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岳池县城关中学校 刘善云 课标要求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电话、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以申报、商务印务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知道近代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通讯工具及娱乐方式,理解其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及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知道民国以来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能力和方法: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
2、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认识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指导学生对本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列表对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动脑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着、进步着的,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科技的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并逐步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进一步丰富了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对
3、社会进步和时代潮流的追赶和探究热情,加深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重点难点重点: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及社会意义,大众传播媒体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尝试从服饰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授课类型新课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分组了解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主要变化。教师收集整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准备教学所用图表、设备、小黑板等。教学方法目标引导、问题探究、阅读讲述、分析归纳等。教学时间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840年,英国在我国广东海面的一声炮响,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鱼贯而入!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的推动下,中国的政治、经济
4、、思想文化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让我们走进近代时期的社会生活领域,看看苦难的中国人如何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不断求新求变,在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努力地推动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步伐!(板书课题)学生:朗读导言,整体感知本课学习内容。教师: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学习新课:一、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教师设问)英国人是利用什么工具到中国来经商、贩卖鸦片和发动侵略战争的?这种交通工具来到中国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讨论思考。教师指导学生揭示相关知识。1、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轿子、马车。轿子,乃中国的
5、“土特产”,它抬之者众,坐之者寡,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主要是为达官贵人服务的交通工具。由于享用者地位、身份不同,轿子的装饰也不一样。马车:比轿子较为高级的交通工具,但在封建社会特权等级思想的影响下,却催生了具有浓厚特权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车文化。以汉代为例,官僚贵族出行时的车队是其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当时最高级的马车是皇帝乘坐的“金银车”,它装饰华美,富丽堂皇。高级官吏乘坐“轩车”,它的车舆前顶较高,两侧以席子做障蔽,上面绘花纹图饰,又称“文轩”。普通官吏则乘坐“轺车”,即车舆上有伞盖,但四面敞露。而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就只能步行了。等级如此森严,任何人不能逾越。2、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轮船
6、、火车近代交通运输业的飞跃离不开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而英国和美国走在世界前列,发明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和轮船,开创了世界交通运输的新纪元。进而又出现了电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当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西方科技文化伴随着侵略也大量传入中国,包括火车和轮船在内的近代化产物也进入中国,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轿子、马车和旧式帆船。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交通运输得到了重要发展,世纪年代,科学家徐寿,华衡芳就改进制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随后江南机器制造局还制造了军用的铁甲船和钢甲船。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的、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轮船招商局”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近代交通业的垄断,使近代
7、交通工具得到普及和发展。洋务运动后期,在中国出现修建铁路的热潮,到世纪初,电车和汽车也传入中国。3、新式交通工具的影响引入: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结合谚语,请同学们先分析近代交通工具火车、轮船传人中国后,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学生活动:分析讨论新式交通工具的特点及带来的影响。教师小结:(1)特点:方便、快捷(2)影响: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归纳小结。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力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教师过渡:了解了新式交通工具带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接下来再看新式通讯工具的出现及带给人们的方便。二、新式通讯工具的出现
8、(教师设问)解放前、改革开放前普通家庭远距离的主要通讯方式是什么?现在普通家庭远距离主要通讯方式是什么?师生互动,问题探究。参与问题的讨论、解答,感受通讯工具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解放前:结绳刻木记事口信相传书信传递等。改革开放前:无线电报、有线电话。当今社会:移动电话、网络技术。课堂调查统计:问题:同学们与外地亲人、朋友的联系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同学自由谈)比较书信、电报、电话以及移动电话、网络技术各具哪些特点和优势?通讯工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依据教材,小结目录知识。1、新式通讯工具的传入:电报、电话。2、新式通讯工具的运用:最早的有线电报架设,最早的电话在上海出现等。3、新式通讯工具的影响:
