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新民金矿扩界储量核实报告正文_第1页
阜新新民金矿扩界储量核实报告正文_第2页
阜新新民金矿扩界储量核实报告正文_第3页
阜新新民金矿扩界储量核实报告正文_第4页
阜新新民金矿扩界储量核实报告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阜新新民金矿扩界储量核实报告提 交 单 位:阜新新民金矿编 写 单 位: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编写人:许云鹏龙振涛李政审核人:贾云伟姜景林总 工 程 师:李继中队长:李继中报告提交时间: 二 00 八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目的、任务1第二节矿区位置与交通1第三节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2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及开采现状2第五节本次工作情况3第六节矿山基本情况6第二章区域地质6第一节区域地质特征6第二节区域矿产特征7第三章矿区地质7第一节地层7第二节构造8第三节侵入岩9第四节围岩蚀变9第四章矿体地质10第一节矿体特征10第二节矿石质量、类型11第五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12第六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

2、3第一节、水文地质.13第二节、工程地质13第七章资源储量估算14第一节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14第三节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15第四节矿体圈定原则16第五节资源量的分类16第六节、资源量估算结果16第八章结语 .17附图1、阜新新民金矿矿区范围图1:20001-1 、阜新新民金矿采空区储量计算垂直纵投影图1:5002、阜新新民金矿 180 米标高坑道采样平面图1:5003、阜新新民金矿第51 勘探线剖面图1:5004、阜新新民金矿第53 勘探线剖面图1:5005、阜新新民金矿勘探线剖面图1:5006、阜新新民金矿180米 100 米标高 61 线 47 线T1 矿体垂直纵投影图1 :5007、阜

3、新新民金矿268米 180 米标高 61 线 57 线T1-1 矿体 2004 2008 年度矿量分布图1:5008、阜新新民金矿180米 268 米标高 61 线 57 线T1-1 矿体储量计算垂直纵投影图1:5009、阜新新民金矿57、59、61 勘探线 T1-1 矿体剖面图1:50010、阜新新民金矿223 米标高 T1-1 矿体平面223 米 180 米标高 49 线 47 线平、剖面图1 :50011、阜新新民金矿51 线 43 线 280 米标高以上氧化矿储量计算垂直纵投影图1 :50012、阜新新民金矿第51 勘探线 280 米标高以上氧化矿剖面图1 :50013、阜新新民金矿第

4、49+25 勘探线 280 米标高以上氧化矿剖面图1 :50014、阜新新民金矿第47勘探线剖面图1: 50015、阜新新民金矿第45勘探线280 米标高以上氧化矿剖面图1:50016、阜新新民金矿第43勘探线280 米标高以上氧化矿剖面图1:50017、阜新新民金矿第41线地质剖面图1: 50018、阜新新民金矿第39线地质剖面图1: 50019、阜新新民金矿第37线地质剖面图1: 50020、阜新新民金矿第35线地质剖面图1: 50021、阜新新民金矿第41线 39线 223m中段坑道平面图1: 20022、阜新新民金矿第41线 35线 T2、 T3、 T4 矿体储量计算纵投影图1:100

5、023、阜新新民金矿第39线 35线 150m标高 T3 矿体平面图 1:500附表1、阜新新民金矿180 米 100 米标高 61 线 47 线矿量计算表2、阜新新民金矿268 米 180 米标高61 线 47 线 T1-1 矿体矿量计算表3、阜新新民金矿280 米标高以上, 51 43 线氧化矿矿量计算表4、阜新新民金矿第41 线 35 线 T2、T3、T4 号矿体储量计算表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目的、任务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受阜新新民金矿的委托,对该金矿进行扩界储量核实工作,其目的任务是:了解区内金矿体的分布情况,基本查明金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估算矿区范围内的金矿石资源量以及扩界部分的资源量

6、(包括深部扩界部分),核实原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及扩界后矿区范围拐点坐标。提交扩界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第二节矿区位置与交通一、工作区位置阜新新民金矿位于阜蒙县新民镇上排山楼村。距阜新市南偏东直距约 18Km,新民镇东约 4Km。地理坐标:东经 12143041214306 北纬 415303 415304该金矿区范围界线由4 个拐点圈定,各拐点坐标见下表:原矿区范围拐点坐标点号XY1463894041396000246389404139647234638740413964724463874041396000矿区面积: 0.0944km 2;开采深度: 270 180m。第三节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一、自

