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及其化合物》说课稿_第1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说课稿_第2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说课稿_第3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说课稿_第4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属及其化合物说课稿、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课时的教学这既是二章里所学的 同时本课时元素周期表知金属的化学性质为高中化学 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的内容, 内容包含钠与氧气、水的反应,铝与氧气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学生在初中所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基础上的深化,也渗透了学生在第一、知识, 如物质分类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等等, 有利于巩固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 要介绍的金属性质的研究获取方法, 将是学生在后续章节里认识元素周期律、 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课时乃至本章的内容将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2学情及教学目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隶属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 实验教学将占较大的

2、比例, 但教学时应 尽量避免学生只顾看实验现象而忽视了思考的情况出现, 基于以上分析按照 课标 要求结 合教材编排体系,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0 Si Al Fe Ca )的相对含量。掌握Na、Mg Al、Fe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作用。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能力同 时感受探究的过程以及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如过氧化钠,指出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培养学生对化

3、学学科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Na、Al与Q的反应。(2)教学难点:Na、Al与Q的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二、说教法1. 实验探究法: 与以往教材相比,新教材必修 1本课时内容设计得较为开放,重要金 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书中并无太多的文字叙述,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求学生主要通过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实验探究去获得,但作为执教者必须把握好探究的深度和广度,该演示的、该要规范操作的,还是要有一个教师的演示与规范在前,不能一味放手让学生去操作,例如金属钠的切割;在该探究的时候,要大胆让学生去动手。2

4、. 在讨论式教学中融入问题与练习,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安排有实验内容的课型感到兴致盎然,多半源自于实验现象的丰富多彩,但是否作过深入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想来未必。在讨论之中融入问题练习,对于控制与调节学生思维,掌握学生学习状态的反馈,是可行的教学方法。3、运用归纳、比较的教学方法:钠、镁、铝与氧气以及与水的反应,学生学习完之后,得到的还是零散的知识点,如何将其系统化,揭示出性质后面的递变规律,是教师最后一步不容忽视的工作,借助金属活动顺序表, 通过归纳与比较,使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个 整体的认识。三、说学法学生在本课时中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表达、交

5、流的能力,从而初 步了解研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与练习,培养自己深层次思考以及应变的能力; 通过自己尝试着归纳不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情况,理解金属性质的共性与特性(金属活动顺序表)。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如何把握好重点以及突破难点进行的设计。【引言1】ppt展示司母戊大方鼎、马踏飞燕、越王勾践剑以及现代绚丽多彩的金属的 图片。通过我国历史文物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爱国热情【引言2】ppt展示初中所学过的有关金属的图片、结合彩图,回忆初中所学过的有关 金属的性质。尽早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回忆旧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作准备,弓I入新课。100余种元素中金属

6、元素【展示1】元素周期表;明确金属元素种类的含量,自然界中 有80余种。【展示2】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图;明确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什么?提出问题【想一想】地球上的绝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存在还是以游离态存在 激发学生思考。对学生回答给出评价并总结:金属的存在多姿多彩:主要以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盐(酸式盐、碱式盐、正盐)等化合态形式存在;极少数以单质(游离态)形式存在:银、铂、金等。02、原因: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因而性质活泼。易与自然界中的 酸等发生反应。【思考与交流】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结合课本彩图展开讨论。【过渡】自然引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板书】一、金属与

7、氧气的反应【知识回顾】以表格的形式对铁、镁、铜等与氧的反应加以回顾。【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种金属一一钠与氧气的反应。【板书】1、钠与氧气的反应。【提问】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想一想】金属 Na易表现氧化性还是还原性?用刀切【实验探究1】指导学生做实验3-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去一端的外皮,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金属钠是怎样保存的?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表达的能力。【板书】钠的物理性质:钠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密度比煤油大;是电和热的良 导体。【设问】有同学观察到钠的切面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为什么?现象与金属的化学性质紧密相关,设置问题锻炼学生的推断

8、能力。【板书】4Na + O2=2Na2O (白)【思维拓展】学以致用。如果金属钠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最后会生成什么物质?设置问题梯度,【追问】2、钠常温下尚能与氧气反应,如果是加热呢?你估计反应现象如何?【实验探究象?2】指导学生做实验3-2。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内上,加热,有什么现学生亲自动手,印象更为深刻,更为重要的是把握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以操作、现象新颖的实验为知识难点作铺垫,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归纳板书】2Na + 02基鹫Na2C(淡黄)【注意】Na与Q反应条件的不同,产物不同。【科学视野】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ppt展示过氧化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9、。展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以致用。(此内容可根据时间适当放宽,因此部分在第二节还会继续 学习)【板书】2Na2C2+2H2O=4NaOH+O2Na2Q+2CQ=Na2CO+Q tNaaQ的作用:供氧剂,用于航空、航海、防毒面具中。【提问】上述反应电子转移情况怎样?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前后呼应。【过渡】钠很容易与氧气起反应, 相当多的金属在一定条件都可以与氧气反应,比如铁和镁,也有些金属的性质我们不是非常熟悉,比如铝,铝能否在酒精灯焰上点燃呢?请通过实验探讨这个问题。【科学探究1】加热铝箔。现象:铝箔熔化并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原因:AI2Q的熔点(2050C)远高于

10、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铝不 会低落。【科学探究2】先用砂纸打磨铝箔后加热现象:熔化的铝仍不滴落。原因:铝很活泼,在空气中很快又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仍然紧紧抓住培养学从不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情况当中慢慢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递变性, 生从实验现象归纳金属性质这一教学重点开展教学。【板书】2、铝的氧化4Al + 30 22Al 203( Al 203薄膜具有保护作用)4Al + 30 2皂旦2Al 203 (燃烧)【资料卡片】铝的氧化膜。扩大视野。【思考】金属铝作为材料被广泛应用,是因为金属铝性质稳定吗铝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可以隔绝铝与空气的接触,阻止内部铝被氧化.正因为如此,铝成为

11、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小结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NaAlFeCu与氧 气反 应常温容易反应生成NqO容易反应形成氧化膜较难反应生成Fe20难反应生成CuO加热燃烧,生成NqQ在纯氧中燃烧,生成 Al 2Q在纯氧中燃烧,生成 FesQ容易反应,生成Cu0结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情况与金属的活泼性有关,金属越活泼就越容易与氧气反应。【小结2】金属活动顺序表,从左到右,金属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难 易程度也不同:【练习】1、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式存在的是(A、NaB、 MgC、AlD、 Au2、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金属钠先熔化; 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 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A.B .C .D .3、用金属钠制取 Na20,通常采用下列方法:Na20的 原2NaNO+6Na=4NaO+N,试说明为什么不采用钠在氧气中燃烧而采用此法制取 因:4、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