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氟丙烷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技术方案_第1页
完整版七氟丙烷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技术方案_第2页
完整版七氟丙烷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技术方案_第3页
完整版七氟丙烷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技术方案_第4页
完整版七氟丙烷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氟丙烷有管网灭火系统技术方案xxxxxxxxxxxx 有 限公司2015年07月03日七氟丙烷有管网灭火系统技术方案书、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设计说明 21.1.设计依据212设计条件21.3.设计方案 214防护区的设置和系统要求 21.5. 安装要求41.6. 验收51.7. 系统和管网的设计与计算 61.8. 检查和保养71.9. 注意事项81.10. 灭火系统功能及动作原理程序方框图 10、系统及管网平面图(见附件) 105一、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设计说明1.1. 设计依据(1) GA400-2002气体灭火系统及零部件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 行业标准(2)

2、GB50370- 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国家标准(3) GB50263- 200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国家标准(4 )甲方提供的资料及图纸(5) 北京利达海鑫灭火系统设备有限公司产品设计说明书1.2. 设计条件(1 )采用组合分配式灭火系统保护防护区(2 )防护区为独立封闭空间(3 )防护区内均设通风设备(4) 灭火剂储瓶间应设置在防护区附近1.3. 设计方案(1) 防护区情况本工程共分2个气体灭火区,均位于三层机房。第一气灭区为机房、 空调区,面积为348.8平方米,高为4.4米;第二气灭区为电池电力室,面积为186.4平方米,高为4.4米;(2 )灭火方式采用全淹没灭火方式,即

3、在规定的时间内,喷射一定浓度的灭火剂药剂,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均匀地充满整个保护区,能将任意位置的火灾迅速扑灭。(3 )控制方式控制方式有自动,电气手动、机械应急手动操作三种,即在有人工作或值班时采用电气手动控制,在无人执守的情况下,才采用自动控制方式。1.4. 防护区的设置和系统要求(1) 瓶组间的防护区内温度应为050C ;防护区的最低温度不应低于-10 C。(2) 防护区灭火时应保持封闭条件,除泄压口以外的开口, 放火阀等开口,在喷放灭火剂前应做到自动关闭。防护区的泄压口适宜设在外墙上,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三分之二以上。 当门外设有弹性闭门器或弹簧门的防护区,其开口面积不小于泄压口计算面积,

4、可不需另 设泄压口。(3) 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强不 宜小于1200Pa。(4) 防护区应有足够的疏散通道和出口,保证人员在30S内撤出防护区。防护区和瓶组间 内宜配置消防专用的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在疏散走道与出口处,应设火灾照明灯或 疏散标志灯。(5 )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6) 防护区应有足够的疏散通道和出口,保证人员在30S内撤出防护区。(7)为保证灭火的可靠性, 在释放灭火机前或同时, 应保证必要的联动操作, 即在灭火系 统发出指令时,由控制系统发出联动指令,切断电源。(8) 灭火系统瓶站,设置在防护区附近专

5、用独立的房间内,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室温为0C -50 C,并保持干燥通风,出口应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通道,灭火剂储瓶避免阳光照射,并设置应急照明。(9) 灭火后的防护区应在浸渍时间后及时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瓶组间和无窗或设固定 窗扇的地上防护区、瓶组间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10) 对每个防护区入口处或其附近应设置手动报警按钮盒、紧急启动和紧急停止按钮盒, 在防护区内设置声光报警装置,在防护区外设置喷射警示装置。(11 )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应具有:自动控制、电气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手动操作。a)自动控制:将火灾自动报警气体灭火控制器上控制方式选择键拨到自动”位置 上,灭火系统处于自动控制即发出声、

6、光报警信号,同时发出联动指令,关闭联 锁设备,经过一段延时时间,发出灭火指令,打开电磁阀释放启动气体,启动气 体通过启动管道打开相应的选择阀和瓶头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b)电气手动控制:将火灾自动报警气体灭火控制器上控制方式选择键拨到“手动”位置时,灭火系统处于手动控制状态。当保护区发生火情,可按下手动控制盒或 控制器上启动按钮即可按规定程序启动灭火系统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在自动控制状态,仍可实现电气手动控制。c)机械应急手动操作: 当保护区发生火情, 控制器不能发出灭火指令时应通知有关 人员撤离现场,关闭联动设备,然后拔出相应启动瓶组启动阀上的手动保险夹卡 片,压下手柄即可打开启动阀,