7、然地理该区位于医巫闾山北段西部支脉中,地形陡峭、沟谷发育,一般海拔 300m 400m,相对高度 150 200m,该区为半干旱干旱大陆性气候,最高气温43,最低气温-28.4 ,年平均气温 7.4 。降雨多集中在每年七、 八月份,年平均降水量 400450mm,无霜期为 130160 天。二、经济概况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 高梁、谷子、大豆等。地方工业以采矿、选矿(金)为主。劳动力紧缺。水、电资源基本能满足地方需要。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及开采现状一、以往地质工作成果( 1)1967 年 1969 年,原辽宁省地矿局第一区调队在该区进行义县幅 1:20 万区域矿产调查。(

8、2)1973 年国家计委地质总局航空物探大队进行 1:5 万航测,在该区发现航磁异常。( 3)1977 年阜新地质大队在该区进行 1:5 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发现金、铜重砂异常,为找矿提供了依据。( 4)1983 年 1989 年,原辽宁省地矿局区调队在该区开展 1:20 万化探扫面工作,发现阜蒙县大岭金异常,面积23Km2,随后经异常三级查证发现拍山楼金矿。(5)1989 年 1992 年,辽宁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等单位在排山楼金矿区从事普查、详查及勘探工作。 1991 年 1995 年,为查清排山楼金矿床外围矿体分布情况, 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对排山楼矿区外围( 15 线以西)进行普查工作并

9、提交了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双山子金矿区普查地质报告 ,该报告于 1996 年 7 月通过了辽宁省储委审查批准。 批准文号为 “辽储决字 19969 号。”批准表内 D 级储量 126344 吨,品位 4.38 克/吨,金属量 554 。在此基础上建设了新民金矿,并通过边采边探使地质储量有较大程度增加。( 6)2003 年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提交了阜新新民金矿储量动态监测报告 ,提交 122b、 333 矿石储量 478436.82 吨,金属量1711.66kg。二、开采现状矿山采用竖井开拓,单罐笼配平衡锤提升。目前矿山开拓有两个中段,即223 米中段和 180 米中段,平巷运输巷道均布置于脉内

10、,两个中段共形成21 个矿房。该矿山所采矿体有两条, T1 和 T1-1, 其中 T1-1 已采空。第五节本次工作情况一、工作情况1、工作时间及资源量估算截止日本次工作始于2008 年 9 月,止于 2008 年 10 月,工作周期为1个月。资源量估算截止日为:2008 年 10 月 20 日。2、本次工作评述本次储量核实工作主要是对矿区进行深部及平面扩界,扩界后开采深度由原来的270 米 180 米扩为 310 米 100 米。平面扩界后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及开采深度见下表:扩界后矿区范围拐点坐标点号XY1463894041396000546389404139677264638740413967

11、724463874041396000矿区面积:0.154km 2;开采深度: 310 100m。3、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工程质量评述(1)、填图修测矿区 1:2000 地形地质草图 0.72Km2,草测 47 线 35 线 1:2000 地形地质图,确定储量估算范围,确定矿体位置。(2)、测量收集矿山采矿工程及探矿工程坐标,使用手持GPS复核钻孔位置。(3)、浅井及石门目的是深部探矿,浅井及石门主要施工于41 线 35线,投入工作量约 100 米。工程施工由矿山承担, 浅井均布设在露采坑矿体上盘相应勘探线上,采用浅井拉石门来揭露采坑深部矿体,断面规格1.4m1.2m,其长度以穿过含矿带矿体为准

12、,石门方向、坡度、长度均按设计要求施工,质量完全满足地质要求。( 4)、钻探钻孔资料以收集为主。1995 年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提交的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双山子金矿区普查地质报告中的钻孔资料,该报告于1996 年 7 月通过了辽宁省储委审查批准。批准文号为“辽储决字19969 号。”2006 年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提交的阜蒙县双山子金矿4135 线普查地质报告中的钻孔资料,该报告已经过评审,评审文号为 210。( 5)、采样本次普查工作的采样方式有:岩心样、刻槽样。岩心样:收集。刻槽样:布置于穿脉及石门中, 按矿化程度和矿石类型分别取样。断面规格 103cm,样长 2 4m,样品重量误差不超过理

