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本教材《厨房中的物理》_第1页
中学校本教材《厨房中的物理》_第2页
中学校本教材《厨房中的物理》_第3页
中学校本教材《厨房中的物理》_第4页
中学校本教材《厨房中的物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者的话厨房中的物理一书立足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开阔学生的物理视野,以大家所熟知的厨房为基点,联系课本知识,力求形象生动地展示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本书的主体内容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以厨房的用具为探究对象,发散延伸;二是以厨房中的物理现象为角度,包括声学、光学、电学、热学、力学等知识,拓展探究。从结构上说,包括了“你知道吗”设问板块,正文板块,“安全小博士”板块,“营养食谱”板块,“像爱因斯坦一样思考”板块,“美文欣赏”板块等等,文字配以图片,更容易看懂学懂。编写者最大的希望,是同学们看到这本书时,能提起兴趣阅读,并且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考的素质,也希望老师们能静下心来,研发出更多更好地课程,编写出

2、学生喜欢的校本教材。本书中的不正之处,敬请指正。目录第1课 不一样的砂锅3第2课 保温瓶的秘密6第3课 强悍的高压锅9第4课 不可缺少的电饭煲12第5课 厨房新帮手电磁炉、微波炉15第6课 保鲜能手冰箱18第7课 古老的蒸笼21第8课 厨房里的声音24第9课 厨房中的味道27第10课 “白气”30第11课 杠杆33第12课 其他物理现象36第1课 不一样的砂锅 人们什么时候就开始使用砂锅了?为什么关火后,砂锅中的水还会继续沸腾呢?使用砂锅有什么注意事项?砂锅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瓷制品,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具有通气性,吸附性,传热均匀,散热慢等特点。陶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

3、史上划时代的标志,也是人类发展最伟大的发明。传说是尧帝发明了砂锅,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夹砂陶(类似于现在的砂锅)。夹砂陶是新石器时代制作普遍的一种陶器,以红陶和灰陶为主。经过历代改良,夹砂陶演变成了现在我们使用的砂锅。为什么关火后,砂锅中的水还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呢?因为砂锅是陶土烧制成的,而非金属的比热比金属大得多,传热能力比金属差得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当砂锅在炉子上加热时,锅外层的温度大大超过100,内层温度略高于100。此时,锅吸收了很多热量,储存了很多热能。将砂锅从炉子上拿下来后,远高于100的锅的外层就继续向内层传递热量,使锅内的汤水仍达

4、到100而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一般可持续5-10分钟,而铁、铝锅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砂锅能均衡而持久的把外界热能传递给内部原料,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水分子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这种相互渗透的时间维持得越长,鲜香成分溢出的越多,煨出的汤的滋味就越鲜醇,被煨食品的质地就越酥烂,能对大限度地释放食物味道。这是砂锅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1.要逐渐加温,不要骤然在大火上烧,以免胀裂。2.用砂锅熬汤、炖肉时,要先往砂锅里放水,再把砂锅置于火上,先用文火,再用旺火。3.从火上端下砂锅时,要放在干燥的木板或草垫上,切不要放在瓷砖或水泥地面上。也可以放在铁圈上,使其底部不直接触地,悬空自然降温,可使砂锅使用时间

5、更长些。4.不要干烧,也不要在还很热的时候用水洗,这样容易坏裂。5.不打湿锅底。洗锅时尽量不打湿锅底,上火时注意确认锅底是否干燥。每次使用以前须先揩干砂锅外面的水。6. 熬过中药的砂锅不宜用于炖菜、熬汤,同样,凡用于炖、熬食品的砂锅也不要用来煎中药。砂锅煲鲫鱼豆腐汤在冬季,鲫鱼肉肥籽多,味道尤其鲜美,民间有“冬鲫夏鲇”之说,所以,冬季是吃鲫鱼的好季节,用砂锅熬制的鲫鱼豆腐汤,更是美味营养。材料:鲫鱼1条、豆腐1盒、姜3片、葱3段、油、盐、胡椒、料酒、鸡精。做法:1、鲫鱼开膛去内脏,去鳞去鳃,洗净,抹干,用盐和料酒稍腌待用。2、豆腐切成1厘米厚的块。3、砂锅烧热,放入少量油,将鲫鱼放入,煎至两面

