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_第4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艾青;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并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2、通过反复朗读,提高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3、引导学生体会本诗中诗人抒发的对历经磨难的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播放黄河大合唱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是?(生答:黄河大合唱)师:它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呢?(生答:抗日战争时期)2、简介抗日战争,引出艾青的名作我爱这土地。(板书课题和作者)师:抗日战争历时八年,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

2、而今年刚好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六十周年。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了解那段历史, 并牢记它。想想当年,山河破碎,哀鸿遍野,多少爱国志士大声疾呼,尚思报国,其中就有一位叫做艾青的诗人,他怀着对祖国母亲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诗我爱这土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艾青,去感受他对祖国真挚的情感。二、作者简介:(大屏幕出示艾青的资料,教师并作简单介绍)。师:俗话说:“文如其人,言由心生”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这首诗的思想内涵,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艾青。(屏幕出示,指明学生朗读。 )师:艾青被誉为诗坛泰斗,在他的的诗歌中,往往借助太阳、土地这样的客观事物来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其中写得

3、最动人的就是于 1938 年 11 月 17 日与武汉创作的我爱这土地 。三、背景介绍:师:那么当时是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呢?让我们一起回到1938 年。(放纪录片,教师配画外音。)师:(低沉,悲愤)当时正是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他们奉行着“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大街小巷横躺着卖不完的尸首,日本强盗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这个镜头就是从母亲手里夺过幼小的孩子,抛向空中,用刺刀刺死,甩向别处。日本侵略者用中国人民的鲜血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他们的暴行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四、

4、指导朗读:1、教师配乐朗诵。师:而这一切都被艾青写进了我爱这土地这首诗里,(音乐声起)时至今日,六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捧起这首诗时,内心依然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下面,老师来朗诵一遍,同学们感受一下。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 (2 遍)3、指名学生朗读。朗读要求:( 1)准确流利;( 2)重音节奏;( 3)感情充沛。师生简单评议。师:这首诗应该用舒缓的语速,深沉的语调,带着对祖国的热爱来读。但因为对诗的理解不同,对诗歌节奏,重音,感情地把握也是因人而异的,不是绝对唯一的。 (屏幕展示)4、现在大家都知道怎样读好一首诗了吧。我们来听听大家的声音。请大家忘掉身边的一切,想象着自己就是艾青

5、。齐读。五、赏析此诗:1、师:整体感知:读好一首诗,关键还是要读懂它。任何的技巧不能取代我们对诗的理解。读了几遍之后,你对这首诗又怎样的感受呢?(生答)明确:这首诗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思考与探究:a : 儿在歌唱,它歌唱哪些具体事物呢?(生答:土地,河流, ,黎明) : 歌中, 人的情感往往是朦 的,含蓄的,往往不直接 出来,而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表情达意。 合 代背景,在 首 中,土地,河流, ,黎明 些食物被 含了怎 特殊的意 呢? 个 我 以小 的形式来解决。学生采取合作的方式研 交流。 (大屏幕出示)b 析句。教 示范。学生自由 析,并 着感情朗 ,教

6、适 指 。 :通 分析感悟,我 理解了 些事物的特殊含 , 也是 儿歌唱的内容。在我 的印象中, 儿的喉 往往是清脆的,悦耳的,而文中却是“嘶 的”。同学昨天就提出 的 : “嘶 一 可以被替 么?”一名学生 答。 :“嘶 ”是那个悲壮的 代 人的影响,也是自称 “悲哀的 人”的艾青的独特气 和个性的流露。 :同学 喜 哪一句,哪个 ? 你有感情地 出来!c 言 。生 的第二 。 合 片(屏幕出示),以“ 什么,因 ”的句式仿句。六、比较阅读:1、师:这首诗创作于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月,当时的中华大地血迹斑斑,伤痕累累,那么,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走进新时代时,中国大地上,又是一

7、番怎样的场景呢?大家想知道么?我们来欣赏另一首有关土地的诗中国的土地,作者是当代诗人刘湛秋。2、学生自由朗读中国的土地 。3、指名朗读。4、思考并回答:这两首诗在形式(结构,人称,选取的代表性的事物等)和诗人抒发的情感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屏幕出示表格,学生独立思考作答。教师引导并总结。师:通过以上的比较, 我向同学们以后就知道从哪些角度来赏析一首诗了。七、小结:同学们还有哪些收获呢?八、背诵我爱这土地 :师:有人说,即使成不了诗人,也要多读点诗。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 这样的好诗我们应该熟读成诵, 脱口而出,作为知识储备。那么我们应该循着怎样的思路呢?教师就黑板板书,归纳思路,学生借助浏览图片来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