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有效性策略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有效性策略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有效性策略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有效性策略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有效性策略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精选话题 深入文本 反思提升 浅谈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有效性策略内容摘要:目前,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由表现,导致教学中的对话出现很多虚浮和无效的现象,缺失了对话教学的真实意义。那么如何提高教学中对话的有效性呢?首先,教师在课前能深度挖掘文本,精心预测学生解读文本时的差异,高屋建瓴的构建高质量的阅读话题。其次在课内,教师能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上,做一个耐心的等待者,有效的引领者,灵活的调控者。此外,教师还得及时地反思,不断修炼“内功”,提高自己对课堂对话的驾驭能力。关键词: 阅读话题 以人为本 反思 有效目前,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2、强调学生的自由表现,导致课堂中的“对话”泛滥,或者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对不起“话”,学生对“对话”无兴趣,感悟不够,体会肤浅。这样的“对话”是低效乃至无效的,那么如何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不浮在表面,更为有效呢?一、课前悉心预设,优选话题有效对话的基点“阅读话题”是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一步一步逼近文本中心意图的对话主题。一篇课文总是渗透作者与编者的意图或价值取向。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同样,我们在备课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能在精心预设时建构高质量的阅读话题,将直接决定着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1、立足文本,建构话题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都是专家们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他

3、们经过多次的去粗取精、高度浓缩。有些内容甚至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备课时,只要教师对作者的写作目的和编者的编写意图了解透彻,全面把握教材的特点,才能提炼出“牵一发而动全身”阅读话题,这将直接决定着阅读教学中对话的效果,制约着阅读教学的质量。如教学凡卡一课,老师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为话题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应该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怎么会对生活失去信心?他的生活究竟怎么样呢?学生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探究心理。在这样一种探究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很快地进入广泛而自由的对话中。又如教学父亲的菜园一课,老师以“望着这一块贫瘠的土地,我问父亲:豌豆真的能长出来吗?”和“父亲的菜园就

4、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两句话为话题,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探究:这样的一块贫瘠的土地为什么会变成碧绿的翡翠?父亲身上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这一块荒地上嵌上一块碧绿的翡翠?特级教师钱梦龙说:“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合适的一个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分析的口子,由此入手带动全篇。”上述几个案例中,正是老师深度挖掘课文,寻找突破点,选择直指文本内涵的话题,吸引了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学生兴致勃勃地从字里行间捕捉自己所关心的信息,阅读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关注学情,建构话题在挖掘教材的同时,我们还得思考:如果学生已经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办;如果学生知之甚少,自己又该怎么办。

5、关注学生拿到这篇课文时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学生会感到困惑或不解。一切以学生为本,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而努力。以苏教版第九册成语故事为例。这一课讲了三个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教学本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伊始,我转身在黑板上简笔画一支“矛”和“盾”,在我画的时候,身后传来“矛”,等画完盾,学生又齐声道:“这是盾。”我原本是想让学生认识矛和盾,没想到学生都知道,顿感脸上有些热的感觉,心想:既然学生都知道,不是有“多此一举”之嫌?但课还得继续上,我振作精神,脸带微笑地说:“打开课文,咱们来学习成语故事中的第一个故事自相矛盾,这个故事既短又有意思

6、,请同学们认真地多读几遍,等会,我请你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话音刚落,只见有五、六个同学刷地举起了手,其他同学则认真地按的要求读故事。我疑惑地来到举手的同学前,俯下身子,关心地问:“有问题吗?”“没有,老师,我会讲了。”学生见我不相信,又补充道,“我早就读过这个故事了,我给您讲一遍?”“现在不用,请你再认真地读一读这个故事,好吗?”学生看了我一眼,欲言又止,乖乖地读书了。当我挺身环顾四周时,发现读书声早变得稀稀拉拉了。学生一幅漫不经心的样子,等着我布置新任务整堂课,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只有几个“乖巧”的学生配合着我。课后,心中郁闷至极,原本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学生是这么的不配合,不领情。同一课,我市

7、一位名师是这样做的:教师在课前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学生对“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三则成语故事早就是耳熟能详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确定以“品人物言行,感悟人物形象。”为话题,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文本。有了这样一个富有探究性的话题,学生就能充实地、自主地、舒展地与文本进行自由的对话。学生会兴致勃勃地从字里行间,感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享受民族文化的精髓。同时通过研读这一个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学生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洗礼。教师只有对文本重点、难点、亮点、要点等做到深入领会和精确把握,对学生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地引领学生一起在文本

8、中徜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能走向深入,从而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的“对话”奠定了基础。二、课内尊重学生,潜心会文有效对话的支点阅读教学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当教师作为对话者,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上时,教师应牢固地树立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的思想,在课堂里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耐心地等待学生潜心会文后,有层次地引领学生认真思考,深入感悟文本,并能灵活的调控课堂中的一些即时生成,顺势而导,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支持对话的持续展开和不断优化,那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将和谐而涌动生命的灵性。1、做一个耐心的等待者当下我们的课堂,学生还没把课文读透,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来交流交

9、流。”这样,其结果就是学生无话可讲或者是讲得比较肤浅。因此,为了让对话更为有效、精彩,教师必须给足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只有保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做记号,加批注,才能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走向深入,才能感悟出其中的某些东西,也才能在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精彩纷呈,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特级教师孙建峰在执教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课文,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写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交流。生1:诗曰:“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儿童”与“游人”的换位,看出冰心奶奶的心里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生2:“颐和园门口

