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的发展史_第1页
主板的发展史_第2页
主板的发展史_第3页
主板的发展史_第4页
主板的发展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ntel首款商用主板Batman1943年,Batman(蝙蝠侠)TV系列走上银屏。50年后,也就是1993年,Intel主板部门推出了首款商用主板,代号正是“Batman”。在Batman之前,Intel很少为OEM以及MNC(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跨国公司)厂商推公版主板。Intel之所以推出这款主板主要是因为:当时Intel的CPU部门准备发布一款处理器芯片,但是市场上却没有与之匹配的主板支持。Intel遇到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惑,相当尴尬。无奈之下,Intel只能双管齐下,一同发布主板和CPU。Intel的这种发布方式用业界的行话说就是time

2、 to market(TTM,上市时机)。Batman是Intel首款TTM主板,旨在加速Pentium处理器的快速普及。Batman(点此查看大图)CPU接口右侧的矩形芯片是缓存芯片,因为当时L2缓存尚未整合到CPU中。那些大块头、正方形芯片也是缓存芯片吗?当然不是,这些芯片是用来控制I/O输入输出的。(点此查看大图)您可能已经注意到这款老主板边缘的SIMM插槽以45排列,这主要是碍于机箱高度的限制,因为当时的机箱高度受限于内部组件,比如说硬盘和电源。这里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CPU接口(Socket 4)上的“OverDrive Ready”字样(可以超频),事实上,超频这一“古老的”特点让I

3、ntel当时的工程师们伤透了脑筋。Socket 4支持工作电源为5V的处理器,不过当时仅支持Pentium 60和66处理器。后来上位的Socket 5(可支持工作电压为3.3V的处理器)支持Pentium 75以及133,采用交错式针脚排列(staggered pin row)。Pentium OverDrive芯片可以让Socket 4平台的处理器的频率提升至120或133 MHz。尽管这样做的实际效果要逊于120或133 MHz处理器本身带来的性能,但是对于囊中羞涩的玩家而言,Pentium OverDrive芯片当时确实是个不错的升级方案。后来,采用Socket 5的Pentium P

4、ro平台中也加入了OverDrive芯片,以及著名的486处理器。而且得益于OverDrive芯片,Pentium处理器同样可以运行在486平台中。(点此查看大图)1993年,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入主白宫,欧洲粒子物理研究室(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CERN)开发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而当时主板上的组件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是的,当时主板上唯一整合的组件就是I/O输入输出接口,事实上,这款Batman主板上就整合了PS/2接口。如果想要音频输出的话,那就得在主板上加入一种ISA总线,比如说,Sou

5、nd Blaster Pro立体声声卡。那种Dallas DS1887实时时钟芯片可以在摩托罗拉和Intel总线时序之间做成选择。Intel史上首款销量过百万的主板Plato到了1994年9月,Intel开始准备5V Pentium处理器计划,采用Socket 5接口的Plato主板登场。Plato主板继承了Batman主板的诸多优点。不过在Plato的背面,依然只有孤独的PS/2接口。板载256KB缓存芯片与目前CPU中动辄就是几兆缓存相比形成鲜明对比,多少觉得有些可笑;主板配备两条内存插槽,最高可支持128MB内存容量。Plato可以支持Pentium 75或Pentium 90处理器。主

6、板上设计了一个JP7跳帧,如果要正确安装CPU,就必须按下跳帧。Plato(点此查看大图)另外还有一种OEM版Plato主板,代号为Neptune(海王星)。这可能会让我们觉得Intel市场部的某些人把“Plato”误看成了“Pluto”(冥王星),所以才会给OEM版Plato主板命名为Neptune,因为海王星要离我们地球更近些。(点此查看大图)Plato是Intel最著名的主板之一,是Intel史上首款销量过百万的主板。同时,Plato也开启了一个多槽主板的时代,之后的主板产品通常都会配备尽可能多的插槽Plato配备5条ISA插槽(图片上标示为黑色)和3条PCI插槽(白色)。该主板扩展性非

