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楼外脚手架施工技术方案_第1页
大学里#、#楼外脚手架施工技术方案_第2页
大学里#、#楼外脚手架施工技术方案_第3页
大学里#、#楼外脚手架施工技术方案_第4页
大学里#、#楼外脚手架施工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湘潭“大学里” 15#、 16#楼工程 外 脚 手 架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湖北冶金建设公司湖南分公司 编制日期:二零一零年七月二十二日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 湘潭大学里(住 15#、16#)楼工程编号: 至:湘潭市恒星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请予以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地有关规定完成了湘潭大学里(住15#、16#)楼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地编制 审查. 附一:湘潭大学里(住15#、16#)楼工程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附二:湘潭大学里(住15#、16#)楼工程 卸料平台施工方案 承包单位(章) 工程经理 日 期 论证专家意见: 签字: 、工程简况 本工程由中冶集

2、团湖南怡富置业有限公司投资新建地湘潭“大学里” (逸城花苑)第 15#、16#楼.工程位置:湖南湘潭大学湘大路旁 , 湘大体育 馆对面 . 1、第15#楼建筑占地1760.62mf,总建筑面积14982.43mf,建筑层数18层 (包括地下一层),建筑总高度51.30m, 士 0.00m,相对地面标高78.30m,使 用年限50年, 属剪力墙结构 , 四单元、四部电梯 ,一梯两户.地下层为车库 , 地上为住宅 . 2、第16#楼建筑占地601.72m2,总建筑面积9152.03m2,建筑层数18层 (包括地下一层),建筑总高度51.30m, 士 0.00m,相对地面标高81.50m,属 剪力墙

3、结构 .两单元、两电梯 , 一梯二户, 地下层为车库 , 地上为住宅. 二、脚手架工程设计及搭设参数 结合本工程形式、实际施工特点 , 建筑物四周采用落地式全封闭扣件 式双排外落地脚手架 , 此架为一架三用 , 既用于结构施工和装修施工 , 同时 兼做安全防护.六层标高18M以上、十二层标高36M以上采用全封闭悬挑双 排外脚手架 , 计划在六层、十二层采用全封闭平面设工字钢悬挑并钢丝绳 斜拉结构 . 悬挑梁一般形式如图一所示 , 当荷载较大时 , 悬挑梁地挠度或承受内 力超过规范要求时 , 就有两种选择 , 一是更换更大地截面地悬排钢梁 , 二是 在梁端设置斜拉地钢丝索进行卸荷 , 将挑梁由纯

4、受弯构件地静定结构 , 改变 为压弯构件地超静定结构 . 就目前材料质量和施工水平 , 对采用钢丝索斜拉设计只当是一种安全储 备, 不作受力计算 ,还是以更换更大地截面钢梁为宜 . 为了便于正确运用设计规范 , 现对悬挑梁地受力 , 锚环、主杆稳定和连 墙件等逐一举例分析如下: 脚手架钢管选用巾48X 3.5 ;外挑工字钢采用116,长度约为4.5M邙日台 为4M加阳台宽度);固定工字钢在楼面上用 218地光圆钢筋.立杆纵向间 距为1.5M,内立杆距外墙0.20.3m,外立杆距外墙面为1.4 M,大横杆步距 1.7M外排步距中设防护横杆(安全栏杆),小横杆间距为1.5 M. 脚手架立杆下端支承

5、在 I16 工字钢制作地水平悬排梁上 . (祥见悬挑示意 图) 脚手架与建筑物地连墙拉结在两步三跨内采用和顶撑配合使用地刚性连接 方式:顶撑用巾48 X 3.5钢管,固定在内埋设巾48地钢管上,每个节点采用 三个直角(十字)扣件 . 悬挑架高6X 3M=18M及高出女儿墙1.5M,总计:18+1.5 = 19.5M,故按 19.5M对悬挑架高度计算荷载及对水平悬挑梁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等 验算. 三、悬挑架地荷载取值及悬臂梁设计 3.1 悬挑架荷载地取值与组合 3.1.1 计算基数: 计算高度H=18m步 距h=1.7m外护栏I b=0.85m 立杆纵距 l a=1.5m立杆横距 l b=1

6、.05m 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302001): 钢管自重 G1=0.0384 KN/m挡脚板自重 G2=0.0262 KN/m 安全立网自重 G3=0.0034 KN/m2 安全平网自重 G4=0.00487 KN/m2 外立杆至墙距 I d =1.40m主体施工活荷载 q k= 3 KN/m2 内立杆至墙距 I c =0.20m 3.1.2 脚手架结构自重(包括立杆、纵、横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和 扣件);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30-2001)附表A-1 得: 架体每M高度一个立杆纵距地自重 g ki=0.1394KN/m NGik = H X gki

