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验光操作技巧_第1页
常用验光操作技巧_第2页
常用验光操作技巧_第3页
常用验光操作技巧_第4页
常用验光操作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用验光操作技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眼镜消费也逐年增加。眼镜行随处可见, 但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却参差不齐。许多验光员并未经过正规的技术培训,这些 人应该称之为“电脑验光员” 。之所以称他们为“电脑验光员” ,是因为他们只会 使用电脑验光 , 一旦离开了电脑验光机便无从操作。电脑验光是一种客观验光方法,操作简便,速度快,但在瞬间的操作过程中, 只能对被检者的屈光状态作出大致的预测。而人与人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这包 括被检者的年龄,戴镜历史,身体状况,工作性质,用眼习惯,接受能力以至心 里感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验光操作过程中必须予以关注和参考的因素。下面是一些常用验光配镜操作技巧, 希望对

2、那些初涉眼镜业的人能有所帮助。一、掌握透镜中和原理1) 球镜片中和方法乃用一度数相同,符号相反的镜片将其度数中和。透过两个合并在一起的镜片 观察物象不动的方法。首先观察镜片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凸透镜中心厚周边薄,透过镜片看物体放 大,轻摆镜片看物体逆动;凹透镜中心薄周边厚,透过镜片看物体缩小,轻摆镜 片看物体顺动;如果是凸透镜则用负球镜片中和至轻摆镜片时透过镜片看物体不 动,所用的负球镜片度数即该凸透镜镜片的屈光度;如果是凹透镜则用正球镜片 中和至轻摆镜片时透过镜片看物体不动,所用的正球镜片度数即该凹透镜镜片的 屈光度。2) 柱镜片中和方法正柱面透镜中心厚两边薄,负柱面透镜中心薄两边厚,柱面镜

3、透过镜片看一 直线时轻摆镜片直线扭动。柱镜片中和的方法。首先将该镜片的轴向确定,用球镜片将一个轴向的度数 中和,继续增加球镜度数至另一垂直轴向的度数也被中和。首先被中和的一轴向 的度数为球镜度数,两轴向中和度数之差为柱镜的度数,柱镜的轴位在屈光度小 的轴向。3) 怎样查找镜片的光学中心将镜片端平,透过镜片看一直线或灯管。当在镜片中看到的直线与镜片两端 边缘以外看到的直线连成一线时,此直线即是通过镜片光学中心的直线。当直线 未通过镜片的光学中心时,在镜片中所看到的直线与镜片两端边缘以外所看到的 直线是错位的。延通过光学中心的直线画一横线。然后,将镜片旋转 90 度,在与 前一直线相垂直的方向,用

4、上述方法寻找通过光学中心的直线,延通过光学中心 的直线再画一横线。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相交点即该镜片的光学中心。例一:一顾客手持一小块镜片残片要求能按原镜度配制镜片,该镜片系2cm 见方边缘不规则碎片。无法使用焦度计测量。透过镜片观察物体缩小,判定为近视镜片, 用 +中和,透过镜片观察物体逆动,说明该近视镜片的屈光度小于;用+中和透过镜片观察物体顺动,再加 +透过镜片观察物体不动,则该近视镜片屈光度为。学会镜片中和方法可以在没有焦度计的情况下判定眼镜片的屈光度。 那么既然 有了焦度计为什么还要学会镜片中和原理呢?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镜片中 和方法: 1. 店内偶尔停电无法使用仪器测量; 2.

5、 镜片破损无法用仪器测量且佩戴 者又不在现场; 3. 镜片磨损严重,镜片中心表面处于非透明状态无法用仪器测量。注:此方法不适用于没有边缘的柱镜残片,因为无法判定其轴位。二、掌握隐形眼镜和框架眼镜的度数换算公式在培训验光师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许多隐形验配师不会进行隐形眼镜和框架眼镜的度数换算。仅凭查表取得数据,更多的人则凭经验,因为大部分隐形配戴者 的屈光度属常用度数。而一旦遇到特殊度数,在不查表的情况下怎样获得准确的 配镜度数呢?我曾问我所培训的学员,框架眼镜屈光度,如何换算隐形度数,答 案各有不同!有的人竟然回答适当减上几百度就行了!下面的换算公式简单易记: 1000/(1000/D)+VD

6、DM!架屈光度VD=12(镜距)例二:验光处方RL注意:即 16D 千万不可以按 1600D 换算R 1000/(1000/16)+12=L 1000/(1000/12)+12=隐形处方: RL三、学会使用验光镜片箱中的辅助镜片许多验光师每天都在使用验光镜片箱,却只会运用球镜片和柱镜片,对于其 他辅助镜片不甚了解。而学会使用辅助镜片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有 助于提高验光的准确度。1) 针孔镜片在镜片箱内配有若干个针孔镜片。它是一个中央有1mm圆孔的黑色镜 片。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 , 它是用来增加物像在视网膜上的清晰度以提高视力的对眼睛的屈光检查有一定帮助。主要用于初步判定患者视力减退是

7、否与屈光不正 有关。如遇到视力不易提高的眼睛 ,可以将针孔镜片置于患眼之前 (另眼遮挡 ), 让 患眼通过针孔去观察视力表。 如加针孔镜片后视力有明显改善 , 则说明该患眼存在 屈光不正,可以通过进一步的验光操作得以提高视力。如果加针孔镜后视力无大 变化, 一般说来不存在或不仅仅存在屈光不正的问题,可以初步推测多半系其他眼病所致。2)裂隙镜片它是一个中央有一 25mn长、2mm宽裂隙的黑色镜片。它的用途有:1 、初步判定有无散光对于那些用单光镜片不能获取最佳视力的 .可在被检眼前置裂隙镜片 . 并将另 一眼遮盖。然后缓慢转动裂隙片 , 如果裂隙在不同方向时视力也不同,则可判定该 眼有散光。如用