7、常强,用“插槽”和“功耗”这两个词来形容这款主板非常贴切,不过说实话,该主板有些华而不实,因为主板的插槽虽然很多,但是能插的东西实在太少。离最后一条PCI插槽不远、仅靠主板边缘的那条ISA插槽是首例采用共享设计的插槽。还有个有趣的地方是,与Batman不同,Plato主板上的软盘和硬盘磁头并没有用塑料包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退步,毕竟这样的设计不利于保护针线,很容易就可能被弄弯曲。在第四条ISA插槽和第一条PCI插槽之间安置了电源接口(白色)。Intel首款ATX规格主板Thor1996年,AT以及Baby AT规格台式主板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小板型主板初出茅庐。实际上,1995年

8、的时候,Intel就曾发布了首款ATX规格主板Thor。ATX主板的规格随后经过了几次更改,但时至今日,ATX主板以及从ATX主板衍生出来的microATX主板依然是当今主板的主流板型。Thor(点此查看大图)Thor的特点包括,支持66 MH Socket 7 Pentium系列处理器,最高可支持128MB Extended Data-Out(EDO,扩展数据输出)SIMM内存。EDO SIMM内存是一种全新的技术,与之前的Fast Page Memory内存技术相比,性能上有10-15%的提升,因为前者可以让内存控制器在运行一个新的列地址指令的同时,读取一个不同的地址多任务。当然了,这需要

9、一种芯片支持,这种情况下,Thor所搭配的Triton (430FX)证明了它的价值,成为当时风靡全球的芯片组,而且凭借Triton芯片组,Intel一举奠定了一号芯片公司的地位。此外,Triton芯片组同样支持PC 2.0以及pipelined burst cache(暂译为:管线突发式高速缓存)技术。Thor板面上有几个空位(blank spot),这样的设计对于Intel主板而言一定都不奇怪。因为,这款Thor主板是公版设计方案,留几个空位主要是给OEM厂商们预留优化空间,并不是每个玩家都需要额外的ISA插槽或者额外的内存。这样做同时也有利于主板的差异化。(点此查看大图)Thor主板还有

10、很多亮点。Thor主板采用的Socket 7处理器接口让人耳目一新,不仅仅是因为该接口可以支持split rail voltage(暂译为:分离轨器件电压)什么?10多年前,AMD的Barcelona被这种技术搞的焦头烂额而且向后兼容Socket 5系列处理器。事实上,Socket 7不仅可以向后兼容Socket 5,而且还支持AMD、Cyrix、IDT以及其他公司的处理器产品。可以说Socket 7已经开放到疯狂的地步,这也是Socket 7不能长久的原因。此外,Socket 7接口附近配备的是Sony 32-bit SRAM芯片。(点此查看大图)再看主板背面,这里有一些小小的奇迹等着我们。

11、忘记超级I/O卡吧!Thor主板在I/O部分整合了串口、并口以及游戏接口。还记得专为游戏手柄设计的15-pin接口吗(如今早已在Windows Vista系统中消失了)?游戏接口下面是三个音频输出接口,由一种Crystal Semiconductor(一家声卡公司)的ASIC芯片控制,位于主板第三条和第四条PCI插槽下面。在上图左下方,我们也能看到四线音频接头,负责连接CD-ROM,所以该主板支持CD播放功能。Intel首款100MHz FSB主板Seattle如果说Intel要用地名为自己的主板命名的话,你可能会想到圣塔克拉拉(Santa Clara)、希尔斯伯勒(Hillsboro)、波特

12、兰(Portland),或者其他什么地方。但是NO,Intel首款以地名命名的主板产品是1998年第一季度发布的Seattle(西雅图)Intel旗下首款FSB达到100 MHz的主板。Seattle同时也是Intel针对Pentium II而实时发布的产品,属于time-to-market(TTM)产品。诶.,奇怪,CPU socket插座跑哪去了?没错,Seattle主板并没有配备CPU socket接口!而是采用了Slot 1设计。Slot 1可以支持采用cartridge封装的处理器产品,通常称之为 “candy bars”,主频为350和400 MHz。Seattle(点此查看大图)

