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 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B. 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 孟德尔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D. 沃森、克里克构建出DNA分子结构的数学模型【答案】B【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

2、色体上。【详解】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C、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C错误;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结构,D错误。故选B。2. 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的个体自交后( 每对基因独立遗传但是A对a完全显性,D对d完全显性),其后代性状表现的比例接近于A. 3:3:1:1B. 9:3:3:1C. 1:2:1D. 3: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

3、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据此答题。【详解】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并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1;遗传因子组成为bb和CC的个体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显性性状;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1;然后再相乘,因此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的个体自交后,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3:1)1(3:1)=9:3:3:1,B正确,ACD错误。故选B。3. 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芦花、非芦花由 Z 染色体上的 B、b 基因决定。如果性反转

4、芦花公鸡与正常非芦花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已知染色体组成为 WW 的个体无法存活, 则后代芦花鸡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A. 1:0B. 2:1C. 1:1D. 3:1【答案】C【解析】【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Z表示公鸡,ZW表示母鸡。【详解】性反转芦花公鸡(ZBW)与正常非芦花母鸡(ZbW)交配,后代情况为ZBZb:ZBW:ZbW:WW=1:1:1:1,又因为WW不能存活,所以后代芦花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1:1,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性反转的个体染色体组成是不变的。4. 豌豆的花色中

5、紫色对白色为显性。一株杂合紫花豌豆连续自交繁殖三代,则子三代中开紫花的豌豆植株与开白花的豌豆植株的比例为A. 97B. 157C. 159D. 31【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株杂合紫花豌豆自交,子一代基因型为1/4AA、1/2Aa、1/4aa;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基因型为(1/4+1/21/4=3/8)AA、(1/21/2=1/4)Aa、(1/4+1/21/4=3/8)aa;子二代自交,子三代基因型为(3/8+1/41/4=7/16)AA、(1/41/2=2/16)Aa、(3/8+1/41/4=7/16)aa由于豌豆的花色中紫色对白色为显性,所以AA和Aa表现为紫花豌豆,aa

6、表现为白花豌豆。因此子三代中开紫花的豌豆植株和开白花的豌豆植株的比例是(7/16+2/16):7/16=9:7,选A。【点睛】杂合子连续自交子代所占比例Fn杂合子纯合子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显性性状个体隐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1-1/2-1/2-1/2+1/2-5. 某种蛙眼色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表现型蓝眼绿眼紫眼基因型A_B_A_bb、aabbaaB_现有蓝眼蛙与紫眼蛙杂交,F1有蓝眼和绿眼两种表现型,理论上F1蓝眼蛙绿眼蛙为()A. 31B. 32C. 97D. 133【答案】A【解析】由题意分析已知蛙的眼色蓝眼是双显性A_B_,绿眼是A_bb或aabb(必须含

7、有bb),紫眼是aaB_由于蓝眼蛙(A_B_)与紫眼蛙(aaB_)交配,F1仅有蓝眼(A_B_)和绿眼(A_bb、aabb)两种表现型,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所以F1蓝眼蛙为AaB_,比例为13/4=3/4;绿眼蛙为Aabb,比例为1/4,即F1蓝眼蛙和绿眼蛙的比例为3:1;选A。【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点睛】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分离比类型题的解题技巧(1)看F2的组合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将特殊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比值为934,则为93(31),即4为

8、后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3)确定出现特殊分离比的原因。(4)根据特殊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6. 下图 A、B 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细胞处于图 C 的 b-c 段B. B 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 B 与基因 b 的分离发生在 C 图的 f-g段C.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 C 图 e-f 段D. f-g 段核 DNA 与染色体数之比为 1: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C中Od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变化曲线,dg表示减

9、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变化曲线,其中de段表示间期,ef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fg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详解】A、A 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图 C 的 b-c 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后三个时期,A正确;B、B 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 B 与基因 b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对应 C 图的 f-g段,B正确;C、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C 图 的e-f 段,C正确;D、f-g 段的前期和中期,核 DNA 与染色体数之比为 2:1,后期和末期,核 DNA 与染色体数之比为 1:1,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

10、化及DNA数目变化,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进行图文转化的能力。7.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中,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与性状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C. 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 脱氧核苷酸是基因的基本单位,基因是 DNA 的基本单位【答案】C【解析】【分析】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3、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

