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黄鹤楼送别_第1页
25.黄鹤楼送别_第2页
25.黄鹤楼送别_第3页
25.黄鹤楼送别_第4页
25.黄鹤楼送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5黄鹤楼送别(冒慧)-(1)25、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2、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烟花三月 。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25 课黄鹤楼送别。 生: 齐读课题。师: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师:我们在读诗时候注意诗的节奏,读出来会很有味道。生:个别读。 师:有点意思了,再注意一下韵脚就更好了。生:个别读。 师:这样读出来,才有诗歌的

2、味道。我们一起试一试。生:齐读。 【设计意图】每一次朗读都设立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明白自己的需要。多层 次的朗读,为课文的理解打下基础。、读课文,明诗意。师:通过刚才的朗读这首诗,你读懂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生:我读懂了送别的时间, (烟花三月)地点, (黄鹤楼)。孟浩然要去往扬州。 生:从诗中能感受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无限不舍。生:我知道“故人”指的是孟浩然。师:同学们真棒!这些句子的意思隐约都能在课文中找到,让我们走进课文。 出示要求:O读课文,明诗意朗读课文,找出文诗对应的句子,用“”画出。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学习成果吧!先来说说一、二两行吧!愿意第一个发言的人举手。 (出示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生:第一小节: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 人孟浩然饯行。生:第三小节: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师:你能根据诗句将这两句话调整一下位置吗?生: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 花似锦,孟浩然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师:火眼金睛,找得准,语句调整得好,读得好。师:后两句呢?(出示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生: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

4、荡地流向远方。师:诗的意思真明白了吗?我来提问,你来回答。师:(之、广陵、故人、西辞、烟花、下、孤帆、尽、唯)生:随机回答。师:看来是真正明白了诗意,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生:个别读。【设计意图】诗意的猜想仅仅是想象的第一步,猜想与实际的结合,不断印证自己理解的 正确性,收获理解的喜悦,为更高层次的想象打下基础,让诗歌的理解变得立体,感性。三、读课文,悟别情。师:从大家的朗读里可以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惜别之情。板书:依依惜别课文是怎样表达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找寻、领悟。 出示要求:读课文,悟别情1 自由读课文,找出体现友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句子,用 出。(可以是动作

5、、语言也可以是景物的描写。)2组内交流,然后选择一处重点研究,注意抓住关键词读读、品品3 准备小组汇报。师:我们先说说彼此间的动作吧!请第五小组来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生:读“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我从“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这样的词语体会到李白和孟浩然无心赏景,不想说 话,心情沉重。师:(点击,显示:仰望、远眺)说说“仰望”、“远眺”的意思,你能做一做吗?师:的确是这样的,他们将彼此的的依依惜别之情都藏在心底。(点击:“藏”)师“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 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 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 藏在心底的依 依惜别之情。

6、”请你来读一读。(随机)师:这是找到的有关人物动作的描写。师:文中还有一个表示“看”的词,你能找出来吗?“凝视”。(出示句子)“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师:“凝视”是什么意思?生:聚精会神地看。师:看什么呢?生:也许在看孟浩然远去的船只。师:这里的“伫立”可以换成“站立”吗?在“伫立”前面还有一个词是“依然”,你体会到什么?生:不能,“伫立”让我感到李白是看着孟浩然的船看了很久、很久,已经站了好长时间了,还 将长时间地站下去)生:“依然伫立”、“凝视”能感受到依依不舍之情。师:李白一直站到什么时候?生:一直站到孟浩然所乘的船消失在天的尽头,还要长时间地站

7、在那儿,李白满眼的是不舍、 不舍还是不舍师:请你们小组一起读一读。(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 向天边)师:友人在眼前时,没有心思看,友人离开了,却是一个劲儿地难舍。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藏在 动作中。板书:动作藏情师:我刚才第五小组带领大家学习了动作,大家听得很认真,很好。学会倾听,听清楚别人的 发言,是一种重要的本领,我们接着交流。生:我们找到的是人物的语言。从第三小节的对话中体会到依依惜别之情。生:从“终于”理解彼此间不愿分别,不忍分别。师:接着补充。生:从李白的说话中,重复出现的 6个“您”,我感受到李白对孟浩然无比的崇敬、敬仰、 崇拜。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

8、,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 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 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师:李白敬仰孟浩然让什么呢?生:李白敬仰孟浩然人品和诗篇。生: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李白结识孟浩然的时候,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比 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李白是把孟浩然当作学习的榜样,为人和诗风受到孟浩然很大的影响。据说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让李白出了名。生:会背春晓吗? 一起来。这首诗几乎老幼皆知、家喻户晓,真可谓“誉满天下”!他们成了好朋友。李白对孟 浩然极为仰慕。李白曾写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我爱孟夫子啊

9、,您的胸 怀磊落,品德高尚,天下皆知。师:你们组真不简单,看来用心做了功课,我们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表扬一下。 师:从李白的话语中饱含着对孟浩然的尊敬、崇拜、感激。我们一起读一读。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 我的兄长和老师。师:因为敬仰,所以“依依惜别” 。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饮下的仅仅是酒吗?这酒中包含了什么?生:深厚的友谊、深沉的敬仰、深情的留恋 师:引读,李白的难舍难分之情流露在话语中,包含在酒中,真是重情重义呀! 女生读: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 吧!师:海