7、释放启动气体,即可打开选择阀、瓶头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如此时遇上启动阀维修或启动钢瓶中启动气体压力不够不能 工作时,这时应首先打开相对应灭火区域的选择阀手柄,敞开压臂,打开选择阀,然后打开该区域的瓶头阀上的手动手柄开启瓶头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d) 当发出火灾警报,在延时时间内发现有异常情况,不需启动灭火系统进行灭火时, 可按下手动控制盒或火灾自动报警气体灭火控制器的紧急停止按钮,即可阻止控制器灭火指令的发出。(12) 对每个防护区入口处或其附近应设置手动报警按钮盒、紧急启动和紧急停止按钮盒,在防护区内设置声光报警装置,在防护区外设置喷射警示装置。(13 )用火灾探测器时,灭火系统的

8、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应在接收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 后才能启动。火灾自动控制器应有30S可调延时功能。1.5. 安装要求(1) 安装分为灭火系统瓶组和喷嘴管道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情况进行。(2) 管道采用内外镀锌无缝钢管,公称直径w 80mmB寸,宜采用螺纹连接,公称直径80mm 时,宜采用法兰连接。(3) 灭火剂输送管道应设固定支架固定,并符合以下规定: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应符合下表规定:管道公称直径(mn)3240506580100125150管道支吊架最大间距2.42.73.43.53.74.34.85.2管道末端喷嘴处采用支架固定,支架与喷嘴间的管道长度不应大于500mm;公称直径50

9、mm的管道,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至少应各设置一个防晃支架。当穿 过建筑物楼层时,每层设置一个防晃支架。 当水平管道改变方向时, 应设置防晃支 架。(4) 管网的设计和安装应为均衡布置。(5) 系统中的管网分流,不能采用四通接头(主要四通分流不均匀,影响各管道流量大小 不均匀),采用三通管件分流时,分流出口应水平布置(这样二相流不会产生分层,要求产 生紊流)。(6 )分布管系的水平方向敷设坡度为顺向13%(7) 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水压强度试验, 不宜进行水压强度试验的防护区,可采用气压强度试验,试验压力为水压强度的 0.8倍,试验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强度试验持续5min无明显滴漏且管道

10、目测不变形。(8) 强度试验合格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保压3min ,压力下降不超过10%且管道连接处 无气泡产生。(9)强度试验合格的管道,采用压缩空气或氮气进行吹扫,保证管道的畅通性。1.6. 验收(1 )一般要求a)气体灭火系统的竣工验收应由建设主管单位组织建设、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设计、 施工等单位组成验收组共同进行。b)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向验收组提交下列技术资料:经批准的竣工验收申请报告、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中间验收记录、竣工图和设计变更文字记录、竣工报告、设计说明书、调试报告、系统及主要组件的使用维护说明书、系统组件、管道材料及管道附件的检验报 告、试验报告的出厂合格证。在工程竣工后

11、,施工安装单位必须委托具备资格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单位进行技术测试,取得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测试报告。竣工验收时,应提出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测试报告。c)竣工验收完成后,应提出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报告内容应符合有关规定,气体灭火系统竣工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将系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2)气体灭火系统竣工验收时,应对防护区的划分、用途、位置等情况进行核查,应和设 计要求一致并符合现行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应对防护区的安全设施进行认真检查,确保 人员和财产安全:应检查贮瓶间的位置、通道、耐火等级等装置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3)系统设备验收气体灭火系统竣工验收时,应对灭火剂贮存器、集流管、阀驱动装置、选择阀、灭

12、火剂输送管道和喷嘴等设备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要求。(4)系统功能验收气体灭火系统竣工验收时,应通过模拟启动试验和模拟喷气试验对系统功能进行检 查。(5)本系统按设计安装完毕后,经检验合格可提交验收。(6 )验收试验合格后,经消防主管部分以及使用单位认可,即交付使用。七氟丙烷有管网灭火系统技术方案书1.7. 系统和管网的设计与计算系统序号防护区名称)防护区面积(mf)防护区高度(m)保护区域净容积(m)海拔高度修正系数灭火设计浓度(%灭火剂喷射时间(S)防护区灭火储存用量(Kg)单个钢瓶 容积(L)防护区储瓶数瓶泄压口面积(mf)喷嘴数(个)主管道管径(mr)i1机房、空调

13、区348.84.41534.72188105090150.5316DN1252电池电力室186.44.4820.161885609080.288DN100七氟丙烷有管网灭火系统技术方案书1.8. 检查和保养(1) 本装置是种新型的高效灭火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密封性能要求很严格, 因此必须建 立相应的维护保养制度,并有专人负责进行经常性维护、检查,以保持良好工作状态。(2)检查维护人员,必须熟悉本装置的性能参数,动作程序,以及各阀件的结构原理,拆 装工艺,需要时,可来厂学习和培训。(3) 在使用时至少每一个月检查启动钢瓶一次,若发现启动钢瓶的充装氮气压力指示值低 于额定值的90%或压力表指针降至