6、呈金黄色。4、加入葱姜。5、加入足够开水(5碗左右)。6、加盖,烧开后转小火(如果想要汤色雪白,就用大火煲10分钟),煲40分钟。7、加入豆腐,再煮5分钟左右,加盐和胡椒、鸡精调味即可。第2课 保温瓶的秘密 保温瓶为什么能够保温呢?为什么保温瓶上的木塞有时候会自己跳起来?往保温瓶中倒水时听声音怎样知道是否快满呢?保温瓶是一种日常用品,外面有竹篾、铁皮、塑料等做成的壳,内装瓶胆。瓶胆由双层玻璃制成,夹层中的两面镀上银等金属,中间抽成真空,瓶口有塞子,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瓶内的温度。考古学家在古罗马庞贝城废墟中,曾经发现了一个双层容器,这个容器可能就是保温瓶的前身。真正意义上的保温瓶是由英国化学家

7、、物理学家詹姆士杜瓦1892年发明的,因此又叫杜瓦瓶。保温瓶有什么独特构造?为什么能保温呢?瓶胆是由双层玻璃制成,中间抽成真空,防止了热的传导。瓶胆是由双层较薄玻璃制成的,并将其夹层中的空气抽出而造成相对真空,瓶口再用干软木塞或橡皮塞塞住,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热的传导。其道理是玻璃、软木塞都是热的不良导体,真空又不能传热,所以热水中的热就难以传导的形式传出去。瓶口小且加木塞,防止了热的对流。因为热的对流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热的对流越快,热量散失就越多,热水温度降低就越快。因此,保温瓶口都做得相当小,以此来减少热的对流;瓶口上加上软木塞,一是能减少热水面上的气体流动,切断热的对流通道,

8、防止了瓶内外空气的对流;二是使逃离热水的高能量的分子与软木塞发生碰撞后,再回到原来的热水中去,可减慢热水热能的损失。 瓶胆上镀上了银,是为了防止热辐射。瓶胆双层玻璃表面上都镀上了一层银膜,以提高其表面的光洁度和光滑度。由于瓶胆表面光滑,所以将从瓶内外辐射到瓶胆表面上的热再反射回去。并且瓶胆表面越光滑,反射热的能力就越强。因此热水中的热量也就难以通过光滑的瓶胆面辐射出去,这也就是防止了热辐射。热水瓶塞为什么会跳起来呢?原来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冷空气进入热水瓶,体积就膨胀,但瓶塞盖紧后,它不能自由膨胀,于是它就使劲顶瓶塞,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瓶塞就被顶了出来。把瓶塞盖得越紧,瓶内的气体的体积就

9、压得越小,压力就越大,因此瓶塞跳得也就越高,声音就越大。当往暖水瓶里灌开水时,听到的声音会随着灌水的情况发生变化:开始音调低,慢慢音调就高了,等到快灌满时音调最高。道理很简单:灌水的时候,瓶里的空气受到振动,发出声音,这部分空气就是声源。开始的时候里边的空气多,空气柱长,它振动起来比较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也就低了,水越灌越多,空气越来越少,空气柱越来越短了,短空气柱振动得快,频率高,音调也变高了。1.要将保温瓶放在稳固的水平面上,不能放在幼儿摸得到的地方,注意不要让儿童玩耍,会有烫伤的危险。2.使用前先用少量沸水(或冰水)预热或预冷1分钟,保温保冷效果会更佳。3.要经常检查保温瓶的外壳是否牢

10、固,特别检查底托是否旋紧,是否出现破损或腐蚀,避免内胆掉落破碎造成烫伤、划伤等事故。保温瓶闷牛肉把洗净切好的牛肉放入锅内, 加上佐料翻炒, 待肉变色后放入酱油, 开锅后加入适量开水和盐,再烧一开;然后把牛肉连汤一起倒入保温瓶内, 盖好盖儿, 焖二三个小时, 这样烧出的牛肉不但肉烂味浓, 而且还省时省火。第3课 强悍的高压锅世界上第一口高压锅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高压锅为什么能将骨头都“压”得很软呢?使用高压锅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高压锅又叫压力锅,用它可以将被蒸煮的食物加热到100以上,于1679年由法国物理学家德尼帕潘发明。 它以独特的高温高压功能,大大缩短了做饭的时间,节约了能源。高压锅的原理很简

11、单,因为水的沸点受气压影响,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在高山、高原上,气压不到1个大气压,不到100水就能沸腾,鸡蛋用普通锅具是煮不熟的。在气压大于1个大气压时,水就要在高于100时才会沸腾。人们常用的高压锅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高压锅把水相当紧密地封闭起来,水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不能扩散到空气中,只能保留在高压锅内,就使高压锅内部的气压高于1个大气压,也使水要在高于100时才沸腾,这样高压锅内部就形成高温高压的环境,饭就容易很快做熟了,并且相当酥烂。当然,高压锅内的压力不会没有限制,要不就成了炸弹。在压力锅的盖子上面会有一个比较重的阀,一个突起并且与盖内连通的孔,和一个密封不通气的孔。较重的阀叫