13、论重量的 15%。上述样品采集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其质量满足普查工作要求。4、化验工作化验工作由新民金矿自己完成。二、取得主要成果圈定矿体五条,即 T1、T1-1 、T2、T3、T4 矿体。第六节矿山基本情况该矿经济类型为联营企业,采矿许可证由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发放,证号为 2100000431515,有效期限由2004 年 12 月 2009 年 12月,为五年,生产规模7.0 万吨 / 年。第二章区域地质该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北镇隆起的北部,出露的主要岩性以太古代杂岩和中元古长城系。受韧性剪切作用,改造形成糜棱岩。 糜棱岩的总体展布方向为EW 向,延伸稳定,空间上规模较

14、大。控制排山楼双山子金成矿带的生成发展。第一节区域地质特征一、地层:1、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Ard),主要分布在矿区的南部,岩石类型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产状330 350,北倾,倾角45 65。2、中元古界长城系大虹峪组(Chd)高于庄组( Chg),在矿区的北部出露,岩石类型石英岩、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等,产状310 320,倾角 50 65,二种岩性具初糜岩岩化特征。在矿区的双山子呈椭圆形推覆体,置于(Ard )黑云斜长糜棱岩之上,为断层接触。3、中生界白垩系孙家湾组(K2S)零星分布在下排山楼一带, 岩石成份为复成份砾岩, 含砾粗砂岩,层理清晰,倾向120 150,倾角 15 30

15、。4、第四系在该区掩盖较厚,主要成份以亚粘土为主,含中粗粒砂。二、侵入岩出露在普查区的南北两侧,主要岩性, 花岗质脉岩,次流纹斑岩和闪长玢岩,大都沿东西向的韧性带方向分布,宽度 1 5m 不等,长度 10 50m。三、 构造为脆性构造,分布在 223m 标高 4139 线穿脉和 4104 钻中见到,走向 110,倾向 5 10,倾角 45 55,宽 1 5m。构造呈压扭性特征,舒缓波状,结构面见擦痕和阶步,断层内,挤压扁豆体,断层泥发育。第二节区域矿产特征本区矿产丰富。主要有煤和金,此外还有铁及非金属矿产。第三章矿区地质第一节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界建平群、中元古界长城系。(1)太古界建

16、平群大营子组(Ard ):该组为一套中级变质程度的区域变质岩,分布较广。该组可分为二套岩系,一套为上壳岩系,另一套为深成岩。上壳岩系为层状岩系,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北倾,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斜长片麻岩、 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扁豆体和白云质大理岩薄层等。白云质大理岩经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白云质糜棱岩。( 2)中元古界长城系:区内主要出露有大红峪组、高于庄组,属一套陆源碎屑岩和内源碳酸盐岩建造。 大红峪组岩性以糜棱岩化石英岩、石英砂岩为主,厚 300.8 米;高于庄组岩性主要为糜棱岩化钙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厚 10131374 米。第二节构造区内构造发育,主要为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构造两种类型

17、。(1)韧性剪切带该构造呈带状分布, 属递进演化的高应变带, 具有强烈的塑性流变及剪切应变特点。 依据剪切作用的方向、 形成环境时代及彼此间的切割关系可分为东西向、 北东向韧性剪切带, 其中东西向韧性剪切带为本矿床的控矿及容矿构造。东西向韧性剪切带:该带长900 米,宽 3090 米,倾斜延深达800 米,走向近东西,倾向北,金矿体严格受该带控制。( 2)脆性断裂构造区内脆性断裂构造形迹主要有东西向、 北东向、北西向三组, 其中东西向断裂构造最为发育,又以 F1 断裂规模最大,与金矿体最为密切。F1 断裂位于矿体上盘,走向近东西,倾向520 度,倾角 2580 度,长 1 公里,宽 110 米

18、,局部闭合。其性质为先压后张性的复合断裂,该断裂使矿区标志层(白云质糜棱岩)与金矿带重合。第三节侵入岩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出露较广,主要为燕山期及华力西期,以岩体及各类脉岩形式产出。主要有尖山辉长岩体、 北营子花岗质初糜棱岩体、 上两家子黑云母花岗岩体、靳家店花岗岩体、大石头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脉岩自基性中酸性酸性均有,受断裂构造控制。 主要有玄武岩、石英闪长玢岩、煌斑岩、花岗斑岩、流纹斑岩等。第四节围岩蚀变新民金矿发育有较强烈的围岩蚀变晕,呈带状分布。 蚀变种类主要有绿泥石化、铁白云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蚀变晕明显受韧性剪切带控制。根据围岩蚀变种类的时空关系及其与金矿化的密切程

