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扁鹊治病(案例)_第1页
寓言扁鹊治病(案例)_第2页
寓言扁鹊治病(案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寓言 扁鹊治病(案例)教学设计:一、介绍“名医”,导入新课1.介绍:扁鹊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而且能做到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要说扁鹊在医学上最大的贡献,还是他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望”指的就是看病人的症状,“闻”指的就是闻一闻病人的身体的味道,“问”就是询问病人的一些问题,“切”就是为病人把脉。扁鹊所创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说明扁鹊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医生。让我们怀着敬意,再读一读他的名字。2.这样一位神医,却有人不相信他的医术,不让他治病。(板书:蔡桓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板书:扁鹊治病)(设计

2、意图:用扁鹊的医术高明导入,并提出问题有人不让神医治病,恴在让学生了解扁鹊这个人的同时,也对课文内容打上了问号,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读后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讲了什么?(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定难度,教师注意了提问的方式,把生硬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换成了“用简单的话告诉我们故事讲了什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降低了难度。)三、抓住“名医”读悟感知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提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作者把想说的话、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放在了故事中,我们一起

3、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1.出示第一自然段: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恒公。理解“名医”:什么叫名医(有名的医生)那么有名的老师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名嘴。2.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那么课文中一定还会有很多句子可以看出这一点。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表现扁鹊是一们名医的句子。(设计意图:构建大的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学生围绕“名医”展开学习。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板块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语段一:扁鹊在蔡恒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4、1)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2)扁鹊在蔡恒公身边仅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蔡桓公皮肤上的小病,真是医术高明啊!(板书:医术高明)语段二: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1)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2)扁鹊也许只看了一眼,也许只看了两眼,就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情发展,真是医术高明的医生!语段三: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1)这个句子很长,很难读,又很重要。它集中体现了蔡桓公病情的发

5、展和治疗方式,由简单逐渐变得复杂。扁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就完成了诊断。真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2)一齐读一读。语段四: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1)医术高明就能成为一位名医吗?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要求给蔡桓公看病,可以看出什么?(学生讨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才叫名医。(板书:医德高尚)(2)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他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3.既然有这样一名“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默读课文,用波浪划出和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语段一: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1)

6、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2)请你们想象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动作、神态?(设计意图: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应应该立足文本,文本没有写蔡桓公说话的表情、动作、神态,让学生在想象补充了解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语段二: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不相信)语段三: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句子写得很简单,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4.因为对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蔡桓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最后他后悔

7、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1)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2)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解,病人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3)交流。(师归纳:后悔莫及、百感交集、痛苦不堪、防微杜渐、讳疾忌医)(设计意图:课堂练笔要紧紧围绕文本进行,这个环节的设计,围绕“蔡桓公的懊恼”展开,在学生的写作中,自然而然地会把寓言故事的寓意包含在内,突破了教学难点,融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为一体,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

8、文素养。)四、理解寓意,初识古文1.你觉得蔡桓公是个怎样的人?(傲慢、固执、不听劝告)2.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可以从蔡桓公之死中得到哪些教训?(教师归纳板书:防微杜渐、讳疾忌医)3.介绍作者韩非。通过这个寓言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变得比半个小时前更聪明了,在欣喜之余,我们还要感谢本文的作者韩非。我们一起认识认识他。课件出示韩非资料。4.阅读韩非的原文。(1)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就是出自韩非子,课文的字数436个字,这样生动的一个寓言故事,韩非用了198个字,还不到原文的三分之一。出示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a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ou)理,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扁鹊

9、说。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老师说一句课文的句子,学生在这篇古文中找出写的是这个意思的句子“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生找句子,对比读,谈感受。(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教师在教学中用“对比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文简洁生动的特点,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设计意图: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文字简练形象,寓意深刻,文章的语言很生动,如蔡桓公为扁鹊态度的变化,让人回味无穷。新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学就是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