12、压力阀(限压阀),是当锅内气压大时排气用的。锅内气压大就会通过通气孔向上顶压力阀,锅内气压越大,压力阀被顶的越高,于是锅内的高压气体得以排出。密封的孔,叫安全孔,它是当排气孔被堵或锅内气压过大时防止爆炸紧急通气用的。安全孔其实与里面也是连通的,只不过被阻隔了一层铝锡材料的金属。当锅内气压过大,温度过高时,铝锡片就会熔化以来达到紧急安全排气的作用。高压锅盖上一般还会有报警阀,当其发出刺耳声音的时候,就必须马上停止对锅加热了。1.每次使用前都要认真检查限压阀排气孔是否通畅(高压锅可用牙签清通),要保持防堵罩清洁;2.锅内不可装太满食物,一般不应超过锅高的四分之三。对较易膨胀的食物(如海带、绿豆、玉

13、米等),不应超过锅身的一半;3.合盖时要对好锅盖和锅身的合盖标记,完全扣合。到位即止,不要过分用力扳过头;4.合盖加热后,见有较多蒸汽从限压排气孔排出时再扣上限压阀盖;5.当限压阀工作时,调小火力,保持压力阀能微微动作即可;6.开盖前必须等压力完全降低,即保护装置的阀芯下降复位后,才能开盖。不得强行扳动把手;7.一般压力锅规定安全使用寿命不超过八年。同学们:你们一定对下面两幅图有所印象吧。对了,左边图1描绘的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而右边图2呢?中间那个大物件,不就是我们这一课的主角高压锅么?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1.用高压锅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来测量大气压的值,运用的物理原理是什么呢?2.需

14、要注意哪些细节,才能让测量出来的大气压值更加精确呢?第4课 不可缺少的电饭煲小小的电饭煲应用了多少物理知识呢?使用电饭煲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假如没有了电饭煲,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改变?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的炊具,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还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常见的电饭锅分为保温自动式、定时保温式以及新型的微电脑控制式三类。现在已经成为日常家用电器,电饭煲的发明缩减了很多家庭花费在煮饭上的时间。而世界上第一台电饭煲,是由日本人井深大的东京通讯工程公司,发明于1950年。其实电饭煲背后的原理并不复杂,只要我们懂得一点点物理便可以了解。当饭煮好的时候,电

15、饭煲内的水便会蒸发,由液态转为气态。物体由液态转为气态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叫做“潜热”。这时候,温度会一直停留在沸点。直至水分蒸发后,饭煲里的温度便会再次上升。电饭煲里面有温度计和电子零件,当它发现温度再次上升的话,便会自动停止煮饭。我们来看看电饭煲中包含了哪些重要的物理知识吧!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这是电能转化成内能的工具;上面的指示灯是电能转化为光能了;让食物增加内能的方式则是热传递。从电学的角度看,这是电流的热效应,运用了焦耳定律,你能画出简单的电饭煲工作电路图么?同时电饭煲中还有电磁铁在工作。从力学的角度看,按键开关应用了杠杆原理,以保障安全。电饭锅是一种能够进行蒸、煮、炖、煨、焖等多

16、种加工的现代化炊具。它不但能够把食物做熟,而且能够保温,使用起来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省时省力,是家务劳动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用具之一。全世界70亿人口,如果每4个人拥有一口电饭煲,那么地球上就会有约17.5亿口电饭煲。如果这些电饭煲功率均为1kw(220v的家庭电路电压下),每天工作3次,每次工作30分钟,你能算出一年内人们消耗了多少电能用电饭煲做饭么?1.电饭锅切忌磕碰以免其变形,尤其内锅锅底和电热板板面不能磕碰,否则会因凹凸不平接触不好,影响电饭锅的热效率。2.应将食物先放入锅内盖上盖后再接通电源;取出食物前务必先断开电源,以确保安全。3.不宜煮酸、碱类食物,也不要将其放置在潮湿、有腐蚀性气体