19、度,按蚀变矿物组合由外向内可划分出三个有规律的围岩蚀变带:面型绿化蚀变带、面型碳酸盐化蚀变带和黄铁矿绢云母蚀变带。面型碳酸盐化、特别是黄铁矿绢云母蚀变带与金矿化关系尤为密切。黄铁矿绢云母化蚀变带位于蚀变晕的中心地带,蚀变矿物以它形细粒黄铁矿和绢云母为主,此外尚有铁白云石、白云石、绿泥石、绿帘石、绿色黑云母及少量半自形粗粒黄铁矿。反映出多种蚀变叠加及蚀变强烈之特点。金矿体即赋存于该带中,总体看蚀变愈强,金品位越高,且金品位与它形细粒黄铁矿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第四章矿体地质第一节矿体特征矿床赋存于太古界建平群中, 受东西向展布的上排山楼候其营子大型韧性剪切带控制。区内经勘查控制的工业矿体有五条,即T

20、1、T1-1 、T2、T3、T4 号矿体,矿体分布于蚀变糜棱岩带中,矿岩界限不清,呈渐变关系。矿体呈似层状产于F1 断裂下盘,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 5080 度。T1 矿体:长度 350 米,平均宽度8.8 米,矿体在 59 55 线比较厚大,向东逐渐变薄。品位由东向西逐渐变贫,总体走向东西向,倾向北,倾角 60 70 度之间,经 ZK1301 号钻孔、 ZK5303 号钻孔和 ZK1201 号钻孔的控制, 矿体在 180 米至 100 米标高范围内延深比较稳定。(品位变化情况见附表)T1-1 矿体:位于 T1 矿体的底板,呈脉状,主要分布在61 57线,赋存标高 268 180 米,属蚀

21、变糜棱岩中的盲矿体,长度 150 米,平均宽度 4.5 米,走向与 T1 矿体平行,倾角 60 65 度。该矿体已采空。T2T3T4 号矿体,明显受东西向蚀变的糜棱岩带控制,T2T3 号矿体走向变化在 90 110之间,倾向 360 10,倾角 7580。T2 号矿体地表出露标高 310m,39 线在 180m 标高, 41 线在 110m 标高尖灭。呈现明显的向西侧伏。 T3 号矿体为盲矿体,都集中赋存在 39 37 35 线 150m 标高。 37 线 275m 为 T3 号矿体赋存的最高标高,由 3701 孔控制。 T4 矿体,分布在 T2T3 号矿体的顶板北侧,倾向北,倾角75。T2

22、号矿体厚度较稳定, ZK4102 见矿厚度 8.58m,最薄 4.13m,平均厚度 7.00m,最高品位 5.8g/T,矿体平均品位 2.34g/T。T3 号矿体, ZK3902 孔,见矿厚度5.89m,但需剔除二条夹石,矿体平均厚度4.3m,3902 钻孔见矿品位最高7.3g/T,厚度在 39 线。由近地表的 4.11 至深部为 1.4m。矿体的平均品位2.50g/T。T4 号矿体在 37 线 3709 孔单工程控制,厚度 9.76m,品位 1.82g/T。矿石的结构构造: 总体上均为糜棱结构, 半自形极细粒状变晶结构,矿物成份以黑云母斜长石为主。第二节矿石质量、类型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自

23、然金,次有黄铜矿、磁黄铁矿、钛铁矿、磁铁矿等。脉石矿物随矿石自然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蚀变长英质糜棱岩型矿石脉石矿物以石英、长石为主,次为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另有少量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等;蚀变黑云斜长糜棱岩型矿石脉石矿物以斜长石、石英、黑云母为主,次有少量绿泥石、绢云母及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矿石结构以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为主,次有压碎结构、交代残留结构、包含结构、乳滴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矿石自然类型可划分为蚀变长英质糜棱岩型及蚀变黑云斜长糜棱岩型两种。矿石工业类型属贫硫化物糜棱岩型金矿石。本矿体金矿物唯有自然金一种,形态呈各种不规则粒状,其粒度较细,以微

