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1_第1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1_第2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1_第3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1_第4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课题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总(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了解不连续而的分布特点了解内部圈层的物质组成、厚度及其主要特点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或计算机模拟动画,演示地球的分层构造及其特点绘制简要示意图,表示各圈层的分布状况,并说明各圈层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球圈层结构的兴趣 养成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树立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观念任务定位教学重点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和不连续而的分布特点 内部圈层的物质组成、厚度及其主要特点教学难点内部圈层的物质组成、厚度及其主要特点板书设计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震波的传播特

2、征二:不连续面的分布特点三:内部圈层的物质组成、厚度及其主要特点教学过程设计个性修改、课堂即时生成与对策引入: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因为以地心为共同球心,所以也叫同心圈层。,购Jk潴V1生物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什么是地震波及其传播特征是什么?总结:由天然地震或通过人工激发的地震而产生的弹性振动波,有纵波(P)和横波(S)之分,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变化。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2.什么是不连续面?有哪些不连续面?及地球内部分成哪些层?总结: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的

3、面叫不连续而。它们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地球内部存在着两个不连续而,其中莫霍界而位于大陆部分地下33千米处,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 有明显增加;古登堡界而位于地下2 900千米处。在古登堡 界而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而横波完全消失。绘制下图:总结: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名称范围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地表 莫霍界 面平均仃千米(1) 因态.由各种岩石组成(2) 各地厚度不一地幔界古界 霍-堡 莫面登面172 900 林(1) 固态(2) 上部有一软流层(3)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是 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地核古族 界面 地心2 9006 371千米(1) 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内核为固

4、态(2) 撫质成分以帙和镰为主(3) 温度、压力、密度均很大例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 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读图并回答(1厂(3)题。(1) 2007年4月2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发生8级强烈地震。该群 岛发生的地震与其所处的板块位置 有关,该群岛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该地震发生后,澳大利 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游 景点,以防(灾害)侵袭。地球内部图层构造示意图(2) 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 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 的名称。(3) 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

5、该油 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 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 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波。【答案】:卬度洋 太平洋 海啸图略横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交错、相互影响,构成 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外部圈层。1. 同学们总结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圈层概念组成盘义及其他大气圈环绕地球域外 部的气体圈层。上界约在2003000俅拓空由气体和悬 浮物质组成地球自然环 境的車耍组 成部分水圈地球上各种 水体共同组 成了水圈陆地水、 大气水.海洋水等地理环境的动力及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生物圏生物及生存 环境的总称生物及生心 环境与大气、水 和

6、岩石圈 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补充:水、水圈、水体的区别?水:是一种物质,有气、液、固三态;水圈:是地球圈层结构的综合体而言;水体:水在不同空间存在的形态,还根据更新快慢分成动态 水资源和静态水资源。课堂练习:1. 横波只能穿过地壳、地幔和内核,据此判断: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A.上地幔 B.下地幔 C.外核 D.内核2. 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A.青藏高原B.东北平原C.太平洋D.四川盆地3. 下列现象与对应圈层不正确的是()A.极光一一大气层B.流星现象一一大气层C.卬度洋地震一一岩石圈D.赤潮一一水圈【答案】1. C【解析】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2. A【解析】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比大洋地 壳厚;硅铝层在山区和高原要厚些。青藏高原是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3. D【解析】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生热而 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电子和 质子)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生成美丽的极光;岩石圈在内 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