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 (2)_第1页
伯牙绝弦 (2)_第2页
伯牙绝弦 (2)_第3页
伯牙绝弦 (2)_第4页
伯牙绝弦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些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我们看到的这幅图叫“伯牙鼓琴图”。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他是晋国的上大夫伯牙(板书),他琴技高超,被喻为“琴仙”;这位凝神听琴的,青布包头,两截布衫,他是楚国的一个打柴樵夫钟子期(板书)。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

2、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题目叫(师板书课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课题)“琴弦”的弦右半边读“玄”,加了“弓”字旁就读“弦”(xin)了。师“伯牙绝弦” 什么意思呢?那被人喻为“琴仙”的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7页。二、整体读文 师: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在读之前,老师请同学注意观察课文,课文里面有两个小老师,一个是括号里的拼音,一个是下面的注释。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再借助注释把句子读通。开始。生:(自由读文)师:读通顺了吗?生:通顺了。师:读流利了吗?生:流利了,师:让我先考考你们,(出示字)一起来读?大胆地放开你们的声音再读。读得真准

3、呀!师:“哉”和“兮”这两个字表示什么意思?(语气词,表示啊)师:其实呀,注释里明白地告诉我们了。那表示感叹的语气怎么读呢?(谢谢你的示范)师:“哉”和“兮”后面延长、一下,感叹的语气就出来了。谁也来读读?师:我们把语气词放回句子中去,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师:你看呀,注释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意思,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咱们一起来读这两句话。师:真是孺子可教也。谁能读一读全文?师:真不错!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些词在课文里是没有注释的,如果大家能弄懂这些词句的意思,还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师:下面,请同桌间合作交流,互相讨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先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师:我们

4、一起交流一下。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4次,每次出现都是同样的解释吗?生1:不是。师:那么,你能说一说吗?前两个是擅长,善于的意思, 后两个是好,善哉就是好啊,表示赞叹师:没错,善哉,就是对别人的生:(齐)赞叹。师:用现代的表达方法除了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生1:真棒啊!师:你也真棒!生2:真行啊!生3:不错啊!生4:了不起啊!师:一字多义在古文中很常见,有的时候还会用两个不同的字表示同一种意思,这篇古文中哪两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念、志) 师: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心字底,都是“心里想”的意思,那“得”的意思呢师:你能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吗?(你说得有条有理的)师:“谓”“乃”呢?还有意思

5、?(你真厉害,说得非常清楚)。师:有了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相信我们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谁来读一读。师:太好了!读古文和读现代文是不一样的。古人读古文讲究节奏,讲究韵味,读到时入情时,还会摇头晃脑。我们也来学学古人吧,按老师划分的节奏来读一读。(齐读)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不禁也想读,我们来合作读,你们当伯牙,我当子期。师:就是这样,速度放慢点,古文味就出来了,指两名读师:配合得真有默契呀!有一句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我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三、理解绝弦(一) 何为知音师:课文读到这,你能根据伯牙和子期的关系选出课文中的一个词吗?(板书:知音)什么叫知音?

6、生:就是朋友。师:朋友都是知音吗?生:不是,知音就是相互了解得很深的朋友。师:“知音”就是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师:还记得伯牙、子期何许人?(出示插图、出示资料)师:当两个人的资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生:他们一个身居高位的琴仙,一个打柴的樵夫。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成为知音呢?师:是呀,这样两个身份、地位相去甚远的人,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生:是音乐。生:是古琴。(板:琴)师:伯牙擅长的是(弹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琴)。师:这就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千里知音一“琴”牵,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从哪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

7、句,勾画下来。(生默读、勾画)师:我们来一块交流吧。生:我是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看出来的。(课件出示此段)师:善哉,找得很正确。据记载,当年的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伯牙的琴声幽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峨峨的泰山之颠,(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师: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想象)生1:我仿佛看到了气势雄伟的泰山。生2:我好想看到了高大巍峨的泰山。生3:我似乎看到了挺拔险峻、高耸入云的泰山。师:带着你的想象到句子中读。师:(指名读)“峨峨”读