8、裂隙镜片视力无较明显的变化则可判定该眼无散光存在。2)确定各方向的屈光度在裂隙片后加适当球镜片,直到矫正视力满意为止,然后再将镜片旋转90,用同样方法在裂隙镜片后面加适当球镜片,直到矫正视力达满意为止。这样我们 便可分别确定受检眼在两个互相垂直经线上各自的屈光度。我们可以用相互垂直 经线上屈光度小的那个度数做球镜,二者之差即为柱镜,散光轴随度数小的那个。例三:受检眼裂隙在180方向矫正镜片为一 1. 00 DS在90方向为一。那么 则以一 1. 00 D为球镜,二者之差一 D为散光,散光轴向随一 DS时裂隙的方向, 即180 。这样受检眼眼镜处方应该是 DS / DC X 180。3)马氏杆

9、它是一白色有透明园柱棒的镜片, 在双眼视功能检查中是重要的和必不 可少的工具。马氏杆可以用做水平、垂直隐性斜视;旋转隐性斜视;不等像的检 查。马氏杆检查隐斜,需半暗室,不要使其它光源进入视野内。步骤:验光室, 令患者端坐验光椅上,两眼调准 PD,戴上矫正镜。取马氏杆置右眼前。投放点状视标或打一束点状光,距离 5 米。将马氏杆条状放水平,通过马氏杆看点状光会 看成垂直带状光柱。左眼不放置马氏杆,通过镜片看点光源仍是点状光。 观察的结果有三种可能:a. 光带穿过点状光,即无隐斜。b. 光带与光点分离 , 光带在右,光点在左。说明患眼是内隐斜。在左眼前递增B0棱镜,递增的过程中,光带和光点逐渐靠近,

10、直到竖直光带穿过光点。此时所加 棱镜度即为内隐斜量。c. 竖直光带左,点光在右。是外隐斜。在左眼前逐渐增加 BI 棱镜,使光带和光点 渐渐接近,直到光带穿过光点。所加的棱镜度即为外隐斜的值。2,上隐斜的检查 马氏杆园柱棒竖直放置在右眼前。投射点状光。两眼同时观察 视标。右眼通过马氏杆会将点状光看成一水平光带,左眼看的仍然是点状光。观 察结果有三种可能:a,水平光带穿过点光,两眼均无上隐斜。b,水平光带在下,光点在上。说明右眼上隐斜。在右眼前置BD棱镜,或左眼前加BU棱镜。逐渐由少到多递增棱镜,直到水平光带穿过光点。此时所加的棱镜度 即是右上隐斜的度。c,水平光带在上,光点在下。为左眼上隐斜。在

11、左眼前递增BD三棱镜,或在右眼前递增BU棱镜,直到水平光带穿过光点。所加棱镜即是左上隐斜度。 上隐斜也属于双眼视异常范畴。右眼上隐斜,左眼一定是下隐斜;反之,左眼是 上隐斜,右眼一定是下隐斜。棱镜的标记就是记录棱镜底所在位置。如果是上下内外,可以标记为底朝上(BU) 、底朝下(BD)、底朝内(Bl)和底朝外(B0)。例四:某大学生前来验光,主诉:两个眼睛一起看东西时总是两个,而且两个物 象相距很远。验光:将双眼视力矫正至最佳处方: RL使用组合验光台 马氏杆置右眼前,透明园柱棒水平。令其注视5 米点光源。主诉光带与光点分离,竖直光带左,点光在右。说明是外隐斜。在左眼前逐渐增加Bl棱镜至10 (

12、基底朝内)光带穿过光点。处方:R 5 BIL 5 Bl4)学会用棱镜分离法做双眼调节平衡棱镜片即镜片箱中标有的镜片有1 10之分.用棱镜分离法做双眼调节平衡比分别遮盖单眼比较视力清晰度更准确直观。方法是:1、投放一横行视标。两眼雾视后的视力的上一行视标,为横行视标的基准。如双 眼雾视视力为,则选横行视标。2、 右眼前置棱镜3 4 BU(底朝上)将横行视标向下位移、左眼前插3 4 BD(底朝下) 将视标向上移。一横行视标被双眼看成两横向平行视标。如果横行视标不能分为 两排,再增加棱镜量。3、 验光师提问患者,上面一排视标与下面一排视标比较,哪一排稍清楚些?患有有三种不同的回答:a、两行视标同等清楚或模糊。认为双眼己调节平衡;b、上一行视标清晰、下一行视标模糊。说明双眼未平衡。左眼矫正视力好于右眼, 验光师在患者左眼前按 +递增,直至右左眼等清。双眼平衡。C、下一行视标清晰、上一排视标模糊。证明右眼矫正视力比左眼好,在右眼前按 +递增,达两眼等清。双眼平衡。4、如果两眼始终不能同等清晰或模糊。如:右;左。上一排比下一排清,在左眼 前加 +,下一排比上一排清,就要做优势眼的检查,保持优势眼的视力略好于非优 势眼。5、 两眼除去棱镜,先后投放视力表再投红绿视标,做双眼mpmva检查(最高正片 获最好视力或最低负片最好视力矫正 ) 。再做红绿双色试验,达终结点。a、 双眼平衡的操作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