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建部[附答案]_第1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建部[附答案]_第2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建部[附答案]_第3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建部[附答案]_第4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建部[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建部) 总分值:100分 时间:100分钟卷面分:5分(5分:字体端正、卷面整洁、无涂改;43分: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2分:字迹较清楚、有少量涂改、卷面较整洁;1分:字迹潦草、卷面脏乱。0分:大多主观题没写或全部没写。)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 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的推测,正确的是()A.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B. 表现型有4种,aaBbcc

2、个体的比例为1/16C.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2. 现有两块农田,农田A混合种植了杂合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而农田B混合种植了甜玉米和杂合非甜玉米。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与玉米的甜和非甜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其他植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玉米的非甜对甜为显性B. 农田A中矮茎豌豆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均表现为矮茎C. 农田B中杂合非甜玉米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1/4为甜玉米D. 农田A中各植株自花受粉,而农田B中各植株随机受粉3. 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若n代表研究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

3、对数,则2n能代表() A. F2的基因型种类 B. F1形成配子的个数C. F1形成F2时雌雄配子的组合数 D. F1形成配子的类型数或F2的表现型种类数4. 如图是某生物(2n4)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1和5为一对同源染色体B. 图乙中和上相应位点的基因A、a一定是基因突变产生的C. 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4、4D. 图甲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乙中有一个染色体组5.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若某细胞无染色单体,基因组成为AAYY,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 若产生的精子为AXB

4、aXBAYaY1111,则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C.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核DNA数相同D.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6. 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2C.2有一种基因型,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D.若4与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 7/127. 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眼为显性性状。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A. 白白 B. 杂合红红 C. 白红 D. 杂合红

5、白8. 如表有关科学家实验室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结论A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B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C大肠杆菌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经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 1/4,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T4噬菌体增加或减少基因的碱基,观察所编码的蛋白质功能的变化增加一个或两个碱基不能产生正常功能蛋白质,但增加三

6、个碱基时,却产生了正常功能的蛋白质,说明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9. 已知一个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40个,在不含15N 的培养液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需游离的胞嘧啶为m个,则n,m分别是( )A.3、900B.3、420C. 4、420D.4、90010. 关于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每个DNA分子一般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B.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有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 每个DNA分子中,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数量都相等D. 某DNA片段中,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有40

7、个胸腺嘧啶11. 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表达遗传信息,下列关于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过程所需酶的种类相同B. 三个过程发生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C. 三个过程都要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来完成D. 复制和转录的模板相同,而与翻译的模板不同12.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授予托马斯林达尔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下列关于遗传物质和细胞的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修复所需酶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DNA修复过程中所需的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等特点C.酵母菌基因表达分为

8、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D.细胞内DNA修复过程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主要是葡萄糖13. 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过程叫做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B.图甲所示翻译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到左C.图乙所示过程叫做转录,转录产物的作用一定是作为图甲中的模板D.图甲和图乙中都发生了碱基配对并且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14. 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属于同种变异类型的是( )果蝇的白眼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八倍体小黑麦人类的色盲玉米的高茎皱粒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B.C.D.15. 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某植

9、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C.发生在生物体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子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16. 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此四倍体芝麻( )A. 与原二倍体芝麻相比,在理论上已经是一个新物种了B. 产生的配子中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配子无遗传效应C. 产生的配子中无同源染色体,用秋水仙素诱导后的个体是可育的D. 产生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长成的芝麻是二倍体17.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10、()A. 原理:低温可诱导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 解离: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1h,使组织细胞分离开C. 染色:可用甲基绿或健那绿代替改良苯酚品红染液D. 观察:镜检发现视野中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18.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B.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发生分离C. 减数分裂后产生了BB、Bb、bb三种类型的雄配子D.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

11、之间交叉互换19.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 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B.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C. 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遗传病D. 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具有家族聚集现象20.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友病妇女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后代时适宜选择女孩B.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C.遗传咨询的第一步是分析确定遗传病的传递方式D.21三体综合征预防的主要措施是适龄生育和产前染色体分析21. 下表中育种方式与其原理、处理方法及实例对应错误的是 ( )

