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习课件_第1页
专题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习课件_第2页
专题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习课件_第3页
专题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习课件_第4页
专题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19101919年,自由恋爱、 新式婚礼,杨步伟,林徽因,19201929年,19301939年,胡蝶,1940-1949年,中西合璧旗袍,时装发布会,美丽高雅、多才 多艺的新偶像,夫人外交 风靡美国,宋美龄,19501959年,灿烂、健康、忠贞, 50 年代中国的大众情人,喀秋莎,19601969 年,邢燕子,整齐划一 ,不在乎自己的容貌和个人情感。短发,皮肤黝黑铁姑娘,1970-1979年,邓丽君,小家碧玉式的温润、柔美、柔情蜜意,刘晓庆,19801989年,张扬自我的个性魅力,19901999年,张曼玉,多变新鲜,纯真 妖媚的造型变化,折射、交融与变迁,专题四 中国

2、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一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帝制印痕 畸形审美,2.国门洞开 西服东渐,旗袍的演变,3.共和新貌 服饰鼎革,中山装,民国上袄下裙,以文治国,五权分立,三民 主义,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政治含义吗?,一、变化中的男女近代服饰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代表性服饰:,男装: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女装:旗袍 上衣下裙,服饰特征:,中西合璧 不土不洋 新旧并存,原 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及其影响; 国内资产阶级运动的影响; 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穿

3、着舒适度和实用度;,以中山装和改良旗袍为例,请同学们分析这一时期的服饰特征是什么呢?,4.激情岁月 朴素衣着,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不爱红妆爱武装,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现代服饰:,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代表服饰:,列宁装 绿军装,服饰特征:,强烈的政治色彩,朴素单一,原 因:,受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和制约; 巩固人民政权的需要; 国家政策在社会生活上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请给它一个主题吧!,5.变革年代 无限风光,流行酷时装,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代表性服饰: 异彩纷呈,服饰特

4、征:,个性、大方、多样、时尚,原 因:,改革开放,思想解放;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外来影响;,现代服饰:,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世界三大烹饪流派:,东方烹饪流派:以中国为代表 西方烹饪流派:以法国为代表 阿拉伯烹饪流派:以土耳其为代表,“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1.中餐中国四大菜系,川菜 香辣炒蟹,鲁菜 迎宾花篮,淮扬菜 清炖蟹粉 狮子球,粤菜 金牌烧乳鸽,通商口岸出现了由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上海福州路出现了由国人经营的第一家西菜馆“一品香”,以后又陆续开办了一批西菜馆 。,西餐成为一种时尚,“中西大菜”,2.西餐,(1),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 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5、; 西餐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2)影响:,(3)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中餐和西餐有什么区别?,中方饮食追求美味奉为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营养成分,搭配合宜。,此外,在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餐具、礼节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中餐上菜顺序应是:先上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点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冷菜汤斗海鲜主菜甜点心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论一论:,3.完全欧化(花园、别墅),江南水乡传统民居,2.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1.传统住宅(北京

6、四合院),安身之所居住文化 ,老北京的四合院,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内向性和封闭性),西方建筑,西方建筑文化以 外向和开放著称,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1、近现代婚姻风俗的变迁 :,古 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 代:,婚姻自由;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现 代:,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 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结婚照,五四前,见证浪漫时刻 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清末传统婚礼,20年代的婚礼,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50年代,6

7、0年代,70年代,现代的结婚照,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2、丧葬:,3、其他风俗也发生巨大改变:,1、近现代婚姻风俗的变迁 :,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 破神权、反迷信 公历 点头鞠躬、握手 思想观念,(1)19世纪末20世纪初: 城市:新式葬礼、殡仪馆、公墓 农村:传统葬礼 (2)新中国成立后:火葬改革,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下令剪辫、易服、放足。,辛亥革命前,仁人志士、青年学生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断发:,章炳麟,邹容,一双绣花鞋竟不及一个巴掌大,而最宽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过一寸。,见面礼:跪拜、作揖,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鞠躬、握手,跪拜,作揖,称呼上

8、:,“老爷”“大人”,“先生”“同志”,社交礼仪,历法上:,农历,公历,并添加国庆、 元旦等新节日,外因,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西学东渐:,合作探究,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的因素。,实战演练 作业:练习册、训练与测评,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

9、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请同学们阐述这两种观点的合理之处,再总结它们的不足之处,思考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课后探究:,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随着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和促进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 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 政府政策的变化 政治运动和社会思潮的影响 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国人审美观念的变化 领袖人物的影响,归纳:外因: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 内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 革引起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变迁,2.国门洞开 西服东渐,旗袍的演变,3.共和新貌 服饰鼎革,中山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