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期中整理复习_第1页
宏观经济学期中整理复习_第2页
宏观经济学期中整理复习_第3页
宏观经济学期中整理复习_第4页
宏观经济学期中整理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1、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2、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nnp :3、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4、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 :5、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ni :6、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pi:7、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第一节国民生产总值(gnp)一 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

2、由其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二 关于 gnp 的几个要点(一)名义gnp 和实际gnp实际gnp=基年商品的价格计算年商品的产量。名义 gnp=计算年商品的价格计算年商品的产量。gnp的价格指数 =现期名义gnp/现期实际gnp(二)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最终产品包括:1.个人消费品2.投资品3.政府购买物品4.出口商品:不管是否到国外在转卖都是最终产品(三)现在生产和现在销售企业当年生产的产品没有卖掉的当作企业的存货,叫存货投资,要记入当年的gnp。今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3、=今年销售的最终产品价值-上年的库存价值+今年的库存价值库存净变动额等于上年库存和今年库存的差额。库存增加说明今年生产的大于今年销售的,称为存货的正投资。库存减少说明今年生产的小于今年销售的,称为存货的负投资。(四)国民生产总值gnp 和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指在一国或一个经济社会的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gnp=gdp +本国国民的生产要素参与外国生产的报酬外国国民生产要素参与本国生产的报酬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来自国外的净收入。=一国的 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收入。(五)国民生产净值nnp=gnp-固定资产折旧(六) gnp/gdp指标的局

4、限性1.不能衡量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如家务劳动)2.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3.不能反映一国的分配公平程度;4.gnp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但不能说明它包含具体是什么商品;5.gnp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第二节产出、收入和支出一 产出 =收入某厂产出和收入报表收入(支)产出(收)工资 2 万生产出成品纱20 万利息 1.5 万地租 0.5 万减去购买棉花15 万利润 1 万总计收入 5 万产出(增值)5 万企业生产产品的价值=要素提供者和企业的所有者的收入。因此,一国的总产出=一国的总收入。二、 产出 =支出从全社会看,总产出=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三 、国民收入流量

5、循环模型(简单)又称两部门经济模型,是指整个社会只存在消费部门(居民部门)和生产部门(企业部门)。第三节国民收入的核算一 、国民收入的概念:狭义:一国用于生产的各种要素所得报酬之总和。广义的国民收入就是gdp或 gnp。二 、核算国民收入方法:(1)收入法是以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角度看,也以企业的生产成本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收入。国民收入(广义)=工资 +利息 +利润 +地租 +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工资(广义):包括工作的所有报酬、补助、福利费、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本期净利息收入。政府的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不计入其中。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的

6、收入。地租:包括房租。利润:是公司税前利润。间接税:可以转嫁的税收。企业转移支付:不是政府转移支付,指企业的慈善捐款及坏账。折旧:是企业以前购买的生产资料在使用期限内因为有形的使用和无形的损耗而带来的价值损失。( 2)支出法 : 以最终产品出售角度来看,也以消费部门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角度来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民收入(广义)=个人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净出口(3)增值法:通过核算各行业 (企业) 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即等于各行业增值总额之和。三 、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 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ni=g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pi 是

7、指个人所实际得到的收入=国民收入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dpi 是指缴纳个人所得税后留下的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衡等关系一、两部门经济中储蓄投资恒等式从支出角度看y=消费投资 =c+i从收入角度看y=消费储蓄 =c+s储蓄投资恒等式:c+i=c+si=s二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1)三部门,即加入政府部门。y(支出角度) =c+i+g(政府购买)需求方面供给方面y(收入角度) =c+s+t(政府得到的税收)i+g=s+t或 i=s+(t-g) =私人储蓄 +政府储蓄(2)四部门,即再加入进出口贸易需求角度: y=c+i+g+x-

8、m供给角度: y=c+s+t+kri=s+( t-g) +( m-x+kr)=私人储蓄 +政府储蓄+外国储蓄例题分析:假设一个经济社会只有生产服装的一系列商家构成,该社会没有政府。已知条件如下表(单位:百万元)试求:。( 1)、用定义法计算 gdp;(2)、用生产法计算 gdp;( 3)、用支出法计算 gdp;(4)、用收入法计算 gdp。根据定义, gdp为当年所有最终产品的总价值:gdp=1.9+4+0.5+2.1+0.8=9.3(百万元)。生产法:即考虑所有企业的资产增值的总和:gdp=(企业当年生产总值企业原料采购总值) =( 1.91.8) +( 4+1.8 1.5) +(0.5+1