12、选项育种方式原理处理方法实例A杂交育种基因重组杂交和选育中国荷斯坦牛B单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花药离体培养“黑农五号”大豆C多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三倍体无子西瓜D人工诱变育种基因突变射线处理高产青霉素菌株22. 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B. 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单倍体种子C. 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株D. 三倍体西瓜不结果的性状可以遗传,它不是一个新物种,但八倍体小黑麦是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23. 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

13、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表示地理隔离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B. b过程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c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D. 渐变式和爆发式的形成新物种,都需要d环节24. 等位基因(A/a)位于某种昆虫的常染色体上,该种昆虫的一个数量非常大的种群在进化过程中,a基因的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代表AA,Aa,aa的频率B.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择、随机交配、迁入和迁出等

14、C.a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类型更适应环境D.A基因频率为0.25时,Aa的基因型频率为0.7525. 同种动物的三个种群,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并存在地理隔离。A、a是等位基因,下图分别表示以上三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B.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D.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26. 若是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90,X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比例依次为( )A. 1%、2% B. 0. 5%、5% C.

15、 10%、10% D. 5%、0. 5%27. 某地区的两个湖中都生活着红褐色和金黄色的两种相似的鱼,该地区有时会发洪水。对于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作出了两种假设:假说甲认为它们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假说乙认为湖I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II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DNA分析表明,湖泊I中的红褐色鱼与湖泊II中的红褐色鱼亲缘关系最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假说甲考虑到可遗传变异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B. 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发生了混杂,这一说法支持假说乙C. DNA分析结果支持假说乙D. 假说甲考虑到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28. 狮子体细胞中有染色体38条,老虎体细胞中也有染色体38条,它们可

16、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后代狮虎兽,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狮与虎能交配产生狮虎兽,无生殖隔离B. 狮虎兽是异源二倍体生物,但高度不育C. 狮虎兽是自然界中没有的新物种D. 狮虎兽的体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19对,38条29.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30.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水稻培育品种的产量及质量,却忽略野生品

17、种的保存。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受到某些细菌感染的野生品种水稻有40%的存活率,而人工培育的水稻遭受感染后则全数死亡。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合理的一项是A. 人工培育的水稻品种缺乏变异B. 野生品种的水稻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C. 野生品种的水稻对病毒具有较强的适应力D. 野生品种绝灭会降低水稻的基因多样性二、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共35分)31.(7分)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分析回答: (1)甲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期,乙表示 过程,丙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 。(2)丙过程通过 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核糖体上。(3)一个细胞周期中

18、,乙过程在每个起点可起始多次,甲过程在每个起点一般起始 次。甲过程所需的酶有 。(4)科学家运用 技术可探究甲过程的方式。32.(8分)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刚毛与截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由F、f控制);棒眼与圆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D、d控制)。现有两果蝇杂交,得到F1表现型和数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群中控制刚毛与截毛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2)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3)F1中截毛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截毛棒眼雌蝇:截毛棒眼雄蝇:截毛圆眼雄蝇= 。(4)研究发现:用圆眼雌果蝇与X射线处理过的棒眼雄果蝇进行杂交,总能在某些杂交组合的F1中发现圆眼雌果蝇。该种圆眼雌果

19、蝇的出现是由于它自身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了显性基因D(D和d基因都没有的受精卵不能发育)。请你设计杂交实验进行检测。实验步骤:让 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和比例。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子代 ,则是由于基因突变。若子代 ,则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33.(11分)回答下列与育种有关的问题: 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不抗病(b)为显性. 有两种不同的纯种水稻,一个品种无芒、不抗病,另一个品种有芒、抗病. 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图是培育无芒抗病类型的育种方法. A. 无芒、不抗病有芒、抗病 F1 F2 稳定遗传无芒、抗病的类型 B. 无芒、不抗病

20、有芒、抗病 F1 配子 幼苗 稳定遗传无芒、抗病的类型 (1)方法A的育种类型和原理是_、_。B的育种类型和原理分别是_、_。 (2)f、g过程分别称为 、 ,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的细胞学基础所阐述的过程是图中的 过程. (3)方法A的F2中符合要求的类型占无芒抗病类型的比例是 ,方法B培育成的无芒抗病类型占全部幼苗的比例是 ,方法A、B相比,B的突出优点是 。 (4)方法A中c步骤的具体内容是 . 34.(9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8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 ,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而产生的,使种群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变异,其产生的方向是_,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