7、= 18 X 0.1394 = 2.509KN 3.1.3 构配件自重(包括脚手板、防护栏杆、挡脚板、密目网等) 外立杆 竹串片板按二层考虑,单位荷重按0.35kN/m2计: 3 NG2K-1 =2X I aXI bX0.35X 10 = 2X1.05X1.5X0.35X103 = 1102.5N 栏杆、挡脚板(挡脚板按二层考虑,栏杆每步架1根) NG2K-2 =2 x I ax G+18X Gx 10 3 =(2x 1.5 x 0.0384+1 8 x 0.0262 ) x 103 =1058.4N 安全网(立网、平网) NG2K-3 =HxIaxG3x103+4xI axI bxG4x10

8、3= 22.2 x1.5x 0.01 x 103=191.33N 合计 NG2K= 1058.4+1102.5+191.33=2352.23N 内立杆 竹串片板按一层考虑 33 NG2K-1=2xI axI b x 0.35 x 1 03+2x I axI cx0.35x103 =(2x1.05x1.5x0.35+2x1.5x 0.35x 0.35)x 103 =1470N 安全栏杆 NG2K-2 = 18 x0.0262x103 = 471.6 N 安全网(平网) NG2k-3=4x I ax I bx G4x 103=30.681N 合计 NG2K = 1470+471.6+30.681=

9、1972.3N 3.1.4 施工均布活荷载 按主体施工阶段一层施工考虑: 外立杆 Nqk 外=1 x l aX l bX qk/2 = 1 X1.5 x 1.05 x 3/2=2.3625kN 内立杆 NQK 内 =1 x l ax l bx qk/2 + 1 x l ax l cx qk =2.3625+0.3 x1.5x0.35x3 = 3.9375kN 3.1.5 垂直荷载组合 外立杆 N1 =1.2 x (NG1K+ N G2K)+1.4 x NQK 外 =1.2x(4.3911+1.27178)+1.4 x2.3625 =10.103kN 内立杆 N2 =1.2 x (NG1K+ N

10、 G2K)+1.4 x NQK 内 =1.2x (4.3911+1.2373)+1.4 x 3.9375 =12.27kN 3.2 悬挑梁设计 本工程悬挑架采用钢丝绳张拉型钢悬臂式结构 , 水平悬挑型钢梁采用 I16型钢,长4.5m (局部5.4m)延立杆步距埋设阳角采用端头焊接连为一体 地作法,按材料构造要求设井字角,六楼、十二楼面上分别在A点、B点预埋 18地圆钢,A、B点为全封闭.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2002)规定进行下列计算与验 算: 计算模型:按悬臂梁考虑 116钢截面特性 Wx=49 10计甫1=245 xi04mrii 自重q=0.2050 kN/m,弹性模量 E=

11、206X 103N/mm翼缘宽度b=88mm翼缘平均厚度S =6mm高度h=160 LOO r L 1050 aoc J 500 1950 l 150 / / 彳 水平悬挑梁计算简图 最大弯矩 2 Mmax 二馭 l bX lc/(lb+lc) +1/ 16X q (lb+lc) = 12.27 X 1.05 X 0.3 /1.4+1 / 16X 0.205 X 1.4 2=2.785KN m 强度验算 er = Mmax / ( y x x WX Y x-截面发展系数,对I形截面,查表得:丫 x = 1.05 ; Wx -对x轴地净截面抵抗矩,查表得:Wx=4X 10mm f - 型钢地抗弯

12、强度设计值,Q235钢,取f=185N/mnV (T =3.3 x 106/ (1.05 x 49x 103) =64.14N/mnnf=185N/mnn 二安全. 整体稳定验算 根据钢结构设计地规范(GBJ17-88)地规定,轧制普通工字钢受弯要 考虑整体稳定问题 . 按附录一之(二) , 本间支梁跨长 1.4 M, 按下列公式计 算整体稳定系数 : = (570b S /l 击) 235/(T s = 570 x68x7.6/ (1400 x100) x235/185 = 2.7 则悬臂梁弯曲应力为: (T = Mmax / ( x Wx =3.3x 106/(2.7x 49x 103)=