17、的环境使用,以免损坏机件,发生故障。内锅外壳及电热盘切忌浸水,电器元件装在锅体内下部,只能在切断电源后用干布抹净,内锅经洗涤后,须用布将锅底的水分擦干。 4.不要随意拆卸电饭锅的电器部件,以免影响电饭锅的性能和使用效果。应经常检查电源插座和电源线是否有破损,以防漏电发生事故。电饭煲蒸鸡蛋材料:鸡蛋2个、猪油(香油)少许、盐、枸杞少许、 葱花少许。做法:1、鸡蛋打在碗里搅拌均匀,再加水(温水)搅拌。水比鸡蛋多一半。 2、用过滤筛,把鸡蛋的泡子过滤,这样蒸出的鸡蛋才没有洞眼,放猪油和盐再搅拌。 3、也可以用保鲜膜,膜在碗上,再用牙签戳几个小眼。4、放入电饭煲蒸10分钟,灭火3分钟揭盖,把枸杞摆上,

18、撒上葱花即可。第5课 厨房新帮手电磁炉、微波炉电磁炉包含了哪些重要的物理知识?微波炉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能说说电磁炉和微波炉的联系和区别吗?电磁灶是一种无火的炉灶。接通电源后,灶台上的锅很快就热了。当锅里“劈里啪啦”炒莱炸鱼时,用手触摸灶台却感觉不到热。原来,电磁灶的台面下布满了金属导线缠绕的线圈。当通上交替变化极快的交流电时,在台板与锅底之间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磁力线就穿过锅体,使锅底里感应产生大量强涡流。当涡流受材料电阻的阻碍时,就发出大量的高热,将饭菜煮熟。电磁灶产生的交变磁场,还会使锅的分子随着作不停歇的运动,造成分子间的摩擦生热。涡流热和分子运动的热都是直接发生在锅本身的,基本上没有

19、能量传递的损耗,所以电磁灶的热效率可高达80%,约比煤气灶高出一倍;在采用不同烹调方法时,只要调整流过线圈电流的大小,就可以将温度调高调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5年),美国的雷达工程师斯彭塞在做雷达实验时偶然发现口袋里的巧克力块融化发粘,他怀疑是自己的体温引起的,后来在连续多次的试验中才发现了微波的热效应。利用这种热效应,1945年美国发布了利用微波的第1个专利,1947年美国的雷声公司研制成世界上第1个微波炉雷达炉,在40年代微波炉大多用于工商业。经过人们不断改进,1955年家用微波炉才在西欧诞生,60年代开始进入家庭。顾名思义,微波炉就是用微波来煮饭烧菜的。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这种电

20、磁波的能量不仅比通常的无线电波大得多,而且还很有“个性”,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而含有水分的食物,微波不但不能透过,其能量反而会被吸收。 微波炉正是利用微波的这些特性制作的。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阻挡微波从炉内逃出,以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炉的心脏是磁控管。这个叫磁控管的电子管是个微波发生器,它能产生每秒钟振动频率为24.5亿次的微波。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微波,能穿透食物,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食物“煮”熟了。这就是微

21、波炉加热的原理。 电磁炉:1、切勿放置在不平稳的平面上。 2、切勿阻塞吸气口或排气口、避免炉内超温。 3、切勿在儿童可触及电磁炉、或儿童能自行使用的地方使用电磁炉。 4、切勿对空锅加热或加热过度。 5、切勿将诸如刀、叉、勺子、锅盖与铝箔等金属物品放置在顶板上,因为它们会受热。 6、切勿在盛放锅具的状态下搬运电磁炉。 7、切勿在四周空间不足的地方使用电磁炉、应使电磁炉的前部与左右两侧保持干净。 8、切勿使用金属丝和异物进入吸气或排气口的缝隙内。 9、切勿使物品跌落在顶板上。如表面出现裂纹,应立即关掉电源,拔出插头并送往修理。微波炉:1、加热炉内不使用任何带有金属的的器皿,2、加热时间不要太长,最

22、好有人值守,3、加热鸡蛋等有膜的东西或比较大块的东西,要进行适当的穿刺,4、加热器皿要耐热且不能在遇热时产生有害物质。5、电源线相对较粗,微波炉在工作时禁止移动6、微波炉使用后不要立即关门,待里面的热气散尽或用较柔软的布拭擦干净后再把门关上。第6课 保鲜能手冰箱在没有冰箱前,人们怎样给食物保鲜呢?冰箱中包含了哪些重要的物理知识?从环保的角度讲,应怎样使用冰箱呢?人类从很早的时候就已懂得,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食品不容易腐败。公元前2000多年,西亚古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就已开始在坑内堆垒冰块以冷藏肉类。中国在商代(公元前17世纪初一前11世纪)也已懂得用冰块制冷保存食品了。