9、.5 1.2)+(2.1+1.2 1) +(1+0.80) =9.3(百万元)。支出法: i=存货投资 =4+0.5+2.1+0.8=7.4(百万元)gdp=c+i=1.9+7.4=9.3(百万元)。收入法: gdp=(各企业工资)+(各企业利润)=( 1.91.8) +( 1.8 1.5)+(1.51.2) +( 1.21) +( 10) +4+0.5+2.1+0.8 =9.3(百万元)。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假设: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只有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2.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只适用于短期分析。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

10、分配利润为零。一、最简单的经济体系gnp=nnp=ni=pi=dpi二、两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y=c+i则名义国民收入、消费和投资与实际国民收入、消费和投资相等。说明:实际产出=计划支出(计划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非计划存货投资=0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 c+i)=y 或 i=s其中:计划支出 =计划消费 +计划投资 =c+i即 e=c+i收入 =计划消费 +计划储蓄 =c+s 即 y=c+s因此e=yc+i=c+si=s第二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消费函数c=c( y)储蓄函数s=s( y)一、消费函数又叫消费倾向( 1)apc(平

11、均消费倾向) =c/y 。( 2)mpc(边际消费倾向) =c/y 或 b=c/y。即:消费函数 c=c(y)的斜率。 mpc=dc/dy0。又因为 c y,故有 mpc=dc/dy1,随着收入的增加, mpc 递减,0mpcmpc。( 3)mps=ds/dy1,由于 mps 递增, aps也会递增,但 apsmpc,则第三, aps和 apc之和恒等于 1, mpc 和 mps 之和也恒等于aps和 mps 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1。apsmps四 、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1.国民收入的分配。2.政府的税收政策。3.公司中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第三节二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一 、使用

12、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y=c+i(收入恒等式)c=a+by(消费函数)解联立方程式就得到均衡收入y= (a+i)/ ( 1b)y= (a+i)/ ( mps)假定消费函数c=1000+0.8y,自发投资600 亿,y=(a+i)/ (1b) =(1000+600)/(1 0.8) =8000 亿s= 1000+0.2y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i=y c=s(投资 =储蓄)s= a+(1 b)y(储蓄函数)求解y= (a+i)/ ( 1b)仍用上例,当c=1000+0.8y时, i=600 s= 1000+( 10.8) y=1000+0.2y令 i=s,即 600= 1000+0.2y y

13、=8000 亿第四节乘数论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假设:投资增加100 亿美元,即 i=100 亿, y=100+1000.8+100 0.8 0.8+ +1000.8n-1=100(1+0.8+0.82+ +0.8-n1)=1/(1 0.8) 100=500 美元式中 1/ ( 10.8)即 1/(1 b)k= y/i=5y=ki y=1/ (1 b) i=( 1/mps) i乘数 k=1/ (1 消 向)=1/ ( 1mpc) =1/ ( 1b)mpc=b=c/y,乘数与 mpc 正相关关系,乘数与mps 相关关系,k=1/mps第六 通 缺口和通 膨

14、缺口一 通 缺口: 需求水平低于 充分就 收入(或gnp)的 需求或 支出之 的缺口。二 通 缺口: 需求超 充分就 收入所要达到的 需求缺口。例 :假 某 社会的消 函数c=100+0.8y, 投 50 美元。(1)求均衡收入、消 和 蓄。( 2)如果当 出 =800,企 非意愿存 累 多少?( 3)若投 增加至 100,求增加的收入。(4)若消 函数c=100+0.9y,投 50,收入和 蓄各 多少?投 增至100 ,收入增加多少?(5)消 函数 后,乘数有何 化?解:(1) y=(100+50) / (1 0.8) =750 均衡收入c=100+0.8750=700消 s=yc=7507

15、00=50 蓄 蓄也可以从 蓄函数中求出:s= a+(1 b) y=100+0.2750=50( 1) 800 750=50 企 非意愿存 累( 3)投 增至 100, 收入 y,=(100+100) / (1 0.8)=1000 比原来收入增加 250。( 4)y=(100+50) / (1 0.9)=1500 消 函数 化后的收入s= a+(1 b)y=100+( 10.9) 1500=50 蓄如果投 增至100, 收入y=( 100+100) / ( 1 0.9)=2000 y=500( 5)消 函数 后,乘数 k 从 k=1/ ( 1 0.8) =5 更 10 即 k=1/ ( 10.