8、出了气势,这是你的赞叹。师:(再指名读)你强调了是泰山,而不是别的山。师:伯牙将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浩荡而出,(听音乐)子期,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江河?生:我仿佛看到了广阔无边的江河。师:于是,你脱口而出(生读)生:我好像看到了浩瀚奔流的大海。师:于是,你满心赞叹(生读) 师: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所想的,子期真的都能从琴声里听出来吗?我们来试一试,我来当伯牙,你们来当子期。请听我弹上一曲,看哪位善听的子期能听懂我的琴声,并发出由衷的感叹。师:我志在徐徐清风,你钟子期曰: 。(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皑皑白雪、茫茫大海)师: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

9、流水,钟子期都能够懂得。这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就是知音。(板书:所念 必得 )(二) 相遇相知师:我有个疑问伯牙当时是有名的音乐家,他会缺少赞美吗?(不缺)别人会怎样赞美伯牙呢?生2:他们会说:伯牙,你真厉害!真不愧是楚国有名的音乐家。生3:伯牙,你的琴声真是太美了!我从没听过像你这么美的琴声。生4:钟子期能听出伯牙哪个地方弹错了,但是其他人就算伯牙弹错了也听不出,他们只知道伯牙弹得非常好。师:这样的赞美如此多,为什么他独独把钟子期作为知音呢?生1:因为伯牙每想到了什么,子期总能听懂。生5:钟子期最能体会伯牙内心深处是怎样用音乐来表达那些意思的,而别

10、人却永远做不到,所以伯牙要把子期视为知音。师:可以想象,当伯牙遇到钟子期之前,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那样去说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当他鼓琴志在流水,也没有人像钟子期那样去说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师:你们想想,当伯牙听到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他是怎样的心情?生1:他觉得很失望。因为听的人没在真正听懂他弹出的韵味。生2:他非常的无奈。别人无法听懂他琴声的高潮部分。生3:他会觉得寂寞。他感到听他弹琴的人都是一些庸俗的生4:他肯定很忧郁。他十分渴望找到一个心有灵犀的人。师:他一定非常渴望,他渴望遇到一个真正的知音。然而有一天,伯牙终于遇到了这样的知音钟子期,他的心情又会是怎样

11、的呢?生1:一定是激动的,心潮澎湃的。生2:一定是快乐的生3:我认为是很欣慰,终于有了一个真正的知音。师:伯牙的心中一定是感慨万千,他一定会对钟子期说什么?生:知我者,乃钟子期也!师:此时的伯牙和子期你还觉得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生1:我觉得不只是,他们还是生活方面的知音。生2:我觉得他们还是生命上的一种知音。师: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感受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和欢乐。(三)知音之死师:多么难忘的时光呀!但据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夏去秋来,当伯牙赶到楚国,万万没想到子期因病去世。(音乐起)(出示句子,生读)师:此时,如果你就是伯牙,满怀希望而来,却闻此噩

12、耗,你是怎样的心情?(一个词)(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师:你能读出悲痛欲绝吗?师:如果你就是伯牙,来到子期的坟前,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你会说些什么?生:子期,你为什么离我而去?你死了,我再也没有知音了。生:子期,你怎么这么狠心同,我们刚相遇,你为何就离我而去呀?生:老天呀,你怎么对我这么不公平,刚刚赐给我一个知音,又无情地将他带走了,留下我一个孤独地生活)师: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这时,伯牙做了什么呢?(破琴绝弦) 师:伯牙可是一代琴师,(指课题)他为什么破琴绝弦?生1:伯牙以为钟子期死了,没人更懂他的内心深处了,再也没知音了。生2:因他们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想,再也不会有子期这样的知音了。生3

13、:因为只有子期知道伯牙的心声。师:知音不再,留琴何用?这样的友情哪里找,谁再读?师:你听得见吗?子期,如今你一走,伯牙所念,无人必得。“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琴随你去,心随你碎,读 师:你听得见吗?子期,如今你一走,“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我又要回到没有知音的孤独中去,读师:子期一死,伯牙的心也跟着死了!破琴绝弦,那是绝了伯牙所有的期待,所有的希望啊!(生读)师:从你们低沉的声音中,老师深切地感到你们的悲痛。据说,在子期墓前伯牙曾写下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课件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