形成:土壤中腐殖质的主要来源是动植物的残体。动植物残体是由分子结构十分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组成的,在适宜的环境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各种有机产品通过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进行腐殖化作用,从而形成腐殖质。影响:有机胶体的交换吸附作用;腐殖质对元素的螯合作用和络合作用;絮凝作用和胶溶作用;物理吸附作用。4、环境水文地质化学作用有哪些?酸碱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吸附-解吸作用配合与鳌合作用稀释和浓缩作用生物净化和浓集作用挥发升华、降水降尘放射性衰变和细菌的衰亡作用盐

9、效应 离散作用 5、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的异同?大骨节病的环境地质类型:表生天然腐殖环境病区湖沼相沉积环境病区黄土高原残塬沟壑病区沙漠沼泽草炭沉积环境病区大骨节病的病因假说:水土病因假说 营养缺乏致病假说 食物真菌中毒说克山病的环境地质类型:东北型,特点是克山病与大骨节病的分布病情轻重基本平行,它包括了大骨节病的表生天然腐蚀环境和湖沼相沉积环境两种病区类型。西北型,特点是克山病与大骨节病的分布基本一致,但大骨节病普遍较重,而克山病很轻,其包括了大骨节病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病区。西南型,特点是只有克山病而没有大骨节病。克山病的病因假说:生物病因说营养缺乏说水土病因说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的防治措施:疏干沼泽

10、,改良土壤;改变水源,防止污染;针对实情,改良环境;合理规划,改善条件;提高饮用水质量;人为加硒法。6、水文地球化学分带地带性特征?酸性弱酸性还原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该环境的主要特征是:气候较为寒冷、湿润、植物繁茂,腐殖质大量堆积。中性氧化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本环境属于元素适量、腐殖质贫乏的中性氧化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淋溶作用不强,富集作用亦不显著。碱性弱碱性氧化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本环境最大的特点是元素富集,腐殖质贫乏气候干旱。酸性氧化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本带热量丰裕,水分充沛,植被发育,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强烈,风化、淋溶作用也十分强烈。7、地甲病的水文地球化学成因类型?高件度酸性淋型高

11、山氧化挥发型极地冰川型强渗法弱吸附型拮抗协毒型沼泽固碘型高碘到人为型 8、判定地下水是否污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水质朝着恶化的方面发展;这种变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是否污染的判别标准是地区背景值或本底值。 9、地下水污染的特点,与地表水相比有什么不同?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明显不同。其特点:隐蔽性,即使地下水受某些组分严重污染,也往往是无色、无味的,不能像地表水那样,从颜色及气味或鱼类等生物的死亡、灭绝鉴别出来。即使人类饮用了受有害或有毒组分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的影响也只是慢性的长期效应,不易觉察。难以逆转性,地下水一旦遭到污染就很难得到恢复。地下水流动缓慢,污染物迁移更缓慢,有时几十年才迁

12、移几公里。滞后性,由于污染物在含水层上部的包气带土壤中经过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潜水含水层的污染。10、砷的存在形式及污染机理?存在形式:As在地下水中的存在形态严格受pH-Eh的控制。在氧化条件下,地下水中As5+多以络合阴离子出现,在还原条件下,地下水中的As3+以带负电或不带电络合离子存在,污染机理:酸碱度(pH);氧化还原作用;地下水中无机组分;地下水中有机组分;微生物。危害:砷可对人体的呼吸道、胃、肠、肺、肝、骨骼、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砷可使人体正常分泌的酶失去活性,使细胞正常代谢发主障碍而导致细胞死亡,并可导致末稍神经炎、皮肤癌、肺癌。砷进入血液循环后直接

13、作用于毛细血管壁,使其通透性增强,麻痹毛细血管,造成组织营养障碍,产生急性和慢性中毒。11、地下水中氮污染的循环机理?有机氮的矿化过程:进入地下环境或封层天然存在的复杂含氮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氨基化阶段(氨基化作用):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含氨基的简单有机化合物。 铵化阶段(铵化作用):简单的氨基化合物分解成氨。硝化作用 NH4+氧化为NO2- NO2-氧化为NO3- 反硝化作用铵的吸附作用 12、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技术?可渗透性反应墙(PRB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 电动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 异位修复技术(抽出-处理-回灌技术)13、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和任务?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主要目

14、的:在于了解和掌握地下水的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阐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近期和长远影响,为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地下水资源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供水文地质方面的科学依据。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任务:是查明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地下水环境评价和预测,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污染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地方病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工程环境水文地质勘察14、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流程、包括哪些内容?内容:主要包括资料收集、编写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设计书,环境水文地质调查(测绘)、勘探、试验、监测、编制环境水文地质图系及编写环境水文地质报告书等。流程:工作安排上通常按准备工作、野外工作、室内工

15、作三段时期来组织。勘察阶段划分:区域性综合环境水文地质普查阶段、专题性详查阶段、环境管理阶段。15、环境水文地质勘探的目的,主要包括钻探和物探的目的?环境水文地质勘探的目的:查明地下水污染带的分布和污染途径,研究污染地下水的运移规律,并补充水文地质条件,取得所需的参数。钻探的目的:物探的目的:查明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污染途径及污染范围。 16、地下水质监测点网的布置?监测点网的布置应根据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扩散形式来确定。污染物的扩散形式可按污染途径及水动力条件分为以下几类:渗坑、渗井形成条带状污染,监测点的布置,应采用沿地下水流向,用平行和垂直监测断面控制。点状污染扩散,监测点应在渗坑、渗井

16、附近布置。带状污染扩散,监测点应根据河渠状况、地质结构、在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的河渠段上,垂直于河渠设监测断面。块状污染扩散区,应当采用平行和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观测剖面。侧向污染扩散,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扩散受开采漏斗的水动力条件和污染源的分布位置的控制。透水性好的强扩散区或年限已久的老污染源,监测线可适当延长。四、论述题(10)1、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哪些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在大规模开采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地下水质污染等。工业生产对下水环境的影响废渣;废水;废气农业生产对下水环境的影响农药、化肥;土壤次生盐碱化水土建筑及跨区域调水对下水环境的影响水动力条件改变;区域水循环改变矿山开采对下水环境的影响降落漏斗;补、径、排条件改变;矿坑水等2、论述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指某些污染物质、微生物或热能与各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使水质恶化,并影响其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正常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结果包括: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利用、破坏生态平衡、损害环境优美不利于旅游观瞻。地下水污染内容包括:污染原因、程度、结果和特点。地下水污染的特点包括:三废污染物必须经过包气带或越流途径的渗透变化才能进入含水层;由于包气带隔水顶板的保护和地下水的渗透速度较慢等原因决定了地下水比其他天然水难于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