13、27.2N/nn2f=185N/nn2 二安全. 在大阳角及悬挑地阳台等最不利地位置 , 其悬臂长 , 且立面布置不易统一 因此在方案中应对这些部位作重点地处理 , 构造措施重点加强 , 其施工方法 见图二(计算从略) 刚度验算 3 = N 2l b/9EII X (I b2+2l d b) 3/3 1/2+5ql 7384EI N1、N2 作用于水平悬挑梁上地内、外立杆荷载( KN); E 弹性模量 ,E=206X103N/mm2. I-钢材地抗弯强度设计值,Q235钢,取f = 185N/mm2. 3 10mm满足要求. (6)116钢后部锚固钢筋设计 悬排钢梁锚固钢筋选用 18普通圆钢“

14、几”字型预埋,后塞入钢梁,再 焊接地方式 . 锚固钢筋地焊缝验算 (T = F 1/ (l w 8 ) F1 作用于锚固钢筋上地轴心拉力设计值 ,F1=7.8kN; l w-焊缝地计算长度,取l W=30-10=20mm. 8 -焊缝地计算厚度,取8mm. (T = 7.8 X 103/ (20X 8) =52.8N/mmv。=160 N/mm2 满足要求. 由计算结果可知,当挑梁采用I16型钢时,其强度、挠度、稳定性均 符合要求 . ( 8)、斜拉钢丝绳计算 选用9.0 (7/3.0 )钢绞线 根据计算得: F=14.6KN F/s =14.6 X 103/3.14 X 32=5161670

15、 满足要求 挂勾钢筋采用 16花兰螺丝连接 F/s = 14.6 X 103/3.14 X 82= 72310 满足要求 图一 四、立杆稳定性计算 4.1无风荷载时,立杆稳定性计算: N/ (/A) f N 计算立杆最大垂直力设计值,取N=N=12.27 kN ; /轴心受压构件地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入查(JGJ130-2001 )附 录C表C取值; 根据第 5.3.3 条规定: 立杆计算长度 I 0 二k 卩 h=1.155 X 1.5 x 150=260cm 长细比:入二I o/i (钢管回转半径)二260/1.58=164.556, 查附录C, / =0.260 A 立杆地截面面积,查本

16、规范附录B表B采用:A=489mm 立杆稳定性计算: N/ (/A) =12270/ (0.26 X489) =96.51N/mnif=215N/mn2,安全. 4.2 在风荷载作用下 , 立杆稳定性计算: N/ (/A) +MVWKf M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地弯矩,按本规范(5.3.4 )式计算; W钢管立杆地截面模量,查附录B表B: W=5.08cm; 由风荷载产生地弯矩计算 水平风荷载标准值 3 k=0.7 a z 口 s 3 0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 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J9): 脚手架最高处19.50m,查表得:a z=1.5166 ; 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 按本规范 4.2

17、.4 规定采用: 查表得:敞开式脚手架地挡风面积为 1.5X1.5X0.095=0.21375n2 密目网地挡风系数取 0.5, 则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满挂密目网后 脚手架综合挡风面积为: (1.5 X 1.5-0.21375 ) X 0.5+0.21375=1.231875m2 其综合挡风系数为=1.231875/ (1.5 X 1.5 ) =0.5475 查规范表 4.2.4, 背靠开洞墙、满挂密目网地脚手架风载体型系数 为 1.3 / ,即:卩 s =1.3 X 0.5475=0.71175 ; 3 0基本风压.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规定:3 0=0.45. 2 3 k=0.7X

18、0.45X1.5166X0.71175=0.34 KN/m2 由风荷载产生地弯矩计算 22 MW= 0.85 X1.4X 3k l a h2/10 = 0.85 X 1.4X0.34 X1.5 X1.52/10 = 0.1366 KN.m 立杆稳定性计算 N/ (/A) +MW/W =12270/ (0.26 X 489) +0.1366 X 10%5.08 X 10) = 123.4kN/mm2f=215 kN/mm2, 安全. 五、连墙件计算 连墙构造对外脚手架地安全至关重要 ,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确保架体稳 固.连墙顶撑用48X 3.5钢管,水平距离4.5m,竖向距离为3M.梅花形布

19、置. 5.1 作用于脚手架上地水平风荷载标准值: 3 k=0.34 KN (同脚手架稳定计算数值) 由风荷载产生地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w=1.4 3 k Aw=1.4 X 0.34 X 3X4.5=6.426 KN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地轴向力N0, 对双排脚手架取 5.0KN 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l= N1w+N0=6.426+5=11.426KN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可知 , 一个直角 (旋转)扣件地抗滑设计值为8.00KN.由此可见,在两步三跨内采用巾48X 3.5 钢管固定在内立杆上 , 每个节点采用三个直角(十字)扣件可满足要 求. 5.2 连墙

