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能源革命与产业革命_第1页
论能源革命与产业革命_第2页
论能源革命与产业革命_第3页
论能源革命与产业革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能源革命与产业革命 摘要: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 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本文总 结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背景与特征,分析了新一轮产业革命对我国的 影响以及对江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能源革命;产业革命;辩证关系 Abstract Weshouldspeedupthecreati onofan ewgrowthmodela nden surethatdev elopme ntisbasedi ni mprovedqualitRa ndperforma nce,make

2、ec ono mic developme ntdrive nm orebRamodernservice in dustrRa ndstrategicem ergingin dustries,e nableustosusta inion g-termdevelopme ntinres pon setocha nges in bothdomestica ndintern ati on alec ono micdevelop men ts.ThispaperputforwardthestrategRtocopewitha newro undindu strialrevolutio nbRsummar

3、izedthebackgro undan dcharacteristics ofan ewro un dofi ndustrialrevolutio n。 KeRwordS:energRrevolution;lndustrialRevolution;dialecticalrelationship 人类走过了几个文明阶段,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然后进入工 业文明。文明阶段的进步与能源关系密切,煤炭和石油的发现与利用, 使人类有了蒸汽机、内燃机,接着又有了电,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 产率,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使人类告别了农耕文明,进入了工业 文明。200多年工业文明的实践表明,化石能源的使用在带来

4、巨大社 会进步的同时,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也日益严峻,人类遭遇 了“黑色困惑”。中国经历了近 3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同时显露 出愈来愈尖锐的压缩型、复合型、结构型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空气 污染严重,全国大范围出现霾污染,城市“垃圾成山”,农村以往清 澈的小溪有的变为“红河谷”“牛奶河”我国的发展在取得巨 大成就的同时,存在着发展方式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1】。 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背景与特征 回顾全球经济发展历程,产业革命就是一部技术经济递进史,从 蒸汽机、内燃机的广泛使用到信息技术的跨越,都是依靠科学技术的 重大突破,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升级。目前,关 于“第三

5、次工业革命”已经形成两种较为代表性的论述:一是以经 济学人编辑保罗麦基里为代表,将“第三次工业革命”界定为 “数字化革命”。以“ 3D打印”为核心,重点关注数字化制造和新 能源、新材料的应用,认为这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改变制造商品的 方式乃至人类的生活方式。二是以杰里米里夫金为代表(第三次 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的作者),认为新产 业革命必须包含“新能源技术的出现、新通讯技术的出现以及新能源 和新通讯技术的融合”三大要素,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新能源、 新材料、互联网、物联网等不断融合的一个数字化制造时代。尽管对 新产业革命还有不同的观点和论述, 但大的趋势已经形成,必将对未 来

6、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1. 产业革命的历史回溯及未来展望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产业革命酝酿的关键时期,每一次危机之后 的经济复苏,除了宏观经济政策刺激之外,都不外乎科技创新革命引 致的新兴产业革命启动。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会给一些后进国家“弯 道超车”的机会,一批新兴国家就会迅速崛起。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 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而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得美 国、德国都超过了英国,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格局。 产业革命是一个创造性“毁灭”过程,它在诱发一系列技术创新 浪潮的同时,将导致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 从而使国家竞 争力的基础和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发生彻底重构。如果一个国家在新

7、产 业革命中其核心技术上不能取得国际领先地位, 那么它原先在传统工 业上的国际竞争优势最终也将会丧失。如日本在互联网和芯片等领域 创新乏力,日本家电业,这个全球传统家电产业最高端、最优秀、最 有保证的优势产业,在最近的三四年间就迅速没落。柯达、摩托罗拉、 诺基亚等跨国公司,在颠覆式创新的冲击下,也都是瞬间轰然倒塌。 从未来看,以新能源、智能制造和无线网络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 超级技术变革正在全球酝酿并初见端倪。 可以预计,假如以上述三大 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能够掀起新一轮跨产业革命,全球有可能在 未来10年里打造出能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超级产业体系, 在帮助世界走出危机的同时,开启新一轮