11、排列。【详解】A、真核细胞中,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数存在于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错误;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种性状可能会由多个基因控制,或一个基因可能会影响多个性状,B错误;C、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基因)的特异性;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决定了DNA(基因)的多样性,C正确;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DNA和基因的基本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

12、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 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B. 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 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 A的RNA和TMV 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型病毒,说明RNA是TMV A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

13、是噬菌体的DNA,而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极少数具有放射性,A错误;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错误;C、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 A的RNA和TMV 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型病毒,说明RNA是TMV A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9. 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有人在两个小桶中分别放了10个、50个玻璃球。下列对他这种做法的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

14、致结果误差B. 两个桶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C. 玻璃球数量少的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D. 玻璃球数量多的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

15、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两个小桶中的玻璃球数量虽然不同,但只要每个桶内两种颜色球的数量相同就不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A错误;B、两个小桶中的玻璃球数量虽然不同,但只要每个桶内两种颜色球的数量相同就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C、由于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因此玻璃球数量少的桶代表雌性生殖器官,C错误;D、由于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因此玻璃球数量多的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D正确。故选D。【点睛】易错点:B项中,两桶的球数量虽然不等,但只要满足D:d=1:1即可,即两种颜色的球比例相等。10. 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所有核DNA双

16、链,然后置于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关于该果蝇的精原细胞的一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含32P的DNA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两倍B. 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含32P的DNA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两倍C. 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前期细胞中,含32P的DNA的含量相同,染色体数不同D. 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中期细胞中,含32P的DNA的含量不同,染色体数相同【答案】A【解析】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所有核DNA双链,然后置于31P的培养液中培养。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

17、完成复制后,每个亲代DNA分子经过复制形成的2个子代DNA分子都有1条链被32P标记、另一条链不含有32P,所以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相同,B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使得每个细胞中的DNA含量减半,所以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两倍,A正确;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前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相同,染色体数也相同,C错误;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中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相同,染色体数相同,D错误。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

18、裂的过程的掌握情况以及对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的理解能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此外,还需与DNA分子复制建立联系,即明确DNA分子经过一次复制后,每个DNA分子均是1条链被32P标记、另一条链不含有32P。若能将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进行准确定位,就会大大提升解答此类问题的效率。(图中2N表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或核DNA的相对含量)11. 下列四项描述正确的是( )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类不同;配子的多样性和受精的随

19、机性,导致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多样性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2、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中ZW为雌鸡,ZZ为雄鸡;而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Y为男性,XX为女性。【详解】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正确;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可以控制性别,但是也有不控制性别的,如控制色盲的基因在X染色体,错误;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而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正确;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

20、的随机性,导致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及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究过程、受精作用的实质和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2. 某果蝇种群只有Aa、aa个体,各种基因型个体均能存活,该种群随机交配,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果蝇占5/8,则该果蝇种群中Aa占A. 2/3B. 1/2C. 1/3D. 1/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种群只有Aa、aa个体,经减数分裂可产生A和a两种配子,随机交配后,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AA、Aa和aa,其中AA和aa是纯合体,能稳定遗传。【详解】根据种群随机交配产生

21、的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果蝇占5/8,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为AA、aa,可设A的基因频率为m,可得2m(1-m)=1-5/8,m=1/4,A 的频率为1/4,a的频率为3/4;又果蝇种群只有Aa、aa个体,各种基因型个体均能存活,所以可判断Aaaa=11。故选B。13. 在含重氮(15N)培养基中培养多代的细菌转移到含轻氮(14N)培养基中培养相当于复制4轮的时间,则关于细菌DNA组成分析不正确的是A. 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B.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C. 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16D. 含有14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5/16【答案】B【解析】在含重氮15N培养基中培养多代的

22、细菌为DNA的两条链均为15N的细菌,转移到含轻氮14N环境中培养复制4轮的时间,由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所形成DNA有16条,一半14N、一半15N的DNA有2条,均为14N标记的DNA有14条,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A正确。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B错误。总的脱氧核苷酸链为32条,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2条,占1/16,C正确。含有14N的脱氧核苷酸链30条,占15/16,D正确。14. 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是转录过程,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B. 过程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RNA

23、聚合酶、ATP等C. 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而间接控制性状的实例D. 过程中共有64个密码子对应着20种氨基酸【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基因的作用与性状表现的流程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等基础知识;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为转录过程,该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扳、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A错误。过程是翻译不需要RNA聚合酶,B错误.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酪氨酸酶的合成,进而催化黑色素的合成而间接控制性状的实例,C正确.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所以过程中共

