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_第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_第2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_第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_第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教材(本册教材总要求)分析教学内容: 1、20以内的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2、和。3、加法的含义、减法的含义。4、和在1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5、比较物体的轻重。6、钟面的认识,看几时和大约几时。7、求两个数一共是多少的实际问题。8、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10、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认识。11、物体个数的简单整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12、简单的统计表。13、按用途、颜色、形状或其他特征把一些熟悉的物体分类。14、对统计结果作初步分析或说明。15

2、、有趣的拼搭(在活动中初步体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16、丰收的果园(用方位知识、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与技能方面。(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0在

3、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计方法。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整时的和接近整时的时刻。能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轻重。能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隐含的规律。(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联系生活经验,

4、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体位置关系。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3)联系具体情境,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复一些简单的问题。能根据物体的用途、颜色、形状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能根据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2、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初步

5、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

6、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3)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4)在把不同的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3、解决问题方面。(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3)能与同学

7、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4、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加、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

8、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第一单元(数一数)分析教学目标: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有次序地数,以防重复与遗漏。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教学安排: 一课时数一数教

9、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数一数教学目标: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次序地数,以防重复与遗漏。教学难点: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教学关键: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入场门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小朋友喜欢玩吗?你们最希望到哪儿去玩呢?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老师猜,小朋友一定非常希望到儿童乐园去玩

10、吧。(多媒体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1、初步感知。(1) 问:图上画了些什么?(2) 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3) 教师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2、看主题图数数。(1) 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吗?(2)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3) 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3

11、、总结方法。(1) 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小组讨论后交流。(2) 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4、按顺序抢答(1) 根据图意找用1、2、310表示的东西有哪些?比一比谁说得好!(2) 自己看看10幅图说图意。5、用点子图表示个数。(1) 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2) 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

12、千的个数?为什么?学着刚才的方法,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呢?(3) 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室外)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1、门票游戏。说明:只要完成每人门票上的题目,就能进入儿童乐园了。门票上的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1个小天使,2个南瓜博士,3个茄子老师,4个豌豆,5个蘑菇老师,6个小萝卜,7个小番茄,8枝铅笔,9个苹果,10个香蕉。2、套圈游戏。说明:手套上有几个点子就在圈上套几个圈。过渡:书上的儿童乐园里藏着许许多多的

13、数,我们身边也藏着很多很多的数呢!3、找数活动。(1) 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2) 找一找我们学校里藏着多少个数?过渡: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他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学。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五、作业设计练习与测试数一数。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比一比)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

14、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难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教学安排: 2课时(一)比长短、高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题,第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经历对客厅场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比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3、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教学难点: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教学

15、关键:在认识长短、高矮含义的基础上,会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过渡: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的客厅参观,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二、联系生活比一比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1) 请小朋友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主题图,说说客厅里有些什么东西。(2) 制导学生用和画的方法自己比较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较饮料瓶、玻璃杯的高矮。(3) 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说说是如何比较的。(4) 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

16、间的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5) 引导学生用谁比谁长(或高)或谁比谁短(或矮)表述两个物体的比较结果。2、通过开放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1) 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和高矮?(2) 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再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3、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出示1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出示2两枝铅笔,现在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1、“想想做做”第

17、1题。(1)“爸爸和孩子好像一样高”这种说法你有意见吗?(2)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3) 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4) 读题,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练习。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3、“想想做做”第3题。(1) 读题,学生自主练习。(2) 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3) 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4、“想想做做”第4题。(1) 明确题目要求。(2) 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3) 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

18、比的结果怎样?2、学生自由交流。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五、作业设计1、长的画“”,短的画“” 2、高的画“”,矮的画“” 3、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教学后记:(二)比大小、轻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例题,第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大小、轻重的含义。教学难点:会比较物体的大小、轻重。教学关键:在认识大小、轻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比较

19、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大小、轻重。教学过程:一、场景引入,激发兴趣有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二、尝试比较,主动探索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呢!(出示场景图)1、看一看。提问: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谁观察得仔细,比谁看得多,说得好。2、比一比。问: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呢?问:茄子老师也从图中找到两种物体进行比较,你能帮它比一比大小吗?第6页,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老师找两个实物,请小朋友们也帮老师比一比,谁轻谁重?问:用什么

20、办法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出示土豆与萝卜(重量相差不大),现在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谁轻谁重吗?出示支架,介绍给小朋友,借助支架也可以比较轻重。三、活动深化,拓展应用1、套环游戏。两个小朋友进行套环比赛,其余小朋友进行观察比较,互相说说谁套得准,谁套的环大,谁套的环小。2、(出示投影)瞧!小花猫和一群小鸡在争论什么呢?小花猫说:“我重!”4只小鸡说:“我们和你一样重!”小朋友来当裁判,看看一只小花猫和一只小鸡谁重?3、(出示投影)狐狸想考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该拿重的,小鸡轻,应该拿轻的。小朋友们,你们说说它们应该怎样拿呢?4、(出示投影)大象伯