23、1910年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的家用冰箱在美国问世。1925年瑞典丽都公司开发了家用吸收式冰箱。192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全封闭式冰箱。1930年采用不同加热方式的空气冷却连续扩散吸收式冰箱投放市场。1931年研制成功新型制冷剂氟利昂,后来人们又发现氟里昂对地球大气的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于是人们又开始寻找新的、更好的制冷剂了。50年代后半期开始生产家用热电冰箱,中国从50年代开始生产电冰箱。电冰箱由电动机提供机械能,通过压缩机对制冷系统作功。制冷系统利用低沸点的制冷剂,汽化时吸收热量的原理制成的。冰箱是现代家庭必备的一个电器,它不仅能将食品进行冷藏、冷冻、保鲜,而且还能将一些重要的药物、

24、物品进行保温,由于冰箱的与众不同的优点,它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生活的好朋友。这位朋友身上的学问多且深。下面我们仅从物理角度来进行简单的总结与分析: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工作物质汽化吸热来制冷的。冰箱的工作电压是220v,如果电压波动大,要配一稳压器确保冰箱正常工作。绿色冰箱的含义用新物质r134a或环丙烷等代替对臭氧层有影响的氟利昂。冰箱使用三脚插头的好处是:将外壳巧妙地接在地线上,确保安全用电。打开冰箱门,一股股冷气向“下沉”的原因当你打开冰箱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它“下沉”。冷藏室水的形成过程打开冰箱门,室内大量的水蒸气涌入

25、冰箱内,在冰箱内遇冷液化形成水。冰箱内霜的形成过程打开冰箱门,室内大量的水蒸气涌入冰箱内,在冰箱内遇冷凝华形成霜。除霜时,先拔掉电源插头,再将箱内的食品、抽屉等物取出,然后敞开箱门,等霜融化后,用干布擦去化霜水。食品冷冻过程是食品中的水放热凝固由液态变成固态。冰冻食品解冻的方法把冰冻食品放入冷水中,让二者充分发生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冰冻食品吸热融化,用热水解冻不仅会减慢解冻速度,还会损害营养元素哦。1、电冰箱应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离墙至少20厘米,防止阳光直射,不能靠近热源; 2、电冰箱要采用有接地或接零保护的三相电源插头;热食物要放冷后再进入冰箱; 3、不可用水冲洗电冰箱; 4、千万不可

26、将酒精、轻质汽油及其他挥发性易燃物品存放在冰箱内,以免电火花引起爆炸事故;装有水、酒的玻璃瓶不能放入冰箱冷冻室,以免凝固后体积变大引起爆炸事故; 5、为了防止冰箱制冷剂(氨或氟)泄漏引起中毒,一旦发现冰箱制冷不正常,或直接观察到冷凝管有液油状物泄出时,就要及时进行补漏修理。自制果冻原料:qq糖(数量多少决定果冻的软硬程度)、鲜橙多饮料、自己喜欢的水果切成小块。 做法:将橙汁倒入小锅内,加热后放入qq糖,搅到qq糖溶开,然后把锅里的汁倒入小容器内,把水果小颗粒放入容器内,再把容器放到冰箱内冻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后拿出,拿出后倒入小盘内就可以吃到美味的自制果冻了啊!自己做出的果冻没

27、有防腐剂而且很美味,大家快自己亲手试试吧!第7课 古老的蒸笼知道蒸笼最早出现在什么年代吗?现代还出现了哪些蒸具?使用各种蒸具时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蒸笼起源于汉代,是汉族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中竹蒸笼以原汁原味,蒸汽水不倒流,色香味俱全饮誉全球。说到蒸笼在中国的起源,有个有趣的传说。汉高祖时期,将军韩信行军时以竹木制作炊具,利用蒸气蒸煮食物,避免炊烟暴露军营位置,蒸煮干粮亦更易保存,是为竹蒸笼的起源。事实上,有确实的考古证据证明,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已采用竹来制作各种用具,而蒸这种煮食方法,亦早在周代已有记录。古代“蒸笼”有陶及青铜制作,而河南密县打虎亭1号东汉墓中出现的古代厨房壁画,则是现存最早

28、与现代蒸笼渊源的实证,距今近二千年。发展到当代,蒸笼已经出现了各种样式,材料不局限于竹木,形状也不仅仅是圆形,消耗的能源也不限于木柴,比如学校食堂用的大蒸箱,路边餐馆蒸小笼包的蒸盒,以及电饭煲、高压锅都有一个隔层,用来蒸食物。无论怎样,蒸笼在厨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比如现在农村和城市半宴席时,人们都盼望着“上蒸笼”,足见蒸笼做出来的食品是多么受人喜爱。那么,蒸笼中包含了哪些物理道理值得我们去关注呢?首先,蒸笼是利用了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来工作的,高温水蒸气的热量传递到馒头、包子等各种食材中,让他们变熟。其次,你知道用多层蒸笼蒸食品时,是上层先熟还是下层先熟呢?书上一般说因为温度高的蒸气