8、的全球经济增长周期。 2. 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技术发展态势 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推进,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 代信息技术、3D打印等智能制造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与能源互联 网技术、碳纤维、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遗传基因工程等现代 生物技术,将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变革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和产生重大的 影响。 受控核聚变、可再生能源技术、智能能源技术将开创能源新时代。 安全性较高的受控核聚变技术成为核能研发的重中之重。20RR年10 月,中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合作的“人造 太阳”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在法国启动。通过对未来全球能源 结构的分析和预测,欧洲研究报告预计到

9、 2050年全球一半的能源需 求将通过可再生能源来满足。20RR年,欧盟委员会提出欧盟一揽子 能源计划,该计划包括欧洲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智能电力系统、 核裂变、二氧化碳捕集、运送和贮存等一系列研究计划。在智能能源 技术中,智能电网技术已获初步进展。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广泛使用 智能电网技术每年节约的能源相当于全世界每年原油产量的10%左右 【2】。 柔性制造、3D打印等技术突破带来数字化制造革命。未来的制 造业将向全球制造、柔性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服务性制造转 变,生产方式也将出现相应的重大转变。一是制造网络化。通过互联 网的协同制造,将创造虚拟的产业集群,导致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改 变

10、;二是制造智能化。整个生产过程由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 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组成;三是制造柔性化。采用了新材料、 全新的生产工艺、易操作的机器人,以及在线制造协作服务;四是制 造绿色化。3D打印等快速成型制造将使公司可以进行本地化生产, 而不用预备大量库存;五是制造服务化。生产从以传统的产品制造为 核心,转向提供具有丰富服务内涵的产品和服务。 物联网、智慧地球等信息技术正在变革生活方式。 新一轮的产业 革命将会是互联网的应用与新技术、新能源以及新生产模式的深度结 合,智能化地去分配全球的能源。信息技术在当前的科技变革中处于 一个核心的位置,越来越成为平台技术、共用的技术。从国际视角来

11、看,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方面的技术 创新方兴未艾,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大力度发展传感器节点核心芯 片、嵌入式操作系统、智能计算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快标准制 定和产业化进程,谋求在未来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及国际竞争中占据 有利位置。 中国能源发展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十 R五”规划,“十R 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7%而根据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GDP 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5%,五年后GDP将是目前的1.5倍,能源消耗 也将进一步增大。因此中央提出,到 2015年,单位GDR能耗比20RR 年降低16%【3】。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一方面需要

12、做好节能减排,另 一方面需要发展新能源。 第二,中国仍是一个能源纯进口国。20RR年我国生产29亿吨 标准煤,消费量为32.5亿吨,缺口达7%右。20RR年我国进口煤炭 1.6亿吨,石油2.3亿吨。受国际局势影响,石油价格波动很大,能 源进口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有一定影响。 第三,中国仍将长期以化石能源为主。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仅 占能源消费的8.5%左右,即使付出巨大努力,2015年也仅能达到11% 因此,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局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改变。另外,二 氧化碳排放量也将由目前的60亿吨/年增长到2020年的90亿吨/年。 因此“十R五”规划提出,2015年单位GDP勺二氧化碳排放比20RR

13、 年减少17%这要靠发展新能源来实现。 新一轮能源革命是中国与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这场新的 能源革命将是一次长征,需要史无前例的创新规模来推动。这需要在 调动各方面人力和物力的同时促进知识分享, 从而营造一个以创新孕 育更多创新的环境。创新将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需要在政策、监管、 商务和社会的多个领域进行创新,以促进现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并 鼓励新的颠覆性技术的开发【4】。中国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解决其面临 的各种能源问题,而是需要通过开放、包容和鼓励竞争的政策,鼓励 全球创新向中国流动,从而吸纳全球的物质与智力资源,并发展本土 的创新能力。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但我国能源自给量不足、

14、结构不合理、 利用效率不高,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 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 油气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掣肘,尤其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环境保护和 资源节约,为此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推动能源生 产与消费方式的变革【6】。 从整个工业发展史来看,能源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前两次工业 革命都是由技术突破引起的。突破的核心在于应用技术推动能源开发 利用方式变化,进而在能源变革过程中引发新的产业, 改变人们的生 产生活方式。当前,建立在传统化石工业、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基础上 的工业文明已经难以为继。能源利用和开发方式走到了不得不变革的 边缘。 【1】杜祥琬。能源革命一一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北京理工 大学学报(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