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八章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精品教案课题8.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 (2)掌握运用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过程,熟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数学表达式,并能正确运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答有关简单问题。 (3)熟记盖吕萨克定律及数学表达式,并能正确用它来解答气体等压变化的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导盖吕萨克定律的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实验验证盖吕萨克定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用实验来验证成正比关系的物理定律的一种
2、方法,并对学生进行“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的教育。重难点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它不仅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还是中学阶段解答气体问题所遵循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 2、对“理想气体”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为这一概念对中学生来讲十分抽象,而且在本节只能从宏观现象对“理想气体”给出初步概念定义,只有到后两节从微观的气体分子动理论方面才能对“理想气体”给予进一步的论述。另外在推导气体状态方程的过程中用状态参量来表示气体状态的变化也很抽象,学生理解上也有一定难度。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推理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复习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和
3、盖.吕萨克定律。说明,前面的三个定律都是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三个状态参量中都有一个参量不变,而另外两个参量变化所遵循的规律,若三个状态参量都发生变化时,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问题。(二)开始新课1理想气体设问:(1)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是如何得出的?即它们是物理理论推导出来的还是由实验总结归纳得出来的? (2)这两个定律是在什么条件下通过实验得到的?在初中我们就学过使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如氧气、氢气等)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这就是说,当温度足够低或压强足够大时,任何气体都被液化了,当然也不遵循反映气体状态变化的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了。而
4、且实验事实也证明:在较低温度或较大压强下,气体即使未被液化,它们的实验数据也与玻意耳定律或查理定律计算出的数据有较大的误差。出示投影片(1):p(1.013105pa)pv值(1.013105pal)h2n2o2空气11.0001.0001.0001.0001001.06900.99410.92650.97302001.13801.04830.91401.01005001.35651.39001.15601.340010001.72002.06851.73551.9920说明讲解:投影片(1)所示是在温度为0,压强为1.013105pa的条件下取1l几种常见实际气体保持温度不变时,在不同压强下
5、用实验测出的pv乘积值。从表中可看出在压强为1.013105pa至1.013107pa之间时,实验结果与玻意耳定律计算值,近似相等,当压强为1.013108pa时,玻意耳定律就完全不适用了。这说明实际气体只有在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强范围内才能近似地遵循气体三个实验定律。而且不同的实际气体适用的温度范围和压强范围也是各不相同的。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气体,它在任何温度和任何压强下都能严格地遵循气体实验定律,我们把这样的气体叫做“理想气体”。(板书“理想气体”概念意义。)特点:分子体积忽略不计,分子间作用力忽略不计2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前面已经学过,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可用三个状态参量
6、p、v、t来描述,且知道这三个状态参量中只有一个变而另外两个参量保持不变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换句话说:若其中任意两个参量确定之后,第三个参量一定有唯一确定的值。它们共同表征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唯一确定的一个状态。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假定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开始状态时各状态参量为(p1,v1,t1),经过某变化过程,到末状态时各状态参量变为(p2,v2,t2),这中间的变化过程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现假设有两种过程:第一种:从(p1,v1,t1)先等温并使其体积变为v2,压强随之变为pc,此中间状态为(pc,v2,t1)再等容并使其温度变为t2,则其压强一定变为p2,则末状态(p2,v2,t2)。第二种
7、:从(p1;v1,t1)先等容并使其温度变为t2,则压强随之变为pc,此中间状态为(pc,v1,t2),再等温并使其体积变为v2,则压强也一定变为p2,也到末状态(p2,v2,t2),如投影片所示。出示投影片(2):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根据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分别按两种过程,自己推导理想气体状态过程。(即要求找出p1、v1、t1与p2、v2、t2间的等量关系。)态参量pc或pc均可得到:这就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它说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的乘积与热力例题1 一水银气压计中混进了空气,因而在27,外界大气压为758毫米汞柱时,这个水银气压计的读数为738毫米汞柱,此时管中水银面距管
8、顶80毫米,当温度降至-3时,这个气压计的读数为743毫米汞柱,求此时的实际大气压值为多少毫米汞柱?教师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解答此题:(1)该题研究对象是什么?(2)画出该题两个状态的示意图:(3)分别写出两个状态的状态参量:p1=758-738=20mmhg v1=80smm3(s是管的横截面积)。t1=273+27=300 kp2=p-743mmhg v2=(738+80)s-743s=75smm3t2=273+(-3)=270k解得 p=762.2 mmhg从控制变量法的角度理解气体三种变化之间的关系?(3分钟)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左侧两个问题,(5分钟)从而了解气体实验三定律的局限
9、性(3分钟)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通过具体的数据感知气体实验三定律的适用条件.为理解理想气体打下基础.(3分钟)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并知道理想气体的特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推倒(10分钟)并准确理解推导过程的各种变化完成例题1,并总结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5分钟)学习札记: 备注课堂达标练习1、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理想气体是严格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模型b、理想气体的分子间没有分子力c、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模型,没有实际意义d、实际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情况下,可当成理想气体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p1、v1、t1变化到状态p2、v2、t2。下述过程不可能的是(
10、 )a、p2 p1,v2 v1,t2 t1b、p2 p1,v2 v1,t2 t1c、p2 p1,v2 v1,t2 t1d、p2 p1,v2 v1,t2 t13图824cbotvad、如图824所示,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从a到b到c到d再到a的方向发生状态变化的过程,则该气体压强变化情况是( )a、 从状态c到状态d,压强减小,内能减小b、 从状态d到状态a,压强增大,内能减小c、 从状态a到状态b,压强增大,内能增大d、 从状态b到状态c,压强不变,内能增大4、密封的体积为2l的理想气体,压强为2atm,温度为270c。加热后,压强和体积各增加20%,则它的最后温度是 5、用活塞气筒向一个容积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辽宁中医药大学面向社会招聘高层次人才3人(第三批)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第四小学青年就业见习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福建中闽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1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惠州仲恺高新区中小学校招聘临聘教师11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宁波象山县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第一期招聘工作人员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湖南供销集团招聘工作人员3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吐鲁番市鄯善县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18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毕业论文写诗歌
- 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开发
- 首诊负责制度检查分析报告
- 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官方课件 第四版
- 新药研发方案及计划书模板
- 走近昆曲《牡丹亭》
- 3D打印混凝土材料性能试验方法
- XX学校学校集体备课实施方案细则、方案、计划、制度、总结(全套资料)
- 不良资产项目律师法律尽调报告(模板)
- 医疗设备、器械项目实施方案、服务实施方案
- 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和信息报送制度
- 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校徽
- 附着式钢管抱杆铁塔组立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