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归纳_第1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归纳_第2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归纳_第3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归纳_第4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宏观经济学整理 by 健注明:加下划线的名词是书本上要求的关键概念!后面的页码是对应的概念出现在书中的位置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关键概念: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法增长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关键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p14)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system, mps ):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只有农业、 工业、

2、建筑业、货物运输业和商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才计算产值。( p14)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 )( p14)最终产品( final goods):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使用的产品。( p14)中间产品( intermediate product ):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p14)产品市场价值 :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p15)国民生产总值 ( gnp ):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15)名义 gdp( nominal gdp ):用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

3、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p16)实际 gdp( real 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16)gdp 折算指数 :名义 gdp/ 实际 gdp。 (p16)消费( consumption):居民个人消费品的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p18)耐用消费品: 使用寿命比较长的消费品,如家用汽车、空调、电视。(p18)非耐用消费品 :使用寿命较短的消费品,如食物、衣物、燃料。(p18)投资( investment):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和住宅建筑、购买机器设备以及存货)的支出。 (p18)固定资产投资( fixed in

4、vestment):用来增加新厂房、新设备、营业用建筑物(即非住宅建筑物),以及住宅建筑物的支出。 (p18)存货投资( inventory investment):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p18)折旧( depreciation):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p18)重置投资 :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p18)总投资 :净投资加重置投资。(p18)政府购买( government purchase):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p18)政府的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 ):如失业保险金、退休金、抚恤金等福利性支出以及国债的利息支出等,把收入进行重新分配。(p

5、19)净出口( net export ):商品和劳务进出口的差额。x 表示出口( export ),m 表示进口( import ),(x-m )就是净出口。 (p19)贸易顺差( trade surplus ):净出口为正值,表示出口额大于进口额。(p19)贸易逆差( trade deficit ):净出口为负值,表示进口额大于出口额。(p19)工资或薪金 :劳动者的报酬。 (p20)利息净额(或净利息) :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利息。(p20)租金 :包括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以及专利权、版权及具有自然资源所有权性质的收入。(p20)间接税: 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销售税、货物税等税

6、款。(p20)直接税 :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p20)非公司企业收入 :合伙企业和个人经营企业的收入。(p20)公司税前利润 :公司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利润,可分为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 (p21)国民生产净值( net national product, nnp ):表示经济活动的净结果,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以后的价值。 (p22)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 ni ):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p22)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 pi ):个人实际得到的收

7、入。(p22)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 ):个人收入减去个人向政府的税收支付和其他非税收支付(比如停车费)。 (p22)储蓄 -投资恒等式 :(p24-p26)两部门经济中的:居民户和厂商(企业)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 消费 +投资 =c+i ;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 ;i=s 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中的:两部门加上政府部门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 c+i+g ;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t (t=t 0-t r, t0 表示全部税收,t r 表示政府转移支付,t 表示政府净收

8、入);i=s+(t-g)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投资恒等式;tg 差额为预算盈余;tx 本国为贸易逆差;mx 本国为贸易顺差。经济福利标准(measure of economic welfare)( p27)绿色 gdp :在原有gdp 核算的基础上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对gdp 指标做出某些调整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总量指标,绿色gdp 分为总值和净值。(p28)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在经济活动中被利用消耗的价值。(p28)环境降级成本: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分为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p28)环境保护支出: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p

9、28)环境退化成本:环境污染损失和为保护环境应支付的价值。(p28)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 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seea ) (p28)公式: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其他国家得到的要素收入(包括工资、 利息、 租金、利润等),并减去向其他国家的要素支出,其计算表达式为:gnp=gdp+ 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支出(p16)实际 gdp =名义 gdp/gdp 折算指数(p16)生产法 :对各个生产阶段创造的价值进行汇总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p17)gdp= (各部门的总产

10、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各部门的增加值支出法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 gdp 。 (p16-p17)gdp=c+i+g+nx消费( c)、投资( i )、政府购买(g)、净出口( nx )收入法 :用生产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p20-p21)gdp= 工资 +利息 +租金 +间接税 +折旧 +非公司企业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生产总值 -折旧 (p22)国民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p22)个人收入 =国民收入 -公司利润 -社会保险税 -净利息 +红利 +政府向个人

11、的转移收入+个人利息收入(p22)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非税收支付(p22)绿色 gdp 总值 =gdp- 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 p28)绿色 gdp 净值 =绿色 gdp 总值 -固定资产折旧( p28)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s.: 本上 p60“从 需求的角度看: ”的公式中“ 口 - 出口 ” 改 “ 出口 - 口 ”,p62 倒数第十行 “从而居民 心入增加 ” 改 “从而居民 收入增加 ”, p66 第四个公式的分子“ - ” 改 “ 1- ”, p68 本章小 中第 5 点“ c+i+g=c+i+g+(x-m)” 改 “ c+s+t=c+i+g+(

12、x-m)”)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消费心理法则” :人们当其收入增加时,将会增加其消费支出。但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将小于其收入的增加量。随着收入的增加, 其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小,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原因: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以及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关键概念: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p39)消

