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上《测量水的温度》_第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上《测量水的温度》_第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上《测量水的温度》_第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上《测量水的温度》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技能、思维两手抓 -我上测量水的温度 【摘要】 测量水的温度是三年级科学的一堂技能训练课,笔者在文中以此课为例,探索思考如何上好技能训练课,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如何抓好思维训练。【关键字】技能 思维 测量水温测量水的温度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在第一课学生认识了温度计,学习了读写温度,本课是前一课学习的继续,给学生更多时间去实际练习测量物体的温度和识读摄氏温度,学生将在课堂中分别测量凉、温、热、烫四杯水的温度,并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这是一堂典型的技能训练课,如何上好技能训练课?能否在技能训练的同时还有其他的突破?以下就谈谈我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及思考。一、实验规范教学,

2、采用尝试发现法测量水的温度,关键在于操作的正确性,因此,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要让学生理解每一条规定的意义,并掌握每一步骤的操作规程,以保证后续测量数据的相对准确。所以在这一部分,我这样设计学习测量水温的方法环节1)、选好了测量工具,我们可以开始测水温了吗?你们知道如何测量?上来试一试!(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发全体学生思考、修正。重点渗透为什么要这样测)2)、看来测量水温还很有讲究的。为了测量更精确,人们规定了测量水温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和我们刚才想的一样吗?3)、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方法简化成“三字经”,齐读“拿上端、 悬水中 、视线平 、稳时读、 不离水”科

3、学课材料丰富,学生容易兴奋,急于动手,缺乏对实验操作规范性的思考,眼高手低,认为自己都会了,因而在老师讲解方法时很浮躁,导致听讲不专心,操作起来错误连连,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和现状,在学习和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这一活动时,我采用尝试发现教学法:先请一位按奈不住、跃跃欲试的学生上来尝试测量,学生在测量时暴露出的问题,成为老师最好的教育契机,然后不留痕迹的启发学生思考,最终共同探讨出合理正确的测量方法。这样做既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又能让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还倡导了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一举多得;而且错误来源于学生,更能让学生信服、记忆深刻,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看似简单的操作,原来也颇有讲究,培养了他

4、们按规范操作的科学素养。二、学生情况为本,剪裁教材用教材 根据本校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及对教材的理解,我把原本教材中每隔2分钟连续测量,共测量7次水温,调整为分4次测量;把测量4杯水改为凉、温、热三杯水;教学设计侧重探究性及思维训练。这样改动后:1、延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及需要教材中让学生在长达10分钟的时间内持续测量水温的变化,能培养学生的耐心及细心,让水温的变化过程全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但是多次试教之后,我发现这一要求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高,他们是被动的在参与其中,有大部分孩子很难坚持,分心的人不少。而经过调整后,第一次测量是为了应用如何使用温度计,孩子们在讲解规范操

5、作方法时就已经跃跃欲试,所以第一次测量每个孩子均很投入,早就期盼着老师一声令下;经过第一次测量后,有了点经验,有了点小失误,在全班分析讨论后,老师要求在第一次测量的经验上再次尝试,就很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因此第二次测量水温比第一次更认真,劲头更大。分析两次测量的水温数据后,学生发现水温在变化,有了猜测,要求验证,第三次测量水温的要求就水到渠成、自然生成,不是教师要求他们测量,而是学生自己,强烈的希望通过测量来证明猜测;在三次测量的基础上,学生概括出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第四次测量一为了验证自己总结的规律,二给组长一次动手实践的机会,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所以继续延续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样

6、热情投入,专注而认真。这样调整后,一改10分钟连续测量的沉闷气氛,整个课堂不断生成新的兴奋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断被激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自然被吸引,而心无旁骛。2、省下3次测量的时间,有更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减少简单的机械重复,加大思维内涵,整堂课思维活动贯穿始终,每个环节均有学生思维的参与,让学生手脑并用,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第三部分重点展开叙述)这样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的相当投入,激发了他们活跃的思维。三、方法教学课程,升华思维训练营测量水的温度是一堂科学方法教学课,这一课的学习中,还期望学生能将物体温度的变化与热量的传递建立起联系来,为后

