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_第1页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_第2页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_第3页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_第4页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1 课“伐无道,诛暴秦”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及秦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秦朝盛极而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研究课题,从古到今, 都是重要的历史借鉴。以当时秦统一六国的气势和国力, 短短二世就灭亡的, 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才导致了秦朝的速灭,因此,分析秦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可编排历史小短剧“秦的暴政”。教师提前让一部分文笔好、善于表演的同学(也可以自愿报名) 根据课文 “秦的暴政” ,查找资料, 编写小短剧, 形式可以是某天, 秦始皇上朝,大臣向他汇报、 请旨。内容包括繁重的徭役、 兵役,严酷的刑法, 修阿房宫、 郦

2、山陵墓等 (可利用幻灯片课件) 。教师课前发给学生有关短剧的问卷, 观看完短剧后, 师生一起归纳出 “秦的暴政”,引出下一子目陈胜、吴广起义。此部分仍可安排两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让“陈胜”和“吴广”把发动起义的原因讲述出来,在他们讲的时候把“大泽乡起义”想象画展示在大屏幕上,渲染气氛。之后,教师利用课件“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讲述经过。2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要通过学习内容的前后对比,使学生了解项羽和刘邦领导的战争从反抗封建统治的单纯的农民起义发展到为争夺封建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的过程,认识到战争性质的变化。这种“变1化”的理解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难点。 教师应引

3、导学生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三、学法指导( 1)趣味引导法。 特殊时期总有一些有别于平常的事物,在秦暴政时期,出现了平时我们不能见到的历史景象,如: “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情境,启动思维。进一步查阅资料,学生会揭开谜底:“行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积于市”,“劓鼻盈蔂( lu ),断足盈车”,即使免去死罪,也往往要割去鼻子或砍断双腿,挖去膝盖。所以买鞋的人少,买拐杖的人多。这样, 平淡的原始材料鲜活起来,在史料分析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分析问题的乐趣,达到理

4、想的学习效果。( 2)数字计算法。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可以先阅读教材,然后归纳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以加深对陈胜、 吴广起义更深一层的理解。 还可借助教材中的小字和动手动脑计算征发徭役之数, 形象地揭露秦朝的暴政, 增强对这一问题的感性认识。( 3)要点学习法。 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 在学习中要注意把握五要素 (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要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从特点、历史作用、英雄人物的功绩等几个方面入手,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 4)图片描述法。

5、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或教学软件,边演示边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清楚整个农民战争的简单过程, 了解战争发展的基本脉络。 并进一步说明, 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陈胜、吴广领导,时间约半年;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了秦王朝,历时两年半。本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泽乡起义图是一幅想象图,不可以作为研究大泽乡起义的一手史料使用。但可以在阅读教材和史料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力, 对当时起义的场面进行描绘,并总结这次起义的一个特点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5)成语故事会。 本课涉及的成语、典故较多,可组织同学们讲故事,归纳成语、典故,加深记忆,感悟其深刻含义,加强历史与

6、现实的联系。例如,关于“鸿门宴” 的故事,可以编排成小品,在课上或课下表演,以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其他相关成语与典故还有:指鹿为马、 揭竿而起、 鸿鹄之志、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四面楚歌等。( 6)列表归纳法。 本节学习后,可以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如下表),训练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学会用表格归纳史实, 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秦朝历史的发展线索。时间重大事件2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秦朝建立公元前 209 年大泽乡起义公元前 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 207年秦朝灭亡公元前 206年楚汉战争开始公元前 202年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7)歌谣记忆法。

7、可将本课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歌谣,也可以让学生对歌谣内容进行解析,如让学生说出秦朝暴政的表现、刘邦项羽齐努力的具体事例等。秦朝暴政天下怨,陈胜吴广首揭竿。刘邦项羽齐努力,短命秦朝十五年。四、中考命题分析本课内容在中考的考查中有淡出的迹象,2008 年的中考试题中,只有芜湖设置了考查题目,近几年的中考题考查多结合成语典故进行,且多以选择题为主,少数为读图题。五、中考试题分析1.(2005年,益阳市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秦朝刑法严酷B. 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C.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3D. 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

8、此后秦朝一蹶不振解析:此题是一道否定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选择的能力。 本题在解答时关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即要求选择说法有误的选项。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可知: A 项是秦暴政的内容之一,说法正确,C、D两项都是秦末农民战争的史实,说法正确。在 B 项中,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所领导的农民战争,应属于秦末农民战争的两个阶段,而不是两次农民战争,而且秦亡以后的楚汉之争不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答案: B2. ( 2008 年,芜湖市)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A. 春秋和战国B. 秦和春

9、秋C. 战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初解析:本题利用蒲松龄的一幅自勉联设置情景,考查上、下联中各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利用关键字词,回顾所学知识,可知:上联为巨鹿之战,下联为吴越争霸,分别发生在秦末与春秋时期。答案: B六、同步检测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边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实行族诛实行连坐AB C D2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影响是()A阶级矛盾尖锐B 政局动荡不安C人民生活痛苦D 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4A 长 平 之 战B 巨 鹿 之 战C 城 濮 之战D 马陵之战4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A 陈 胜B 吴 广C 项羽D 刘邦5秦朝灭亡的标志是()A陈胜吴广起义B 巨鹿之战C刘邦攻占咸阳D西汉建立6识读下列材料和图片公元前 209 年,有 900 多贫苦农民, 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 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请回答:( 1)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