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是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有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
2、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汉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句、好段落。3、做一次写自己的习作练习。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5、能根据单元专题收集课外阅读资料、进行课外阅读。6、进一步培养学生按要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7、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单元教学重难点1. 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汉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2.学会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3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能复述故事。4、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教学课时安排寓言两则2课时 惊弓之鸟2课时 画杨桃2课时 想别人没想到的1课时 语文园地三2课时9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相关教学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要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书写时要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
4、街”等字的字形。2、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3、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寓言,谁能说说什么叫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板书课题)(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1.请同学们查字典,说一说题目中的“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在古代指丢失。“牢”在文中指羊圈(jun)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养羊人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认读Wng lo jun k
5、lng dio fng亡羊补牢 羊圈 窟 窿 叼 街 坊qun hu劝 告 后 悔2.交流讨论,记忆字形。窟: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屈”。窿: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攵”下边有一横,不要丢掉。街:中间最后一笔是“提”。3.口头组词。(四)深入学习,理解寓意。1.默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丢了两次羊,因为羊圈破了。)2.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2)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狼从窟窿叼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只。)(3)句式训练。投影出示填空:我今天特
6、别高兴,原来 。因为小丽生病了,所以 。(4)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不听街坊的劝告。)指名分别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养羊人说了什么?(5)养羊人的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养羊人的想法不对。因为他不修羊圈,羊还会再丢,只想到已经丢的羊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还会再丢羊。)同学们分析得对,养羊人没有认真分析丢羊的原因,没有瞻前顾后,考虑问题不全面。(6)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是什么?齐读第四自然段。“又”是什么意思?(这一次丢羊的过程跟第一次一样。)由此可见,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同学们,这样的道理适用于学习方面吗?(比如做作业,如果做错了
7、,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下次不再错。)3.学习第五自然段。(1)指名读,画出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2)理解句子,出示投影: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后悔”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感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错误的。说明养羊人认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3)养羊人现在修羊圈晚不晚,为什么?(现在修羊圈不晚,这样以后就不会再丢羊了。)这次,养羊人思考问题比第一次有了进步,做到了瞻前顾后。(4)课文中哪一句说明现在修羊圈不晚?(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5)投影出示插图。养羊人是怎么做的?请你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因为养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赶快
8、修补好了羊圈。)(6)养羊人这样做的结果怎样?(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再也”一词说明什么?(强调从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没有丢过。)(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1.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些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不听别人劝告,不瞻前顾后。做对了:吸取自己不听劝告的教训,及时改正错误修补羊圈。)2.你读完了这个故事后懂得了什么?(一个人有错,只要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一则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读书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越读越聪明。)(六)齐读课文板书设计9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丢羊(羊圈破了) 又丢羊(不听劝) 不
9、再丢(补牢)寓意:有了错误,及时改正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我要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会书写。2、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3、我能通过自学质疑、兴趣表演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了寓言亡羊补牢,今天我们学习另一则寓言南辕北辙。(板书课题)(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1.请同学们利用字典来了解“辕”和“辙”是什么意思。(“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滚压出的痕迹。)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本要向南走,而车子却往北走。)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怎样一个故事呢?(三)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yun zh ch
10、an yng南 辕 北 辙 盘 缠 硬 要2.口头组词(四)理解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2.分角色读课文。思考:朋友提醒了他几次?他怎样回答的?(1)指名分角色读第一次提醒他的话和那个人的回答。从朋友的提醒中,你知道了什么?(那个人是去楚国,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那个人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我的马跑得快。)马跑得快就能快点到楚国吗?为什么?(不能。方向相反,马越快离楚国就越远。)(2)那个人的朋友第二次提醒他说了什么?指名读。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
