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教学设计(共13篇)_第1页
漏教学设计(共13篇)_第2页
漏教学设计(共13篇)_第3页
漏教学设计(共13篇)_第4页
漏教学设计(共1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漏教学设计(共13篇) 第1篇: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以课后练_第三题为依托展开。以“老爷爷和老婆婆、老虎、贼眼中的漏分别是什么”为切入点,梳理故事脉络。借助场景和文字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第111段,不遗漏重要情节。教学目标:1.认识脊、颠、旋等生字,指导写好喂、贼两个字;以“漏”在各角色眼中分别是什么为切入点,梳理故事脉络。2.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老虎和贼的句子,体会故事的有趣。3.借助场景和文字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第111段,不遗漏重要情节。教学重难点:借助场景和文字提示,复述故事。课前游戏:猜字谜游戏,复_前知识。吃了大亏。(夸)“衣服一寸长”(衬)

2、三件衣服(衫)乙字头上带草帽。(艺)“有草是豆荚,人来是大侠,山旁即山峡,页边是脸颊。”(夹)“要飞没翅膀,十字在下方,走之来帮忙。”(迅)板块一:揭题引入,初识“漏”(一)字谜揭题,激发阅读期待。1、出示谜面:屋外洒水,屋内滴雨。(漏)组词理解,板题。读题。2、今天我们要学_的故事就叫“漏”,你们猜它是谁写的?别看老师,可不是我写的;它呀是劳动人民创作的,在劳动人民之间广为流传,语言奇异、富有想象的古话,叫民间故事。(二)感受有趣,初识“漏”。1、这个故事都预_过了吧,好看吗?是呀,好多叔叔阿姨改编了这个故事,出示ppt:不同版本漏的故事。2、你觉得哪几个地方有点难读?(据生答,解决生字词:

3、脊背一个贼莫非颠得)3、你觉得这个故事哪些地方特别有意思?(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摸清学生的学_起点。)4、小结:我听出来了,你们很喜欢这个故事。其实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漏雨)板块二:初读圈画,梳理“漏”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圈画关键词。出示ppt:在老虎的眼里,漏是怎样的?在贼的眼里,漏是怎样的?随机教学词语:粘胶旋风厉害2、简单的怕漏雨,在老虎和贼眼里漏是非常厉害的,因此,故事一波三折,变得很长。那么如何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呢?编写教材的叔叔阿姨们告诉了我们好方法,我们可以先画出故事内容的示意图。3、画示意图时,我们可以先到文中找找影响故事发展的地点,来作为主要线索。学生

4、读文找找故事每次转换的地点,然后同桌交流一下。4、班级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贴,屋子里、逃跑路上、歪脖子树下、返回路上、屋子里。引导归纳哪三个场景是故事的经过,连起来说一说故事主要内容。板块三:关注场景,聚焦“漏”(一)出示学_任务,学生自主学_(1)默读故事的1-11段,边读边将有意思的部分做上标记,读完后,试着完成作业本第4题的第一空。(2)和同桌交流你觉得最有意思的那个部分。(二)分享交流,指导朗读场景一里屋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老虎趴在驴圈里想:

5、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预设:1.聚焦老虎和贼惊慌、猜测的心理想法,发现语言规律。2.随机提示转述的运用。3.随机指导朗读。3.复述场景二发生的故事。场景二逃跑路上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预设:1.聚焦老虎和贼惊慌、害怕的心理想法。2.随机指导朗读。3.复述场景二发生的故事。三、整理思路,复述1-11段的故

6、事(一)出示复述要求1.关注场景的变化,有顺序地复述故事,不遗漏情节。2.抓住虎和贼的想法,详细地复述故事中有意思的部分。(二)学生自由复述(三)集中展示第2篇: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人物心理活动、动作和语言,体会故事的有趣。2.在分角色朗读和复述故事中,初步感受民间故事反复的写法,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3.借助场景和文字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不遗漏重要情节。教学重难点:借助场景和文字提示,复述故事。课前游戏:猜字谜游戏,复_前知识。一、交流示意图,复_巩固旧知。1.上一堂课我们学_了漏,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随机板贴。2.谁

