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取油方式对牡丹籽油成分及品质的影响_第1页
不同取油方式对牡丹籽油成分及品质的影响_第2页
不同取油方式对牡丹籽油成分及品质的影响_第3页
不同取油方式对牡丹籽油成分及品质的影响_第4页
不同取油方式对牡丹籽油成分及品质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同取油方式对牡丹籽油脂肪酸成分、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赵海军1,单宏伟1,曹养乾1,傅茂润2基金项目:菏泽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913061)。作者简介:*,19*年*月出生,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食品新资源开发。e-mail:*。* 通讯作者:傅茂润,男,1981年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和贮藏。e-mail:。,曲清莉2,代红飞21(山东省菏泽市牡丹研究所,菏泽,274000)2(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齐鲁工业大学,济南,250353)摘 要:本文采用直接冷榨法、炒制+冷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制取牡丹籽油,以出油率、优质品质、脂肪酸组成和抗氧

2、化能力为指标比较了不同工艺制备的牡丹籽油的品质。结果表明,尽管直接冷榨的出油率(5.6%)远低于炒制+冷榨(8.3%)和超临界co2萃取(8.2%),但直接冷榨制备的油脂品质和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与超临界co2萃取差别很小(p 0.05),炒制+冷榨则会造成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较大差别(p 0.05), moreover, fried plus cold press extraction resulted great lose in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compounds related to antioxidant activity(p 0.05).

3、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ctive compounds and index were well maintained by cold press extraction, which provide instruc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ld press extraction method in poney seed oil extraction.keywords: peony seed oil, oil extraction, antioxidant activity,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

4、il quality牡丹(peonia suffruticosa andr.)属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 moutan dc),落叶灌木,是原产中国的一种名贵花卉1。凤丹是野生种杨山牡丹的变种1,广泛栽植于山东、河南、安徽、陕西、四川、重庆、湖南等地,传统以采收根皮药用为多。凤丹种子产量较高,一般能够达150200 kg每亩。牡丹籽仁含油量高达30%,并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2-3,可广泛用于医药工业、保健食品、高级化妆品、润滑油等行业,作为新木本油料资源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牡丹籽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已经通过国家卫生部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卫

5、生部2011年第9号公告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为牡丹籽油的食用开发提供了法律基础。食用油的制取方法主要包括压榨法、溶剂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传统热榨法虽然出油率较高,但容易使食用油的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固有的香味丧失,目前,低温冷榨技术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并逐渐成为高端食用油的较佳选择。本文主要比较了低温液压冷榨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两种技术对牡丹籽油脂肪酸成分、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牡丹资源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与处理牡丹籽采收自山东省菏泽市牡丹研究所,2013年采收的牡丹“凤丹白”种子,经干燥、拣选后备用。牡丹籽的处理

6、:制油之前采用三种方式处理牡丹籽,炒制+冷榨(先在炒锅中炒制30 min,再粉碎过40目筛,采用qyz-40型自动液压榨油机榨取6h,推力300t,压力30mpa)、t2:直接冷榨(先粉碎过40目筛,后采用qyz-40型自动液压榨油机榨取6h,推力300t,压力30mpa)、t3:超临界co2萃取(萃取温度40 oc,萃取压力30mpa,萃取时间10h,气流速度2l/min)。1.2 出油率的计算出油率(%)=提取的牡丹籽油重(g)/样品重(g)1001.3品质分析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项下方法,分别测定反映油脂品质的酸值、过氧化值、碘值和皂化值。1.4脂肪酸

7、成分分析参照zhou等4的方法对样品进行皂化和甲酯化处理,采用gc-ms法测定,色谱条件:db-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m),载气为高纯氦气,柱前压47kpa,分流比1:50,进样口温度250oc,接口温度230oc,三阶程序升温: 5 oc/min 3 oc/min 8 oc/min120 oc -210 oc -225 oc -270 oc质谱条件:el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电子倍增器1.5kv,溶剂延迟2min,扫描范围33-500amu,进样量1l,全扫描方式。1.5 抗氧化能力分析1.5.1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参照wang等5的方法。分别制备

8、1mmol/l dpph(乙醇)和100 mg/ml牡丹籽油供试品(dmso)的储备溶液,4oc冷藏,备用。临用时,分别用乙醇稀释为0.2mmol/l使用液和1100 mg/ml的牡丹籽油供试溶液系列。精密量取牡丹籽油供试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加等体积dpph使用液,混匀,室温避光放置30 min,以乙醇为参比,测定517nm处吸光度值。同时以无水乙醇进行空白对照实验。按1-as/a0100%(as、a0分别为供试和空白对照反应体系的吸光度值)计算各浓度供试溶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1.5.2 卵黄脂蛋白pufa过氧化体系中过氧化活性的测定按照史国安等6方法,使用以fe2+诱发卵黄磷脂c-