24、有61种密码子对应着20种氨基酸,D错误.【点睛】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表示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图中显示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15. 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核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图所示生理过程都需要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B. 甲、乙两图所示生理过程的反应场所相同,所需模板完全相同C. 乙、丙两图表示的是核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D. 甲、乙、丙三图所

25、示生理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详解】A、甲过程需要的酶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而乙过程需要的是RNA聚合酶,A错误;B、甲图是以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而乙图只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故甲、乙两过程所需要的模板不同,B错误;C、乙图为转录过程,丙图为翻译过过程,可表示核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C正确;D、甲图为DNA复制过程,碱基配对类型为A-T、G-C、T-A、C-G,乙图为转录过程,碱基配对类型为A-U、G-C、C-G、T-A,丙图为翻译过程,碱基配对类型为A-U、G-C、C-G、U-A,故

26、甲、乙、丙三图所示生理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C。16. 下列有关双链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间的氢键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B. DNA分子两条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 DNA聚合酶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D. 复制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D【解析】【详解】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使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A错误;DNA分子两条链中相邻碱基通过氢键连接,B错误;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DNA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C错误;由于每个DNA分子中均含有2个游

27、离的磷酸基团,因此复制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17. 关于测交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测定待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B. 判断待测个体的显隐性C. 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D. 推测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答案】B【解析】【分析】测交是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的交配,可以用于判断待测个体的基因型。【详解】通过测交可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A正确;测交可以验证某一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但不能推测性状的显、隐性,B错误;通过测交可以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C正确;通过测交可测定被测个体的

28、基因型及其形成的配子类型和比例,D正确。故选B。【点睛】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取决于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18. 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 RNA 是遗传物质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的性状是由 DNA 决定的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详解】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

29、质,正确;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没有证明RNA是遗传物质,错误;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错误;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正确;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菌转化为R型菌,是因为S型细菌的DNA进入到R细菌的细胞,并成功表达了某些性状,所以肺炎双球菌的性状是由 DNA 决定的,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过程、现象及实验结论,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9. 已知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中特有的非蛋白质类化合物,如图为神经递质合成酶基因复制

30、、表达的有关过程。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过程都需要DNA的双链作为模板B. 若要提取该基因的mRNA,只能选择神经细胞作为实验材料C. 图中、过程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DNA复制DNA转录翻译时间细胞分裂的间期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条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RNA聚合酶等,ATP酶,ATP,tRNA模板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mRNA原料含A T C G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含A U C G的四种核糖核苷酸20种氨基酸模板去向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与非模板链重新绕

31、成双螺旋结构分解成单个核苷酸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边解旋边转录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依次合成多肽链碱基配对AT,GCAU,TA,GCAU,GC遗传信息传递DNADNADNAmRNAmRNA蛋白质实例绝大多数生物所有生物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题图分析,为DNA复制;为转录过程;为翻译过程。【详解】A、过程以解开的两条DNA链分别为模板进行复制;过程转录,该过程的模板是双链DNA部分解旋后的一条链,A错误;B、若要提取该基因的mRNA,只能选择神经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该基因在神经细胞中进行了表达,B正确;C、图中、过程的进行均发生

32、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D、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了神经递质的合成,即间接控制了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A。20. 黄色圆粒豌豆 YYRR 与绿色皱粒豌豆 yyrr 杂交,如果 F2 有 512 株,从理论上推导其中的重组性状应有( )A. 128 株B. 48 株C. 16 株D. 192 株【答案】D【解析】【分析】黄色圆粒豌豆(YYRR)绿色皱粒豌豆(yyrr)F1均为黄色圆粒(YyRr),F1自交得到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F2的表现型

33、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其中重组类型(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占3/16+3/16=3/8,已知F2有512株,则其中的重组类型应有5123/8=192株,D正确。故选D。21. 如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A. 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有B. 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量为染色体的两倍C. 能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有D. 能在该动物精巢中找到的细胞有【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提供信息分析,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刚断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要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

34、分裂后期;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刚断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等位基因的分离一般来说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故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只有,A错误。B、细胞中无染色单体,B错误;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能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有,C错误。D、精巢含有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都存在动物精巢,D正确。故选D。22. 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

