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谈读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谈读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谈读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谈读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读书【教材分析】谈读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课短文两篇第一篇,该单元的大多数课文是阐述求知问题的。学习本文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正确认识,丰富文化素养。启发学生对读书作较深入的思考。课文是一篇随笔,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黑格尔曾评价“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像、有力的智慧、最聪明的议论”,因此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这些特点。【学生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训练,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加强合作交流,是教师最好的选择。【设

2、计理念】、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同时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每一个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发挥教师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些未知的知识背景和拓展的空间,组织好阅读活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强调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设计思路】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有关阅读的名人名言和培根其人其事,培养学生搜寻、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其次让学生个性化阅读,作读书卡片,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完成课文的初步感知。然后展示读书卡片,交流阅读初感。接着让学生写结构提纲,把握文章的内容,完成课

3、文的整体感知。再通过品析哲理、质疑问难这一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最后课堂上交流课外收集的信息,实现课文的拓展延伸,教师再推荐一些谈读书的文章给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来完成本课的学习。【教学目的】、能理解和背诵培根关于读书的一些格言和警句,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学会做读书卡片和读书提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学准备】学生了解培根的生平和其著作;查阅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和故事;借助工具书,诵读课文。【教学流程】一、导入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

4、,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二、个性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师:大家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作了哪些论述?读的时候,请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五分钟后,让学生说说勾画的关键语句。学生有可能勾画的语句有:、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时不可存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5、、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师:同学们,你们找这些关键句都找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品味一些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齐读一下,然后说说这些论述了读书的哪些问题。学生:是论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的学生:是论述读书的作用的学生;、是论述读书的方法的。师:同学们刚才的分析都较到位,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分析,给这篇文章列一个提纲。在做提纲笔记时,你需要一句一段地认真读,先弄清楚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然后对每个层次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段落大意,在几个段落大意的基础上,综合加工,说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因为是议论文,因此要注意分析文章的说理的方式。学生四人一

6、组,交流提纲笔记,重点分析说理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并发现优秀提纲笔记。展示学生优秀提纲笔记。并对一些重点进行分析。比喻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三、品读,并作读书卡片师:同学们在整体把握了课文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熟读并做成读书卡片三张。(教师发设计好的读书卡片给学生)资料摘录卡

7、片: 卡号 类别书名或报刊名: 卷期页题目著(译者) 出版社出版日期摘录内容:四、展示学生的读书卡片,并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说说自己的体会(在这一环节里,学生既可以谈自己的读书经验,又可以结合课外读到的名人读书的故事来论证摘录的观点。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读书的正确认识。)五、拓展延伸,学生交流在课外收集的读书故事和格言学生有可能收集到的格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

8、膀。(莎士比亚)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学生有可能收集到的名人读书的故事,老师补充交流:、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 ,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 ,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王亚南苦读成才: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

9、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六、老师补充当代名人谈读书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