29、密度小,停留在蒸笼的最上层,所以上层的先熟,但只有做过这个实验后才能下结论,有兴趣可以做做这个实验吧!为什么拿出蒸笼中的馒头前要在手上沾水呢?这是因为刚出笼的馒头,温度较高,而且蒸笼里的大量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时会放出大量热量,手去拿馒头时,容易被烫伤。手上沾水,可以吸收馒头的热量,水分蒸发可以带走馒头的热量,降低与馒头接触部位的手的温度,同时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层有很好的绝热功能防止被烫伤。利用的是,水分蒸发吸热的物理原理。所以,在刚刚揭开蒸笼盖或打开蒸箱门时,千万别把头或手伸进去,这样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烫伤事故,而是要等到“白气”散一会儿后,手上沾水再去端食物,同学们知道了吗?川味蒸糯米饭主料:糯

30、米,腊肉,豌豆,土豆,青红柿子椒, 调料:盐,鸡精,胡椒粉,花椒,姜丝。做法:1、将糯米淘洗干净后用水浸泡两个小时待用,腊肉切成丁,土豆、青红柿子椒分别切成丝; 2、坐锅点火倒入油,待油热后先放入腊肉煸炒,再放入豌豆、糯米、花椒、盐反复煸炒,5分钟后倒入电饭锅中,加适量热水蒸熟即可; 3、坐锅点火倒入少许油,油热后下姜丝炝锅,再放入青红柿子椒、土豆丝煸炒,加盐、鸡精、胡椒粉调味煸炒至熟出锅即可,二者可搭配食用。第8课 厨房里的声音厨房里的哪些声音让我们最喜欢?从物理的角度怎样理解一些声音?知道妈妈的一生,有多少时间在厨房度过吗? “咚咚,咚咚”。那是什么声音?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高,一会

31、儿低。像高低不平的小河流动的声音,又像顽皮的孩子在敲“波浪鼓”。“咚咚,咚咚”是妈妈切菜的声音。“吱吱,吱吱”。真奇怪,这是什么声音呢?声音忽而缓慢,忽而急促,一会儿强,一会儿弱。像知了在树枝上鸣叫一样。“吱吱,吱吱”是妈妈炒菜的声音。“噗噗,噗噗”。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啊?一会儿多,一会儿少,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像小朋友吹出的泡泡在空中炸开的声音一样。“噗噗,噗噗”是妈妈炖肉的声音。“唰唰,唰唰”。咦,那是什么声音?有时有,有时无,有时轻,有时重。仿佛刷皮鞋的刷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唰唰,唰唰”是妈妈洗碗的声音。一场盛大的厨房音乐会结束了,一道道美味的饭菜摆上餐桌。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厨房的声音

32、吗?厨房中有哪些声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呢?用两把铲子进行敲击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将两把铲子相互敲击发出声音,感觉发声时产生的振动,可以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用几只相同的玻璃杯,水和筷子探究杯子中装水的多少与振动发声的音调的关系:在杯子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用筷子敲击,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可以知道水越多,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这似乎和温水瓶不一样,往温水瓶中倒水时,水越多,音调越高,想想为什么吧)。如果调节好杯子中的水量,按照音乐中的音阶排列,可以用它来演奏简单的乐曲!用面盆,米粒和筷子来探究声音的大小与振幅的关系:将面盆反扣,将米粒放在面盆上,用筷子敲击面盆发声,观察米粒跳动的

33、幅度,可以发现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幅度也越大。热凉粥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把凉粥或饭烧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虽然水是热的不良身体,对热的传导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当锅底的水受热时,它就要膨胀,密度减小就上浮,周围的凉水就流过来填补,通过这种对流,就把锅底的热不断地传递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变热。而凉粥或饭,既流动性差又不易传导热。所以,当锅底的粥或饭吸热后,温度就很快上升,但却不能很快地向上或四周流动,大量的热就集中在锅底而将锅底的粥烧焦,因热很难传到粥的上面,所以上面的粥依然是凉的。有几种声音是同学们需要特