13、费函数 :消费与收入这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p39)消费倾向 :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p39)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的比率,也就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用mpc表示。 (p41)平均消费倾向 ( average propensityto consume, apc):消费量和 可支配 收入的比率 (c/y ),用 apc表示。 (p41)储蓄( saving ):没有用于当前消费的那部分可支配的收入,或者说,是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后的剩余。 (p44)储

14、蓄函数或储蓄倾向:收入和储蓄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p44)边际储蓄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mps):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率,用mps表示。 (p44)平均储蓄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aps):在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用 aps表示。 (p44)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反映投资与利率变动关系的系数。(p48)相对收入消费理论(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长期内,消费与收入保持较为固定的比率,故而长期消费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理论

15、核心)短期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故短期消费曲线是具有正截距的曲线。(p49)可概括为如下四点:( 1 )在稳定 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 2 )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因为其影响因素在长期中变化不大。( 3 )从短期考察,储蓄和平均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 但由于 习惯效应 的作用, 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的作用较大。( 4 ) 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起来,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 ( p51 )棘轮效应( ratc

16、het effect):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即上去容易、下来难。(p50)示范效应: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到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p50)生命周期消费理论(life cycle hypothesis):在短期内,消费在收入中占的比例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 这可以解释周期性的消费行为。在长期内, 消费在收入中占的比例保持不变。(p5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人们会在相当长时期的跨度内计划自己的消费开支,以便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从个人一生的时间发展顺序看,一个人年轻时的收入较少,但具有消费的冲动、消费的精

17、力等消费条件,此时的消费会超过收入;进入中年后,收入会逐步增加,收入大于消费,其收入实力既可以偿还年轻时的债务,又可以为今后的老年时代进行积累;退休之后步入老年,收入减少,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形成负储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p53)永久收入 :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p53)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当利率提高时, 人们认为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将来消费比较有利,从而增加储蓄。(p54)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利率提高使人们将来利息收入增加,认为自己较为富有, 以致增

18、加目前消费,从而可能反而会减少储蓄。(p54)价格水平 :是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改变而影响消费。(p54)“货币幻觉” :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p55)开放经济 :与外国有贸易往来或其他经济往来的经济。( p60)乘数原理 (multiplierprinciple ):揭示了总需求增加与国民收入增加之间量的关系如何。(p61)投资乘数原理 :在存在闲置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如果自发投资 一次性 增加,必然会提高 有效需求,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而且国民收入增加是自发投资增加的一个倍数。(p62)投资乘数消费函数:y=ki= i (1-bn)

19、/(1-b)y 表示收入增加量,i 表示投资增加量, b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p62,p63)投资乘数: 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63)乘数正作用 :投资增加引起收入成倍增加的乘数。(p63)乘数反作用 :减少投资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减少,减少的规模恰好是投资减少量乘以乘数。( p63)政府支出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p6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p65)税收乘数 :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p64)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

20、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p66)公式:均衡国民收入公式:(p39)y=c+iy 表示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收入, c 表示实际消费(居民和企业实际期望的消费,即意愿消费 ,而不是实际发生的) , i表示实际投资(居民和企业实际期望的投资,即投资的数量,而不是实际发生的)。经济均衡的条件: (p40)e=ye代表支出,y 代表收入。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p40)y=c+s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p40)i=s(注意: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是始终等于储蓄”,而均衡国民收入中的“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是

21、均衡条件 )。消费函数 可以表示为:(p41)c=c(y)当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 关系时: c= + yc代表消费, y 代表收入, 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 为边际消费倾向, y 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平均消费倾向公式 :(p41)capcy边际消费倾向公式:(p41)c,cmpcdcdcmpc或dy,yydy( 注意:一般情况下,mpc是递减 的,且c 是y 的一部分,所以0mpcmpc; apc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储蓄函数数学表达式:(p44)s=y-c=y-c(y)=s(y)经济含义:储蓄是收入的函数,储蓄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平均储蓄倾向的公式为: (p44)apssy边际储

22、蓄倾向的公式为: (p44)mpssds或 mpsydy(注意: 0mps1; apsmpc;aps和 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 apc 0), 它表示出口增加1 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p.s.:书本 p91 中顺数第三个公式中“- r y”应改为“ - y”, p92 化简得到的rn epfq”应改为那个公式中“ ry r wpnepfq”,p93中 is 公式里分母中的“ r ”都“ ry rwp应改为 “”,注意 p76 的两部门和三部门经济均衡收入的公式)产品市场均衡: is 曲线。货币市场均衡: lm 曲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23、is-lm分析。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 is-lm-bp模型。产品市场的供给是储蓄,需求是投资。投资的决定主要依赖于四个要素:实际利率水平、 预期收益率、 投资风险和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风险包括:未来的市场走势、产品价格变化、生产成本的变动、实际利率的变化、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等。利率的决定主要就是分析货币的需求。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主要有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一般而言, is 不均衡(即产品市场不均衡)会导致收入变动:投资大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上升,投资小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下降;lm 不均衡(即货币市场不均衡)会导致利息率变动: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小于货币