7、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第一个场景的故事。3.小结:真能干,紧紧抓住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的想法复述,我们就能将故事讲下来了。二、借助场景,初步复述故事。过渡:故事会怎么发展,让我们继续读读后面场景的故事。(一)出示学_任务,学生自主学_(1)默读故事的10-20段,想想故事会怎么发展,贼和老虎又会产生怎样有趣的想法。读完后,试着完成作业本第4题。(2)和同桌交流你觉得最有意思的那个部分。(二)借作业本,框架式复述故事课件出示作业本第4题:1.师生共交流师讲场景,生讲想法。2.生生共复述同桌合作,初步复述故事3.小结:咱们小朋友真能干,抓住场景和有趣的想法,基本上把故事讲下来了,想不想把这个故事,复述得

8、更吸引人,更有趣”于是我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上小偷和老虎的动作,抓耳挠腮,翻着白眼,看到他们模仿着画面上小偷和老虎的动作的有趣样子,不觉莞尔一笑。“那小偷和老虎心里想的漏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板书春天)春天在同学们的眼中真美啊!那同学们是用什么方式发现春天的美呢?(学生自由说)是呀我们可以用明亮的眼睛观赏美丽的春色,用鼻子感受花草的清香,而我们17课主人公安静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触摸到了春天。(板书触摸) 2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回顾课文内容。 1概述文章内容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1.安静这样的举动,作者感叹到:这真是一个是奇迹!(板书奇迹)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

9、迹?这不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吗?(学生说) 2.那安静创造了那些奇迹呢?2接读课文,边听课文边思考,把你认为与奇迹有关的语句画下来。(三)细读课文,深入品析。1、盲女孩安静创造了那些奇迹?把你画出来的语句读给同学听听。2、指名说(板书奇迹内容)3、相互说一说安静是如何来创造的这些奇迹?你从奇迹中又体会到什么? 预设(一)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1、先读出这个句子。2、安静是如何做到到的?同学们印象中盲人是如何走路的,而安静却可以做到“流畅”?3、想一想安静为什么在这里穿梭呀?(感受生活的美好,安静的开心。)4、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第二自然段,(对春天的热爱、安静的开心)预

10、设(二)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1.她是怎样做到的?她要干什么?2.同学们请注意安静在花香的引导下,如此准确地知道月季花的位置,她是怎样伸出双手的?从这个细微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来读第三自然段,点名读。4.安静爱花,爱春天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让我们一起读第三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她的那份爱。预设(三)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捉住了。1.你认为安静是如何拢住蝴蝶的? 2.你认为作者是怎样的感觉?(整天穿梭在花丛中,她的身上一定拥

11、有了浓郁的花香,蝴蝶以为她就是一朵花。)3.“神奇的灵性”源于什么?那安静又是什么感觉?(她是那样的热爱花朵、春天,才伸出双手。)4.假设情境,同学们现在就是安静(教师配乐范读),体会安静的内心在想什么? 5.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我”是什么感受? 6.指名读第五自然段。7.作者看见了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你们看到了吗?那她的内心世界有什么?(学生说)预设(四)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对于手中的这一只蝴蝶,安静是如何对待的?1.许久,多长时间,说明了什么? 2.放飞蝴蝶,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张望”什么意思,安静又在张望什么呢?(安静用她的心在张望。)课件3、安静放飞蝴蝶的那一刻,

12、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看到 ,她想 。(对光明的渴望,对飞翔的渴望)4带着这样的渴望,我们读一下第六自然段,点名读。(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得独特感受,感受着你也深深地感动着作者,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谁都有生活得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1.这句话中,“谁”指的是什么?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来谈一谈(。一定要热爱生活、生命。)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例子。1.课文链接海伦凯勒从19个月时,就双耳失聪,双眼失明,却依然是快乐的,她也创造了自己的缤纷世界,我们来阅读一下。1.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海伦凯勒给你留下的印象,我们看一下课本链接,体会海伦凯勒的心情