11、)你能换一种叙述方式说这句话吗?(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对比读这两句话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更强调。)听了朋友的话,那个人又是怎么回答的?(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什么是好把式?(驾车的技术非常好的车夫。)同学们,车夫是好把式,就能到楚国吗?为什么?(不能。因为他的车跑的方向不是要去的方向。)(3)朋友又是怎样提醒他的?指名读。那个人又说了什么?(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什么是“盘缠”?(出门带的钱。)盘缠带的多能到楚国了吗?为什么?(马车的方向不对,他永远也到不了楚国。)3.朋友几次提醒那个人
12、,他都没有听,结果怎样呢?齐读最后一段。“硬要”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了这个词?(“硬要”就是一定要。朋友几次提醒他,他都不认真思考朋友的话,他太固执,太执迷不悟了。)(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1.如果你看到那个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你不应该不听朋友的劝告;你为什么不好好想一想,你的马车方向不对,能到楚国吗?)2.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行动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驰,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板书设计9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越 越马 快车夫 好 远 背道而驰盘缠 多惊弓之鸟教学设计黄影珊教学目标:1通过集体认读、随机读写、联系语境等手段,理解“孤单失群”“愈合”“裂开”等重点词,通过比较
13、辨析“直”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2通过填空、比较等手段,了解文章的遣词造句,理清更羸分析思考的思路,具有初步的推理意识。3.在反复朗读、辨析感悟中体会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准确判断的优秀品质。4. 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5. 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教具准
14、备:课件,词语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惊弓之鸟,了解课前预习。(一)导入,初读。1.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五千年的文明使我国积淀了数不尽的文化宝藏,而成语就是其中璀璨的明星。能说说你认识哪些成语吗?指名若干学生说。师:成语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成语故事惊弓之鸟。师板书,请生读题。(二)检查自学情况,归类学习字词。1.检查预习情况。师:看了课题,我想你们一定发现了这个成语里藏着两样事物,分别是弓、鸟。(1)出示“弓”图指“弦”部,幻灯标注“弦”部,请学生说说这个部位叫什么,理解并读好“弦”。师:要打猎,有了弓,还得有箭
15、。出示“箭”图师:这便是“箭”,古时候,人们挽弓搭箭打猎的动作就叫射箭。出示“射箭”,请生读好。(2)师:而这“鸟”指的就是大雁。出示“大雁”图。 师:了解大雁吗?能不能来介绍介绍?(大雁:候鸟,秋天飞往南方,冬天飞往北方,样子像鹅,群居在水边,飞行时排列成行)大雁是群居的鸟类,它们总是集体行动。)范写指导“雁”字。学生在田字格内书写一个“雁”字,写完后请学生把作业纸放到桌子里面。2.检查词语情况。师:同学们课前预习过了课文,生字词都认识了吗?我来考考大家。幻灯出示词语:大王 更羸 愈合 裂开 孤单失群 悲惨(1)检查第一组词。1)师:请同学们看看第一行词,你们发现没有,他们都是对人的称呼。师
16、:谁会读?指名读。纠正“大王”读音。请生齐读。师:这“大王”指的是哪国的国王?出示:魏国。师: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请生齐读“魏国”。师:这“大王”是魏国的国王,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他为魏王。出示:“魏王”。2)纠正“更羸”读音。提醒“更”多音字。板书“赢”字与“羸”比较,加红“贝”部,了解字形。齐读“更羸”。师: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介绍介绍更羸?生读文章第一自然段,师幻灯出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师:知道什么是“射箭能手”吗?生答。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能手,比如我们班里画画特别好的,我们可以称他为画画能手;唱歌特别好听的,可以称他为
17、唱歌能手。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别有能耐,所以我们称他为射箭能手。师:让我们把对更羸的赞美读到句子中去。齐读。3)齐读第一行四个词。3.检查第二组词。出示:愈合 裂开请学生读第二行词。师:这两个词你们发现什么了吗?请生说说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愈合:伤口长好,伤口合拢。裂开:伤口撕裂、分开。)读好这两个词。4.检查第三组词。请生领读。孤单失群(离开同伴,无依无靠),为什么把孤单失群和悲惨放在一组,学完课文就知道了。二、走进惊弓之鸟,了解事件因果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拿起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这篇课文,这回可要把生字词读准了。师:读了课文,你们发现哪里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请生读段落。(一)如何射雁师出
18、示: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2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个自然段这么长,可是却只有一句话!你们看,它中间一连用了几个逗号?(6个)要读好它可不容易,请同学们自己先好好地读读,待会我们看看谁能非常正确、通顺地把它读下来。学生自读。指名读。(23个)齐读。3师:这句话虽然只有一句话,可是却又讲了两层意思,请大家再仔细读读,看看它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生自读,思考。预设:先讲了更羸怎样拉弦,后讲了大雁怎样从半空里掉了下来。师:是呀!现在谁能用你的读让我们大家都看到这两幅画面?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师:同学们你们有
19、没有发现,这段话中写大雁掉下来,连续用了两个“直”字。(“直”字醒目。)这两个“直”字的意思一样吗?(第一个“直”字可换词,第二个“直”可在直前后加字。)师:那你能不能把大雁当时的样子,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齐读。(二)是何原因1. 师:同学们更羸并不取箭,只拉了一下弦,嘣的一声,大雁就掉了下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原因?生:第九自然段。幻灯出示: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师:更羸的这一番
20、解释总共有几句话?我们请某组同学一个一个读下去。师:有四句。每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呢?请同学再自己读读这番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跟你的同桌说说。2.师:你们读懂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出示填空题:更羸看到 ,想到 ;更羸听到 ,想到 。请生说。3.师: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读。指名说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师:课文中先写了更羸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我们就叫观察。师板书:观察。师:那第二句话在写什么呢?生答。师:由观察而进行思考想象,我们就叫做分析。板书:分析请生再齐读第一、二两句。4.师:那后面两句又写了什么呢?我们也一起来读读。请生说写了什么。师:老师把大雁掉下的过程