24、供给会导致利率下降。关键概念:产品市场均衡: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p74)is曲线 :根据产品市场上投资等于储蓄恒等式,可以建立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相互关系,is曲线是用来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p74)经济学中的投资:社会实际资本的形成,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实际上它远非常数。(p74)q 值:企业的市场价值与新建造成本之间的比值。q1,说明新建造企业比买旧企业便宜;q0,为常数; r w 为国外利率; r 为本国利率。国际收支差额 =净出口 - 净资本流出 =nx-f(p92)当国际收支平衡 时:nx=f(p92)国际收支均衡函数: ry rwn epf qpis

25、-lm-bp模型:drepfeg qnytp11hr1mykpkrynepfqr wp第五章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决定( p.s.:书本 p103 倒数第六行“ lm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到 lm 1”应改为“向 右下方移动”;p105 顺数第八行“反之,政府 增加税收”应改为“政府 减少税收”;p110 倒数第二行“总需要曲线ap1”应改为“总需求曲线ad1”。)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 (p104)在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的情况下,经济中的产量始终等于充分就业或潜在产量。( p107)按照货币工资(w )和价格水平(p)进行调整所要求的时间长短,宏

26、观经济学将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 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 。( p108)关键概念:总需求( aggregate demand):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由消费需求( c)、投资需求( i)、政府需求( g)和国外净需求( nx )构成。( p101)总需求曲线( ad curve ):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 在某一价格上,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水平的轨迹。(p102、p103)实际货币余额:名义货币存量同价格水平的比值,即m/p 。(p102)哈伯勒

27、-皮古效应: 消费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p102)凯恩斯效应:投资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p103)总需求函数:表示了不同价格(p)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p103)总供给( aggregate supply):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 的产量。 (p105)宏观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 :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p105)宏观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 消除了非自愿失业, 仅存在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状态。(p107)总供给函数: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p108)总供给曲线( as cu

28、rve ):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达即为总供给曲线。(p108)古典总供给曲线( classical aggregate supply curve): 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供给曲线,也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特例。(p108)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keynesian aggregate supply curve):它在以横轴表示产量、纵轴表示价格的图形上,图是一条水平线,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特例。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将引起产量的相应增加,既供给弹性无穷大。(p110)货币工资具有“刚性”:由于种种原因,货币工资不会轻易变动。包括两层含义:一是

29、完全不能调整; 二是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w 和 p 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p110)潜在产量(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萧条: 长时期的高失业率、低产出、低投资、企业信心降低、价格下跌和企业普遍破产。( p115 )高涨: 产出增加,价格也上升。(p114)滞涨: 经济停滞 (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p116)公式:消费函数:c=c(y, m/p)(p102)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m/p=l 1

30、(y)+l 2(r)(p102)宏观生产函数:y=a*f(n,k)(p105)y 为总产出; n 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a 表示技术水平。短期 宏观生产函数y= a * f ( n , k )(p106)a 表示不变的技术水平, k 表示不变的资本存量长期 宏观生产函数y* =a * *f ( n * ,k * )(p106)n * 表示 短期的 充分就业量, k * 为短期的 资本存量, a * 表示 短期的 技术水平;y* 为短期的 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实际工资 等于货币工资 w 除以 p,即 w/p 。(p107)劳动需求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nd=

31、nd(w/p)(p107)d 表示劳动需求量n劳动供给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ns=ns(w/p)(p107)ns表示劳动供给量文字版:总需求曲线的移动(p104)总支出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总支出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首先,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增加,每一价格总水平对应的总支出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由于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因而储蓄增加 将使得总需求下降,从而 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而 储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此外需要注意, 在包含政府部门的经济中,由于政府的净税收(税

32、收减去转移支付,简称为税收) 会影响家庭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因而政府的税收通过消费影响总需求。具体地说,当政府增加税收时,家庭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水平下降,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反之,政府减少税收,则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其次, 投资增加 导致总支出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投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另一方面, 由于投资主要取决于利息率,而利息率又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所决定,因而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 利息率下降, 从而投资增加; 反之,货币供给量减少,投资减少。 这就是说,增加货币供给量将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而减少货币供给量, 总需求

33、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最后, 与私人投资变动的效果一样, 政府购买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购买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移动(p112)第一,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第二,技术变动。第三,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之,经济中生产方面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或生产成本下降,经济的总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生产技术水平下降或生产成本提高,经济的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表格版: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条件影响因素总支出在其他条消费者的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既定的收储蓄入因素的变 曲线移动备注动方向向右上方向左下方向右上方每一价格水平对应的总支出增加向左下方向左下方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向右上方在包含政府部门的 税收经济中家庭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向左下方消费减少,总支出水平下降由于政府的净税收(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简称为税收)会影响家庭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因而政府的税收通过消费影响总需求投资货币供给量政府购买向右上方向右上方总支出增加向左下方向右上方利息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向左下方投资减少向右上方与私人投资变动的效果一样向左下方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