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汇报:2014大同杯复赛解析汇报_第1页
解析汇报:2014大同杯复赛解析汇报_第2页
解析汇报:2014大同杯复赛解析汇报_第3页
解析汇报:2014大同杯复赛解析汇报_第4页
解析汇报:2014大同杯复赛解析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标准文案文档2014年上海市第2届“大同杯”初中物理竞赛复赛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32分)1 . (4分)当坐在野外的篝火旁时,我们看到篝火后面的物体是晃动的,原因是()A 视觉错误,因为火焰在跳动B 火焰加热空气,使空气密度不均匀且不稳定C 火焰作为光源在抖动,所以经后面物体反射的光也在晃动D 火焰加热了另一边的物体,使它热胀冷缩,所以看到它在晃动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利用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和人由于错觉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进行分析.解答:解:火焰加热空气,使空气密度不均匀且

2、不稳定,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发生折射,人 由于错觉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篝火后面的物体是晃动的.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要会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一些自然现象.2 . (4分)如图所示,将144根长钉固定在木板上,尖端朝上,将一只气球置于上方,手 轻轻放在气球上,若手轻轻下按,则()A 气球会立即破掉,因为气球受到手的压力B 气球会立即破掉,因为气球受到钉子的压强过大C 气球不会破,因为气球受力平衡D 气球不会破,因为气球受到的压力被分散,压强不足以刺破气球考点:压强.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If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减小压强的方法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 可知,要减小压强

3、有三种方法:一是当压力一定时,需增加受力面积;二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需减小 压力;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理,增大压 强也有三种方法.解答:解:因为手与气球的接触面积较大,手轻轻放在气球上,若手轻轻下按,压力不大,故产生的压强较小,不足以使气球立即破掉故A错误;单个钉子尖端面积虽小,144根长钉固定在木板上,尖端朝上时,与气球的接触面积相对增大了许多,而压力不是很大,所以由p=可知,压强相应减小,不足以刺破气球.故B错误,D正确.气球会不会破,与手和钉子对气球的压强大小有关,与是否受平衡力的作用无关,故C错误.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关键是抓住

4、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进行分析,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3 . (4分)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粘上一个灰尘颗粒(如图),那么拍摄的相片()C .其上部和下部皆无黑点B .其下部将出现一个黑点D .其上部和下部各出现一个黑点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照相机镜头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一个黑点,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解答:解:当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一个黑点,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

5、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选C.点评:凸透镜成实像时,无论遮住凸透镜的上部、下部、中间,都不能改变像的大小,但是 像变暗,凸透镜遮住的越多,像越暗.4 . ( 4分)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 6000 C,所辐射的电磁波中辐射强度最大的在可见光波段, 人体温度约为37 C,所辐射的电磁波中辐射强度最大的在红外波段,宇宙空间内的电磁辐 射相当于零下270 C的物体发出的,这种辐射称为“ 3K背景辐射”,“3K背景辐射”的波段 为( )A . 丫射线B. X射线C.紫外线D .无线电波考点:电磁波的传播.专题:信息的传递.分析:根据题目信息,温度越低,波长越长,根据该规律确定选择的波段.解

6、答:解:因为随着温度的升低, 发出电磁波的波长变长, 则温度约为3K时,辐射称为“ 3K 背景辐射”,若要进行“ 3K背景辐射”的观测,应该选择无线电波.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关键能够从题目中挖掘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5 . ( 4分)往热水瓶里灌水,热水瓶在被灌满的过程中, 从热水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A .越来越高B.越来越低C .始终不变D .忽高忽低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先确定振动的物体,振动的物体质量越大, 体积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频率越快,音调越高.解答:解:往暖水瓶中灌水时,是由暖水瓶内的空气柱振动

7、发出声音的,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因此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选A.点评: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6 . (4分)神舟十号上天后,宇航员王亚萍在太空授课,做了一个水膜的实验,将细圆环从 水中取出形成水膜,有关水膜厚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中央薄,四周厚B .中央厚,四周薄C .四周和中央一样厚D .以上三种情况都会出现考点:超纲知识.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导致表面就像一张 绷紧的橡皮膜,这种促使液

8、体表面收缩的绷紧的力,就是表面张力,在失重的状态下,表面张力表现更为明显.解答:解:在太空中,一切物体都处于失重状态,水分子的表面张力很明显,将细圆环从水中取出形成水膜时,由于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表面张力,它能使液面自动收缩,由于水膜表面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导致水膜中间厚、四周薄.故选B.点评:本题以宇航员王亚萍在太空授课为背景考查了液体的分子张力,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7 . (4分)如图所示,两个通电螺线管与电源构成图示电路,在其内部和两个螺线管之间中部上方分别放置一个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的位置正确的是()A考点:通

9、电螺线管的磁场.专题:应用题;磁现象、电生磁.分析:首先根据电源的正负极判定电流方向,由电流方向根据安培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的方向与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判断小磁针的指向是否正确.解答:解:A、据安培定则可知,该选项中左侧的螺线管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右侧的螺线管,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故中间的小磁针应该左端为 N极,右端为S极,故错误;B、据安培定则可知,该选项中右侧的螺线管左端是 S极,右端是N极,左侧的螺线 管,左端是S极,右端是N极,故中间的小磁针应该左端为 S极,右端为N极,故 错误;