9、2上的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pufa的过氧化模型。取新鲜的鸡蛋黄加等体积的无菌蒸馏水,搅拌均匀制备蛋黄悬浮液。在2.0 ml反应体系中,包含1.5 mlpbs(磷酸盐缓冲液,ph 7.0),0.2 ml蛋黄悬浮液,0.1 ml 25 mmol/l feso4,0.1ml dh2o,0.05 ml牡丹籽油样品。将试管置于37oc水浴中温浴60 min,然后加入2.0 ml 0.5% tba-20% tca溶液,沸水浴15 min,迅速冷却,于3500r/min离心5 min,以空白管调零(以等量的无水乙醇代替),测定532 nm处的吸光值。对照管以等量的提取介质代替,其它同样品管。样品过氧

10、化率=(样品管a532对照管a532)/对照管a532100%。1.6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 11.5 (spss inc., chicago, il)。差异性分析采用anova程序,数值用平均值 sd来表示。数值平均值之间的显著性分析采用tukeys两两比较法,水平为p = 0.05。2 结果与分析2.1 出油率牡丹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剧烈的加工方式可能会带来营养成分的损失,低温冷榨和超临界co2萃取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一些高价值植物油的提取中,如油茶籽油7、亚麻籽油等8。本实验采用三种方式制取牡丹籽油,效果见表1,直接冷榨的出油率较低,为5.6%,超临界co2萃取方式的出油率为8.2

11、%,与炒制+冷榨联合应用的出油率基本一致(8.3%)。表1 不同取油方式牡丹籽油的出油率取油方式冷榨炒制+冷榨超临界co2萃取出油率(%)2.2 品质分析表2 不同取油方式牡丹籽油的品质取油方式冷榨炒制+冷榨超临界co2萃取碘值(mg/100g)143.46.89a175.127.88b135.124.36a皂化值(mg/g)168.19.78a169.56.30a174.47.59a酸值(koh,mg/g)1.2840.091a1.8660.112b0.900.056c过氧化值(mmol/kg)3.1250.087a6.0190.118b2.9660.147a注:所有数值均

12、表示为平均值sd (n=3),同行的不同字母代表有显著差异(p 0.05)。由上表可知不同取油方式对牡丹籽油理化性质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1) 碘值通常可以用来判断油脂的不饱和程度。油脂的不饱和程度越大,其碘值则越高;反之,则碘值越小。冷榨制得的牡丹籽油的碘值为143.4 mg/100g,而超临界co2萃取的为135.12mg/100g,均小于炒制+冷榨处理的牡丹籽油(175.12mg/100g),且有显著性差异(p 0.05)。(3) 酸值(酸价)是衡量油品质量好坏、精炼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直接反映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多少。若游离脂肪酸过多的存在,将导致油脂更易氧化且烟点降低,影响油

13、脂品质。根据gb2716-2005规定,植物原油的酸值应当小于或等于4 mgkoh/g,规定食用植物油酸值应当小于或等于3 mgkoh/g。,三种制取方式所得的牡丹籽油的酸值顺序为:超临界co2萃取(0.90 mgkoh/g) 冷榨(1.284 mgkoh/g) 炒制+冷榨(1.866 mgkoh/g),相互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均符合国标中对于食用植物油脂的酸值规定。(4) 过氧化值是油脂氧化过程中生成的过氧化物积累量的定量测定值,是最广泛使用的评价油脂氧化程度的方法。本次实验初始测定结果表示,冷榨,炒制+冷榨,超临界co2萃取三种制取方式所得的牡丹籽油的皂化值分别为3.125,6

14、.019和2.966 mmol/kg,冷榨和超临界co2萃取差别不大(p 0.05),尽管均符合上市食用油脂的过氧化值限量(不得超过l0 mmol/kg)。综上所述,三种制取方式中,冷榨和超临界co2萃取差别很小,各理化指标基本可以达到超临界co2萃取的水平,而制油之前的热炒会对牡丹籽油的理化性质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牡丹籽油的不饱和度比一般食用油脂高,如花生油为94.7 mg/100g,油茶籽油为87.6 mg/100g9,而酸值和过氧化值则显著高于花生油(0.692 mg/g,0.520 mmol/kg)、油茶籽油(0.155 mg/g,0.293 mmol/kg)和玉米胚芽

15、油(0.243 mg/g,0.081 mmol/kg)9,这表明牡丹籽油更加容易氧化酸败,可见作为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要作为大批量生产的食用油,牡丹籽油的加工过程和储运方式应当进一步改善,包括榨取方式、精炼工艺以及流通环节,如保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深。2.3 脂肪酸成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牡丹籽油的一大特征2, 3。由表3可以看出,三种取油方式中的主要脂肪酸种类没有很大的变化,其中炒制+冷榨制取的油脂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80.55%,低于冷榨的91.24%,超临界co2萃取的92.12%,这说明炒制过程对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表3 不同取油方式对牡丹