16、9) =10第三章三部 中收入决定和宏 政政策第一 加入政府后的收入决定一、政府税收直接税 和个人征税 接税以商品和 征税税收收 社会 需求,使yd 减少,yd=yt=y ty=y(1 t)yd可支配收入、t 税收、 t 税率 税收与消 函数曲 mpc, =mpc( 1 t)政府税收使mpc社会 需求国民收入二 、政府支出政府 和 移支付政府支出引起 需求增加三、三部 中的收入决定假定, nnp=ni=pi三部 宏 均衡条件:c+s+t=c+i+gs+t= i+g或 t g= i s消 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c=a+bydyd=y t=y(t0+ty)=(1 t)yt0( 移支付 =0)其中税收函

17、数t= t0+ty(t0 常数, t 税率 )消 函数 1:c= a+byd= a+b( 1t )yb t0 yd=y t+tr( 移支付 )=trt0+(1 t )y消 函数 2:c= a+byd= a+b( 1t )yb t0+ b tr由于均衡收入y=c+i+gy= a b t0+b( 1t ) y+i+g均衡收入 1:y=(abt0+i+g)/1 b(1t)均衡收入 2:y=abt0+b(1 t)y+i+g+btry=【a+b(trt0)+i+g】 / 【1b(1 t)】第二 三部 中的乘数一、税率不 的各种乘数在其他条件不 ,所得税增加会使投 乘数 小。假定 mpc=0.8, t=0

18、k=1/ ( 1b) =5mpc=0.8t=0.25k=1/ 【 1b(1 t)】 =1/ 【1 0.8(10.25)】 =2.5(一)政府支出乘数收入 引起 种 的政府 支出 的比率。假定 c=130+0.75ydt=40+0.2yi=100 亿g=200 亿 由条件可得出:y=(abt0+i+g) / 【1 b(1 t)】=(1300.75 40+100+200)/ 【 10.75( 10.2)】 =1000 亿如政府支出g 由 200 增至 280 亿 ,则y=(1300.7540+100+280)/ 【1 0.75( 10.2)】=480/0.4=1200 亿 k=200/80=2.5

19、y=80+0.680+0.62 80+0.63 80+ +0.6n 80=80( 1+0.6+0.62+0.6n) =80 1/ ( 1 0.6) =200 亿mpc, =mpc( 1t )=0.75(1 0.2)=0.6政府支出乘数kg=1/ 【1 b(1t)】因 0t1 ,所以 1/ 【 1 b( 1 t )】 1/ (1b)(二)税收乘数(比例税率不 的乘数)指收入 税收 的比率。y=48【 1/10.6】 =120 亿减税 80 ,引起 y 增加 120 亿y= t b( 1t )/1 b(1 t) 税收乘数 kt= b ( 1 t ) / 【1 b(1 t)】支出乘数 kg=1/ 【

20、1 b(1 t )】因 mpc1,所以 |kt| kg|上式中:支出乘数kg=2.5,税收乘数kt= 1.5,|kt| kg|(三) 移支付乘数指收入 政府 移支付 的比率。ktr=b( 1 t ) / 【1 b(1t )】y=tr b ( 1t ) /1 b(1t )式中(四)平衡 算乘数kbtr 政府 移支付量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 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 国民收入 政府收支 的比率。 y =(政府支出乘数 +税收乘数)政府支出或税收增加 =( kg+kt) t 或 gkb=政府支出( )乘数+税收乘数 =kg+kt=( 1b (1 t)/ 【1 b(1t )】=1kb 表明: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

21、 ,增加等 的税收会引起 量的上升 (五)、四部 中的均衡收入等式及出口乘数=政府支出或税收增加 四部 恒等式:y=c+i+g+(x m) 口函数: m=m 0+mym 0 不随收入 化的 口金 m 口 向=m/ yy=c+i+g+x( m0+my)因 c=a+b(1 t ) y bt0将代入,可得均衡收入 :y= (a+i+gbt0+xm0) / 【 1 b(1 t) +m】如果加入 移支付tr, 可支配收入yd=yt+tr=tr t0+(1 t) y消 函数 c=a+b(1 t ) ybt0+btr均衡收入: y=【 a+i+g+btr bt0+x m0】 / 【1 b(1t )+m 】出

22、口乘数(即 外 易乘数)kx=y/ x=1/ 【1 b(1t )+m】 1/1 b( 1 t ) 0eiiu0oyoy假设消费者函数c=a + byd ,税收函数 t = to + ty, ad= c + i+ g = a + i+ g+ b( trc1= wl* ylwlnl1* yl;c2=nl 2t ) + b (1 - t)y,如图 1-45所示 .octc ;( g yty y 1000 750 250)ydy pp p 2在图中, b 线为没有计划投资 i时的需要线, b agb(trto) b(1 t ) y ad线和 b 线的纵向距离为 i. .图中的45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 .

23、45线与 b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e 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部分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 e 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村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如图所示;而在e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2、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有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意识考察消费指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mpcc 或 mpcc)费倾向yy,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指出量和该收入量的( apcc)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y。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c0)( mpc消费者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y,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c1)(mpc于增加消费y,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cscss蓄,即 ycs ,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