10、CD、据安培定则可知,该选项中左侧的螺线管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右侧的螺线管,左端是 S极,右端是N极,故中间的小磁针应该上端为 S极,下端为N极, 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评:安培定则为考试中的重点及难点,应能做到熟练应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及磁极的关系.8 . ( 4分)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形的凹槽固定在地面上,一个半径为KR ( KV 1 )的圆柱体从凹槽的右端静止释放,假设凹槽内表面足够粗糙,圆柱体在滚动时不会打滑,刚释放时,圆柱体表面的箭头指向凹槽中心0,当K=时,圆柱体滚动到凹槽左端最高点时5的箭头的指向为()A.水平向右B.水平向左C.竖直向上D .竖直向下考点:力与

11、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根据气时计算出圆柱体的周长,然后求得半圆形的凹槽的周长,再求得半圆形的凹槽与圆柱体之比,可知圆柱体滚动到凹槽左端最高点时的状态,然后即可做出选择.解答:解:半圆形的凹槽L= X2 TtR=冗R,2圆柱体的周长L=2R=冗R,55圆柱体正好转了 2.5圈,则此TTR=2.5 ,即圆柱体滚动到凹槽左端最高点时,5时的箭头的指向为与刚释放时箭头指向相同,都是水平向左.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利用运动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别求得圆柱体的周长,和半圆形的凹槽的周长,同时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填空题(每小题 6分,共30 分)9 . (6分)甲、乙两个水箱

12、,上端开口,装有相同体积的水,乙水箱中的水位较高,现在两个水箱底部开两个面积一样的小孔,水从孔中流出,实验观察发现,水箱中的水流光所需要的时间与水箱横截面成正比、与储水高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则 乙 箱中的水先流光,设乙+1 ) t考点:超纲知识.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根据题意设出水箱中的水流光所需要的时间与水箱横截面和储水高度的表达式,然后比较甲乙的横截面积得出那个水箱内的水先流光;根据表达式得出乙中水完全流出和水的深度为原来深度一半时的时间,两者之差即为乙箱中的水流掉一半的时间,进一 步求出剩下的水流完所需时间.解答:解:(1)因水箱中的水流光所需要的时间与水箱横截面成正比、与储水高度的平方

13、根成正比,所以,可设为 T=kS . 1 i=k=k .訂因甲、乙两个水箱中水的体积相等,且甲的横截面积大于乙的横截面积,所以,甲、乙两个水箱中水流光时,甲需要的时间长,乙箱中的水先流光;(2)设乙箱中水的深度为 h,横截面积为S,则水流光的时间:T=kSli,当乙水箱中水的深度为舟时,水流光的时间:T=kS则乙箱中的水流掉一半的时间:t=T - T =T -T,即T=所以,剩下的水流完所需时间:V2t=j.V2 - 1t=(.匚+1 ) t.故答案为:乙;(.:2RG, R Rg .故答案为:(1) 如上图所示;(2) b ;零;最大量程的三分之二;电阻箱阻值;最大量程的三分之一;电阻箱;R

14、;(3) 大于;电阻箱的阻值增大时,并联部分的电阻增大,分得的电压增大,而计算时没有考虑这一点,由1= 可知测得的电流表内电阻大于其实际的内阻.K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电流表内阻的实验,要注意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和知道电流表指针在满刻度g吕时读数较准确.18 . (14分)某同学为测量某种油的密度,找到一个特殊的平底试管,该试管内、外截面 均匀,管壁有一定厚度,试管底部很薄其厚度可以不计,实验室有以下器材:盛水大容器、 尺、滴管、作图用坐标纸、吸水棉和吸水纸、蒸馏水、装在塑料杯内的待测密度的油.他按 照如下的方法进行测量:I ITI-FLu甲(1)如图甲所示,将试管开口向上,竖直浸入盛水大容器

15、中;I c、lz,然后不断地加水,(2 )在试管中加水,先加一定量的水,待试管平衡后,用尺量出始终保持试管平衡,测得多组lc、lz记入表中;(3)把试管中的水倒掉,并用吸水棉和吸水纸将试管擦干,在试管中滴入待测密度的油, 重复上述过程;(4 )作图求解油的密度.表1管中加水lc (cm )3.704.504.905.205.305.70表2lz (cm )11.7012.3012.6012.9013.0013.30管中加油lc( cm ) lz( cm )5.7012.506.00 12.606.00 12.806.4013.006.8013.307.2013.50请你根据上述实验步骤,推导出

16、求解油密度的关系式,并利用表中的数据, 通过在图乙中作图求出油的密度.考利用平衡法求液体密度.占:八、专 计算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题: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表示出试管受到的浮力,根据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表示出试管内液体析:的重力,根据重力公式表示出试管的重力,利用漂浮条件得出等式得出 lz与lc的函数关系,即可得出管内为水时的斜率和管内为油时的斜率,进一步求出油密度的表达式,利用描点法结合表中数据做出lc-lz的图象,求出斜率的大小,进一步求出油的密度.解 解:设,试管内部的横截面积为Sc,试管外部的横截面积为 Sz,试管底到管外水面的答:距离为lz,管内液体的高度为lc,水的密度为P,管内液体的