16、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取油方式冷榨炒制+冷榨超临界co2萃取棕榈酸6.489.235.54硬脂酸1.212.021.12油酸24.0922.2322.53亚油酸27.3622.5428.90亚麻酸39.7935.7840.69不饱和脂肪酸总量91.2480.5592.122.4 抗氧化能力2.4.1 牡丹籽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dpph是一种稳定的有机自由基,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可作为抗氧化活性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10。本研究以经典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vc)作为阳性对照药物,测定了牡丹籽油供试品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量效关系,结果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牡丹籽油量的增加,

17、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越来越强,在浓度为40mg/ml时,阳性对照vc、超临界co2萃取、冷榨、炒制+冷榨制取方式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5.68,89.32,74.55和60.82%。2.4.2 fe2+诱导的蛋黄过氧化体系中的过氧化能力在fe2+诱导的蛋黄过氧化体系中,三种取油方式制备的牡丹籽油的过氧化能力不同(表4)。以油酸为阳性对照,超临界co2萃取的过氧化率最低,为10.88%,冷榨的其次,为21.29%,而炒制+冷榨的最高,达到40.46%,超过阳性对照油酸的33.64%。油酸所含不饱和键较低,故而其对丙二醛产生的贡献也较小。炒制+冷榨的过氧化率高于油酸,说明在fe2+在诱导

18、的蛋黄过氧化的同时,也诱导了压榨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过程,从而产生了更多的丙二醛,过氧化率增高;超临界萃取和冷榨的过氧化率低于油酸,表明在温育过程中,这两种方式提取的油中丰富的抗氧化剂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蛋黄和油样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表4 不同取油方式对牡丹籽油fe2+诱导的蛋黄过氧化体系中的过氧化能力的影响取油方式ck冷榨炒制+冷榨超临界co2萃取油酸a5321.0850.061.3160.121.5240.111.2030.071.4500.09过氧化率(%)021.2940.4610.8833.64综合这两个抗氧化测定指标可以发现,超临界co2萃取和冷榨获得的牡

19、丹籽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和冷榨较好的保存了牡丹籽油中的抗氧化成分。3 讨论与结论 油脂提取所采用的工艺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成品油的品质,冷榨法作为一种相对溶剂浸提法更为安全的提油工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低温冷榨技术已在茶叶籽11、火麻仁12、葡萄籽13、小麦胚芽14油脂的提取中得到了广泛研究和部分应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油脂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尽管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具有品质好、出油率较高、省去精炼环节等优点,但因设备成本和使用成本较高的原因,一直未有工业化的推广。由本文的试验结果可知,低温液压快速冷榨法获得的牡丹籽油在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性上与超临界萃取

20、法获取的牡丹籽油差别很小,大幅优于炒制+冷榨油的品质,这表明冷榨法在牡丹籽油的制取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但最大的缺陷是出油率较低(见表1)。冷榨工艺由于其低出油率的条件限制,始终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市场上的冷榨油售价普遍较高,以一种高端油产品的形象出现,这体现了对其进一步研究的价值。那么主要应该解决的冷榨瓶颈工艺问题即如何提高其出油率,降低生产成本15。酶法结合冷榨可能是提升冷榨出油率的有效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冷榨工艺将兼具各种提油方法的优点,并克服自身缺点,成为较为理想的提油工艺方法16。牡丹籽油的不饱和度比一般食用油脂高,而酸值和过氧化值则比较高,这给牡丹籽油的大批量生产、销售带来了难题,如

21、何有效避免加工、贮存、流通和销售环节的氧化酸败是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采用直接冷榨法、炒制+冷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制取牡丹籽油,比较了不同工艺制备的牡丹籽油的出油率、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发现直接冷榨制备的油脂品质与超临界co2萃取差别很小,而传统的炒制工艺则会造成有效物质和生理活性的较大损失,这为冷榨技术在牡丹籽油制取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参考文献:1 洪德元,潘开玉芍药属牡丹组的分类历史和分类处理j植物分类学报, 1999,37(4):351-3682 戚军超,周海梅,马锦琦,等牡丹籽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j粮食与油脂,2005,11,22-233

22、 周海梅,马锦琦,苗春雨,等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分析j中国油脂,2009,34(7):72-744 zhou haimei, ma jinqi, miao chunyu, et al.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peony seed oil jchina oils and fats, 2009,34(7): 72-74.5 wang kun-teng, chen lih-geeng, chou duen-suey, et al. anti-oxidative abilities of essential oils from atractylodes ovata rhizome j. evidenc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