21、写在了卡片上,可是我把它们的顺序给弄乱了,你能不能重新按顺序把它们排列清楚呢?(学生在作业纸上先试排。)指名排,请生说说顺序。5.师:是呀,同学们正是因为大雁的害怕导致大雁直往上飞,最终直掉下来。那它害怕什么呢?当时,它在想些什么呢?生说。师:其实这些更羸早就预料到了!由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更羸料定大雁听到弦声,一定会,由心里害怕,一定会最终导致。这样一步一步的思考过程,我们就叫推理。板书:推理。(三)练说想法,提升朗读。1.师:同学们,课文把更羸心里怎么想的放在了文章的最后,其实更羸一开始看到大雁就已经想了,正是他胸有成竹了,才会对大王说:(出示第二自然段)“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
22、只大雁就能掉下来。”师:现在谁愿意来当当更羸,来说说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指名学生说想法。2.引读更羸的话。师:此时更羸已经成竹在胸了,更羸们一起自信地对魏王说:三、总结全文。师:同学们,这个成语故事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接下来魏王与更羸的对话也非常精彩,特别适合我们去品味;同时这个成语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人们还常常把“惊弓之鸟”挂在嘴边,但是现在人们所说的“惊弓之鸟”还是那只大雁吗?就让我们下节课再走进惊弓之鸟,继续去感受吧!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读训练重点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2、出
23、示三句话:【“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二找标点;三找重音;四有感情地朗读。】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 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语气。 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 我认为这句话中_应该读出重音。 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分别指名读。4、齐读这三句话。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
24、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二、引申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
25、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3、师: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三、书写指导。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那我们也能像更羸一样成为能手。下面我们仔细地观察本课的生字,认真地分析,你估计哪个字最容易出错,请提醒同学们注意。难字提醒:魏、射、猎、雁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四、布置作业 1、认真写一写本课的生字。 2、把这个故事说给家里的人听。板书设计惊弓之鸟 伤口裂开 赢 直往上飞 观察
26、 猜测 心里害怕 推理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5、画杨桃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4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1齐读
27、课题。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老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1指读生字词。2指读课文。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28、四、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五、布置作业l熟记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2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3熟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1)这个自然段
29、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
30、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1)出示讨论题: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提问:(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31、。)(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提问:(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
32、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2齐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板书设计:5、画杨桃父亲: 是就老师: 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要不要 是就我: 一生受用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自学生字词。(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
33、小黑板。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二、学习课文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检
34、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召(zho)集骆(lu) 驼(tuo) 连绵(min)起伏(f) 若(ru)隐若现恰(qi)好(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5学生读课文,讨论。6学生汇报。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三、拓展延伸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四、总结全文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
35、,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五、作业设计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板书设计:12 想别人没想到的大徒弟用细笔画满二徒弟画许多头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动脑、创新)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教学准备: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说说自己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会以介绍自己为题,进行口语交际。2抓住自己的特点来说,要说真话。3听的同学要注意听别人介绍,并能进行评价。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抓住自己的特点向别人介绍。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在看动画片之前,老师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一个人,有哪些地方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外貌、性格、特长、爱好、优点、缺点、品质)2、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承包修建协议8篇
- 标准版个人劳动合同8篇
- 合作承包水库合同范本
- 订制灯具订购合同范本
- 铁托盘购买合同范本
- 电梯改造工程合同范本
- 公司纸巾采购合同范本
- 五金汽配合同4篇
- 群众工作心得体会感悟(汇编10篇)
- (2025年)村干部考试试题(含答案)
- 医院医学伦理培训课件
- 物业保盘行动策划方案
- 烹饪实训课安全教育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矿山安全供电讲义
- 最全婚礼筹备清单:婚礼流程婚礼采购必备清单
- 混龄教育完整版本
- GB/T 19520.21-2023电气和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 mm(19 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3-109部分:嵌入式计算设备的机箱尺寸
- 龙湖地产集团公司劳动合同范本
- 规范权力运行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五篇)
- 土壤退化与生态恢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