9、人们可以利用电报、电话在第一时间及时传递信息,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缩短了时空距离,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高效化的发展。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电报、电话在中国近代的传入和运用,并逐步成为民间传递信息和相互联系的方式。那么,到了近代,人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国事、天下事?通过什么来发展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和观点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三、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教师依据教材指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报刊业和出版业的情况。近代报刊业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通常也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报纸和书籍是人们传递信息、保存信
10、息、获取信息和了解科学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近代的报刊也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出现的。当时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就通过创办报刊来宣传其思想意思,介绍西方思想文化,既是侵略我国的工具,又是西方的传播者。受其影响,中国近代的报刊随之产生和发展。1.最早的报纸:中外新报1958年 香港2.最著名的报纸:申报1872年上海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讨论申报成为近代中国报刊典范的原因。3.历史作用:报纸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改的喉舌。近代出版业1.出现的时间:戊戌维新时期。2.最负盛名的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1897年上海3.社会影响: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
11、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巩固小结: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报刊名称吗?组织学生复习回答。A、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B、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C、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现场调查:说说你现在经常阅读的或者熟悉的几种报纸的名称。过渡:感受了近代中国人所能享用的新式交通通讯工具和大众传媒体后,我们再来看看在外来文明的影响下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四、娱乐方式的变化师生互动问题探究问题一:古时人们的娱乐方式是什么?(打牌、下棋、喝茶聊天、看大戏)问题二:你自己通常
12、喜欢的娱乐方式有哪些?(从小到大:玩玩具,打游戏,看小人书、画报、电影、电视,唱歌,跳舞)问题三:随着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传人,当时还从西方传人了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问题四:中国电影历史上有哪些值得回味的新篇章?A、中国第一次放西方无声电影的地方:(上海徐园)B、中国修建的第一座电影院:(上海虹口大戏院)C、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D、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E、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渔光曲F、你最喜欢看什么题材的电影?你最喜欢的电影明星是谁?问题五:你参加过舞会吗?你会跳交谊舞吗?你认为中学生跳交谊舞合适吗?认识:我们的生活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
13、但不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追求时髦的同时,我们都别忘了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情趣高尚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让别人尊敬的人。教师过渡: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人们的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五、社会习俗的变化。师生互动:问题探究:你知道今天当地的社会生活习俗有哪些吗?学生:春节放礼炮贴对联、正月十五闹元宵、端午节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结媳妇吃喜糖、生小孩吃汤圆教师引入:下面我们来看看近代时期的习俗画卷及百年前的新时尚。1 发型的变化:剪发辫教师故事激趣:康有为逃亡日本后,仍留着他那大清帝国的大辫子,所以进进出出招来不少看热闹的人。梁启超和许多华侨都劝他把辫子剪了,他死活不同意,后来他自己也感到太被日
14、本人取笑了,只好同意剪掉。剪辫子的那天,好象举行什么盛大典礼一般,他朝北京方向摆了香案,还宣读了一篇奏文,奏明圣上自己着满服在日本的种种苦衷,乞求圣上恩准削发。接着又读了一篇给祖宗和生身父母的祭文,表明自己损发肤是不得已而为之。每念完一篇就行一次三跪九叩礼,行礼完毕才坐下来。请来的日本理发师站在一旁莫名其妙地看着,他已经问了好几次,是不是理发?等理发师刚拿起剪子,忽然十几串鞭炮齐鸣,理发师大吃一惊,把手里的剪刀都吓掉了。问题探究:中国人为什么要留辫?剪辫子为什么这么难啊?服饰的变化:易服饰创设情景:教师灵活应变,根据同学们当时的着装或展示准备好的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加深学生对近代社会习俗的
15、深刻感知,体会其中的服饰文化。问题探究:中山装和旗袍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小结:中山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作为中国男式的标准礼服曾经风靡了中国大地。而旗袍,像一阵风,吹动了人们心中对美的渴望。没有哪种服饰,能像旗袍那样将女人的妩媚典雅、山水韵律尽情体现,让她们总能穿出万种风情。此时的人们身着礼服旗袍,尽显男人本身,展现女性窈窕身姿,在绚丽的色彩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女足的解放:指导学生阅读“史海拾贝”相关内容。交往礼节的变化:改称呼课堂调查:揭示同学之间乱取绰号的现象(麻辣串、干豇豆、松垮垮、搁得平、贺得转)问题探究:近代时期交往礼节有了怎样的变化?问题深入:你知道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文
16、明的交往礼节和称谓吗?认识:交往礼节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平等博爱、互尊互重)饮食文化的变化:指导学生阅读小字说明。六、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学生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讨论回答。教师讲述小结:在近代中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侵略中国的同时,客观上也将西方的一些先进文化和生活习俗等带到中国。同时,中国掀起的西学热潮,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文化上都在与西方建立着越来越多的联系,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发生着渐变,这必然影响到中国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简要归纳起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引起:第一、西方列强的侵入。第二、中国学习西方的结果。第三、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如辛亥革命大力改革和倡导新的社会生活习俗。第四、中国人民的适应性和创新的结果。(中国人适应能力强,且敢于创新)课堂小结教师:今天,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走进了百年前中国近代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