13、是如何的。2.生命是美好的,只要你热爱她,她就会给你机会,创造自己的缤纷世界。但并不是每一个都拥有享受生命的权力。我们不会忘记去年的今天,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就夺取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一位幸存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早晨醒来时,我又看见了初升的太阳,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说到这里,相信你对生命一定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那么就拿起笔来,写下你心中的感概吧!3.泡泡语还告诉我们我们能办到吗?让我们下课就开始行动吧,办一期关于“热爱生命”的墙报,同学们,我们应该从哪寻找资料呢!好,老师等待你们的好消息。谢谢同学们的合作,再见!六、板书设计17、触摸春天 流畅奇迹 伸向 生命是美好的 拢住

14、第11篇:背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背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背影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却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在一个平凡、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父爱”。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 教学依据: 背影是一篇家喻户

15、晓的名篇,作者以洗尽铅华的质朴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亲情、孝道与感恩。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_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_兴趣和积极性,强调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_课文的过程中得到审美愉悦和道德情感的熏陶。 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走近作者,认识生字、生词。抓住某一感情

16、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能力目标:学_在平实的叙述、抒情中蕴藏着的极为精巧的构思;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情感目标:,认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但背影不仅是父亲的形与行;要深刻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不能不顾及父亲所说的话。因此,我把父亲的形、行、言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进行分析并以此为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初二学生,他们的阅读范围还不是很广,掌握的阅读技巧不是很多。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

17、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如何理解文中父亲那个不怎么优美的背影?学生还无能为力。因此,我把此当作本文的教学难点。学情分析: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亲情的理解远不如作者深刻,教学过程中需加大感性。教学策略及手段: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置学生于现实的阅读情境中,教会学生质疑、解疑、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教师设计对课文阅读过程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3、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利于本课学_的环境,让学生在 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爱的熏陶,感受挚爱亲情从而实现爱的传递。 教学过程:一、导入:(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一首熟悉的老歌让我们想

18、起了自己的父亲,那些默默操劳,默默关心我们的父亲。那是怎样让人心动的一份父爱呀。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欣赏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曾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亲情感动了几代人。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板书背影)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有利于本课学_的氛围。二、解题:、作者简介:(略)、写作背景:(略)(多媒体出示作者行踪简图:_-徐州-扬州-南京-浦口)设计意图:便于学生理解课文2、3段的内容,更好的渲染阅读情境。三、朗读训练: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2、检查课前预_情况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奔丧差

19、使 狼藉 簌簌 妥贴 踌躇 迂 蹒跚 箸 拭 琐屑 晶莹 3、配乐朗读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通过配乐朗读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四、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注出自己印象最深或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句子或场面。学生交流,有感情的朗读标注的内容并说说自己感动的理由。(教师在学生郎多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配乐并播放课件中准备好的部分画面)2、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感情?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五、学_探究,研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20、讨论。、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和线索在稳中出现了几次?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的好?为什么?(提示:找出四次背影描写,及第六自然段的动词和形容词。)、配乐朗读,饱含深情的朗读第六段,体会作者在朴实细腻的叙述中所蕴含的深情。设计意图:学_本文抓住某一事物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手法,通过找关键词体会文章朴实细腻的叙述中所饱含的深情。突破教学难点。3、再读课文,思考:(1)文中作者围绕背影还组织了哪些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2、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2)送别过程中父亲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有什么特点和含义?(小组活动,各组代表发言)(3

21、)文章出了写父亲,还写了作者的感受,作者通过什么细节表现出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学生用低沉舒缓的语调配乐齐读项关于语句。教师配以相应的多媒体画面。 设计意图:把父亲的形、行、言作为互相联系的整体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教学重点。六、拓展延伸: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以“父亲我想对你说:”开头,帮助作者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设计意图:结合课文设题,引发学生思考,达到阅读延伸的目的。2、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母。度过了人生十三四个春秋的你们一定留下了许多回味绵长的、令人百读不厌的爱的细节。请你打开思维的闸门,尽情地回想,捕捉闪光的瞬间,说说自己的父亲或母亲。

