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沉降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_第1页
氮沉降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_第2页
氮沉降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_第3页
氮沉降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_第4页
氮沉降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序号: 编码: 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氮沉降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学校全称: 南 昌 工 程 学 院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 李双龙 王盼 王振峰 王文霞 陈凤 张爱芽 指导老师 : 吴建平 樊后保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 a2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申报者代表情况姓名李双龙性别男出生年月1991年10月学校南昌工程学院系别、专业、年级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10水利水电工程学历本科学制4入学时间2010年9月作品名称氮沉降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植物多样性

2、的影响毕业论文题目通讯地址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南昌工程学院15栋北楼529寝室邮政编码330099办公电住地通讯地址南昌工程学院15栋北楼529寝室邮政编码330099住宅电他作者情况姓 名性别年龄学历所在单位王盼男22本科 南昌工程学院王振峰男23本科 南昌工程学院王文霞女22本科 南昌工程学院陈凤女21本科 南昌工程学院张爱芽女23本科 南昌工程学院资格认定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意见以上作者是否为2013年7月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高等学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是否 (部门签章)年

3、月 日院、系负责人或导师意见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是否负责人签名:年 月 日b1申报作品情况(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2本部分中的科研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3作品分类请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填写;4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作品不在此列。作品全称氮沉降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作品分类(d)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 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 康、卫生、食品等)

4、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 工、生态、环保等)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目的:通过研究氮沉降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为亚热带植物的保育提供依据。基本思路:以野外长期定位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为研究对象,对照处理对样方每年每公顷施加不同量的氮,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植物多样性,多样性指数,相似性指数,从而得出氮沉降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科学性:本作品基于长期野外控制实验平台,研究氮沉降7年后对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杉木人工林中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先进性:尽管我国为世界上第三大氮沉降区,但在国内关于氮沉降与森林关系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

5、步。本课题选取我国福建沙县为实验基地,研究了氮沉降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独特性:以往关于氮沉降与森林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温带及热带地区,而本课题研究的是亚热带地区氮沉降对森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应用价值:本课题为氮沉降对亚热带地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为物种的保育措施提供现实指导意义。现实意义:本课题评估了氮沉降对森林植物群落带来的威胁,为制定合理对策进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依据。学术论文文摘本研究以野外长期定位研究平台为基础,通过7年的氮沉降试验,研究了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的响应。处理分为第一组:n0(c),0 kg n hm-2yr-1

6、;第二组:n1,60 kg n hm-2yr-1;第三组:n2,120 kg n hm-2yr-1;第四组:n3,240 kg n hm-2yr-1。结果表明,林下植物中共发现53种植物,分别为34科45属。对照处理中有植物24科28属34种;n1处理中有21科25属29种;n2处理中有14科16属17种;n3处理中有9科9属10种。其中,菝葜和沿海紫金牛在4个处理中均发现,属于广布种;毛冬青、粗叶榕、毛花连蕊茶、毛枝连蕊茶、香附子在n0-n3中均有发现,属于较耐受种;茅莓、羊乳、羊角藤、琴叶榕、紫麻、杜虹花、乌蔹莓、海金莎在n0和n1中发现,属于一般耐受种;黄瑞木、黄樟等16种植物仅在n0中

7、发现,可能为敏感种。经综合分析得: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植物多样性呈现减少的趋势,多样性指数增加,群落相似性指数明显降低。此结果表明,氮沉降量的增加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植物多样性有不利的影响。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上或报刊上发表及所获奖励鉴定结果请提供对于理解、审查、评价所申报作品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有技术及技术文献的检索目录1、stevens, c.j., dise, n.b., mountford, j.o. & gowing, d.j. (2004) impact of nitrogen deposition on the species richness of grasslan

8、ds. science 303, 1876-1879.2、stevens, c.j., dise, n.b., gowing, d.j.g. & mountford, j.o. (2006) loss of forb diversity in relation to nitrogen deposition in the uk: regional trends and potential controls. global change biology 12, 1823-1833.3、galloway, j.n., townsend, a.r., erisman, j.w., bekunda, m

9、., cai, z., freney, j.r., martinelli, l.a., seitzinger, s.p. & sutton, m.a. (2008) transformation of the nitrogen cycle: recent trends, question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science 320, 889-892.4、lu, x., mo, j., gilliam, f.s., zhou, g. & fang, y. (2010) effects of experimental nitrogen additions on p