21、伯说话了,你们懂得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给你们买些水果吃,你们得说出谁轻谁重。说一说这三种水果谁最重,谁最轻?比是怎样想的?四、总结评价问:你们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吗?回家后把学会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找一些东西比一比,行吗?五、作业设计练习与测试比大小、轻重。教学后记:第三单元(分一分)分析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教学安排: 一课时分一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22、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教学关键:通过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和选择标准给事物分类。教学准备:动画片的vcd小兰的星期天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么过的?下面我们来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观看动画片小兰的星期天:小兰早餐后在认真地做作业。一会儿就完成了作业,当她整理东西时却犯愁了问:哪些东西应该放在文具盒里呢?哪些东西应该放在学具盒里呢?你能把它们分出来吗?揭

23、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二、自由探求,解决问题1、寻求“分类”的策略。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3、反馈分类结果。小结5、练一练“想想做做”第1题。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能生活在水里?圈一圈: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能生活在水里。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1、“想想做做”第2题。继续放小兰的星期天,小兰刚整理好书包,电话响了,妈妈接了电话后说有客人来,她要上街买菜,让小兰收拾家。小兰高兴地答应了。客厅的桌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合适呢?

24、我们和小兰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说说分类的依据。2、“想想做做”第3题。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客人就要来了,我们来帮小兰好吗?把这些玩具分一分。同桌互相检查是否分对。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3、“想想做做”第4题。当小兰把房间整理好,妈妈就回来了。她买了些什么呀?哟,红红绿绿,多新鲜多好看呀!这些又可以怎样分呢?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4、这时客人来了,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问题?能否也把他们分分类呢?四、全课总结,拓展思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设计

25、 练习与测试分一分教学后记:第四单元(认位置)分析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2、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与另一个物体是相对的。教学安排: 2课时(一)认上下、前后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

26、方位。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观察:小朋友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些什么?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1、出示主题图教室。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四个学生依次是小明、小军、

27、小红和小平。2、讨论交流。(1) 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2) 还可以怎样表示两者的位置关系?(3) 粉笔盒在讲台的哪一面?讲台在粉笔盒的哪一面?3、分组讨论。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5、游戏:指一指你的上下、前后。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1、“想想做做”第1题。互相说说。2、“想想做做”第2题。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再纠正。3、“想想做做”第3题、4、5题。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小朋友,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吗?情境2:小动物们感谢小朋友说出了它们的位置关

28、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说说:我前面有几个小伙伴,后面有几个小伙伴。情境3:冰箱里有好多东西,你能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情境4:最后,小动物们邀请我们去看电视!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吗?四、总结评价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本领?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爸爸妈妈听。五、作业设计练习与测试认一认(一)教学后记:(二)认左右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题,第121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

29、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方位,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与另一个物体是相对的。教学关键:使学生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里画画的场景。1、围绕身体的某些部分,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起来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在身体右边的叫右手。接着举起左手问:猜一猜在身体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引导学生认识左、右耳,左、右眼,左、右脚。2、通过同桌间的座

30、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问: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来看画面中的小明和小红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后交流反馈。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强调说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1、“想想做做”第1题。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2、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右边,谁在谁的左边。3、选横排里三个小朋友(a、b、c)说说b所处的位置。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一会儿说b在左边,一会儿又说b在右边?三、开展多种形式

31、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摆一摆(“想想做做”第2题。)2、说一说(1)“想想做做”第3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由学生任选一个物体,说说它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再让学生说说这个物体的位置。(2)“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3)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位同学或某一个物体,说一说所处的位置。3、站一站。请1号站到讲台前,2号站到他的左边,3号站到他的右边,4号站3号的后面,5号站2号的前面。6号站3号的右边,7号站6号的右边。4、听口令,做动作。举右手,举左手,句、举左手,再摸鼻子,用右手摸你的右眼。四、考考你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的图,让学生说说“都是靠右走,谁

32、走错了?”五、作业设计 练习与测试认位置(二)教学后记:第五单元(认数(一)分析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010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010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2、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3、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4、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以内数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数感,发展思维。5、加强学生数的书写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数字0

33、-10,并了解0-10的实际含义。教学安排:7课时(一)认识15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例题,第1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15各数的过程,认识15,会读、写15各数。2、培养学习兴趣,能按顺序用数描述物体的个数并进行交流。3、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教学重难点:熟练地数出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5各数。教学关键:使学生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准备:学具盒(备有计数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激情引趣谈话: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我们一起到动物园玩。(屏幕出示:猴子5只,斑马3匹,熊猫1只,鸵鸟2

34、只,孔雀4只)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数清你所喜欢的动物的个数,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与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你是用几个圆片来表示这种动物的只数的?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愿意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有几只?小结:小朋友们所摆出的圆片都在15之间,今天我们一起认识15。二、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1、摆一摆,你能根据圆片的个数,从你的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找一找,看谁找得对?2、拨一拨。讲述:小朋友们摆得很正确,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学习伙伴计数器。问:我在计数器上拨了几个珠子?又添了几个珠子?现在是几个?2添上1是几?3添上1是几?4添上1是几?问:如果任意给

