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诗意地栖居_第1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申论范文: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表达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城市生活”朴实而温暖的期许。“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倾注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和谐城市”简单而真诚的情感。跨越时空,“让生活美好”已然成为城市建设唯一且执着的目标。何 谓“美好” ?借鉴中国“和”之文化来解读会更恰当。“和”,意在强调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 和,是对生活温暖、自然、轻松的感性认知,是对城市在秩序上、空间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理 性剖析,是对“诗意地栖居”最美的诠释。城市的美好生活,即是身处其中的人“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是对城市“物化”

2、的否定。城市“物化”,仅在强调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是对城市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忽视。如果一味强调城市“物化”,为达成城市发展迅猛、规模超前的目标,必然 会在城市发展中“重物轻人”,变得急功近利、贪大求快,只重“面子”不顾“里子”,会忽略城市生 态和环保,会忽略对城市文化的挖掘和阐发,那么,“豪华城市化”、“城市荒漠化”也就不足为奇了。幸运的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借用“诗意地栖居”,提醒我们思考城市建设中的道德贫乏、诗 意缺乏;警示我们慎重的探索城市未来的方向和目标。正是源于对“诗意地栖居”解读的不断深入,我 们愈来愈清晰地认知,只有对城市“物化”进行辩证否定,才能让城市成为人们安放身心的

3、归宿之地。诗意地栖居,是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回应。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过,“中国的城市化”将会在21世纪影响到人类文明进程。诚然,历经35年的发展,我国超过 100万人口的城市就有127个。甚至,有研究显示,到 2025年,居住在城市的中国人口将达10亿。数字的急剧变化,书写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成就,诉说着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悄然变迁。然而,面对城市的“水泥丛林”、面对 城市的“千城一面”、面对城市的“人际淡漠”,生活其中的人,感受到的并非是“诗意”,而是“束 缚”;享受的并非是“栖居”,只是“筑居”。于是,人性变得焦躁、缺乏安全感,生活也只停留在为 了生存的“劳累”中。城市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市化。“人”的城市化,即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 活的期盼。美好生活,是一份享受诗意般温暖、真实和轻松的心愿;美好生活,是一种对栖居生活自由、自在和愉悦的追逐。只有回应“人”的心灵祈愿,才能实现“人”的诗意栖居。诗意地栖居,有诗的浪漫,有栖居的淳朴,是对“城市建设关注人性本真”的赞美和思索,是城市美好生活内涵的等意替换。城市要融入文脉,才会带给人们团结、友爱,才能体会人际之和;城市要融入自然,让人们看得见山、看得见水,才能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