10、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我们是知己,就是相隔在天涯,也觉得是在近邻,所以不必难过含有宽慰之意,可见孟 浩然是个豁达之人。男生读:“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 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 师:读了这番对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的“依依惜别” 。(板书:话语表情) 师:理解的最高层次,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还原当时的情景,我们进入角色,试试演演吧!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 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 此杯吧

11、!”“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 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师:我们接着交流生:我们找的是景物描写,通过景物衬托人物心情。 第一小节: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第四小节: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从描写的景物中,我感受到的都是美好。烟雾迷蒙,百花盛开,杨柳随风轻拂,沙鸥翩翩 起舞。师:是的,美好的时光,美丽的风景,可这一切美的东西都没有进入李白的眼中,他的眼中 只有(引读):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师:所以他在诗中写到(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

12、际流。师:当时的长江是黄金水道,船肯定不止一只,为什么说是“孤帆”呢?出示:孤帆远影碧空 尽。生:在李白的眼里,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师:(女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生:表面写“船孤”,实质写诗人内心的唯一惦记。师:(男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师:“孤”字就像整首诗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我”的眼里只有“你” !所以写到(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师:诗人眼中只有孟浩然。朋友的船只越行越远,渐渐地在天边消失了,他的眼中(引读)“唯 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凝视着绵延不绝的长江水,他在想什么呢?师:古人常用“水”来表达自己的情思。补充: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

13、更愁”、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师:在李白眼中,这水是绵延的牵挂,(个别读)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水是恋恋的不舍,读;这水是长长的离愁,读 ;这水是无尽的思念,读 。师:这就是李白的思绪万千,这就是他的依依惜别之情啊!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 天际流。师:作者本来是写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惜别之情,为什么要写到杨柳、沙鸥、白帆、春水这 些景物呢?生: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师:是的,描写的景物中包含着感情,(板书:景物含情)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师:(出示):一对好朋友分别了,那岸边的杨柳随风轻拂,好像 ,江上的沙鸥迂回飞翔,似乎 ,包括那远去的孤帆、流动的春

14、水,在离别人的眼中都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齐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 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师:此情此景,浓缩到李白的笔下就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依依惜别之情藏在人物的动作中,藏在离别的话语中,藏在景物的描写中。这种感情是美好,让人赞叹的。文中美好景物的描写也衬托了美好的感情。师:李白将这份情感凝练在一首诗中更令人赞叹不已:生:齐读诗歌。师:寥寥28个字,生动演绎了李孟之间的情谊。这样的诗还有很多很多,老师带来几首, 读一读,你最喜欢哪一首?尤其是哪句诗打动了你?赠汪伦

15、、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设计意图】“我们可以挑战想象的更高层次,说出诗中没有写而你却知道的画面!”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的兴趣又一次高涨,都想自己能说出诗外的情境,和诗人产生共鸣。四、学方法,表别情。古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尤其是这篇课文中的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学方法,表别情选择心动的诗句,发挥想象,用课文中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或动作,或语言,或景物),写一段话,表达好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播放音乐。交流。五、课堂总结。师:在黄鹤楼,诞生了李白、

16、孟浩然之间的一段佳话,在诗中,饱含了友人之间的一片 深情。让我们把这段佳话铭记在心, 让我们把这一片深情好好回味。 让我们一起背诵 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25 黄鹤楼送别依依惜别动作藏情话语表情景物含情黄鹤楼送别黄鹤楼送别是一文诗兼美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这首诗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中 表达的情感虽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但更多的是表达对孟浩然的敬仰与向往。本文文诗对照,情景同现,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 境,领悟诗歌的情感。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范例

17、。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五、六年级的学生应培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 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的能力。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 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分 为两大板块,一是文诗结合,理解诗意;二是体会诗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五年级学生对于 文包诗形式的文章,比较熟悉,已经掌握了理解诗意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语言 以及景物的描写这三个方面感受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依依惜别的情感,是本堂课教学的重心。以文章中 “依依惜别”之情为切入点,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 语言以及景物的描写这三个方面感受语言

18、文字的魅力,体会感情表达的方法,为习作中恰当 表情达意做好铺垫,着重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努力 :1、抓住关键词语 ( “藏”、“一会儿一会儿”、六个“您”、“依然伫立”、“凝视”、 “孤帆”等等 )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指导学生不仅看到文字表面的含义,更重要的能深入 到了文本的内涵,发现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2、抓住“空白”,引导想象。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两位大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 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五年级的孩子还是很难体会到的。课文中有 几个空白点:目送友人的船渐行渐远,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此时李白心情激动,他会想些 什么呢?想象一下, 这些景物可能会怎么样?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想象中与人物进 行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让古诗变得立体起来,更好地体会两人依依惜别的深情。3、配乐朗读,渲染氛围。课堂开始前,播放歌曲烟花三月,在学生深情诵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