13、与Thor相比,Seattle的板面设计要更为整洁有序一些,主板上很多额外的、体积相对较大的芯片不见了。比如说,虽然512KB L2缓存芯片仍在,而且CPU Slot 1插槽附近也长出了很多像蘑菇一样的电容,但是Seattle主板却取消了非常占地儿的内存芯片。此外,为了节省空间,我们再次在Seattle上看到了PCI/ISA共享插槽。(点此查看大图)整合再次成为Intel主板的主旋律。这次,Seattle为我们带来了一对USB接口,但是有点搞笑的是,USB接口当时可是新鲜事物,市场上基本没有采用USB接口的外部设备,所以Seattle的USB根本没有派上用场。Seattle的USB功能是由PI

14、IX4E南桥控制器提供的。更重的是,Seattle基于440BX北桥芯片,支持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 (AGP),AGP插槽位于Slot 1插槽的左边。事实上,Seattle是Intel第二款可支持AGP的主板。(点此查看大图)AGP插槽的出现是主板的一次巨大飞跃,因为有了AGP,主板就不用在依赖于共享PCI总线了。Seattle支持 66以及133 MHz AGP。现在看来,商用平台上出现的全新的绘图技术似乎是一种套退。时代变了。Intel首款NLX主板JuneauJuneau(点此查看大图)Seattle发布之后一个月,Intel马不停蹄的推出了66/100MH

15、z FSB Pentium II处理器。Juneau主板是当时唯一一款采用NLX规格的主板产品。NLX确实算得上是业界的一个标准,而且NLX可能也是小板型主板设计概念的首次尝试。之前的LPX规格缺乏NLX规格的组件兼容性。与当今的小板标准不同,NLX在ISA以及PCI扩展方面更青睐于三插槽或者四插槽的riser卡。riser卡接口位于主板边缘,这让主板看起来呈“L”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只能在Juneau主板上看到两个插槽,一个是采用cartridge封装技术的Pentium II处理器的(黑条托架用来保护CPU槽),另一个自然是AGP 2x的。(点此查看大图)1998年,small form

16、factor(SFF,小板型)主板的主要应用主要是针对企业级用户,SFF主板一时间很难进入主流消费市场。而且,企业级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要高于普通台式PC消费人群,这进一步促进了主板产品向整合靠拢。这就是为什么Juneau主板整合了10/100以太网芯片,而且板载ATI RAGE Pro Turbo 64-bit AGP芯片。(点此查看大图)I/O部分,Juneau主板并未配备游戏接口,但是却配备了VGA接口、音频接口以及一个USB接口。Intel首款支持RDRAM主板VancouverVancouver(温哥华)这个城市并不大,就在Portland城外,Columbia River流经此地。1

17、999年,Intel推出了首款采用Rambus DRAM(RDRAM)的主板Vancouver,又名VC820。Vancouver(点此查看大图)1996年,Intel与存储厂商Rambus宣布合作。之后不久,Intel将会力挺Rambus内存接口标准,使其成为业绩标准。这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今年汽车业中的一种声音到2012年,所有的汽车都需要改用电瓶驱动,但是电瓶汽车成本高、跑得慢、行程短,而且维修费用高的惊人。RDRAM内存在纸面上确实很漂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没有DDR内存表现好,而且售价也是高的不靠谱。RDRAM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点此查看大图)除了RDRAM让人失望外,Vancouv

18、er的CRIMM模块表现同样糟糕。尽管如此,Vancouver依然是一款非常不错的产品,毕竟可以支持AGP 4x显卡。 Vancouver主板上配备了4个双色LED指示灯,这可以说是主板LED指示灯开山之作,现在的高端玩家一般都喜欢这种设计,非常人性化。基于820芯片组的Vancouver主板既支持主频为100或者133MHz的Pentium II又支持Pentium III处理器。此外,Vancouver主板的一大亮点就是配备了称之为audio/modem riser的插槽,又名AMR。这种设计事实上是为了削减成本。得益于此,主板制造商可以生产出一种类似的、具备modem功能或者音频功能的卡