22、 设计意图:体会真挚的亲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七、作业:结合本节内容以“亲情”为话题,完成一段200字左右的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朴实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心灵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第12篇:燕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一、特点分析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机勃勃的春光中主动学_,去发现、去探索、去想象。深思熟虑,我决定把燕子一课的教学,在美上下功夫,让学生去感知美、品味美、欣赏美,从而感悟到燕子的活泼可爱,感受到春天的美丽

23、和勃勃生机。二、设计理念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吸纳、运用的学_过程,运用读中研,研中悟的方法使学生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三.教学目的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4.学_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四.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

2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_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_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方法:阅读为主,以读带记,读背结合。教学用具:五线谱画图,课文插图,媒体资源:视频屋檐下的燕子窝、动画燕子:情境动画。教学时间:三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屋檐下的燕子窝,师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我们再来猜一个谜语,大家就知道它是什么鸟了。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让学生自由回答。

25、、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_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二、初读课文体会、明确自学要求。()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检查自学效果。()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理解词语的意思。、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三、学_第一段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读。、利用动画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外形一

26、节进行范读指导。、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具体指导长句子的朗读与理解。4、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5、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6、归纳学_这句长句子的方法。7、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四、探疑解谜,深入体会1、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课文描写的燕子向大家介绍一下?2、另外,大家注意没有,作者为什么没有写眼睛和嘴呢,是疏忽了吗?3、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4、再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外形一节朗读第一自然段,试着让学生都能成诵。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_巩固、齐背第一段。、说说第一段的段

27、意。二、学_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飞行一节,学_第三自然段。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板书:斜、掠过、唧)、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

28、,姿态优美。(学生练读)、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三、学_第四自然段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停歇一节,学_第四自然段。、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9、、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书上的插图。、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7、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四、朗读并力求背

30、诵三、四自然段第三课时一、复_巩固、指名读、自然段。、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二、学_第二自然段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从哪里来一节,学_第二自然段。、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学_第二句。、学_第三句。()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什么叫赶集?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师:古

31、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齐读第三句。、学_第四句。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增添是什么意思,生机是什么意思?()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三、总结,朗读全文教后记录教学总结第13篇:长征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长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本第四组中的课文。 、能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理解诗意,

32、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现代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学_全诗,把握诗句内容,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难点:透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多媒体及多媒体课件;、画诗句配图(五岭、乌蒙、细浪、泥丸);、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策略一进入情境二理解感悟三激情明志四回味升华五拓展实践(课前课件播放长征歌曲)(一)谁能说说我们刚才听过的歌曲名字?又是谁作词的呢?(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

33、_的内容长征(板书)。(三)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对长征的了解。(四)(课件出示长征路线图)教师结合路线图进行小结。长征诗是毛泽东于9年0月红军长征胜利之后饱蘸胜利的喜悦和革命豪情所创作的。(教师板书:毛泽东9年0月)过渡:在我们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让我们共同步入长征,同红军战士一起走长征路。(一)范读课文(二)指导学_交流时出示五岭乌蒙细浪泥丸等配图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三)指导体验感受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长征中的一些感人的场面,看看它们是否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课件播放影片)过渡:是啊,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千难万险,面对着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着万水千山的阻隔,面对着饥锇的威胁,他们

34、啃树皮,吃草根,咬牛皮带,咽鱼骨头这些都是他们经历过的呀。(四)品读诗句短短的几行诗不可能包罗万象,下面我们从诗句中找一找,诗中写了红军遇到的哪些困难?红军又是怎样看待这些困难的?提示:这种种艰难险阻都可概括为一句话小结:这正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板书):远征难不怕万水千山只等闲指导学生从故事内容来理解具体字词的意思。课件出示庆祝长征六十周年纪念邮票,启发学生想象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的喜悦情景,让学生想一想红军战士可能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进而理解更喜、尽开颜。(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给予不同的评价)(五)指导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诗句;、组织小小朗诵比赛;(课件出示诗句朗读节奏)、进行奖励。(拿出自己的书法作品作为奖品)(一)激情学_完长征,你有心理话要对红军战士说吗?(二)小结红军战士正是因为有这种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才能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纵横于万里征程。让我们用铿锵有力的朗读,再现红军的豪迈气概!(播放长征歌曲)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就是一曲久唱不衰的歌,让我们学唱这首曾经让我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