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2年温州语文中考试卷一、抄写题(6分)1把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中的八个短语按顺序抄写在答题卷相应的格子里(要求:正确、端正、整洁) 天 地 万 物 生 生 不 息 人 类 社 会 盛 衰 相 依 法 德 兼 治 始 成 方 圆 道 德 建 设 从 我 做 起二、语言积累和运用(第2题12分,其余每题3分,共30分)2用课文原句填空 (1)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 ,或 ,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宗璞西湖的绿)(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了洋(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4)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范仲淹岳阳楼记) (5) 苟全性命于乱世
2、, 。(诸葛亮出师表) (6)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7)辛弃疾破阵子这首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8)陋室铭一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统领全篇的句子是 , 3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撰写(zhun) 真知灼见(zhu) 颠沛流离(fi) B修缮(shn) 挟有仇隙(x) 接踵而至(zhng) C迄今(q) 鳞次栉比(j)茫无崖际(y) D丰腴(y)弥足珍贵(m)冲耳不闻(chng)4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人能活到150岁,这将不是童话里的美妙
3、 (2)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在东亚文化研究学界享有 (3)这是一本好书,今天读来仍对我们颇有 (4)第十一届全国书市10月12日在南京揭开 A遐想 盛誉 启发 大幕B幻想 盛名 启迪 帷幕 C奇想 盛名 启示 序幕D理想 盛誉 启迪 帷幕5下面一段语意连贯,须处添加一句话,最恰当的一句是( ) 辩论时,发言者要善于听取对方的发言,善于发现对方观点的片面、论据的不足,使自己的发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A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B从而理清自己的思路, C从而了解对方的情况,D从而抓住对方的要害,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 B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
4、充满了信心。 C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D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饱满。72002年4月27日,温州市教育局动员全市120多万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做文明学生,建文明校园,创文明城市”主题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5字) 宣传标语: 8读下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国人口增长情况(不超过30字)。 我国人口增长图 答: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三篇文章,解答第9题至22题。(一) (1)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 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2)勤,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珍惜
5、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古今中外凡有建树的人,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用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3)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20岁起就开始漫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搜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前后花了58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6、由此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4)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他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为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一篇小文章他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懈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
7、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能变得很聪明。 (节选自说“勤”)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10第(3)自然段中“由此可见”的“此”指代什么?(2分)答: 11文章第(4)自然段共6句话,请选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2分)A BC D12第(3)自然段作者用了四个事实论据论证“勤出成果”这一观点,请你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不可以引原文材料作答,字数不超过60个)(4分) 事实论据: (二) 教室里,同学们正专心听老师讲课,忽然窗外传来“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大家再也无法专心学习了。 建筑工地上,一会儿,装卸钢材发出了金属撞击声,一会儿,电锯飞转响起刺耳的尖叫声,其中还混杂着震耳欲聋的电
8、钻声,吵得附近的居民心绪不宁,坐卧不安。 噪声不同于音乐,音乐动听迷人,噪声是令人讨厌、令人心烦的声音。噪声污染,常常是经济发展、城市兴起的“副产品”。 科学家把声音的强度用分贝来表示。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是010分贝,手表的声音、落叶时的沙沙声是20分贝,两个人的轻声耳语是30分贝,一般居室里的声音是40分贝,农村里安静的夜晚也有3040分贝,公共汽车的响声、闹市区的噪声是8090分贝,织布车间是100分贝,喷气式飞机的噪声高达120140分贝。 一般居民区里的噪声,白天不超过45分贝,夜晚不超过35分贝,人们感到环境还是比较安静的,有点声音也不会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一般的学习和工作
9、环境,噪声不超过80分贝的时候,人们还可以忍受。超过80分贝的噪声,就会使人感到烦躁不安。长期生活在噪声达90分贝的环境中,人的健康就会受到损害。噪声对人的危害主要有: 首先会影响睡眠和休息,因而也影响学习和工作。睡眠是人的最好的休息,对恢复体力、保持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噪声直接影响人的睡眠质量,造成人精神困倦,心情烦躁,使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第二是影响听力。人长期生活在高噪声的环境里,会造成噪声性耳聋,起初是暂时性耳聋,天长日久,就可能成为永久性耳聋。有调查说,美国纽约的20多岁的小伙子,听力竟比不上非洲70岁的老人,因为美国小伙子生活在闹市区,噪声干扰严重,而非洲老人生活在安静的大
10、自然中。 第三会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使人患各种疾病。大量的动物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把大白鼠放在实验箱里,播放达到165分贝的强噪声,健康活泼的大白鼠的行为马上失去控制,烦躁不安,失去常态,甚至到疯狂蹿跳,互相撕咬,最后发生抽搐,僵直地倒下。实验还证明,170分贝的噪声,大约6分钟就会使接受实验的豚鼠有半数死亡。 现代城市的噪声时时刻刻在破坏着我们安静的生活,控制噪声,减少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正成为人类十分重视并且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火车的噪声很大,主要是因为它巨大的车轮与钢轨强烈摩擦产生的。人们已经研制出磁悬浮列车,这种列车在行驶时是悬浮在轨道上前进的,减少了摩擦,噪声当然就降