19、,并使这种子卡通报价 参数 图片过FCC认证。这样的话,类似的I/O部分就能直接升级,而无需复杂的整合。Vancouver的背面同样配备了游戏接口。不过奇怪的是,I/O辅助面板I/O接口设置在了软驱和PATA接口的下面。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AGP插槽并未设置锁扣,这主要是考虑到成本问题,而且当时人们对于显卡的保护意识不够。从蝙蝠侠到头骨!Intel主板16年发展史作者:不详 出处:IT168 发布时间:2009-3-23 责任编辑:徐海波【哈尔滨IT市场 热门产品报价】笔记本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MP4品牌机兼容机主板显卡摄像头CPU硬盘内存U盘机箱音箱液晶显示器CRT显示器散热器打印机DV

20、D刻录鼠标键鼠套装移动硬盘投影机一体机防火墙服务器路由器更多注册商家会员,发布报价、商情【文章正文】 本文关键字:Intel,主板,16年 Intel首款mATX主板WS2RDRAM主板证明行不通,Intel痛定思痛,推出了支持Pentium III以及Celeron处理器的Willow Springs 2主板,又名D810EWS-2,支持100 MHz 168-pin 512MB内存。该主板支持前端总线为100/133 MHz的P3处理器和66 MHz Celeron。Intel非常热衷于谈论这款主板,因为该主板是在马来西亚的Kulim工厂设计的,而不是位于Oregon的Hawthorn F

21、arm工厂,这对Intel意义非凡报价 参数 图片。Willow Springs 2(点此查看大图)Willow Springs 2是Intel首款microATX主板,规格大小为9.6 x 9.6 。不过事实上,早在1997年年底,Willow Springs 2发布之前,microATX主板就已经诞生了。Willow Springs 2主板的发布标志着candy bar插槽开始退出历史舞台,socket开始重新上位。Willow Springs 2主板也意味着Intel改变了一款主板针对整个大市场的市场策略,Willow Springs 2很明显只针对主流市场,而后来登场的Garibald

22、i主板则负责高端市场。很明显,Intel也摒弃了在同一款主板上既配备ISA又配备AGP插槽的设计理念。Willow Springs 2主板上仅留下了4条PCI插槽。没有LAN接口、板面更加紧凑,Willow Springs 2开创了一个新的细分市场节约型microATX市场。该主板支持廉价Celeron处理器,板载Crystal audio音频芯片,810E芯片也整合了绘图芯片,提供VGA输出。而且值得一提的是,Willow Springs 2新增了“Graphics Media Controller Hub”(显示多媒体控制中心) 功能,支持“vivid 2D以及3D显卡”、支持“软解DVD

23、 MPEG-2视频回放”、支持“Linux操作系统”。不过由于种种原因,Intel在整合芯片方面一直没有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点此查看大图)Willow Springs 2主板I/O部分的PC 99颜色设置开始成型。原来的由微软和Intel引入的PC 97颜色设置为:PS/2鼠标接口为绿色,而PS/2键盘接口为紫色。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用户插错接口。PC 99颜色设置在PC 97的基础上新增了蓝色VGA接口以及五颜六色的音频输出接口。值得注意的是,Willow Springs 2主板的北桥芯片旋转45了度。这主要是为了简化并缩短北桥芯片至前端总线、内存以及至南桥芯片之间的距离。由于安装孔位置保

24、持不变,因此并没有违背ATX/microATX 规范。全球首款USB2.0报价 参数 图片主板GaribaldiGaribaldi是个地名,一个坐落在Oregon海岸线的美丽小镇,以风景如画的谷仓闻名于世,和美国西北部奶酪之乡Tillamook离的很近。但是,这与Intel这款型号为Garibaldi的主板毫无干系,Garibaldi又名D850GB,Intel首款针对游戏市场的高端主板产品。Intel之所以把这款主板命名为Garibaldi,可能是因为某位工程师去Garibaldi渡过假吧(呵呵)。Garibaldi(点此查看大图)Garibaldi采用ATX工作站板型设计,支持Pentiu