34、别注意的:高压锅的报警声响起,表示高压锅内的气压已经很高了,必须马上关小火甚至停火。现代城市家庭都安装有煤气泄漏报警器,如果响起,必须迅速关闭煤气总开关,并杜绝室内出现任何火花,否则会引起爆炸事故。如果听到“兹兹”声,很可能是煤气泄漏,要马上检查管线。农村的土灶,如果响起木柴掉出灶口的声音,必须马上查看,以免引燃柴草,引发火灾。大风天气,也要注意灶膛里的火星被吹出来,形成安全隐患。总之凡是有火的地方,必须有人照看。安全小博士寄语:做一个勤劳动的、不挑食的、爱妈妈的好孩子吧!第9课 厨房中的味道厨房里的什么味道是您的最爱?你给家人做过美味可口的饭菜么?知道气味、味道是怎么产生和传播的吗?农妇的手

35、一忙碌灶就热了米粒翻着身,吐出的白气 使整个村庄的胃蠕动洗白的木桌裸出深深的纹理混和着阳光的暖昧浮在让人踏实的香味里把一段短暂的睡眠轻轻覆盖水缸端坐在阴凉的一角。更多时候在倾听中深入到一个家庭隐蔽的道路木质盖子突然掀开巨大的瞳仁摄下了孩子冒烟的饥渴一把刀被一代人的口腔磨损一双筷子在衰老中回忆一场磅礴的雨水一个女人干枯了夜晚的村庄听到她的厨房平静的咳嗽厨房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生活的味道。厨房里有很多气味和味道,我们用鼻子和舌头可以感受到它们,同学们知道我们可以联系哪些物理知识呢?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厨房里发生扩散现象的地方很多啦!比如

36、坛子里泡得咸菜,泡好后过段时间就咸了,而且是越来越咸;咸蛋和皮蛋也是在但的外层裹盐或者其它物质,过段时间后,蛋会变咸或变成其它颜色其它味道,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我们还未走进厨房,就能闻到饭菜的扑鼻香味,这也是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所以,咸菜咸蛋等要过好多天才能做好,而炒菜炖菜时,几秒钟就可以让味道均匀地分布在食物的各个地方。在厨房中,有时会有一些奇怪的味道发出,这就需要引起注意了。比如腐烂的臭味,这有可能是倾倒的废物腐烂变质了,如果不及时清除,会产生很多病菌;或者闻到了煤气味儿,则更需要马上找到来源并及时处理;还有如果闻到焦臭味,则很可能是电源线太热或者已经发生了燃烧事故,必

37、须及时切断电源。美味可口的咸鸭蛋材料:新鲜鸭蛋、盐、高度白酒、水、八角、花椒、香叶、姜 做法:1、新鲜的鸭蛋清洗干净,放在通风处晾干;2、提前量好坛子盛装的水量,水内添加八角、花椒、香叶、姜,煮开后小火慢煮5分钟,然后添加盐,不停搅拌,直至盐水饱和;3、晾凉卤水的时候,把晾干的鸭蛋分别用高度白酒全部浸湿,码入坛内;4、晾凉后的卤水添加进坛,卤水要淹没鸭蛋,然后添加适量高度白酒;5、用保鲜膜封好坛口,放在阴凉通风处保存。40天左右即可。注意事项:1、鸭蛋和坛子都要清洗干净并晾干水分;2、饱和的盐水是指添加的盐已经不再融化;3、不喜欢五香味的,可以只用盐和高度白酒;4、想要蛋黄的油多,可以适量多添

38、加白酒;5、坛口一定要封紧。 第10课 “白气”哪些地方有“白气”?“白气”的本质是什么?各种“白气”产生的方式和途径一样么?相传,林则徐在云南任职时,某年的盛夏,一位初来乍到的传教士宴请林则徐。席间,传教士命家人呈上一道凉点冰淇淋。此前, 林则徐从未见过这种点心,看上面雾气腾腾,以为必定很烫,遂挑来一匙,用嘴慢慢吹过,送入口中,谁知入口后,却凉透后心。传教士及家人掩嘴暗笑,林则徐自知有失颜面,也不作声,席后,悄然而退。转眼入冬,林则徐设宴回请传教士。席上自然少不了云南名食过桥米线。这过桥米线是将蔬菜、米和肉片和入鸡汤,用砂锅煮熟的。徐府家人揭开砂锅锅盖,只见锅内汤面上浮着厚厚的一层油,却不冒

39、一丝热气。这传教士见此汤颜色诱人,香气扑鼻又当是一道凉汤,迫不及待地舀来一勺,倒入口中,只烫得嘴不能合,十分难堪。林则徐连忙招呼:“我尚未来得及向阁下介绍此汤,实在失礼,大有得罪。”那传教士心中有愧,也不好发作,忍到饭后,悻悻而退。注意到“雾气腾腾”几个字了么?让我们来看看厨房中哪些地方会产生白气,并分析一下它们分别是怎么产生的吧。最常见的要数从锅中冒出的白气了,无论是做稀饭干饭、烧水、炒菜,都会有大量的白气从锅中冒出。这是因为锅中产生的大量高温水蒸气遇到外界的冷空气,液化变成了小水珠,也就是水雾;在打开冰箱时,有时会发现从冰箱中流出一股股的白气,这是由冰箱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中较冷的气体

