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对儿科学发展的影响及思考汇总_第1页
创新对儿科学发展的影响及思考汇总_第2页
创新对儿科学发展的影响及思考汇总_第3页
创新对儿科学发展的影响及思考汇总_第4页
创新对儿科学发展的影响及思考汇总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新对儿科学发展的影响及思考儿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门研究人与医学的学科,且涉及到人类 一个特殊的群体 儿童。在很久以前, 儿童的身心健康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被医 学与社会所忽视, 随着社会对儿童成长及健康关注的提高, 小儿疾病的治疗与护 理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儿科学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 生了。我国儿科医学发展历史源远流长, 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 我 国儿科学有了很大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主要是创新成果少, 原创性成果更是屈指可数。 从事儿科学专业的领导及专业人 员要自觉的把 “建设创新型国家” 的国家发展战略贯

2、彻到自己的学科中来, 这是 当代儿科科研工作者的历史责任。1. 创新性研究的概念和内涵关于创新性研究的概念和内涵,许多专家学者提出精辟的见解。从有关的文 件和领导人讲话中可以看到许多相似的提法: 创新性研究、 原创性成果、 原始创 新、源头创新、自主创新、二次创新以及模仿创新等。有专家认为创新包括两大 方面,即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 有的学者还把创新的内涵扩大到经济、 体制等各 方面。什么是创新性研究和创新性成果?什么是原创性研究和原创性成果?我们 可以从世界公认的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的授予条件中寻找到 权威性解释:(1)做出最重要发现(discovery),最重要发明(inventi

3、on)用在物理学奖;最重要改进(improveme nt)用在化学奖的研究成果;(2)对人类最有影响的成果。 其关键词是: 发现和给人类带来最大益处 (discovery and greatest ben efit on man ki nd。第一个条件中的最字可以理解为无论发明还是发现 都是世界首创。例如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 发现了 X 线的伦琴,提出并建立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沃森和克里克以及首创了基因重组技术的伯格等。 获得诺贝尔 奖的第二个条件是对人类最有影响的成果,可以理解为使人类普遍受益的成果。 如疫苗的研发,青霉素的发现等。创新性研究就是对人类生产力、生活、文明以 及社会发展产

4、生重大推动作用和深刻影响的, 使人类普遍受益的, 且具有划时代 意义的事件。2 儿科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2.1 儿科学起源迄今为止, 西医儿科学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仍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 在 中世纪及在此之前, 儿童的健康受到了社会的严重的漠视。 在欧洲, 儿科学做为 一门独立学科出现是在 1850 年。儿科学成立之前,在欧洲,婴幼儿的医疗需求 都是由家庭、朋友及助产师完成, 内科医生很少参与小儿疾病的治疗 1 。但在美 国,儿科和内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合为一体的, 内科医生同时参与小儿疾病 的诊治。直到19 世纪末,一些学者才集中致力于儿科专科疾病的研究。 1883 年, 德国成立了儿科

5、学会”。1897年,亚瑟 施洛斯曼在德累斯顿建立了第一所专门 收治婴儿的医院, 几乎在同时, 他又建立了第一所专门培养儿科护理人员的学校 。被誉为 儿科学之父”的德国医学家亚来罕伯 雅可比创建了美国第一所儿 童诊所。在美国,早期主要的儿科协会是 1888 年成立的美国儿科协会,正是儿 科学术研究中心的发展及对临床调查研究的重视,促成了 1929 年东方儿科研究 学会的诞生。这个组织在 1932 年发展成了儿科研究学会,为年青学者提供了一 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同时,不少关于儿科专科的杂志和书籍不断涌现。 1932 年, 世界上第一本儿科期刊面世,它是由美国儿科学会(AAP )和莫斯比出版公司共

6、同推出。1947年,美国儿科学会创建了杂志儿科学。1850年,弗里德里希 路 德维格在莱比锡城出版了一部关于儿科学的参考巨著,它涵盖了自 1472-1849 年的儿科学发展史,包括儿童医院的建立、儿童各方面疾病的相关书籍及论文, 以及提高对儿童健康关注的意识 3 。随着儿科学专科的逐渐形成,在 19世纪欧 洲许多国家的医学院将儿科学做为一门单独课程同其它医学学科一起用于临床 教学。2.2 儿科学的发展儿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在二十世纪初,随着人们对儿童健康关注的 加强,社会对小儿的专业护理要求越来越迫切。 在这种背景下, 儿科做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儿科学的成立,为儿童