24、粒金为主,占80%左右。自然金以粒间金、 裂隙金、包裹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粒间、黄铁矿与脉石矿物粒间;黄铁矿裂隙间、脉石矿物裂隙间;或包裹于黄铁矿、黄铜矿中。以粒间金和裂隙金为主,占95%左右。本矿床矿石属易选矿石,矿石加工、选冶性良好。第五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新民金矿矿石类型比较简单, 金矿物质颗粒细小,品位低而均匀,有用成分单一, 属贫硫化物型金矿石, 金矿物大部分嵌布在铁白云石和黄铁矿中,该糜棱岩型矿石易浸、易选。新民金矿日处理矿石 200 吨,采用全泥氰化炭浆法工艺流程选矿,整个加工工艺流程主要数据如下。磨矿粒度 0.071mm 占 8588%氰化物用量: 0.40.6 / 吨氧化钙用量:

25、 1.4 2.3 / 吨浸出矿浆 PH值=9.5 11浸出时间: 2528 小时金的浸出率: 90%金的吸附率: 98.5%金的置换率: 97.5%金的回收率: 8890%第六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水文地质地表第四系含砾砂亚粘土,厚度5 20m,仅存吸附水,含水量随地形而变化,总含水微弱。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矿坑的充水主要为大气降水。矿区内的黑云斜长糜棱岩、长英质糜棱岩,比较坚硬,裂隙不发育,漏水量很小。第二节、工程地质金矿体赋存标高在100310m 之间,含矿岩性为蚀变的长英质糜棱岩和蚀变的黑云斜长糜棱岩,工程地质条件与排山楼金矿区基本相同,岩石的片理、面理较发育,但都为闭合型,RQD

26、值多在 75%以上。 F1 断层置于矿体的顶板,在39 线距矿体较近,对采矿可能造成一些影响。第七章资源储量估算第一节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依据新民金矿生产经营情况,结合矿区开采矿体厚度大, 品位低的特点,制定如下指标:边界品位1g/t开采矿体平均品位2.4g/t 。夹石剔除厚度:水平厚度1.5 米 2.0 米的夹石,在采矿中难以剔除。一并参加计算。第二节资源量估算方法一、资源量的估算范围估算采矿许可证规定标高范围外的T1 、T1-1 号矿体的资源储量,即 180 米 100 米矿体资源量,以及 310 米 280 米氧化矿资源储量。平面扩界部分 T2、T3、T4 矿体资源量。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

27、矿体埋深一览表矿体位置及编估算范围拐点坐标埋深(米)赋存标高面积号拐点编号XY(米)(m2)14638922413961002463895641396273T1、 T1-1矿体3463893541396490130180254004463887341396483210100546388864139627364638860413961111463886841396600T224638839413967250 21031043003463880641396718100446388324139660014638881413966882463891641396706290T3、 T4 矿体346389

28、044139674320 215210044638866413967731005463888241396688二、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计算公式1、方法的选择本矿区储量计算方法选择地质块段法,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2、储量计算公式: V SLQVDPQ c其中: S 为块段投影面积单位 m2L 为块段水平厚度单位 mQ 为矿石量单位吨V 为体积单位 m3D 为比重P 为金属量单位 KgC 为矿床平均品位单位 g/t第三节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1、块段面积用直尺在投影图上直接量取参数,用相应几何公式计算出面积2、块段厚度。各块段内工程矿体厚度,用加权法求得。第四节矿体圈定原则一、单工程中单样矿

29、石品位达到边界品位的, 而样品连续真厚度最低可采厚度的圈为矿体。二、将相邻工程同一矿体边界点用直线连接, 所圈矿体厚度不大于相邻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 矿体中夹石厚度小于剔除厚度时圈入矿体;大于等于剔除厚度时给予剔除,矿体以压缩法计算厚度。三、一工程见矿,而相邻工程也见矿, 但达不到最低可采厚度的,二者由见矿工程向相邻工程平推其工程间距的 1/2 ,作为资源量的估算边界。四、当矿体外无工程控制或相邻工程未见矿时, 向外尖推工程间距的 1/2, 平推工程间距的 1/4; 工程间距大于网度时以网度外推。另外,根据矿山要求,深部矿体推深不超过100 米标高,地表氧化矿 51 线 43 线推深不超过280 米标高。第五节资源量的分类根据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 / T 0200 2002 和本区的实际情况,将实际工程控制的资源量确定为(332),工程外推部分资源量确定为( 333)。第六节、资源量估算结果本次核实工作共计算5 条矿体资源量,矿石总量:697682.45 吨,金属量 1697.02kg 。储量计算结果如下:储量计算结果汇总表矿体矿量分布情况矿石量金属量平均品平均储量编厚度编号范围线号标高(吨)( kg)位(g/t)码( m)T161-47180-100m214553.44504.432.359.65332界外线11343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