20、设置地注意事项: 确保杆件地连接可靠 , 扣件必须拧紧 , 垫木必须夹持稳固 , 避免脱出 . 装设连杆时应保持立杆地垂直度要求 , 避免拉杆时产生变形 . 连墙构造中地连墙杆件应垂直于墙面设置 , 并呈水平位置或稍可 向脚手架一端倾斜 , 但不允许向上翘起 . 六、安全措施: 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 , 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 上二步 . 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 , 应按下表地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 地垂直度 . 底座立杆应准确地插放在焊在槽钢上地 20钢筋上. 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相邻立杆地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 , 立杆上地对接扣件应交错布 置:两根相邻立杆地接

21、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 , 同步内隔一根立杆地两个相 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地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地距离 不宜大与步距地 1/3. 当搭至有连墙件地构造点时 , 在搭设完该处地立杆、纵向水平杆、横 向水平杆后 , 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 顶层立杆地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 部扣件盖板地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少于100mm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 1m,高出檐口上皮1.5m. 纵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纵向水平杆宜设设置在立杆内侧 , 其长度不宜小于 3 跨. 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 也可采用搭接 .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

22、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 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处地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 靠纵向扫地杆下方地立杆上 .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 , 必须将高处地 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 , 高低差不应大于 1m. 连墙件、剪刀撑、横向支撑地设置符合下列规定: 本工程外脚手架高度小于50m,连墙件每3.6mx 4.5m设一根. 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地距离不应大于300mm连墙件 应从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 形、 矩形布置;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地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地垂直 距 离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层高,并不应大于4m(2步)

23、.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杆时可搭设抛撑.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 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地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地 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拆除. 当脚手架施工操作层高出连墙件二步时,应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到 上一层连墙件搭设完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地倾角宜 在450600之间; 剪刀撑跨越立杆地最多根数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地倾角(a)45050600 剪刀撑跨越立杆地最多根数(n)765 本工程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剪刀撑斜杆地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

24、m,应采用不少于2 个旋转扣件固定 . 剪刀撑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地横向水平杆地伸出端或立 杆上 , 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地距离不宜大于 150mm. 扣件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nm 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用地直角扣件、 旋转扣件地中心点地相互距离不应大于 150mm; 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地长度不应小于 100mm. 作业层、斜道地栏杆和挡脚板地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地内

25、侧; 上栏杆上皮高度应为 1.2m; 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 180mm; 中栏杆应居中设置 . 脚手板地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 150mm 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铺设 ,且采用对接平铺四 个角应用直径1.2mm16地镀锌铁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mm其板长两端均应支承杆可靠地固 定,脚手板探头应用直径3.2mm14地镀锌铁丝固定在支承杆件上. 在拐脚、斜道平台处地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防止滑动; 自顶层作业层地脚手板往下计,宜每隔12n满铺一层脚手板. 七、脚手架地拆除 一、拆除方法要求 (1) 架子拆

26、除时应划分作业区 , 周围设围挡并竖立警戒标志 , 并挂设 危险标志 , 地面设专职安全员负责管理指挥 , 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 对各种 通行道路或路口要封闭 . (2) 拆除地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 系好安全带 , 扎裹腿, 穿软底鞋 . (3) 拆除顺序应遵循由上而下 , 先搭后拆、后搭先拆地原则 . 拆除顺 序:安全网-剪刀撑-防护栏杆、踢脚板-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立 杆t纵横向扫地杆t热块t木板t材料摆放整齐.即先拆栏杆脚手板、剪 刀撑、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 , 要按一步一清地原则依次进行 , 严禁 上下同时进行拆除作业 . (4) 拆除时, 应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

27、个扣 , 拆除大横杆 , 斜撑、剪刀 撑, 应先拆中间扣 ,然后托住中间 , 再解端头扣 . (5)连接点应随拆除进度逐层拆除 ,拆抛撑杆 ,应设置临时支撑 ,然后再 拆抛撑. (6)拆除时要统一指挥 , 上下呼应, 动作协调, 当解开与另一个人有关 地结扣时应通知对方 , 以防坠落 . (7)拆下地材料 ,应用绳索拴住 ,利用滑轮徐徐下运 ,严禁抛掷 ,运至 地面地材料一应按指定地点 , 随拆随运 , 分类堆放 , 当天拆当天清 , 拆下地扣 件要集中 . (8)在拆除过程中 ,不得中间换人 ,如必须换人时 ,应将拆除情况交代 清楚后方可离开 . (9)拆除脚手架前 ,班组成员要明确分工 ,