10、lant diversity in an oldgrowth tropical forest. global change biology 16, 2688-2700.申报材料清单(申报论文一篇,相关资料名称及数量)材料清单:论文一篇。论文在生物多样性学报投稿中。科研管理部门签章 年 月 日c.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说明:1.申报者可根据作品类别和情况填写; 2.填写此栏有助于评审。国外研究水平大气氮沉降是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氮沉降量是以前时期的3-5倍(ipcc,2007)。由于化石燃料和森林生物量消耗仍在持续,氮沉降量在本世纪还将继续增加(gallow

11、ay et al.,2004)。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氮沉降增加影响生态系统的诸多方面,是改变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氮沉降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在温带森林长期氮沉降试验结果显示较低量的氮沉降有利于植物生物量的积累,但在高氮处理下(108 kg n hm-2yr-1)不利于植物的生长(hgberg et al.,2006),高的氮沉降处理减少温带森林植物多样性(hurd et al.,1998)。在热带森林中也有相类似的研究报道,lu等(2010)研究表明,低到中等程度氮沉降(100 kg n hm-2yr-1)处理对热带森林多样性影响不大,而在高的氮沉降处理下(150 k

12、g n hm-2yr-1)植物多样性降低。在温带森林中,氮利用效率高的优势种在氮可利用性较高条件下通过竞争排斥机制影响其他物种生长,从而影响森林物种多样性(gilliam,2006)。国内研究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 也是丧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氮素是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 而且很大一部分陆地生物多样性集中于森林, 所以氮沉降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应受到大量的关注。然而, 在中国, 有关氮沉降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刚刚起步, 只有为数很少的长期研究 , 大范围内的研究尚未展开。中国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长期氮研究项目( dhsltnr), 于2002年在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

13、护区南亚热带代表性森林(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建立3个永久性氮沉降样地, 率先开展了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氮沉降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也得到了高度重视, 目前仅报道了氮沉降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对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前期工作已逐渐展开, 具体动态正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 国内其它地方还未见氮沉降对森林植物多样性的具体研究报告。 总的来说, 我国对氮沉降影响植物多样性的研究还处于启动阶段 。为了增进人们对氮沉降影响植物多样性方面的认识, 引起人们对氮沉降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有效解决氮沉降全球化问题的重视, 以及为我国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和相关的管理提供参考,本课题通过在亚热带

14、地区福建沙县建立实验基地,对植物进行不同氮量处理,在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之后,从而得出氮沉降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情况。d.推荐者情况及对作品的说明推荐者情况姓 名傅声雷性别男年龄48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邮政编码510650单位电宅电话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 (签章) 年 月 日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作出阐述 从收集的数据及分析结果来看,本作品是在野外调查基础上收集的数据,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和外延性。 请对作品的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作出您的评价 基于长期的野外控制实验,本作品调查了亚热带典型人工林植物生物多

15、样性对氮沉降的响应,是一项充实氮沉降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的工作,所得的数据对于科学评价植物在环境变化背景下生存状况,以及为将来怎么样保护好森林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数据,具有很强的潜在应用价值。其它说明推荐者情况姓 名李凤性别女年龄50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南昌工程学院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天祥大道289号邮政编码330099单位电宅电话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 (签章) 年 月 日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作出阐述 本作品基于野外的试验调查,是申请者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的工作,所用方法准确,收集的物种数据详实可靠。 请对作品的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作出您的评

16、价 我国氮沉降背景值很大的情况下,植物多样性存在减少的风险。本作品基于野外调查,研究了氮沉降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于全面认识森林中那些可能消亡或继续生存的物种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将来进行合理的森林管理和植物的保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它说明各高校评审委员会初评意见 评委签名: 年 月 日学校组织协调机构确认并盖章 (团委代章) 年 月 日 学校主管领导意见、学校行政确认盖章 主管领导签章: 学校行政签章年 月 日e全省组织委员会办公室资格和形式审查意见组委会办公室资格审查意见 审查人(签名) 年 月 日组委会办公室形式审查意见 审查人(签名) 年 月 日组委会办公室审查结果合格 不合格 负责人(签名

17、) 年 月 日f参赛作品打印处研究报告氮沉降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作者:李双龙 王 盼 王振峰 王文霞 陈凤 张爱芽 摘要:本研究以野外长期定位研究平台为基础,通过7年的氮沉降试验,研究了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的响应。处理分为第一组:n0(c),0 kg n hm-2yr-1;第二组:n1,60 kg n hm-2yr-1;第三组:n2,120 kg n hm-2yr-1;第四组:n3,240 kg n hm-2yr-1。结果表明,林下植物中共发现53种植物,分别为34科45属。对照处理中有植物24科28属34种;n1处理中有21科25属29种;n2处理中有14科16属17种;n

