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1 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1 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1 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1 新人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1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出 师 表,诸葛亮,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代表作是出师表,表”是古时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奏章。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表文的内容一般不外乎议论和叙事,又往往带有抒情色彩。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出师

2、表的时代背景: 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p)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

3、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 )薄( ) 以塞( ) 驽钝( ) 陟( )罚臧( )否( ) 裨( )补阙( )漏,c,b,b,hng,fi,s,n,zh,zng,b,qu,p,b,郭攸( )之 费祎( ) 行( )阵和睦 长( )史 猥( )自 夙( )夜忧叹 以彰其咎( ) 咨诹( ) 以遗陛下( ) 斟( )酌( )损益,yu,y,hng,zhng,wi,s,ji,zu,wi,zhn,zhu,攘( )除,rng,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4、。 益州疲弊 盖追先帝之殊遇 恢弘志士之气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由是感激,贫困衰弱,特殊待遇,发扬光大,痛心遗憾,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感动激动,2、写作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15,67,89,就纳谏、赏罚、用人三方面提出建议,关于出师北伐这一决策的说明,强调本人、朝臣、后主三方面的职责,结束全文,1、理清思路,把握结构,部分 段落 要点,1,广开言路(前提,2,赏罚分明(关键,35,亲贤远侫(核心,一,6,叙述经历:三顾草庐,7,效忠心愿:托孤之事,二,89,归结责任,结束全篇,三,理解练习,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是什么,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

5、亡之秋也,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开张圣听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话,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两 件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裨补阙漏 指日

6、可待 察纳雅言,课外拓展,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三顾:三顾茅庐,六出:六出祁山,东和:东和东吴,收二川:收东川西川,北拒:北拒曹魏,七擒:七擒孟获,排八阵:摆设八阵图,文章学习拓展,一、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政治家,如何衡量他们?你认为一个比较完全的政治家,应该具备那些条件,1.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 2.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之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

7、除弊的方案; 3.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 4.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请结合本文所学和三国演义对诸葛亮进行评价,课堂练习,作者在本篇所表达的思想可用 、 六个字来概括,报先帝,忠陛下,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中着重回顾了 和 两件大事,表达了诸葛亮的“北定中原”坚强意志和 之情,三顾茅庐,临崩托孤,感恩图报,作者写这篇表的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表中13次提到先帝作用是,勉励后主“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大业,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

8、的话,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 下的两 件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基础知识巩固,古今词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非常恨,贫民百姓。臣本布衣,布的衣服,痛恨,布衣,古今词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扩大,店铺开业,通晓、熟悉,明白通达,开张,晓畅,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卑鄙,感激,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先帝不以臣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感动,激动。由是感激,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古义: 今义,涕,眼泪,鼻涕,

9、一词多义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感激 由是感激。 臣不胜受恩感激,重任,实现、完成,感动,激动,感谢,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此皆良实。 优劣得所,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词类活用,亲贤臣。 远小人。 攘除奸凶。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通假字 裨补阙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阙,通“缺”,缺点,有,通“又”,表余数,虚词 以 故临

10、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受命以来,介词,把,介词,因,连词,表目的,来,用来,连词,表结果,以致,连词,表时间,以,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 薄 妄自菲薄( ) 薄纸( ) 塞 以塞忠谏之路( ) 堵塞( ) 行 行阵( ) 性行淑均( ) 否 陟罚臧否( ) 是否( ) 遗 以遗陛下( ) 遗失(,b,s,si,hng,xng,p,fu,wi,y,bo,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庶竭驾钝,攘除奸凶。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真正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啊,记忆经典语句,1、亲贤臣,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