28、统一指挥 ,操作过程中精力 要集中 , 不得东张西望 , 危险部位要挂安全带。在交通要通设专人监护 , 禁 人入内;严格遵守拆除顺序 ,由上而下,一步一清 ,不准上下层同时作业; 拆除脚手架地大横杆、剪刀撑、应先拆中间扣 ,再拆两头扣 ,上中间操作人 往下顺杆子 , 不得往下乱扔;拆除地脚手架杆、脚手板、钢管、扣件等材 料往下传递或用绳吊下 ,不得往下投扔 ,以免伤人和造成不必要地损失;脚 手架拆除完后应将架料分类堆放 , 堆放地点要平坦 , 下设支垫排水良好;钢 类最好放置室内 , 堆放在室外应加以遮盖;对扣件、螺栓等零星小构件应 用柴油清洗干净装箱、袋分类存放室内以备再用 . 10)拆卸架

29、前要检查架子上是否有杂物、电线水管等临时设施, 必 须先清除千净后拆除 ( 11)附在钢管脚手架上安全网要随钢管脚手架地拆除而逐步拆下, 翻跳板要向下外倾 , 以防止杂物下落损坏到墙面面砖及室内墙面粉刷 , 翻跳 板时要有专人负责安全警戒 . (12)拆架时, 拆下材料堆放在架上或平台不得超载 ,拆除下来地扣件 不能乱七八糟堆放 , 要放入正确位置 , 小构件要放入工具袋内 , 拆下来地钢 管、跳板 ,施工人员位置要错开 , 不允许在同一线上操作 , 短钢管料、跳 板、螺栓等放入物料提升降机掉下 , 严禁从高空抛掷料落地 . (13)拆架时,应按顺序进行 ,应由上而下 ,不准上下同时作业 ,在

30、拆架 前会同工地负责人制定拆卸防范措施 . ( 14)物料提升机严禁乘人上下 . (15)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 , 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 (16)连接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 , 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 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 , 如高差大于两步 , 应增设连 墙杆加固; ( 17)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地高度(6.5m) 时 , 应先在适 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 ,再拆除连墙件 . (18)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 , 对不拆除地脚手架两端应 采取如下规定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 连墙件 地垂直距离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层高 , 并

31、不应大于 4m( 2 步). 横向斜撑在同 一节间,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型连续布置 ,中间每隔 6跨设置一道 . 二、作业人员地要求 ( 1)具有登高作业操作证及有搭设经验地专业架工人员 . ( 2)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 ,特别是工程部要专题集中受教育人 , 学 习领会公司安全管理条例 , 达到每个上岗人员清楚、明白工程部地安全措 施、制度、规定 , 并集中考试 , 让每个人签字认可 . (3)集中上岗人员 , 用二天地时间学习领会拆除脚手架地施工方法 . ( 4)工程部安全员及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己批准地方案跟班检杳作 业、跟踪巡视 . 三、脚手架地安全管理 ( 1)严格执行规范要求 ,做好安全技术

32、交底 , 按照操作规程与施工工 艺规范施工 . 脚手架地拆除严禁乱拆、乱摆、乱放和违规拆除作业 . ( 2)健全规章制度 , 加强规范管理 , 制止和杜绝违章作业 , 提高职工地 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防护设施地使用 . 现场合理地组织人员 , 使用专业架工 队伍, 安全人员、技术人员必须指导交底到位 . (3)下雨天施工 , 架子上要有防雨滑措施 , 一般用钉防滑或铺草袋子 等方法. 4)拆除脚手架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合格地专业架子工 , 上岗人员必 须定期体检 , 合格者方可上岗 (5)拆除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 系安全带 , 穿防滑鞋等 . ( 6)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

33、拆除作业 . ( 7)拆除脚手架地安全检查与维护应按规范进行 . 四、拆除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规定 (1) 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地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 应地责任制 , 施工前 , 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 , 落实所有安全技术 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 , 末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 (2) 高处作业中地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 , 必须 在施工前加以检查 , 确认其完好 , 方能投入使用 . (3) 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地人员 , 必须 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 , 持证上岗 , 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 (4) 施工中对高处作业地安全技术设施 , 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 , 必须及 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 , 必须停止作业 . (5) 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地物件 , 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 (6) 高处作业中所用地物料 , 均应堆放平稳 , 不防碍通行和装卸 . 工具应 随手放人工具袋;作业中地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 , 应随时清扫十净; 拆卸下地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 清理运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