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快乐作文(论文)2 (2)_第1页
回归生活快乐作文(论文)2 (2)_第2页
回归生活快乐作文(论文)2 (2)_第3页
回归生活快乐作文(论文)2 (2)_第4页
回归生活快乐作文(论文)2 (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回归生活 轻松作文黄冈市团风县团风小学 吴汉英摘要:作文来源于生活,没有鲜活的生活,作文就是无源之水。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教学中,通过情境体验,使作文教学生活化。关键词:作文 生活化 体验新课程实施以来,大教育观深入人心,可仍然有教师把作文教学仅仅当成了一种应试的纯粹的技能,致使作文陷入了一个怪圈;教师说难,学生说难,家长说难,人人谈作文色变。其实学习写作文是一种生活的再现、发现、创造,只有让学生的笔触回到生活,让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向生活化,把学生的视野和触角伸向家庭,伸向自然,那么他们的文章将如喷涌的泉水,永不干涸,永远清澈。在团风县团风小学作文生活化课题研究的实施

2、过程中,我作了如下尝试:一、作文命题生活化:经验告诉我们: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来自生活中的闲聊。于是我们有理由认为,学生在作文之前也不妨先聊一聊。教师将写作的范围和题材先交给学生讨论,他们会在交谈中得到启发,打开自己的写作思路,教师尽量想办法引导学生从他们自身的各种活动中寻找作文素材,通过讨论,交谈和老师的启发,提炼出既具表现力又引发真情实感的题目。如这次四川发生的特大地震,其破坏之大,伤亡之惨重,无不让人为之心痛。我们团风小学既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关注灾情,全体师生又涌跃主动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举办了一次大型的募捐活动,其场面让人震撼,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泪流满面。为了让此次善举成为永久的记忆,为了让学

3、生感知灾区人民渴求的心境,更为了让学生对生活、社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校举办了一次抗震救灾写作大赛,题目自定,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于是我让学生先讨论此次作文的标题,怎样才能感人,才能表达心声,才能吸引读者,正因为学生头脑中有鲜活的事例,通过互相讨论、交流汇报,一个个精美、精练的标题在很短时间内鱼贯而出。如天灾无情人有情、生命、生命、感恩的心、爱的奉献学生有的放矢,才思泉涌,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顺理成章地完成了,这与以前老师生硬地定下一个题目让全部学生围绕着去写效果强多了,没有了从前的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生搬硬套。在命题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能打开思想的闸门,拓宽写作思路。写起来自然得

4、心应手,情真意切。二、作文指导的生活化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思路阻塞,或材料短缺,或难于深入挖掘等等,往往会向教师求助。此时,教师千万不能“有求必应”代为解决,而应针对其实际情况分析困难的症结所在,通过旁敲侧击的点拨,引导他自行克服困难。如果教师给予他们的总是“多开动脑筋再仔细想想”之类的空乏之词,学生一定会非常失望,因为这种“指导”对学生来说是苍白无力,毫无益处的,长此下去,学生会对写作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恶之情。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角色,古人早就有精辟的论述“导而弗牵,牵而弗达”教师应努力寻找学生表达喜怒哀乐的突破口,为他们的情感抒发创造条件,开掘出他们情感和智慧的潜

5、力,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写出来,教师要运用种种手段,引导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作文状态,让学生视作文为乐事。学了丰碑一文后,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令学生们深受感动,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给可亲可敬的军需处长写一封信吧!我心中踌躇,如果以学生自己的身份去写,会大同小异,不如让学生自己挑角色,写作时吃吃“自助餐”,各取所需。他们有的以一位目睹者的身份来写,有的以被军需处长帮助的战士的身份来写,有的以将军的身份来写特定的角色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一篇篇饱含深情、催人泪下的文章脱颖而出。三、写作动机的生活化写作动机生活化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苏霍姆林斯基

6、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淡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劳力活动只能带来疲劳。”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的做法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因而在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化学生的求知欲。创设生活化情境就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通过表演、各种兴趣竞赛活动、实验、辩论会、游戏、当小记者、小导游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积极创造鲜活亮丽的写作素材。具体操作我分三个步骤:1、创设作前情境,即在每次习作前,教师可以提前一个星期布置

7、,只提一些基本的要求,或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等。其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事先有个准备,减缓坡度,从而消除学生害怕写作的心理障碍。如我指导劳动的乐趣这篇习作时,习作前我创设了几次写作的氛围,要求回家帮家长干农活,然后又组织一次大扫除,使学生在亲历亲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调动内在真实的情境体验,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这时,让学生作文就容易多了。他们言之有物,而且充满真情实感。2、创设作时情境,有时候学生的作文写得非常简单,短短的百来个字甚至几十个字就把一篇作文写完了。语句不通顺,内容又不具体。这时我又开展“寻找最佳开头方法,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再次感知,现打热卖,老师再加以点拨,开

8、一开小灶,学生顿时茅塞顿开,哦,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条理地写下来,原来作文不是老虎呀!。3、创设作后情境。写作能力的提高,不能仅靠课堂上40分钟时间,必须将习作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将讲评作文的生活化。传统的作文讲评是教师批阅作文以后,列出该次作文的一大堆优点,一连串毛病,一一向学生通报。学生听后,有优点的得意,犯毛病的重头丧气,无优点无毛病的则不痛不痒。有时教师还将自己的喜怒忧愤带入讲评中,把师生之间本应十分融洽的关系弄得很尴尬,学生未必有收获,教师未必讲得痛快,优点未必得到发扬,毛病变未必得到救治。因为这样的讲评,学生无法参与其中,在脑中无法打下烙印,应提倡学生自评,生生面对面互