18、3处理中有9科9属10种。其中,菝葜和沿海紫金牛为广布种,在4个处理中均有发现。毛冬青、粗叶榕、毛花连蕊茶、毛枝连蕊茶、香附子在n0-n3中均有发现,属于较耐受种。茅莓、羊乳、羊角藤、琴叶榕、紫麻、杜虹花、乌蔹莓、海金莎为一般耐受种,在n0和n1中发现。另外,黄瑞木、黄樟等16种植物可能为敏感种,仅在n0中发现。总之,随着氮沉降的增加,植物多样性呈现减少的趋势,多样性指数增加,群落相似性指数明显降低,在氮沉降增加背景下消失植物种的保育措施应当受到重视。关键词:氮沉降,生物多样性,杉木人工林大气氮沉降是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据研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氮沉降量是以前时期的3-5倍(ipcc,2007

19、)。氮沉降是全球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davidson,2009)。由于化石燃料和森林生物量消耗仍在持续,氮沉降量在本世纪还将继续增加(galloway et al.,2004)。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氮沉降增加影响生态系统的诸多方面。在温带森林长期氮沉降试验结果显示较低量的氮沉降有利于植物生物量的积累,但在高氮处理下(108 kg n hm-2yr-1)不利于植物的生长(hgberg et al.,2006),高的氮沉降处理减少温带森林植物多样性(hurd et al.,1998)。在热带森林中也有相类似的研究报道,lu等(2010)研究表明,低到中等程度氮沉降(100 kg n hm-2yr-1)

20、处理对热带森林多样性影响不大,而在高的氮沉降处理下(150 kg n hm-2yr-1)植物多样性降低。但是在温带和热带地区由于土壤质地等因素的不同(例如在温带地区通常受到氮限制,而在热带地区森林氮含量丰富但受到磷元素的限制),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也有差异。在温带森林中,氮利用效率高的优势种在氮可利用性较高条件下通过竞争排斥机制影响其他物种生长,从而影响森林物种多样性(gilliam,2006);在热带森林中,氮沉降通过诱导土壤酸化效应,引起“富氮”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物功能群显著减少(lu et al.,2010)。目前,大气氮沉降增加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已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研究内容(

21、davidson,2009)。据ipcc第四次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氮沉降量增加了3-5倍(ipcc,2007),由于农林产业的氮使用量在短期内将维持现状,全球氮沉降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可能继续增加(galloway et al.,2008)。氮沉降的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在温带森林长期氮沉降试验结果显示较低量的氮沉降有利于植物生物量的积累,但在高氮处理下(108 kg n hm-2yr-1)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氮沉降的增加在短期内对植物生物量的积累有促进作用(hgberg et al.,2006),从长时期的角度又可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一个负作用。众多观测表

22、明,在温带、寒带地区都有报道氮沉降对植物多样性影响的报道(hurd et al.,1998; bobbink et al.,2010; stevens et al.,2004) 。对于同时受磷元素限制的区域而言,氮沉降的增加还可能促进植物对磷的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磷的限制(houlton et al.,2008),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工业的发展,氮沉降的量普遍很大,而自然系统内磷的限制性明显,但是氮沉降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还不甚清楚。在热带成熟森林和次生林的研究中,lu等(2010)研究表明,氮沉降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氮沉降的量,还受到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基于生物多样性与其所能

23、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密切关系,研究氮沉降对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生存的影响有利于科学认识环境变化背景下植物多样性丧失的风险。我国是森林资源大国,全国森林面积达1.9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0.36%,人工林面积约占1/3,其中杉木人工林占我国人工林总面积的18.17%,在各造林树种面积中位列第三(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2010)。本研究以我国大面积种植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自2003年建立起来的模拟氮沉降的控制实验,通过调查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沉降水平处理7年后下植物多样性状况,以期丰富氮沉降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基础数据和进行合理的植物保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1 研究方法 1.1样地设置和

24、调查 本项目的野外试验样地位于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东经1174329;北纬263047),海拔200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8-19.6,年平均降雨量1606-1605mm,无霜期271d。土壤类型为山地红壤。试验林分为1992年由官庄林场统一种植的杉木人工林,总造林面积为5173 hm2。本项目利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林开展研究。2003年,在12a生的杉木人工林中随机设置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12块20m20m的固定样地。氮沉降量按氮施用量的多少分4种处理,即第一组:n0(0 kg n hm-2yr-1);第二组:n1(60 kg n hm-2yr-1);第三