7、保健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例如,佝偻病和坏血病的根除, 对儿童普遍实施结核病的预防免疫以及合理膳食 标准的制定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儿童的生活质量并且明显降低了小儿的死亡 率。在二十世纪后半个世纪,儿科学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50 年前,儿科学和新 生儿特护病房还未出现, 心胸外科也才刚刚起步, 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 白血病 和恶性肿瘤被视为不治之症,而小儿麻痹症、脑瘫以及 Rh 溶血是困扰儿童健康 最常见疾患。 而现如今, 这些疾病都已经得以有效控制, 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已 经彻底被消灭了。2.3 我国儿科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从新中国成立起, 儿科学的工作就在我国老一辈儿科学专家带领下起步, 从

8、当时全国唯一权威性专业学术杂志中华儿科杂志 (1950年创刊)发表的 论文可以看出, 20世纪 50至 70年代的科研工作绝大多数处于临床研究的起始阶段,论著题目常为“临床病历分析” 、“临床经验总结”等,缺乏前瞻性研究, 也没有循证医学研究科研报告。 实验性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由于当时的政治和经 济因素,一些专家、教授的创新科研思路和研究方法并未取得丰硕成果。2.4 我国儿科学科研的发展20 世纪 70年代初我国儿科学发展刚刚度过“文革”的停滞迎来复兴,新生 儿医疗在我国儿科事业中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儿科学科研工作者们千方百计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成立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针对多种新生儿

9、疾病, 积极开展 早产儿合作研究,使新生儿发病率、病死率明显降低,早产儿存活率明显升高。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和 中华儿科杂志 是中国儿科学术促进的两大平台。 对外 交流是儿科学分会重要的工作内容。积极与国际友人联系,推动儿科学分会于 1973 年加入国际儿科学会。儿科学会参加了世界儿科大会第五、八界和第十四 届之后所有界会议 4。20世纪 80年代初我国恢复了培养研究生的学位制度。 科研经费也有原来的 计划经济划拨模式转变为项目申请、评选择优、经费支持体制。上世纪 80 年代 至 90 年代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立,此后,各部委、省、市以及部队也纷纷 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基金、项目、计划等,科研经

10、费来源实现了多元体制,科研题 目也不再是建国初期时的单一自选课题, 而是国家级重点项目、 国家级联合攻关 项目以及各省、 部级的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支持。 儿科科技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种 渠道申请到科研经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 “ 211”重点学科建设资金、科技部“ 973”计划和“ 863”科技攻关计划等。此 外,各省、市、自治区和部队的上百种基金、项目和计划也提供科研经费。在临 床研究方面, 我国条件较好的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儿童专科医院的资深医师的诊 治水平已同国际水平相当。3 我国儿科学创新性研究存在的问题3.1 获奖级别偏低,国家级别的奖项太少近 30 年来获

11、得各部委、 省、直辖市和部队军级以上级别的科技成果已达数百 项,尽管数量不少, 但最高级别的奖项太少, 绝大多数为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国家 级别奖一等奖无人问津, 与其他医药类专业相比, 儿科医学专业获得奖项的数量 和质量均偏低,其中具有创新性的科技成果寥寥可数。3.2 原创性成果太少引进国外先进科研成果是我国儿科科研追赶国外的必由之路, 为我们赢得了 时间。有的研究在引进、 消化吸收国外的基础上进行, 对原有的概念进行了深化, 对方法略有调整,在技术上也有所改进。尽管数量不多,但也具有创新性,可以 认为是模仿创新或二次创新。但原创性成果太少。3.34 对儿科学创新性研究的思考4.1 发扬中国儿科

12、人奋斗精神发扬和学习我们老一辈儿科专家和先行者们在儿科学并不为人所重视的困难 情境下,一步一步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中国儿科人精神。 儿科的起源与发展是一 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儿科的先驱者们穷尽毕生之心血为小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医 疗环境,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推动下, 儿科亚专科做为儿科发展的新阶段茁壮 成长起来了。4.2 远离诱惑,潜心进行创新性研究 重复性研究和模仿性研究课题对于正在科学研究的征途中学习的年轻学子来 说是必要的,但是对于那些资深教授、 著名专家来说, 则需要选择一条最艰险的 路程,进行创新性研究。 在目前的社会风气下很多人不能潜心做研究, 而是被一 些利益所左右。5 创新在儿科学