35、你一张数字卡片,你能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吗?3、写一写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试一试。教师边示范学生模仿。4、说一说。问: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三、巩固新知1、小朋友,知道教师节是几月几号吗?教师节这一天,小朋友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看!问:仔细观察,与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交流:哪位小朋友能用数说说你所看到的事物?2、抢答:看图说数。出示图:3根黄瓜,5个西红柿,2段藕,4个萝卜,1棵白菜。3、猜数游戏。2后面的数是几?3和5之间的数是几?4前面的数是几?4、你们爱吃水果吗?出示1个西瓜,2个菠萝,3个梨,4个草莓,5个香蕉。问:这些水果分别有几个?出示花瓶

36、图:在这幅图中,每个花瓶里都缺少几朵花,用水彩笔画出花瓶里缺少的花。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15各数,学会了书写15,写数时要注意书写姿势的正确。五、作业设计 练习与测试15的认识教学后记:(二)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能区分几和第几。教学难点: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1、出示排队买票图。2、谈话:(1)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2)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戴帽子的

37、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3)反过来,排在第二的是谁?排在第五的是谁?这里的第二指的是几个人?第五指的是几个人?(4)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二、进一步感悟新知1、“想想做做”第3题。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1)教师读题后学生口答。(1) 除了这几个问题外,还想到了什么?2、“想想做做”第4题。问:山那边在举行什么比赛呀?从图上你能说出什么呢?3、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多少,“第几”只是其中的一个。三、巩固深化1、摆一摆。教师说摆5个正方形,从左数起第3个换成圆片,从右数起第3个换成长方形,同桌互练。

38、2、涂一涂。“想想做做”第1题。说说:4个和第4个有什么不同?四、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2、“想想做做”第2题(左边)小女孩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3、“想想做做”第5题。讨论: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室呢?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4、你能用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五、总结评价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六、作业设计练习与测试 几和第几教学后记:(三)0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题和第1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 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2、 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3、 体

39、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0的具体含义。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1、“0”自我介绍: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2、“0”再说: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教学例1。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到野外去采蘑菇,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用哪个数来表示。指导写0。强调: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一个数。2、教学例2及0的写法。指导看例2图。想想:这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师生一起

40、写0,指导学生写0。3、教学例3。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0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是不是所有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呢?请看看你们的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直尺上的数是怎么排列的?请你从左往右依次读一读。4、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0,你能说说0能表示什么意思吗?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1、“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摘桃”的故事)(1) 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几表示?(2) 小猴看了很谗,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用几表示?(3) 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表示?(4) 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数上的桃吗?2、“想想做做”第2题。结合题目让

41、学生说说0所表示的意思。3、“想想做做”第3题。先让学生从05开始数再排。4、“想想做做”第4题。除了尺子上见到0,你还在哪里见到过0?四、全课总结1、“0”问: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吗?2、请小朋友们课后继续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看到过0。作业设计:练习与测试0的认识教学后记:(四)认识等于(=)、大于()、小于(和或、”。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问:4和4同样多,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看书。说

42、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问:长的是什么样子?怎么写呢?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着的数小?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和”、“、,口头比较两数的大小,再在书上独立完成。5、“想想做做”第3题。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可多啦!有山楂、香蕉,去看看吧。数出的数写在田字格里。问:你是怎么数的?为什么这样数?四、总结评价在这节课里,小朋友们表现都不错,那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作业设计:练习与测试10的认识教学后记:(七)练 习 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练习一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应用更好地掌握10以内的数。2、着重练习认数(010)几和

43、第几,以及两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小朋友学得怎么样。二、过关冲冲冲1、第一关:你会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先思考再交流。2、第二关:你会按顺序说出010湖哦00这些数吗?3、第三关:几和第几分分清。出示鸭子图:让小朋友说说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鸭。从左起第( )、第( )、第( )和第( )只小鸭戴帽子。4、第四关:校园里的鲜花开放了,我们一起去数数每盆各开了几朵花?(1) 第1盆开了3多花,第3盆开了( )朵花。(2) 开4朵花的是第几盆,它左面一盆开了( 0朵花,右面一盆开了( )朵花。5、第五关

44、:比大小,打扑克,比较两张牌的大小。6、 第六关:看图大比拼,看谁的答案多。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赛一赛,看哪一组的答案最多。三、练习写数刚才我们经过紧张的“战斗”,每组都取得了胜利,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最后一场“战斗”写数。四、总结今天这节课里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懂得了在学习小组里要怎样?团结、合作作业设计:练习与测试练习一教学后记:第六单元(认识物体)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物体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3

45、、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知道各自的名称。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加深对各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安排:2课时(一)认 物 体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的例题,第2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物体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知道各自的名称。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加深对各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