40、而液化产生的;在大家吃冰激凌时,冰激凌周围也会有一股股的白气从上往下“流”,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冰激凌液化变成了小水珠,从而形成白气。所以无论哪种白气,都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只不过形成的具体途径不一样。另外,冬季人们从口中哈出的白气,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罐上的“出汗”,都属于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同学们要注意观察分析哦。在前面林则徐的小故事中,“雾气腾腾”其实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饮品而液化形成的水雾,林则徐误以为很烫,所以失了颜面。但后面发生的故事,也让我们领略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智慧。关于“白气”,最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将头手或身体其他部位置于白气之中,由于水蒸气液

41、化会放出大量的热量,会烫伤皮肤和肌肉组织,其严重性甚于开水烫伤,切记!课本上有一个实验图,如右所示,你能从中总结出哪些物理知识呢?解析:观察到的现象: 从物态变化的角度: 从改变内能方式的角度: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 鸡蛋饼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材料:鸡蛋,韭菜末,芝麻,全麦粉,盐做法:1、鸡蛋放入碗中打散,面粉放入容器中,加入蛋液、盐、芝麻调成稀糊,再加入韭菜末调匀。 2、油烧热,倒入面糊平摊开,小火煎至两面金黄色盛出装盘即可。第11课 杠杆厨房中有哪些杠杆?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呢?在各种工具中,杠杆的作用分别是什么?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

42、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且据此原理还进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他曾经借助杠杆和滑轮组,使停放在沙滩上的桅船顺利下水。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曾把罗马人阻于叙拉古城外达3年之久。关于杠杆的工作原理,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记载过。战国时代的墨家曾经总结过这方面的规律,在墨经中就有关于天平平衡的

43、记载:“衡木:加重于其一旁,必锤重相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平衡量的一臂加重物时,另一臂则要加砝码,且两者必须等重,天平才能平衡。这句话对杠杆的平衡说得很全面。里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变两端重量使它偏动的,也有改变两臂长度使它偏动的。这样的记载,在世界物理学史上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在厨房中,有哪些杠杆呢?同学们只要稍稍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的杠杆呢。比如吃饭用的筷子、炒菜用的铲子、盛饭用的勺子、切菜用的刀、煎锅都是杠杆,而且都是费力杠杆。那么,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还有没有其它杠杆呢?有没有省力杠杆呢?当然是有的,比如水龙头,是简单机械中的轮轴,其本质也是杠杆,就是省力杠杆,还有煤气

44、灶开关、啤酒开瓶器,都是省力杠杆。脚踏式垃圾桶的可是又有省力杠杆,又有费力杠杆哦,你能够分析吗?回锅肉材料:五花肉半斤,尖椒一个,青蒜4-5根,(还可以放豆干,再放根红椒点缀,),白糖2茶勺,生抽1汤勺,盐2克,鸡精,料酒,姜片,葱段;蒜片,郫县豆瓣酱1汤勺。做法:预先处理:将整块五花肉放入热水中煮熟(筷子扎下去可以扎透),期间点些料酒,放两片姜,两三段葱;然后放入冷水中冷却。其中,冷水中冷却的步骤可以使肉快速收缩,帮助成型,增加嚼劲儿,是普通厨子变大厨的关键步骤,不可省略哈。 1、青椒切菱形段,青蒜拍一下蒜头,切寸段。蒜头和蒜叶分开放。 2、预先处理过的五花肉切薄片,越薄越好。俺就这刀工了,算比较厚的啊。 3、蒜拍碎(没拍),郫县豆瓣剁成茸(碎点儿好看也好吃)。 4、处理好的肉片下油锅,旺火煸炒。直至肉片打卷,变得焦黄。 5、将超好的肉片拨至一边,下入蒜末和郫县豆瓣,用小火炒出红油。 6、倒入尖椒段和青蒜蒜头,烹入糖,生抽,盐。注意:郫县豆瓣酱和生抽均有咸度,盐一定要酌情放。 7、待尖椒和蒜头香味出来,放入青蒜叶及鸡精兜匀。青蒜叶熟的很快,这个步骤只需要30秒或者更短,只要看到青蒜叶被油裹住就可以了。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