10、,就像散戏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在一般的人看来,这群孩子是顽皮的、令人讨厌的,而冰心却把他们看成活泼、可爱的小天使。生3:太阳是光明的、温暖的,冰心奶奶说孩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生4:冰心奶奶说我们是天使,是太阳,是花朵,是春天。我们感谢她的比喻,感谢她的提醒。是天使,我们要释放可爱;是太阳,我们要释放光明;是花朵,我们要释放美丽;是春天,我们要释放明媚!(热烈鼓掌)生5: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美在儿童。”(鼓掌!)生6:花是美丽的,也是柔弱的;花是美好的,花期却是短暂的。生命柔弱似花,生命短暂如花,我们应当怎样延续美丽的花期呢?通过这

11、个片段,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教师给足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保证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做记号,加批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走向深入,感悟出其中的某些东西,课堂中出现了精彩而独到的智慧火花。2、做一个有效的引领者感悟具有浓厚的个体经验色彩,对同样的语言和语境,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感受和领悟。课堂中,老师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后,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但往往由于受年龄、阅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此时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这种感悟是浅层次的,不完整的。课堂里,作为学习主体的引领者教师必须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进一步激其思、动其情、明其理、得其法,引领学生深切的感悟文本。教学我盼春天的

12、荠菜一课时,老师引领学生对“坦然”的感悟和理解时,如层层剥笋,由表及里: 第一层:理解“坦然”的表层意思,回忆自己最坦然的时刻。然后将自己的坦然与小女孩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的“坦然”相比照,从而激发了学生新的阅读期待我与女孩的坦然有什么不一样呢?老师顺势引领学生读女孩被人追赶的故事(48自然段)闭上眼睛想象,可以把画面想象在脑子里,也可以把自己当作这个小女孩,感受她此时的心情。在这些语句中,哪一个情景给你印象最深,让你对坦然有更深的理解?第二层:学生读5、6自然段,通过想象,真切地看到了小女孩被追打时,慌忙地跳入河水中挣扎的样子,把自己当做女孩,体验到女孩的害怕、绝望和痛苦后,老师引领学生将当时

13、死亡的威胁与小女孩当下的“坦然”相比照,学生感悟到了小女孩这份坦然的安全和精神上的洒脱后,学生再读描写“坦然”的句子。第三层:学生读第8自然段,体验到小女孩的孤独,老师引领学生将害怕孤独又甘于孤独的矛盾心情与小女孩当下的“坦然”相比照,学生体悟到了女孩那份坦然背后的自由和幸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后,再读描写“坦然”的句子。课堂上,老师紧扣“坦然”这一语感富矿,深入开掘,精心提炼,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强制的牵引,课堂里有的只是真切的对话,深切的感悟。围绕“坦然”三次比照、三次回旋,学生不仅把握了“坦然”的表层意思,更感悟到了它的深层意蕴,使语言文字的感悟,深植于人的情感、想象和心灵。3、

14、做一个灵活的调控者课堂中,“对话”不可能一切遵循课前的预案行进,它随时都有可能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教师作为课堂互动对话的调控者,应提高教学敏感性,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调整互动、促进有效对话。在庐山云雾的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品词析句,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后,第一位学生读课文,当读到“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时,学生念成了“雨后的夕阳如同一团火球”教师委婉地提醒学生把“一轮”读成了“一团”,并教育他读书要仔细。接着第二位学生读,可又读成“一团火球”,教师见学生易把“一轮”读成了“一团”,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讨论:“一轮和一团有什

15、么区别?作者为何不用一团而用一轮?大家先认真地读读课文,然后四人小组讨论。”经过读文、思考、讨论,学生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答案:生1:“一轮”与“一团”都能形容太阳,但“一轮”写出了太阳像滚动的车轮。生2:因为当时太阳周围云海茫茫,波涛起伏,云絮翻飞,在它们的映衬下,太阳也动起来了,看上去不正像滚动着的车轮,所以用“一轮”更合适。生3:“一轮”与“滚动”搭配更合适。生4:“一轮”更适合当时的景象,写出了当时庐山的云雾美,庐山的太阳也美。从这个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教师进行快速判断,很好的把握了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并加以恰如其分的开发利用,灵活地调整原先的教学计划,把课堂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整合到原

16、先的教学计划中,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走向深入,学生不仅感悟到了“一轮”的深层意蕴,还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在发展语言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审美情操的滋养。三、课后自我诊断,反思提升有效对话的生长点我们往往非常重视课前的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精心预设,却常常忽视课后认真地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得与失。尤其重要的是寻找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教学中对话的有效性。梅花魂一文重点表达了长期漂泊海外的外祖父作为一个中国人,他的气节没有变,就像梅花的魂: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梅花一样,坚贞,不移。教学本课的目的正是通过品读语言,体会外祖

17、父的爱国情、思乡意。在教学这一课时,第一次导入是:同学们,你们了解梅花吗?知道有关梅花的知识吗?学生有的谈梅花的颜色,有的谈梅花在我国的历史,有的谈梅花的用处在学生自由畅谈的基础上,老师板书魂,问:“魂”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梅花魂”?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白了梅花“魂”的内涵。此课导入后来改为:以一首王安石的梅引入,让学生谈诗中的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一支独秀,凌寒傲放,不向严冬低头折节,从而引出“魂”。两次导入都是通过让学生谈“梅花”,引出梅花的“魂”的内涵。反思第一次导入,课堂里花这么多时间去畅谈“梅花”的颜色、作用、历史等有没有这个必要呢?仔细分析:从本课教学的中心目标去衡量,显然是多余的,第一次导入的设计造成了课堂中“无效”对话的增加。而第二次导入紧紧围绕本课教学目标过程简洁,目标集中,指向明确,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教师能努力去分析自己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