17、密度为P内,试管的质量为M,则:试管受到的浮力 F浮=pgV排=pgSzIz,由p = 可得试管内液体的重力为 G内=m内g= p内V内g= p内Sclcg ,试管的重力GM=Mg ,因始终保持试管平衡,即漂浮,所以,F 浮=G 内 +G M , pgSzlz= p内 Sclcg+Mg ,即lz =lc+P内P S管内为水时的斜率 ki = ,管内为油时的斜率 k2=6P内Pxki,卩佝P内/cm利用描点法结合表中数据做出 lc - lz的图象如下图所示:1 ,/cm21备中加?11备加八匚心乙取(3.70 11.70)和(5.30 13.00 )两点计算左图的斜率占八、评:取(5.70 12

18、.50则由的密度:P)和(7.20 13.50 )两点计算左图的斜率=0. 66&7P= -1: L-.答:油密度的关系式为P内=P,大小为 0.82g/cm 3k2=13. 00-11.70和色7013. 50-12. 507. 20-70=0.8125 ,=0.6667 ,X1g/cm 3 0.82g/cm本题考查了利用平衡法求液体的密度,关键是根据漂浮得出lc _ lz的函数关系,难点是利用斜率得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五、判断与说理题(本题共30分)19 . (8分)如图所示,用电阻率为p的导电物质制成内、外半径分别为a和b的半球壳形状的导体(图中阴影部分),将半径为a、电阻不计的球形电极

19、嵌入半球壳内,作为一个引 出电极,在导电的外层球壳上镀一层金属膜(电阻不计)作为另外一个电极,设该半球壳导体的阻值为R (1 )根据你的判断,R的合理表达式应为B P Cb+s)BR=P (b - a)C r=Q 訪D r=P 訪2Hab2HabC . 阿(b-a)纠 Cb+d)A. R=(2 )请对你的判断给出合理的解释.b=a代入得到RO,A错误;b=a代入得到R=0 ,m2,左右两边单位不同,则此式不合理,m2,左右两边单位不同,则此式不合理,考点:超纲知识.专题:电压和电阻.分析:根据等式左右两边的单位是否相同,判断是否合理.当左右两边的单位相同时,等式才合理再将b=a代入分析是否合理

20、.解答:解:分析选项可知:A 等式左边的单位是Q,右边的单位是Q,单位是合理的将因为电阻是很薄的一层,电阻应该很小,这个等式是不合理的,故B 等式左边的单位是Q,右边的单位是Q,单位是合理的将根据上面分析是合理的,故B正确;C .等式左边的单位是Q,右边的单位是Q?故C不正确;D .等式左边的单位是Q,右边的单位是Q?故D错误.答:(1) B;(2)电阻R表达式中,等号两侧的单位应相同,且a=b时球壳的电阻应为 0 Q,而选项CD表达式中等号两边的单位不统一,a=b时选项A中的电阻不为0Q.点评:根据单位(量纲)检查方程是否正确是常用的方法,要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等式的 合理性.20 . (8

21、分)在一个大试管内装满水, 将一个直径略小于试管内径的有机玻璃棒插入试管内, 如图所示将整个装置竖起, 发现有时候有机玻璃棒会沿试管内壁向上移动,有时会向下移动,请通过计算说明产生上述不同现象的原因已知有机玻璃棒质量为m,水的密度为p,大气压强为po,试管内部截面积为 S.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先对细试管受力分析,细管刚好能“爬升”时细试管受力平衡,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得 出等式,细试管受到上方受到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减去水产生的压强,根据压强公式表 示出受到的力,把细试管的面积公式代入等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对细试管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细

22、管刚好能“爬升”时,细试管受力平衡,则Fo=G+F ,细试管受到水的压强:p 水=p o-pgh ,细试管受到水的压力:F=p 水 S= (po -pgh ) S,所以,poS=G+ ( po -pgh ) S,GmgIDPgSPS解得:h=时,poS G+ (po-pgh ) S,有机玻璃棒向上移动;时,poSv G+ (po-pgh ) S,有机玻璃棒向下移动;答:h 时,有机玻璃棒向上移动;I.时,有机玻璃棒向下移动;当h=IDI ,时,有机玻璃棒静止.点评:本题考查了固体压强公式、液体压强公式和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会对刚好可以向上“爬升”的细试管进行受力分析并利用力的平衡得出等式,难点是细试管上方 受到的压力,注意此时要考虑大气压.21 . (14分)要使管道里的液体作匀速运动,必须在管道两端有一个压强差p,现有一根长为L,半径为r的水平直圆管,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截面的液体体积称为流量Q,已知流(1)已知 Q=kr an量Q与L、RAp有关,还和液体的黏度n有关,n的单位是 Pa?s.Y其中k是一个没有单位的常数,所有力学量的单位都是由三个基本物理量(质量、长度、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请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