7、续的学习打下基础,为此,整堂课老师不吝时间,让学生多次实践操作,着眼于测量技能的训练;通过一系列有层次有深度的追问,更体现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变单纯的操作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测量水温变化的环节第二次测水温1、在测量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因方法不当造成的误差,想再测一次吗?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老师相信大家会做的更好!别忘了及时记录数据。2、学生第二次测量水温3、汇报比较2次测量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温度下降了)4、我们讨论的时候又过去了几分钟,如果我们现在再测一次,温度会怎么样?你预测会怎样变?用手势表示5、交流 你为什么预测2、3号杯水的温度会继续下降?第三次测水温预测的对不对,我们要用数据来

8、说话!和刚才一样的要求,请同学们第三次测量水温,并计算第三次与第一次水温相差多少。测完的小组根据测量的数据思考交流:水温有变化吗?与原来的水温相比,怎样变化?与你的预测接近吗?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引出热量的概念 你认为失去的热量到哪里去了呢?3、大半节课的时间里,热水的温度在不断的下降,热量也在不断地减少,跑到教室的空气中,1)比较3杯水变化的温度,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吗?2)3杯水下降的一样多吗?你找出热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了吗?3)1号杯的自来水为什么没有太大的变化呢?你能解释一下吗?第四次测量你们觉的我们再测第四次的话,这些水的温度会怎样?4号组长还没测过,3、4号互换任务,抓紧时间再测一

9、次。汇报结果如果下课后再测呢?放学时再测量,或者明天来测呢?水温会怎么样?水温会无限下降吗?为什么不会无限下降?拓展1、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来水的水温继续下降呢?放在哪里?为什么?最后会怎样? 生:放冰箱里。冰箱里的温度更低。水会结冰。2、我们回去试试看吧!在第三次测量水温前,先请学生猜测水温会不会变化?怎么变化?这个预测的过程就有思维的参与,在经过一番思考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测动手实测,用实测检验自己的预测,使猜测和验证有效碰撞,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收集汇总了全班的水温数据后,分析数据,再次思考:水温变化了吗?怎样变化?与预测接近吗?为什么会变化?让学生从众多数据

10、中找出共性,学会表述;通过计算第三次与第一次测量的水温之差,更点拨学生发现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进一步推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课堂上学生思维火花四射,回答问题妙语连珠,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在了解了温度与热量的关系后,请学生解释自来水温度基本不变的原因,引出温差,再追问让自来水降温的办法,提升了学生思维的高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授之以渔。课后让学生尝试把自来水放冰箱,验证是否会降温,再观察有无其他变化的作业,又巧妙的为下节课水变成了冰埋下伏笔。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尽可能的开放,在探究阶段用好“你打算怎么做?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有什么发现?你是怎么想的?谁还有补充?”等语

11、言,使教师成为一个中性的组织者。学生亲历的探究过程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达到了“三思而探、探后三思”的境界。四、面全体重细节、探究活动有序化引导学生思维深入、发现数据包含的规律,准确的数据是关键。为了保证学生测量数据的准确,除了让学生掌握规范操作方法外,实验的每个细节都下足功夫:如 36支温度计的筛选(误差在1之内)、预备热水的温度选择74和45(既要利于学生比较出差距,又能保证安全,倒翻时不止于烫伤)、倒水的时机(在学生背测水温方法时倒,不至于倒出后温度下降太多)、选择3杯水还是4杯水等等。为了便于学生理清思维,实验记录表的设计也下了细工夫:一选择横列,每一杯水三次测量的水温列在一起,便于发现

12、规律;横列还能使若干个小组同时填写数据,节约课堂时间。二表格的底色也按水温从冷色到暖色,一号杯水温最低用蓝色,三号杯则为桔红色。第 组 第 组第 组第 组一号杯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相差二号杯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相差三号杯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相差这些细节都帮助三年级的孩子从数据上升到规律、从形象到抽象。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名言,运用到科学课上是再贴切不过了。有效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本堂课中面向全体孩子,每个孩子测量的数据都呈现在班级的汇总表中,面对学生数据中因为实验操作不规范、数据处理不仔细等原因引起的不良生成,教师要及时发现,并采用反思思辨法,让学生自行修正,化解不良生成。探究性学习需要灵活、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