13、发展中的影响 儿科学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是小儿所有身心疾病的统称,随着对儿科不同 专业领域研究的加宽加深, 儿科亚专科做为儿童疾病的护理和研究的第二个重要 阶段出现了 2 。以儿科亚专科的建立来阐述创新在儿科发展中的作用及影响。5.1 小儿传染病学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儿科医师们主要致力于白喉、婴儿腹泻、结核、链 球菌感染及其并发症的研究, 其它传染病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当前,儿 童仍然面临许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主要有 HIV 、新发传染病( SARS 、手足口 病、甲型 H1N1 流感、禽流感等)、耐药菌的出现、机会感染以及发展中国家的 传染病的流行。 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医学

14、基因学时代的到来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 展将会为小儿传染病学的病原学诊断与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5 。5.2 小儿呼吸病学结核病、肺囊性纤维性变、哮喘以及新生儿肺疾病一直是困扰儿童健康的主 要的呼吸系统疾病。 二十世纪初小儿呼吸病学作为一门儿科附属专科形成了。 气 管内导管的发明以及支气管扩张剂在哮喘的应用给临床医疗带来了巨大的益处。 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 尽管小儿呼吸病学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但是,我 们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仍然十分艰巨。 据统计,地球上有两亿五千万人患有哮喘, 而哮喘正是小儿最多发疾病之一,此外,全球每年新增活动性结核病八百万例。 正是因为如此严峻的形势,小儿呼吸病学家必将

15、在未来的国际领域中发挥越来 4 重要的作用 6 。5.3 小儿内分泌学 小儿内分泌学从单纯性的生化及代谢性临床研究演变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 在20世纪早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儿科内分泌学家主要致力于研究内分泌 学系统的个体发育、 新生儿围生期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内分泌和代 谢疾病的筛查、 性分化异常及青春期成熟障碍的治疗、 儿童期成长及发育测量标 准的完善、 人体内激素的生理机能的研究、 先天性内分泌紊乱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以及自体免疫性内分泌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原理。 而在今后的五十年里, 内分泌学 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于细胞、器官移植及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7 。5.4 小儿心脏病

16、学在过去的 60 年里,小儿心脏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心脏彩超及磁共振逐渐代替 了诊断性的心内导管术, 而心导管治疗术迅速应用于临床, 并取代了外科开胸手 术挽救了大量患儿的生命。儿科心脏学的发展的前提是因为拥有一支优秀的队 伍,包括病理学家、生理学家、心脏病学家、外科医师以及麻醉医师。今天,越 来越多的遗传学家, 分子生物学家和其它基础学家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相信小儿 心脏学定有灿烂的未来,能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福音 8 。5.5 小儿神经病学19 世纪六十年代,小儿神经病学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学科。 20 世纪七十年代 到九十年代是小儿神经学高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 大量合格的小儿神经专 科

17、医师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涌现。 随着专科医师的不断涌现, 小儿神经病学的规模 也得以不断壮大。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 神经科只是儿童医院里的一个相当 小的科别,如今,它的规模已经增强了八倍甚至十倍来满足临床中病人的需求 9 。如今儿科专科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恶性肿瘤和遗传缺陷的移植治疗、 遗传性疾 病的基因治疗及预防、发展中国家的营养不良和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以及胎儿医 学。尽管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但是各个专科的发展有着共同的兴趣和方式, 他们 都涉及到儿童发育异常的护理研究, 都对发育生物学的基本原理非常感兴趣。 所 有的专科都致力于研究疾病的病因病原学,以应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6 总结 儿科学的起

18、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创新在这条道路上起了重大的 作用,中国儿科学的创新性发展仍亟待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努力, 我们一定 会为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参考文献】1 Mahnke CB.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 Specialty: The History ofPediatricsJ. Clin Pediatr.2000, 39(12): 705-7142 Weirich A,Hoffmann GF.Ernst Moro(1847-1951)-A great peditic career started at

19、 the rise of university-based pediatric research but was curtailed in the shadows of Nazi lawsJ . Eur J Pediatr, 2005,164(6): 599-6063 Trimble VT , Williams Th, Bracher K. et al.The Biographical Encyclopedia of AstronomersM.1nded. New York:Springer New York,2007:275-279.4 中国医学科学院 .周华康: 春风化雨 情系儿科 j 中华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