25、组:n2(120 kg n hm-2yr-1);第四组:n3(240 kg n hm-2yr-1)。使用co(nh2)2作为氮源,每月以溶液的形式在样地喷洒,n0处理喷洒相同量的水。每个处理重复3次,4个处理总计12块固定样地,试验林面积约为6000m2 。2011年9月,在每个样方中设置1个5m5m的调查样方,对高于5cm的灌木和草本进行记录种名、高度和冠幅。 1.2 生物多样性计算 多样性指数whittaker 指数 ws = s/ma-1 (1)式中s为所研究系统中记录的物种总数;ma为各样方中的平均物种数。 cs相似性指数sorenson 相似性指数 cs=2j/(a+b) (2)式中

26、j为两个群落的共有种数,a和b分别为群落a和b的物种数(马克平 等,1995)。2结果 结果表明,林下植物中共发现53种植物,分别为34科45属。经过7年的氮沉降处理后,植物在n0、n1、n2和n3处理下发现的科数分别为24、21、14和9科;属数分别为28、25、16和9属;种树分别为34、29、17和10种,呈现出随氮沉降量的增加植物种类明显下降的趋势(图1)。ws多样性指数表现为随着氮沉降量增加而增加,分别为0.56、0.83、2.12和4.30(图2)。通过计算得出的不同处理样方间物种相似性指数n0和n1、n2、n3间分别为0.51、0.31和0.09,表现出显著的下降;n1与n2、n

27、3之间的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61和0.26,同样表现出减少;n2和n3间的相似性指数为0.30(图3)。图1 不同处理下的科属种数figure 1 number of families, genera and species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treatments图2 不同氮沉降水平下的ws多样性指数figure 2 ws diversity index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treatments图3 不同氮沉降水平之间的相似性指数figure 3 similarity index between different nitrogen

28、 treatments根据表1可知,在不同的处理间可能出现的共有植物种为26种,分布于22科。其中,菝葜(smilax china)和沿海紫金牛(ardisia punctata) 为广布种,在4个处理中均有发现。毛冬青(ilex asprella)、粗叶榕(ficus hirta)、毛花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毛枝连蕊茶(camellia oleifera)、香附子(rhizoma cyperi)在n0-n3中均有发现,属于较耐受种。茅莓(rubus parvifolius)、羊乳(codonopsis lanceolata)、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e

29、)、琴叶榕(ficus lyrata)、紫麻(oreocnide frutescens)、杜虹花(callicarpa formosana)、乌蔹莓(herba cayratica)、海金莎(spora lygodii)为一般耐受种,在n0和n1中发现。另外,黄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黄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等16种植物可能为敏感种,仅在n0中发现。野含笑(michelia skinneriana)、闽楠(phoebe bournei)、山姜(alpinia japonica)、栲树(castanopsis hystrix)、苦槠(cas

30、tanopsis sclerophylla)、粉单竹(bambusa chungii)、鳞毛蕨(arachniodes hasseltii)在n1、n2或n3中发现,在n0中没有发现。不同的处理间特有种有所不同,n0处理下有16种,而n1、n2和n3分别为5、2和4种。3讨论 本研究中发现,随着氮沉降的增加,植物多样性呈依次减少的趋势,表明氮沉降对亚热带人工林生物多样性有不利影响。我国亚热带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排放的氮和农业施用的氮等共同作用下,大气氮沉降的量维持在一个高位水平,其影响了不仅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土壤碳吸存产生了显著影响,而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日益趋现。在鼎

31、湖山的成熟森林中,氮沉降试验研究表明,低到中等程度氮沉降(100 kg n hm-2yr-1)处理对热带成熟森林多样性影响不大,而在高的氮沉降处理下(150 kg n hm-2yr-1)植物多样性降低。对于次生林而言,氮沉降对植物种类的影响很小,受到土地利用历史的影响 (lu et al.,2010, 2011)。对于植物多样性减少的可能机制,主要可有:(1)竞争排除机制,即在外源性氮增加情况下,那些能适应高氮的物种能在氮的吸收利用上占据主导位置,并能够迅速生长,使得其它物种生长受限,直至其在系统内没有生存的生态位(bobbink et al.,2010);(2)氮沉降导致生态系统土壤酸化,减

