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雷电_精编教案_第1页
如何预防雷电_精编教案_第2页
如何预防雷电_精编教案_第3页
如何预防雷电_精编教案_第4页
如何预防雷电_精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如何预防雷电 20 -20 学年度 第 学期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如何预防雷电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如 何 预 防 雷 电一、教学目的:1、 学习一些雷电的知识2、 提高学生在雷电的中保护意识二、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在雷电的中保护意识三、教学方法讲解法 问答法 例证法四、教

2、学内容一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呢? 雷电在气象学上称为雷暴。形成雷暴的积雨云高耸浓密, 云顶常有大量冰晶, 云内垂直方向的热力对流发展旺盛, 不断发生起电和放电(闪电)现象, 其机制十_大的发展, 现代防雷技术包括建筑物防雷和电器设备防雷两大部分, 强调全方位防护, 综合治理, 层层设防的原则, 把防雷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筑物防雷, 即在楼顶架设相应的避雷针、网带。它直接接闪, 牺牲自己保护建筑物。它要求保护范围要能保护到整个建筑物, 且接地要良好。电器设备防雷, 即各种设备线路布置要合理。在相应的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上加装过电压保护器, 减少雷电波入侵、雷电感应造成的危害。二、如何预防雷电伤害

3、(一)此时如果您在街上或在家(1)尽快进入有完好避雷装置的建筑物内, 关闭门窗, 切不可停留在建筑物的顶面上。(2)不倚靠建筑物的外墙、柱, 不靠近更不触摸金属水管或金属门窗或其它带电设备。(3)尽量不要看电视、打电话, 也不要用其它电器, 最好拔掉电源和信号插头。(4)不要在家洗淋浴, 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装在屋顶, 又处在直击雷保护范围之外的更要特别注意。(二)此时如果你在旅行途中或在野外劳作(1)坐在汽车内或火车厢里是安全的, 千万不要在雷电发生时下车, 那是十_大树或电线杆三米。(6)一时无处躲避时, 应尽快找一处比较低洼又不积水的地方, 垫高脚下, 铺上塑料布, 披上雨披, 双脚并拢,

4、 减小跨步距离, 尽量下蹲, 降低高度;外出旅行、劳作, 多带几块塑料布是有好处的。(7)不要在外开摩托、骑自行车。(8)不要使用移动电话。(9)千万注意不要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易爆物品。(二), 在雷暴天气条件下, 当你处在建筑物内时, 防雷应该注意四个安全要点。一是不能停留在楼(屋)面上。因为大多数雷击建筑都有发生在建筑物的顶部, 尤其是在农村更是这样。二是要注意关闭门窗。对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来说, 一般关闭门窗可以预防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目前国际、国内对球形雷的形成机理还众说纷纭, 但大多数球雷都是发生在人们看到闪电之后才看到球雷, 也就是说直击雷发生之后才产生球雷的概率比较高。

5、球雷直径一般为几公分到几十_大的能量。大多数球雷沿建筑物的烟囱、窗户、门进入室内, 在室内运动数秒钟便逸出, 也有从普通民房的瓦面逸出和逸出时引起爆炸的, 不少学者认为球雷运动与空气运动方向有关, 故关闭门、窗、阻隔空气运动途径, 从而起到阻止球雷入室。三是不宜在雷雨天气洗澡。这主要是因为万一建筑物发生直击雷现象时, 巨大的雷电流将沿着建筑物的外墙, 供水管道流入地下, 雷电流有可能沿着水流导致沐浴者遭雷击伤亡。同时也不要去触摸水管, 煤气管道等金属管道。四是不宜靠近建筑物的外墙以及电器设备。因为人们不了解, 建筑物的直击雷的防护设施的目的, 主要是建筑物本身不受雷击损坏和减轻雷击时对建筑物内

6、部的影响, 却不能防止沿室外引入建筑物内的金属导体入侵的其它形式雷电危害。当然, 雷电天气来临时躲到室内相对于室外来说是安全多了, 但还需要注意的是, 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家用电器, 包括电视机、收音机、空调机、计算机、洗衣机、微波炉、电磁炉, 有线电话等等, 最好是拔掉所有的电源线和信号线插头, 也不要接听和打出任何电话。人们只要了解和掌握上述四个要点, 在建筑物内是不必担心遭受雷电伤害的。(三)、在雷暴天气条件下, 当人们在建筑物的外面时, 应注意六个安全要点:一是不宜进入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由于低矮的建筑物毫无例外地都没有防雷设施, 并且大都在旷野中, 是开阔地面中较高的突出物, 容易成

7、为尖端放电的对象而吸引闪电过来, 遭受雷击的概率也就特别高。 二是不宜在大树底下避雨。当暴风雨来临时, 一般不具备防雷知识的人都会很自然地跑到大树底下去避雨。殊不知, 往往是避过雨却惹来了祸。雷击对停留在树底下的人们的危害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当人身体与大树的躯杆或枝杆接触, 强大的雷电流流经树干入地时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可以把人击倒。这是因为人体与这个高电压直接接触的缘故, 通常称为接触电压伤害。其次是人员没有与大树接触, 但雷电流流经大树时产生很高的电压足以通过空气对人体进行放电而造成伤害, 通常称为旁侧闪击或反击伤害, 再就是人虽没在与大树有直接接触, 也距离大树有一定距离, 但由于站立在大