35、息最终翻译成的氨基酸如下表所示,则图所示的转运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反密码子从携带氨基酸的一端开始读码)( )GCACGTACGTGC赖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苏氨酸A. 丙氨酸B. 苏氨酸C. 半胱氨酸D. 赖氨酸【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tRNA上的三个碱基(UGC)属于反密码子,与密码子配对,因此密码子为ACG,而密码子是DNA上的模板链转录而来,因此DNA上模板链是TGC。【详解】由图可知,上的反密码子为UGC,密码子为ACG,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TGC,对应于苏氨酸。故选B。23. 某蛋白质分子由一条含 176 个氨基酸的肽链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参

36、与合成该多肽的 tRNA 最多有 61 种B. 与该多肽合成有关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C. 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至少有 21 种D. 该多肽的模板 mRNA 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最多有 64 种【答案】A【解析】【分析】密码子是指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之前终止信号的作用,因此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61种,则参与合成该多肽的tRNA最多有61种。【详解】A、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因此参与合成该多肽的tRNA最多可有61种,A正确;B、该多肽可能是分泌蛋白,所以参与合成该多肽的细胞器不一定只有核糖体一种,B错误;C、组成蛋白

37、质的氨基酸约有21种,但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不一定有21种,也可以说组该多肽的氨基酸最多有21种,C错误;D、该多肽的模板mRNA上能被翻译的密码子最多有61种,因为还有3种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不能被翻译,D错误。故选A。【点睛】24. 已知一个蛋白质分子由 4 条肽链组成,连接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肽键共有 396 个,翻译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 mRNA 中的 U 和 C 共 800 个,则转录成 mRNA 的 DNA 分子中,G 和 A 最少共有( )A. 600 个B. 1 200 个C. 800 个D. 1 600 个【答案】B【解析】【分析】1.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的数目

38、-肽链条数;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DNA中碱基:信使RNA中碱基:蛋白质中氨基酸=631;3.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DNA分子中A+G=C+T=50%。【详解】根据肽键数=氨基酸的数目-肽链条数,可知该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目=肽键数+肽链条

39、数=396+4=400个,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形成的数量关系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可推测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DNA中含有碱基数至少为4006=2400个,而G 和 A 含量占整个DNA中碱基含量的一半,即24001/2=1200个。即B正确,故选B。【点睛】25. 如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会发生突变,导致1 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甘氨酸:GGG 赖氨酸:AAA、AAG 谷氨酰胺:CAG、CAA谷氨酸:GAA、GAG 丝氨酸:AGC 丙氨酸:GCA 天冬酰胺:AAUA.

40、 处插入碱基对GCB. 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 处缺失碱基对ATD. 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DNA双链的碱基及合成的多肽中氨基酸的密码子可知,该基因转录的mRNA上的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G,谷氨酰胺的密码子是CAG,故WNK4基因转录时以下面一条链为模板。【详解】由题意可知,WNK4基因会发生突变,导致1 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即基因突变后,引起的结果是多肽中其中一位氨基酸被替换,其他氨基酸不变,故基因发生的突变为碱基对的替换,而不是增添或缺失,若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则1169位氨基酸仍为赖氨酸,若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则11

4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反密码子有61种。一种氨基酸可以有一种或多种对应的密码子;一种氨基酸也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26. 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根尖成熟区细胞一般均可发生此过程B. 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C. 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D. 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3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答案】C【解析】【详解】A、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分裂间期,而根尖成熟区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

42、分裂,因此该区细胞一般不会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B、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即发生了基因突变,这可导致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B错误;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突变位点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进而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C正确;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1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D错误故选C【点睛】有关基因突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改变2、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

43、)、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7. 下列配子产生的过程不是通过基因重组导致的是( )A. 基因组成为 的个体产生了 Ab 和 aB 的配子B. 基因组成为 的个体产生了 Ab 和 aB 的配子C. 基因组成为 的个体产生了 ab 和 AB 的配子D. 基因组成为 的个体产生了 ABC 和 abc 的配子【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

4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详解】A、分析图解可知,A和b及a和b基因连锁,因此基因组成为 的个体通过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产生了Ab和aB的配子,aB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与题意相符,A正确;B、基因组成为 的个体的A和B及a和b基因连锁,该个体产生了Ab 和 aB 的配子,在产生上述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与题意不相符,B错误;C、基因组成为 的个体产生了 ab 和 AB 的配子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与题意不相符,C错误;D、基因组成为 的个体产生了AB

45、C和abc的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A。【点睛】28. TGF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经。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1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 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 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间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 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答案】D【解析】【详解】A、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

46、低,容易发生扩散和转移,A正确;B、靶基因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正确;C、复合物进入细胞核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改变细胞的代谢,C正确;D、由题目所给情景可知,该受体蛋白基因与与细胞癌变有关,不能断定与靶细胞的凋亡是否有关,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从题目中获取信息能力,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9. 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A. 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B. 图中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不需tRNA的协助C. 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D.