32、少的ph值增加了阳离子的置换淋溶和al离子富集而导致毒害作用,使得某些植物物种难以生存(lu et al.,2010);(3)高的氮输入对植物的直接毒害作用(pearson and stewart,1993)。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在本实验中的多样性减少的内在机制。对于在不同处理样方中出现的植物群落,我们认为在4个氮沉降处理都出现的种为广布种,对不同的氮沉降水平都能适应;只出现在n0、n1、和n2处理中的共同种,我们定义为较耐氮种;出现在n0和n1处理的种为一般耐受种;而只出现在n0种,为对氮沉降敏感种。在本研究中,菝葜和沿海紫金牛为广布种,在4个氮沉降水平中均有发现。其它的种类表现出一定

33、的动态,表现为不同的植物对氮的利用效率和响应程度的差异。但是,我们还发现了在n1、n2或者n3处理下发现,而在n0处理中没有发现的种类。由于植物分布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这部分植物我们认为应该是比较需氮的植物种类。多样性的值在氮沉降处理后显著增加,也表明植物在不同群落间的组成差异,不同群落间共有种的减少(马克平等,1995)。但是是否是因为在对照处理中缺乏氮素而不能生存还不确定,我们正试图通过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的试验来部分解释这些差异来源。总之,随着氮沉降的增加,植物多样性呈现减少的趋势,多样性指数增加,群落相似性指数明显降低。鉴于林下灌草群落在生态系统提供生态服务功能所处的重要作用 (nill

34、son and wardle, 2005; wu et al.,2011),研究在氮沉降增加背景下消失植物种种类及其适当的保育措施应当受到重视。表1 不同氮沉降处理下的共有植物种table 1 the coexisted species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deposition序号种名n0n1n2n31菝葜smilax china2沿海紫金牛ardisia punctata 3毛冬青ilex asprella4粗叶榕ficus hirta5毛花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6毛枝连蕊茶camellia oleifera7香附子rhizoma cyperi

35、9茅莓rubus parvifolius10羊乳codonopsis lanceolata11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12琴叶榕ficus lyrata13紫麻oreocnide frutescens14杜虹花callicarpa formosana15乌蔹莓herba cayratica16海金莎spora lygodii17醉香含笑michelia macclurel18野柿diospyros kaki var.sylivestris19野含笑michelia skinneriana20闽楠phoebe bournei21金线吊乌龟ardisia punctata 22山姜

36、alpinia japonica23栲树castanopsis hystrix24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25粉单竹bambusa chungii26鳞毛蕨arachniodes hasseltii表2 不同氮沉降处理下的特有植物种table 2 the specific species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depositionn0n1n2n3黄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八瓣糙果茶camellia octopetala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 黄樟cinnam

37、omum parthenoxylon耳蕨polystichum lonchitis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乌桕sapium sebiferum南五味子kadsura japonica醉香含笑michelia macclurel五叶木通akebia quinata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 蛇根草ophiorrhiza japonica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杜茎山maesa japonica枇杷叶紫珠callicarpa kochiana 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

38、yanum山葡萄vitis amurensis薯蓣dioscorea opposita台湾艾纳香blumea formosana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中华淡竹叶lophatherum sinense 紫背天葵gynura bicolor白花苦灯笼tarenna mollissima 白英solanum lyratum 参考文献:1 bobbink, r., hicks, k., galloway, j., spranger, t., alkemade, r., ashmore, m., bustamante, m., cinde

39、rby, s., davidson, e., dentener, f., 2010. global assessment of nitrogen deposition effects on terrestrial plant diversity: a synthesisj.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 30-59.2 樊后保, 刘文飞, 徐雷, 李燕燕, 廖迎春, 王启其, 张子文, 2008. 氮沉降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凋落物叶分解过程中c、n元素动态变化j. 生态学报 28, 2546-2553.3 galloway,

40、j.n., townsend, a.r., erisman, j.w., bekunda, m., cai, z., freney, j.r., martinelli, l.a., seitzinger, s.p., sutton, m.a., 2008. transformation of the nitrogen cycle: recent trends, question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j. science 320, 889-892.4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2010.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j. 林业资源管理 1, 1-8.5 h

41、gberg, p., fan, h., quist, m., binkley, d., tamm, c.o., 2006. tree growth and soil acidification in response to 30 years of experimental nitrogen loading on boreal forestj. global change biology 12, 489-499.6 houlton, b.z., wang, y.-p., vitousek, p.m., field, c.b., 2008. a unifying framework for dinitrogen fixation in the terrestrial biospherej. nature 454, 327-330.7 hurd t, brach a, raynal d. 1998. response of understory vegetation of adirondack forests to nitrogen additionsj.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28: 79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