8、树底下, 当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大树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 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电压, 而人体站立的两脚之间存在着电压差而造成伤害, 通常称为跨步电压伤害。由此可见, 当暴风雨来临之际, 躲进大树底下是很危险的。应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高耸、孤立的物体。如果你确实万不得已需要在大树底下停留, 则必须与树身和枝桠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 并且尽可能下蹲把双脚靠拢, 这样既可降低人体的有效高度又可预防跨步电压的危害。(如2004年6月26日下午14时20分左右,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村民在4棵大水杉树下避雨时, 突遭雷击, 造成15人死亡, 15人受伤。这即是旁侧闪击所致, 当大树遭到雷击, 树干各处

9、电压骤然升高, 人站在地上, 与大地等电位, 所以树干对人身产生电弧放电, 电流经过人体的部位不同产生的伤害就不同, 流经心脏的大都直接导致死亡。) 三是不宜在旷野打雨伞、扛农具等。其主要原因是:人体本身就已经是一定范围内的突出物体, 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 再高举雨伞等物体, 则使人体的有效高度增加, 使雷击具有更明确的选择性。然而, 下雨天在旷野中, 打雨伞是人之常情, 但是必须记住如果你看见闪电或听到雷声, 说明你正处在近雷暴的环境中, 你就应该停止行走, 低打雨伞并两脚并拢立即下蹲。即使没有雨伞, 也不宜飞跑狂奔, 而应采取上述措施, 待到雷声逐渐远去你才可迅速寻找安全的场所避雨。(20

10、06年4月11日下午5点20分宜昌点军爷孙俩在放学路上在雷击 四是不宜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因为雷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一方面是水的导电率比较高, 较地面其它物体更容易吸引雷电, 另一方面是水陆交界处是土壤电阻与水的电阻交汇处, 形成一个电阻率变化较大的界面, 闪电先导容易趋向这些地方。我国农村不少村庄附近大都有一条小河, 村民们总是要到河边进行洗衣服之类的活动, 因此, 在村旁小河遭雷击的报道也比较常见。(5月18日, 福建晋江发生村民到海上钓鱼遭雷击, 造成2死3伤的事故。仅隔10天, 在5月28日傍晚, 福安又发生市民游泳被雷击, 现场2死2伤的重大事件。2007年8月1日, 早晨7时许

11、, 钟祥长寿镇71岁的老汉关天仁在自家鱼塘看鱼时, 一道闪电过后, 关老汉当场倒地不起, 其家人赶到时已经身亡。9时许, 天门多宝镇曾岭村, 41岁的村民曾德琳在回家的路上遭雷击身亡。8月4日晚7点半左右, 一陈姓男子在汉口舵落口江堤上骑自行车行走时被雷击中受重伤;同时, 江对面蔡店张塆徐尹邓村55岁尹某在江堤上收苦瓜干时被雷电击中身亡。 五是不宜快速开摩托车, 骑自行车。开摩托车而导致雷击伤害的人可能是抱着侥幸心理, 以为摩托车的速度快, 冲一冲更可避过雨淋了, 其实, 摩托车再快也不能快过雷电, 争分夺秒也无济于事。在暴风雨来临之际或是在近雷暴天气条件下, 开摩托车或骑自行车时为避免雷电的

12、伤害, 应该尽快就近寻找有防雷安全设施的避雨场所避雨。六是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在雷暴天气下, 不仅足球活动不宜进行, 其他球类活动也应慎之又慎。高尔夫球场大都是建立在郊外空旷的山坡地上, 人们在高尔夫球场活动时, 不但成为该有限范围内的高大物体, 而且挥舞着球棍, 又使人体的瞬间有效高度增加, 自然而然地成了雷电袭击的目标。特别是天气条件较差时, 如遇到暴风雨来临, 从科学的观点出发, 也应迅速停止比赛, 以保障运动员和观众的生命安全。 当然, 天有不测风云, 很多情况下来不及精心准备雷雨天说到就到了。人在野外、在水面怎么办?以上讲了六个不宜, 还有三个可以临时性躲避的场所和注意事项, 请大家记住:一是尽可能迅速躲入有防雷装置保护的建筑物内;二是躲入很深的山洞里面;三是躲入汽车里面。如果正在游泳或在小艇上, 应马上上岸, 即便是在大的船上也应躲到船舱里面。三如果有人遭遇雷电袭击该怎么办?1人体在遭受雷击后, 往往会出现“假死”状态, 此时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救。首先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雷击后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越早, 对伤者的身体恢复越好, 因为人脑缺氧时间超过十几分钟就会有致命危险。 2其次应对伤者进行心脏按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