11、低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说明,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帮助人类有效地解决噪声污染。1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3分) 答: 14文章第自然段列举了众多的数字,这些数字是按 的顺序排列的,这样排列的作用是 (2分)15细读文章至自然段,简要回答噪声对人的主要危害。(3分) 答: 16本文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上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地方很多,请找出两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点标出体现语言准确的修饰、限制性词语。(2分) (l) (2) 17除了文章第自然段中提到的“磁悬浮列车”的例子外,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学过的知识,再提出两条控制或降低噪声的具体措施。(2分) (1) (
12、2) (三)摸 书 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 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 “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她真有趣。我说: “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
13、吃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一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11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
14、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上。12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这话的神气像似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13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18本文的线索是 (2分)19文中多次提到
15、“翻翻、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书的韵味。加点的三个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答: 20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书的感情。作者为什么不以“爱书”为题,而以“摸书”为题?请简要回答。(2分) 答: 21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读书人对书的脚感情十分准确地传达给读者。请从至12段中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抄下来并作适当点评。(3分) 句子: 点评: 22文章结尾说:“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洲理解。(4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两篇短文,解答23题至29题。(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由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16、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3“可爱者甚美”的“著”在文中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2分)2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3分), (1)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 ) (3)亭亭净植(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26文中的“莲花”比喻 ,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 。(2分)(二)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
17、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注释)武阳君:苏轼的母亲。鷇(ku):初生的小鸟。驯扰:驯服顺从。间里间:这里指乡里人。忮(zhi):嫉妒,歧视。2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众鸟巢其上(巢:鸟窝)B其类可俯而窥也(窥:看) C武阳君恶杀生(恶:厌恶)D至为珍异难见(至:极)28对下面句子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翔集其间。意思是:(很多鸟)在树间飞翔栖息。 B,殊不畏人。意思是:(这些鸟)很特殊,不怕人。 C闾里间
18、见之,以为异事。意思是:乡里人见了,都认为是一件不寻常的事。 D信于异类也。意思是:被鸟类所信赖。29简要说说你从本文中得到的启示。(3分) 答 五、作文(60分)30游戏时,我们寻求乐趣;学习时,我们寻求更新更佳的答案;遇到挫折,我们寻求勇气和力量;与人交往,我们寻求心灵沟通的渠道;置身大自然,我们寻求解开自然现象奥秘的钥匙;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寻求传承文明的途径 请以“寻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2002年温州市语文参考答案一、抄写题(6分)1(略)二、语言积累和运用(30分) 2(1)亭亭立于水上 宛转靠在水面 (2)留取丹心照汗青 (3)直挂云帆济沧海 (4)皓月千里 (5)不求闻达于诸候 (6)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7)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8)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3B 4B 5D 6C 7例如:(1)学公德规范,做文明使者。 (2)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文明之花开遍校园。 (3)同创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 82000年,我国人口已由1949年的5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与农业政策考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女士内衣套装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医疗安全教育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探索
- 概念型面试题及答案
- 煤的化学成分与环境影响试题及答案
- 预算控制技巧的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塑料家具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垫式排水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喷墨墨水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台式链式输送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课题申报书: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模型构建和实现路径研究
- 临床试验入组经验分享
- 2024光伏发电工程质量评价标准细则
- 人工智能基础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北京科技大学
- 呼吸康复指南解读
-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记、论、说等文言文二知识点汇编(附录24一模文言文二高频分析题汇编)
- 【MOOC】英语畅谈中国-湖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代耕代种协议书模板范本
- 感恩母亲课件
- 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图形化编程专项测试题及答案
- 村镇集市改造项目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