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BA教育发展状况_第1页
中国MBA教育发展状况_第2页
中国MBA教育发展状况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 MBA 教育发展状况世界培训网 ICXO.COM ( 日期: 2005-07-20 14:30)1990 年,我国开始在少数高等学校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且明确指出: “工 商管理硕士学位是专业学位的一种,其特点是:第一,工商管理硕士是务实型的管理人才, 招生来源主要是在企业或其他主管部门工作过几年、 有实践经验的现职人员, 课程内容密切 结合实际, 加强实践环节, 采用培养过程与企业密切联系或与企业联合培养、 毕业后回到企 业中去的培养模式。 这与主要从应届毕业本科生中招收缺乏实践经验的人才完全不同。 第二, 工商管理硕士既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又要有广博而全面的知识、 结

2、合企业管理的各种 技能 (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事管理、决策管理、经营战略等)。这与理论研究型人才明显不同。 第三,工商管理硕士要有战略眼光, 有勇于开拓、 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 责任感,能联系群众,有组织指挥生产的应变、判断、决策的能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 强调能力的培养训练。 第四,工商管理硕士可以从有各种专业背景并有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 生中招生, 便于培养综合全面的复合型才。经过研究生阶段系统、 科学的培养教育,他们毕 业后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中、高级职务所担负的工作。如果从 1988 年成立专家组研究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开始算起,我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 发展已经过去了

3、 14 年时间,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一是可行性研究阶段(1988 1989),主要是组织专家、 学者针对在我国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可靠性进行研究, 了解国外 的 MBA 教育、我国的社会需求以及学校的培养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二是设计和论证阶段 (1989 1998),主要是成立了研究小组,提出了在我国设置和试办BA 学位的论证报告以及参考性培养方案,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招生考试、课程体系与内容、培养方 式、学位授予标准等重要环节进行了总体设计和论证, 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 开 展试点工作;三是组织实施阶段(1991 1994),国务院学位办成立了协作小组,分两批批准

4、了 6 所高校进行 MBA 试点工作,与此同时,加强基础性建设工作,包括制定参考性培养方 案、管理工作规程, 抓了师资队伍和教材与案例库建设, 组织编辑出版了工商管理硕士教 学大纲,招生培养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有了第一批中国式的 MBA 结业生;四是提高质量、 稳步发展阶段 (1994 1998),成立了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工作组 织; 1998 年全国 BMA 入学人数达到 8190 名;开展了全国性的师资培训、考试改革形容等 工作; 1997 年入学考试开始采取全国 MBA 联考方式, 1998 年报名参加 MBA 联考人数达 到 3 万人;新增加了 30 所 MBA 试

5、点院校,进一步壮大了 MBA 的培养力量。以 1997 年国 务院学位办和国家经贸委联合组织开设“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 MBA 学位”为起点,我国 的 MBA 教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五阶段。 C32 它丰富了 BA 的办学模式,更有利于直 接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管理骨干。 我国 MBA 教育事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MBA培养试点院校从1991年的9所扩大到现在的64所,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覆盖 了 20个部委系统。 1991 年,全国首批招收的 MBA 学生仅 86人。从 1997年实行全国联考 (GRK)以来,招生人数逐年增加,1997年招收2000多人;1998年招收6000多人

6、;1999年招收8000多人;2000年MBA招收10000人;2001年全国招生12000人左右,报考人数达 38000 人; 2002 年全国 MBA 招生院校增加到 64 所,招生人数达到 15000 人,报考人数为 52000 余人;预计 2003 年招生人数将达到 20000 人,报考人数将超过 80000 人。到 2001 年 4月,全国累计招收 MBA 学生 47000 人,在校 MBA 总数达到 32393 人。截止到 2001 年 7 月,我国 MBA 毕业生总数已经超过 15000开展 MBA 教育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 要,为社会培养

7、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从总体上看,我国MBA 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发展是健康、有序的, 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和各方面改革事业的要求,培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MBA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管理教育事业面临 空前有利的发展形势。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明确指出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一是经济体制从传 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 变。这就对管理教育部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出一大批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 律、熟悉其运行规