14、红区时,应予重新充装。每次检查应做好记录以备查。(4) 日常应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每个月至少检查一次七氟丙烷容器阀(瓶头阀)上压力表,压力表指针必须在绿区内,并做好记录以备查。若压力表指针降至红区,应立即送维修部门检查并予重新充装。每半年检查灭火剂重量一次,凡灭火剂净重减少5%时,应查明泄漏原因并排除,再予重新充装。(5)每一年应对本装置各阀件进行维护检查,无异常现象方可继续使用。(6)每年检查储瓶的支撑情况是否良好,管道的吊架、挂钩或压板是否稳固。(7)每三年对管道、喷嘴用压缩空气(或氮气)进行一次吹除,吹除时可分段进行。(8)每五年对软管进行 10MPa的水压强度试验和 6.7MPa的

15、气密性试验,性能合格才能继 续使用,如发现老化,应更换后再用。(9)每五年对管道系统进行一次气密性试验,试验压力按设计要求。(10)每五年对管网阀件及启动瓶组件进行拆洗重装,重新试验。(11 )每八年检查储瓶有无腐蚀和机械损伤,并作一次水压强度试验,压力为10MPa性能合格才能继续使用。(12 )每八年检查储瓶的同时,对有关阀件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13)本装置灭火启用后, 应将下列各部分恢复到原位置,使其工作正常,方可继续使用。a) 火灾自动报警气体灭火控制器复位(详见电气使用说明书);b)检查压力讯号器活塞是否复位;c)启动阀更换新膜片,恢复原工作状态;d) 启动钢瓶重新充装启动

16、气体,充装压力6MPae)将被释放过的选择阀压臂放下,使阀瓣轴下移,再将阀瓣轴压下,使其复位;f)检查单向阀是否复位;g)使容器阀(瓶头阀)恢复原工作状态;h)按设计要求重新充装灭火剂;七氟丙烷有管网灭火系统技术方案书i )所有软管和启动管道连接处,必须安装正确,保证密封;(14) 保养、检查过程中,若存在疑难问题,使用单位可函告或电告制造厂,协助解决。(15) 保养、检查、维修、试验必须做详细记录。1.9. 注意事项(1) 本装置安装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a) 环境温度为:0+ 50 C,并保持干燥和通风良好;b) 空气中不应含有易爆、导电尘埃及腐蚀部件的有害物质,否则应加以保护;c) 瓶站应

17、设置在人员易接近、出入方便、且不易引起火灾的空间;d) 瓶组框架必须用地脚螺栓紧固。(2) 根据GB50370-2005国家标准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本灭火系统的安装 和运行使用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负责。(3) 安装、调试使用本灭火装置的人员应熟悉本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和动作 程序,以及各阀件的结构和工作状态。(4) 系统在安装低压安全泄漏阀部件时,注意应安装在启动瓶组附近,才能防止慢泄漏启动灭火系统。(5) 本灭火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和交付使用前严禁将启动阀与启动管路进行联接。(6) 容器阀(瓶头阀)出口处装有安全帽盖是为了防止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碰撞而打开容器阀(瓶头阀)而设置,

18、在设备运输、安装和开通前未与连接管联接时禁止取下。(7) 灭火装置动作前,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在延时期内撤离现场,灭火完毕后,必须首先启 动风机,将废气排出后,工作人员才能进入现场。(8) 储瓶应避免接近热源。运输过程中,应轻装轻卸,防止碰撞、卧置、倒置。(9) 更换新的膜片与安全片,必须由厂方供应与原来膜片的材料型号、形状大小、厚薄相 同,试验合格的成品,方能装入阀内,不得随意用未经试验的膜片代用。(10 )拆装过程中应避免有碰伤表面而影响外观。(11 )无关人员勿乱摸乱动本灭火装置部件,以免发生意外。(12)灭火剂充装方法:a) 灭火剂充装必须由专业气体厂家充装。b) 灭火剂瓶组从系统中拆卸前必须先拆除瓶组上的气动或电磁铁启动装置。特别是要求 维修的灭火剂瓶组,因该瓶组内可能有压力。维修的灭火剂瓶组的容器阀(瓶头阀)出口 处应安装安全帽。C)在拆卸和搬运及装车、卸车中应轻拿轻放,在运输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