25、m 4,前端总线为400 MHz。主板配备50W AGP Pro 50 (4x) 插槽,当时一款Pro 50显卡的售价在1500美元左右,和当今的的3路/4路SLI成本不相上下。Garibaldi也是RDRAM内存最后出航,该主板最高能支持2GB RDRAM内存。CPU供电采用ATX12V接口,同时北桥热槽可能是Intel第一款配备芯片组散热器的主板产品。Intel为什么会为该主板单独配备散热器呢?这可能与主板的BIOS “burn-in mode(自毁模式)” 有关。说是“burn-in mode(自毁模式)”有点夸张,因为Garibaldi其实只能让处理器超频4(这其实算是个不小的进步了)

26、。尽管如此,为了控制芯片组散热,Intel还是为主板配备芯片热槽。其他方面,Garibaldi配备了APM、ACPI电源管理接口、以及AMR的继承者CNR riser卡插槽。Garibaldi同时也是全球首款支持USB 2.0报价 参数 图片的主板产品。可支持150W CPU的主板Blue Mountain如果说Garibaldi开辟了高端战场的话,那Intel 2002年Q4推出的Blue Mountain(D845EBT)则完完全全将这场战争推向了高潮。Blue Mountain基于845PE报价 参数 图片芯片组,支持Pentium 4处理器,最高支持533 MHz FSB。还记得采用N

27、etburst架构的处理器热设计功耗可以达到150W吗(超频之前哦)?这样的功耗当然得顶级散热器才能应付,所以我们可以在该主板的CPU插座和北桥附近看到豪华的热槽。Blue Mountain(点此查看大图)主板配备5个PCI插槽,一条4x AGP插槽,6个USB 2.0报价 参数 图片接口,2条内存插槽,支持单条或两条DDR DIMM内存,最高支持2GB内存。(点此查看大图)Blue Mountain是Intel首款黑色PCB板主板。Intel想让它的高端产品能够体现一种体验,而不仅仅性能,所以我们可以在这款主板上看到大量多媒体芯片,比如说5.1声道音频芯片、coax和SPDIF输出,以及10

28、/100以太网接口。SATA接口(点此查看大图)Blue Mountain主板首次开始使用SATA接口。首款高端台式游戏系统BadAxe 22006年,Kentsfield四核心处理器携手975X芯片组登场,D975XBX2主板应用而生。D975XBX2也就是BadAxe 2Intel首次提出“高端台式游戏系统”平台。BadAxe 2的前端总线达到了1066 MHz。供电模块采用蓝色热槽,非常惹眼,散热性能非常强悍。BadAxe 2采用ICH7R南桥芯片,超频性能不容小视,而且还支持BIOS恢复功能。BadAxe 2(点此查看大图)BadAxe 2提供4条800 MHz DDR2 DIMM插槽

29、,最高支持8GB内存。该主板同样适合工作站用户,配备3条PCI Express (Gen 1) 插槽。而且,该主板支持ATI的CrossFire技术,两块显卡可以x8模式交火。但是,如果只配备一张显卡的话,则为全速x16模式。(点此查看大图)BadAxe 2主板开始采用Marvell芯片,而不是Silicon Image SATA RAID控制器。得益于此,该主板支持4块硬盘组建RAID列阵,而且可以通过ICH7R南桥芯片再增加4快硬盘。此外,BadAxe 2整合了一个eSATA接口以及一个千兆以太网控制器。高清时代到来了。上网本的开山鼻祖Little Falls欢迎回到现在。针对威盛开辟的m

30、ini-ITX主板市场,Intel于2008年Q4推出了Little Falls (D945GCLF),标配全新的Atom(凌动)处理器。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Atom的功耗大约在4W左右,但是搭档945芯片却是个贪婪的耗油大户,很不般配。Little Falls售价不菲,而且凭借于此,Intel推出了上网本概念。如今上网本已经流行的一塌糊涂。Little Falls(点此查看大图)Little Falls+Atom可以说是Celeron的终结者。售价方面,由于该主板没有处理器接口,所以省去了不少制造成本,目前我们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一款价值80美元的D945GCLF主板。Little Falls主板仅配备了一条DDR2(533 MHz) 插槽以及一条PCI插槽。主板整合显示核心,支持6声道音频输出以及S-Video输出。尽管Atom处理器的功耗不足4W,但是该主板却配备了热槽散热以及主动式风扇散热方案。(点此查看大图)Lit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