8、则而又了解中国企业实情的经济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此同时, 国 家经贸委提出: “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在于培育一支政治思想强,敢于和善于经营管 理,懂业务和技术的企业家队伍;中共中央 “九五”期间全国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纲要要 求各级各地组织部门高度重视并加强在职干部的培训工作, 提出了目标具体、 规模宏大的经 济管理干部培训计划;在我国的其他所有制的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 )为适应其管理人员本地化的要求, 除了希望大量招聘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外, 还提出了不同层次、 不同规格的在职培 训要求。所有这些因素都成为 MBA朱总理在 1994 年祝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立十周年的贺信中说: “ 建设

9、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 需要一大批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熟悉其运行规则, 而又了解中国企业实情的 经济管理人才。 ”1996 教育,兴国之道” ,并明确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没有轻巧的道路可走,只有 老老实实地研究改善经营管理,建立一套现代企业制度才行” 。MBA教育正是培养这类经济管理和管理教育是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制度、 文化密切相关的。 “以我为主, 博采众长, 融合提炼, 自成一家”是我国管理教育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 方法的重要指导思想。有 鉴于此,我国的 MBA 教育不仅借鉴吸收了发达国家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长处,更重要的是现在,我们来看看我国 MBA一是管理教育研究

10、生层次比例偏小。 从我国目前的管理教育结构看, 研究生层次教育的 比例偏小;从现在各 MBA 培养院校内部情况看,多数学校管理类本科生招生压力较大,不二是先进教育方式和 “软”课程缺乏。 与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学院相比,中国多数 MBA培养院校在 MBA 教育方式上尚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存在着传授知识多,启发智慧少;课堂教学多,课外环节少;研究学术多,分享经验少;理论分析多, 联系实际少;继承引进多,开拓创新少;关注教学多,提供服务少等现象。案例教学虽已经 普遍开展, 但多数学校案例教学比重偏小,适用的教学案例资源不足。 在教学内容上, 许多 院校比较重视基础理论课程和职能

11、管理课程, 而对培训 MBA 学生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所需三是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不足仍是制约中国 MBA 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就全 国而言, 具有较高理论水平, 同时又有一定实践经验, 熟悉 MBA 教学特点, 熟练掌握 MBA四是国际商务沟通能力较差。 由于受教学设施、 师资、教材等因素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 中国 MBA 学生在国际商务沟通能力方面与国外 MBA 有较大差距。多数学校的 MBA 外语 教学仍沿用公共外语教学的教材与教学方法,没有突出 MBA五是 MBA 教育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一些试点院校在管理体制上没有完全理顺,难以在 MBA 教育中发挥整个学校或学科群的优势,

12、 管理中存在着某些漏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 MBA 培养质量。一些未获得 MBA 学位授权的学校或单位滥用 MBA 名义办各种以营利 为目的的培训班,国外或境外办学单位未经批准擅自招收 MBA 学生等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 MBA 教育秩序,影响了我国 MBABMA 培养体制方面。按照现行的 MBA 委托培养体制,名义上是学校受用人单位委托培养MBA ,学生毕业后回委托单位工作, 实际上随着中国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 这种方式基本上已名存实亡, 相当大 比例的 MBA 学生是假委托培养,委托单位只是出一纸证明,学费要学生自己出,工作要自 己找。然而,由于形式上学生与委托单位签有委托培养协议,学校在为 MBA 学生提供就业 指导服务时就有法律障碍。另外,许多 MBA 培养院校在 MBA 教育中缺乏服务意识,多数但总的来说,我国的 MBA 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各方面条件也在逐步完善。 根据国外 MBA 教育发展的经验,我国开展 MBA 教育,既不是现有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简单 移植,也不是国外 MBA 培养模式的机械模仿, 而是根据国情, 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 MBA 培养之路。同时,我们不能忽视 MBA 精神中的共性,即勤奋、智慧、能力和自信。因为,MBA 教育,必须以培养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