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谷风教学)_第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谷风教学)_第2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谷风教学)_第3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谷风教学)_第4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谷风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捐税沉重,地主进行 与盘剥。 (3)连年不断的。 2准备:洪秀全将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考点3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基督教,3历程 (1)爆发:1851年初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2)建制:1851年9月,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定都:1853年3月,定都,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4)全盛:1853年进行了 、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5)转折:1856年

2、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6)失败 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的联合绞杀。,天京,北伐,中外反动势力,4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中心:解决土地问题。 目标: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内容 土地分配:根据“凡天下田, ”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评价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 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的空想。,天下人同耕,封建土地所

3、有制,平均主义,(2)资政新篇 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内容:政治上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经济上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等事业;准许私人,奖励科技发明;外交上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文教上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评价 进步性: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 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 空想性: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未能真正推行。 5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6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开办工业,资本主义,二、辛亥革命 1背景 (1)

4、政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2)经济:清政府的“”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3)组织:1894年,成立。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在东京成立。 (4)军事: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5)思想: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 (6)时机:1911年5月,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新政,兴中会,中国同盟会,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次日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高潮 (1)各省反

5、应: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成立民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3)颁布法令 法令: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颁布 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 制度的灭亡和 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君主专制,民主共和,4结果:1912年3月 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果实。

6、 5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功绩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3)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4)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袁世凯,反帝反封建,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资政新篇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2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7、半封建社会的新旧交替时代,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从经济上否定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从政治上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3辛亥革命是在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背景下兴起的。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尽管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但它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成就,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辛亥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史论一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史料

8、孙中山指出:“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解读晚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团体的建立、孙中山主张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1905年同盟会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史论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 史料“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均节选自临时约法 解读史料体现了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史论三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史料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

9、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解读史料从思想方面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民主、民权、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史论四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史料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他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国城

10、市现代化动向的 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 解读史料表明辛亥革命的范围和影响程度在城乡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为革命发展受挫埋下了隐患。,1辛亥革命的五个“第一”,2运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 天朝田亩制度 探究概括史料中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你认为该从哪几方面评价该制度? 提示:(1)内容: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办法。 (2)评

11、价:革命性、空想性和落后性三个方面。,2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中指出:“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 探究根据史料,指出作者提出了哪些重要主张?目的是什么?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所有制主张上有何不同。 提示:(1)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近代交通业;发展近代工业;允许私人建立银行,发展近代金融业;建立管理工商业的机构,征收关税。 (2)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3)天朝田亩

12、制度主张建立起产品归“国库”的公有制;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3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 (1862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马克思中国纪事 探究如何理解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提示: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表现出失望和指责,认为太平天国政权已经跟晚清政权没有多大差别,这说明马克思从先前肯定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性转变为指责,实质看到了太平天国政权后期的堕落和蜕变,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2013高考海南卷)武昌起义后

13、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解题流程,答案B,1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曾把儒家经书和诸子百家宣布为“妖书邪说”,严禁教习和流传,并且严令申明:“凡一切妖书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这种现象说明() A太平天国已经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B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护拜上帝会的教义教规 C太平天国已经完全摆脱儒家经典的影响 D极大地推动了运动向高潮发展 解析:材料中

14、太平天国把儒家经书斥责为妖书,禁止教习传播,反映出拜上帝会的教义教规与儒家思想的冲突,目的是维护拜上帝会的权威,故选B项。拜上帝会不是科学理论,不能推动运动向高潮发展,排除A、D两项;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的腐败堕落反映出他们没有完全摆脱儒家经典的影响,排除C项。 答案:B,2(2015北京东城调研)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析

15、: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不符合材料“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A项错误;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是新文化运动,B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C项错误;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可以判断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5济南调研)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平等,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根本否定,故B项正确。A、C两项不如B项更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答案:B,4(2015淮北模拟)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