47、 过程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1、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影响人体内的代谢活动来间接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2、分析题图:过程是转录,过程是翻译。【详解】A、基因1和基因2在人体的所有细胞中都同时存在,A错误;B、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是翻译,需要tRNA携带氨基酸,B错误;C、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C错误;D、过程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考查了基因与性状的关

48、系,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式、根据题图正确判断图中生理过程及其特点是解题的关键。30. 如图所示为雄果蝇染色体图,据图能得到的结论是( )其配子的染色体组是 X、或 Y、有丝分裂后期有 4 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 5 种不同形态减数分裂后期有 2 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 5 种不同形态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 5 条染色体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1)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如雄果蝇的精子中的一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2)据图分析可知

49、: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Y,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含有8条染色体、5种不同形态(X、Y、)、4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X、或Y、)。【详解】配子是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次级性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后期着丝点分裂,产生配子,故形成的配子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即染色体组成为X、或Y、,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由原来的体细胞中有丝分裂中期的2N增加为4N,染色体组数由2变为4,暂时加倍,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细胞中的染色体仍为5种不同形态(X、Y、),正确;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50、,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虽然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只有4种形态(X、或Y、),错误;对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5条染色体(X、Y、),正确。即C正确。故选C【点睛】31. 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 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 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 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会影响表现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

51、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十字型”,B正确;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可能导致表型异常,D错误。32. 关于无子西瓜的培育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用二倍体的花粉为四倍体的植株传粉可获得三倍体的种子B. 用二倍体的花粉为三倍体的植株传粉可获得三倍体的种子C. 秋水仙素与低温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相同D. 三倍体西瓜的产生是有性生殖,但它本身一般不能有性生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二倍体的花粉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四倍体植株产生的配子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因此用二倍体的花粉为四倍体的植株传粉可获得三倍体的

52、种子,A项正确;三倍体的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所以用二倍体的花粉为三倍体的植株传粉不能获得三倍体的种子,B项错误;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项正确;三倍体西瓜是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是有性生殖的产物,但因其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所以它本身一般不能进行有性生殖,D项正确。33.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的作用原理为染色体变异B. 过程必须经过受精作用C. 过程必须使用秋水仙素

53、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 此育种方法选出的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 1/4【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图示为单倍体育种,纯种高杆抗锈病的基因型为DDTT,纯种矮秆易染锈病的基因型为ddtt,F1基因型是DdTt。表示杂交,表示减数分裂,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表示秋水仙素处理的过程。【详解】A、是杂交过程,原理为基因重组,A错误;B、是将花药培育为幼苗,属于植物组织培养,不需要受精作用,B错误;C、过程应该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错误;D、F1基因型是DdTt,其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T:Dt:dT:dt=1:1:1:1,该雄配子发育的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T:Dt:dT:dt

54、=1:1:1:1,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DDTT:DDtt:ddTT:ddtt=1:1:1:1因此该育种方法可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矮秆抗锈病)的品种占1/4,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34. 下图是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流程图(假设四倍体西瓜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涉及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B. 过程中四倍体西瓜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是 AAAaaa141C. 过程获得的三倍体植株中,aaa 基因型个体占 1/12D. 过程获得的三倍体植株是可育的【答案】D

55、【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过程为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过程为用该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进行杂交得到三倍体西瓜的种子;将三倍体种子种植后,即可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详解】A、过程是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依据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正确;B、四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4:1,B正确;C、四倍体西瓜AAaa产生的配子为AA:Aa:aa=1:4:1,其中aa占1/6,二倍体Aa产生的配子为A:a=1:1,a占1/2,故它们杂交的后代中,基因型为aaa的个体占1/12,C正确;D、三倍体植株由于减数分裂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