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写作》研讨课教案_8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写作》研讨课教案_8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写作》研讨课教案_8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写作》研讨课教案_8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写作》研讨课教案_8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巧立意,成美文作文立意方法指导一. 导入新课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那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如何评判一篇文章的高下?生:有没有描写?文章的语言优不优美?有没有一件具体的事件. (抽三个学生)2、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棒!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通过评分标准可以看到,中考对作文的语言、结构、立意都有很明确的要求,如果把文章比作一个美人儿,结构是她的骨架,语言是她的血肉,她的灵魂是什么?生:文章的中心思想(集体)3、师:真棒!从评分标准看,中考作文要求高手的作文立意要做到? 生:深刻4、师:聪明!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聊聊使文章立意深刻的几种方法。二、如何使文章立意深刻技法一:由

2、实到虚1、请同学们看到导学案第一个文段下练习一2、师:XX同学,你由中通外直联想到君子什么样的品质? 生: 内心通达, 行为正直3、师:我昨天看到有同学在莲“中通外直”后面那一栏写的是“洁身自好”,同学们看这样对不对? 生齐:不对 师:为什么?请这个同学来回答 生: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相似点【提示】:这篇文章把莲比做君子,把莲花当作人来看,那么莲花的中通,就好比人的内心空达,中比做人的内心,本体和喻体之间需要有?生2:相似点 4、师总结:由此可见作者在这里由莲本身的特点联想到与之相似的某种精神品质, 所以,使文章立意深刻的方法之一:由实到虚,即抓住事物本身的特点,联想到与之相似的内在精神品质,事物

3、的特点和内在精神品质一定要有某种相似点。PPT:实虚5、师:这是昨天有个同学写的竹的片段,请大家仔细阅读,思考这段文字在立意上有没有需要我们修改的地方 生:看文段 师:看完后找到需要修改之处的同学请举手【提示】师:这段文字把竹比作什么?(开火车)生:建筑工人师:在文中建筑工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生: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都扎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地工作着坚韧师:可是在这段文字中竹的特点是什么?生:竹的色,清雅而不妖。竹的味,清幽而淡雅。竹的姿,苍古而俊秀师:他们之间?生:他们之间错位了6、师:你觉得竹的什么特点才与建筑工人的精神品质相似? 生:扎根在艰难的环境中仍然屹立

4、不倒的特点7、师:真棒,下面,就请大家迅速构思,修改这段文字,使竹的特点与建筑工人的精神品质有相似点 生:修改8、师:来个同学展示一下你的美文吧,谁来做这位壮士? 学生展示修改后的文段(12个)感谢这位同学的精彩展示,非常棒!9、师过渡:由事物本身的特点我们可以联想到人的精神品质,由实到虚,从而使文章立意更加深刻,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由个体到群体思维方式使文章立意更深刻。技法二、:由点到面1、师:请同学们看到导学案文段二:2、师:这位同学,这段话写了我们一家人散步时发生的什么事? 生: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3、师:一个“背”字,看出我和妻子在这个家庭中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 生:赡养老人、抚

5、养小孩的责任4、师: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哪类人,跟我和妻子一样承担着同样的责任? 生:中年人5、师总结:我们从我和妻子这样一个个体,联想到中年人这样一个群体,从而使文章立意更加深刻这就是由点到面的思维方式面PPT:点6、师:其实许多大家在写作时都用到过这种思维方式,如芦花荡中作者通过塑造老头子这样一个具有抗战精神品质的英雄形象,反映了同样具有这种精神品质的抗日民众群体。7、师: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除了从个体的责任或者精神品质(板书)出发,联想到一个群体之外,在我们学过的课文、看过的文章中,还从个体的哪些方面出发,联想到一个群体? 8、学生发言,教师总结(3个人)师:由此可见,我们还可以由个体的性格

6、特点、个体的命运(板书)等等联想到一个群体,从不同的方面出发,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个不同的群体,文章的立意也就不同9、师:这是一个同学写的那件小事10、师:在这件小事中,我们的小作者,只看到了一个爱女儿的三轮车夫,我们还可以从三轮车夫的哪些方面,由点到面进行立意,使文章立意更加深刻?三轮车夫的对于女儿的爱天底下所有的父亲对于女儿的爱父爱三轮车夫的肩负的责任中国中年男性肩负的责任责任与担当 11、师总结: 抓住事物特点,由实到虚,使我们的文章不再以物谈物 抓住个体特征,由点到面,使我们的文章不再就事论事, 为我们写作打开了一扇窗,使我们的文章立意更加深刻我们还可以通过去挖掘事物背后的原因使文章立意更

7、加深刻技法三:由小到大1、师:请大家看到文段三2、师: 在这段话中,我们看到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贪玩、幼稚、不爱学习法语的小弗朗士变成了一眷恋祖国语言的人3、师:使小弗朗士发生这样的转变的原因是什么?(用手示意举手回答) 生1:最后一堂法语课将他的爱国热情激发出来了 师:那本文通过写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生:爱国4、师:由这小小的一节课,来反映爱国这个宏大的主题,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由小到大的思维方式PPT:小大5、师:刚才我听到有个同学说,这好像跟由点到面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 师:是不是一样的?生齐:不一样师:哪里不一样?【提示】:由我和妻子两个人,联想到具有同样责任的一群中年人小

8、弗朗士在最后一节法语课上发生转变,原因是:爱国板书5、师总结:深沉的爱国情感,是促使小弗朗士转变的原因,如果说由点到面是横向地联想,那么由小到大的思维方式就是纵向的挖掘这里的小即普通的人、事、物,大,即一种社会现象、情感、哲理,通过挖掘形成小人、事、物背后的社会呀、心理呀等等原因,来展现一个大的社会现象、情感、道理等等6、咱们还是看到这段文字,我们试着用由小到大的思维方式来立意 7、师:这段文字中,我有什么疑问?(2分钟) 生:车夫为什么笑 师:那他为什么笑呢? 生:女儿成绩优异师:我们来挖掘:三轮车夫因女儿成绩优异而满足地笑背后的原因?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其实我们还可以继续往下挖掘 为什么是女儿成绩优异使他笑?生:重视女儿的成绩师:重视女儿成绩除了爱女儿外,还有什么心理原因?生:希望子女为自己争口气,完成自己扬眉吐气的愿望 生:一个工作艰苦但因女儿成绩优异而倍感自豪的父亲 师: ? 生:8、师总结: 抓住事物特点,由实到虚,使我们的文章贴切地借物喻人 抓住个体特征,由点到面,使我们的文章更广地写人记事, 挖掘现象成因,由小到大,使我们的文章更深地抒情悟理。9、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思维方式,进行立意,修改你手中的那件小事,使文段的立意更加深刻。(3分钟)9、展示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