9、评,师生共评,家长测评,以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小评论家们会将自己写作和修改中的惊奇发现与真实感受,很动情地向大家全盘脱出,这时作文讲评实际上已经是“佳作”欣赏了。但是生活化教学不可能每节课让学生当场亲身经历某些事件,有时还需教师创造对话氛围,帮助学生唤起原有生活的记忆,激发思维,让其产生共鸣,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四、训练方式生活化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作文过程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化为生活的要求。1、在课堂阅读中训练写作,读写结合。阅读也是生

10、活的一部分,课堂更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以写作手段促进阅读理解,丰富课堂生活,在学生理解文本中提高感悟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的能力。当然首先我们应分析作者的文章与生活联系。让学生明白一切写作材料都是源于生活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次帮助学生明白作者是如何成文的,他们要精心选材,提炼生活。最后根据作者的写法,让学生联系生活创新练笔,(1)巧借阅读文本中的空白点练笔,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段对话,“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这个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让学生利用这里的空

11、白,补写一些对话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活动一:让学生表演;活动二:让学生用文笔描摹;活动三:让学生回文悟读,开展互读文笔描摹,使学生领悟到多种角度,多种风格的补写。(2)巧借阅读中的“小结”小练笔。(3)巧借阅读课中的“争论”小练笔。(4)巧借与文中主人公“换位想象”小练笔。(5)巧借学生的“感”小练笔。巧借学生的“说”小练笔,等等方式。2、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写作:课外阅读应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动笔墨不读书,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注

12、意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我采用了阅读三步曲“默读时圈圈点点静想时写写感受书面摘录仿写”。我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是:A、选读法;B、精读法;C、速读法;D、摘录批注法,为了落实这些目标,我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每天同读一小时,书香紧连两代心。”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让家长引导,督促学生,以便更好培养学生自觉阅读习惯,平时读报刊、杂志、小作文、故事等,假期读名著、名篇,举着学校的这面阅读大旗,为了落实好读书活动,我在班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A、读书推荐会,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书和篇目,谈感受,论认识,颂警句,用收获引发大家的读书兴趣;B、读书挑战,围绕单元,各自读书,小组出题,挑战提

13、问。C、读书故事会,选自己喜欢的不同体载的内容给大家讲一讲。D、“编演文选小品”小组根据有关文选,自编小品剧,在班上表演,以上活动定于每天上课前十分钟交流,每星期一节语文活动课中展示,并对每个同学的表现每周一小结,一月一中结,一学期一总结,这样一来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所抒了,不再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的状态。五、写作内容生活化。“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的三大内容。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为的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此乃作文教学的本意。”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涉世不深,必须提高学生生活认识水平,因为丰富的校园生活,温馨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给学生提供了肥沃的写作土壤。

14、1、提高学校生活认识水平。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度过。在他们眼里,每天是同一轮太阳升起,落下,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作为教师就应帮助学生如何发现校园生活的乐趣,认识校园生活,热爱校园生活,我带领学生从这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了观察:A、校园自然环境。春雨蒙蒙的日子,我就和学生在走廊里欣赏大自然的馈赠;校园里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花儿开放,我就利用课间带领学生观赏;哪怕是在上课,冬天窗外如果飘洒着雪花,我会停止上课,放飞学生去捕捉作文的灵性B、校园人际交往,同学间、师生间、师与师之间都可以启发学生写进自己的作文中。C、学生学习活动。上课时的情景,老师采用不同方式教学,学生的热情或高涨,或低落,及时让学

15、生记录下来;或者老师不在教室时同学们的学习情况;E、第二课堂活动,如“六一”儿童节,体操比赛、运动会、班队观摩、诗歌颂、故事会、写字比赛、办手抄报、黑板报、春游等等,教学生做个有心人,有貌似不变的学习生活中,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认识平静的校园生活的无穷乐趣,精彩纷呈。写作时自然笔下生花。2、提高家庭生活认识水平。家是温馨的港湾。可学生很难找到这种感觉,因为每日与父母朝夕相处已是司空见惯,没有新的感触,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A、父母间的相处,在日记中我经常看到有些同学因家庭和睦幸福而幸福,有的同学因父母“战争”不断而痛苦,也有为平淡无其的生活充满憧憬和设想;B、孩子与父母的相处。C、晚

16、辈与祖辈的相处。E、孩子独自在家的情况。总之从家庭成员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捕捉人物内心情感变化,追溯事情的缘由,体验家庭生活的喜、怒、哀、乐。3、提高社会生活认识水平。瞬息方变的社会是个大熔炉。小学生也是社会的主人,离不开社会的陶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观注社会。 A、留心新闻及报纸,网络上的社会消息。B、上学、放学路上看到哪些现象。C、家长带孩子进入各种社交场合。D、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调查采访。这样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纷繁复杂的事,变化万千的景都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在“生活与作文”的这面大旗的指引下,作为教学一线的实施者,我勤奋钻研作文新教法,新思路,尝试新举措,两年来汗水终于浇灌出了普通的花草,我的回归自然情最真的作文论文有幸获市级一等奖,我已有几篇小作在鄂东晚报上发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